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疗程 2019三伏天艾灸疗程时间安排表

2024-11-25 12:38:37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三伏天艾灸确实有很好的冬病夏治功效,但是,艾灸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你要了解你的体质是否可以做,其次在疗程的安排上一定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那么,三伏天艾灸疗程要多久一次比较好?如何安排三伏天艾灸时间?下面2019三伏天艾灸疗程时间安排表。

  三伏天艾灸疗程 2019三伏天艾灸疗程时间安排表

三伏天艾灸疗程

  1、伏前培元灸时间: 2019.7.2日-2019.7.11日 周期:每两天灸一次

  功效:培补元气,散寒祛湿

  2、初伏灸时间: 2019.7.12日-2019.7.21日 周期:连灸三天,之后症状调理两天灸一次

  功效:培补元气,散寒祛湿

  3、中伏灸时间: 2019.7.22日-2019.8.10日 周期:每两天灸一次

  功效:培补元气,散寒祛湿

  4、末伏灸时间:2019.8.11日-2019.8.20日 周期:1次/3天

  功效:培补元气,散寒祛湿

  5、伏后固本灸时间: 2019.8.21日-2019.8.30日 周期:一次/2天

  (2)功效:补肾固本

  一般艾灸怎么划分疗程?

艾灸疗程的划分

  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之一壮,每灸一次少则3~5壮,多则可灸数十壮、数百壮。至于施灸的时间长短原 则是:灸从久,必须长期施行方能见功,这是指慢性病而言。一般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后间隔一日灸一次,或间隔两日灸一次,可连续灸治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如果用于健身灸,则可以每月灸三五次,终生使用,效果更好。如果是急性病、偶发病,有时只灸一、二次,就结束了,以需要而定,不必限制时间和次数。如果是慢性病、顽固性疾病,间日或间隔三、五、七日灸一次均可。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这样和用药的分量一样,无太过不及之弊。

  《医学入门》上说:“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这是说:头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多灸不妨。在临床上,凡肌肉偏薄之处,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皮肤皱纹等部位,均避免直接灸法;凡肌肉肥厚之处,尤其是背部俞穴多灸长灸无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至于灸的程度,前人有成熟的经验。如《医宗金鉴》上说:“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这是指外科灸疗痈疮毒而言。更具体地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三伏天艾灸最大好处——冬病夏治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