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台风起名 怎么给台风命名

2024-11-25 10:35:26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每当有台风天气的时候,这个台风就已经有名字了。有些台风的名字还蛮奇特的,如“银杏”、“桦加沙”、“天琴(Koto)”、“蓝湖”、“洛鞍”和“竹节草”,是不是还觉得这些名字蛮好听的?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给台风起名?怎么给台风命名?接下去就一起来了解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为什么要给台风起名

  台风起名

  给台风起名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台风(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最早是根据台风的位置(主要是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的,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直到19世纪初,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人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

  19世纪末,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台风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给台风命名。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扩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交替命名。这种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广泛采用。

  以后,在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台风委员会协调下,台风的命名走向国际化。在大多数区域,台风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该区域的台风委员会制定。

  台风命名

  台风怎么命名

  据了解,台风的名字不是有了台风才取的,是事先确定了的。

  最开始,台风多以女性名字命名,然而这一做法遭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后来台风的命名还一度被当作命名者讽刺其不喜欢的政治人物的工具。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中国内地提供的10个名称分别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其中“龙王”已由“海葵”取代。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

  由于台风委员会制作的台风命名表每5年左右就要“轮回”一次,为了避免历史上造成过较大损失的台风名字再次出现,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留给这个台风。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命名表进行增补。

  台风

  台风简介

  台风(属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为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力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千米或以上)称为飓风(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义字(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近义字台风)。“台风”与“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为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按等级可分为一般台风(最大风力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力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力≥16级)。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台风分类

  过去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划分为六个等级: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最大风力6~7级,(10.8~17.1米/秒);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最大风力8~9级,(17.2~24.4米/秒);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力10~11级,(24.5~32.6米/秒);

  台风(Typhoon),最大风力12~13级,(32.7~41.4米/秒);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力14~15级(41.5~50.9米/秒);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力≥16级(≥51.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