成都为什么叫锦城 成都被称为锦城的原因
导语:成都有很多别称,其中我们熟知的有荣城、天府之国等,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成都有锦城之称,更不知道成都为什么叫锦城。成都之所以被叫锦城,和它的历史发展有一定关系,既然是锦,那自然和农业有一定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成都被称为锦城的原因。
成都为什么叫锦城 成都被称为锦城的原因
成都锦城
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织锦业尤其发达,成为朝廷重要的贡赋来源。于是朝廷在成都专门设置锦官管理,并在成都城西南建造“锦官城”,“锦城”由此成为成都的别称。
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
成都叫锦官城是因为锦官这个职位没错,但是不是三国蜀汉时期。
西汉时期就设立了专管织锦的锦官,三国时期只是恢复了这个职位而已,
因为一个行业而单独在这个城市里设立一个独有的官职,这个是绝无仅有的。
成都也因为蜀锦蜀绣而繁荣兴盛起来。
成都历史发展:
成都历史
早期为百濮地,据《华阳国志》载:“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前367年)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东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该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
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三国时期成都为蜀汉国都。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政权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史称为“成汉”。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
南朝宋、齐以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内史治少城。
隋开皇二年(582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次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府废,隋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
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为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蜀郡为成都府,作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为尹。 时又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成都为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罢京号,而成都府依然不变。广明元年(880年),为躲避黄巢之乱,唐僖宗驾幸成都。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灭唐,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据川蜀,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和“后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峡四路之一)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使当地的生产和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成都路总管府,为四川行省首府驻地。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大夏国明玉珍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灭大夏国,在成都设立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