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寒露习俗活动 北京人寒露这天做什么
导语:老北京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地方,凡事该有的习俗,一个都不能少。其中,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这天,北京也有自己的习俗活动。那么,北京寒露习俗活动有哪些?北京人寒露这天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北京寒露习俗活动 北京人寒露这天做什么
北京寒露习俗活动——斗蟋蟀
老北京寒露习俗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斗蟋蟀须遵循一定的仪式。事先要将蟋蟀隔离一天,以防止在开斗之前作弊。蟋蟀将按称重配对,由于斗蟋的重量不超过1克,因此操作起来很复杂。
在一场比赛的休息区中,张健根(音)慢慢滑开一只圆陶罐的盖子,准备用里面的一只山东蟋蟀斗上一回。张健根用竹镊轻轻夹走一粒大米──这份食物刚好够蟋蟀美餐一顿。张健根用一根草叶小心地将蟋蟀引到一只竹筒中,他用这只竹筒将蟋蟀送入塑料斗盆。
看客们一边研究闭路电视上的特写图像,一边品评比较两只蟋蟀的腿有多粗、须有多直、颚有多大。张健根颤动草叶,引逗着蟋蟀的触须,使它变得张牙舞爪,怒气冲冲。为了表示它们已做好战斗准备,对战双方──通常是雄性──会磨擦翅膀,发出熟悉的唧唧声,正是这种声音让蟋蟀得名“蛐蛐”。
当分隔双方的塑料片最终被拿起时,这两只小小的角斗士开始兵刃相见。蟋蟀们不断快速撕咬着对方的尖齿、腿脚和脑袋。有的蟋蟀被咬得缺肢断腿,被对手用职业摔跤的姿势甩过斗盆。 每轮比赛将持续一两分钟,几轮过后,裁判判定,张健根的蟋蟀斗败了。
角斗是激烈的,但很少致命。通常会有一只蟋蟀认输并逃跑──或跳出斗盆。斗败的蟋蟀往往会被生气的主人扔到大街上。
北京寒露习俗活动——观红叶
北京寒露习俗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说的也是这个季节的习俗,不过寒露节气还没有红枫叶,到了暮秋时节才有红枫叶。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可以说,香山是国内最具口碑的赏枫地点,说到红叶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提及。
北京之美在秋季,秋季之美在香山,香山之美在红叶。说到在北京看红叶,首先就要提到香山。香山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东麓,这里层峦叠嶂,海拔577米,满山是黄栌树,霜后呈深紫红色。霜降时节,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红艳似火,远观以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椭圆的树叶。香山观赏红叶绝佳处是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成为北京着名的秋游胜地。
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各地的红叶在辽阔的大地上呈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正所谓演戏的开幕时间是不同的,只有按时才能看上精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