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月楼在哪里_得月楼的历史背景
云南丽江。得月楼始建于大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3年重修。得月楼为三重檐钻尖顶楼阁式建筑,基座呈八角形,高约4米。通高20米,阔深皆三间。二、三层施作如意斗拱,一层四角有擎檐柱支撑角梁,翘角翼然。彩绘缤纷,缕雕传神。得月楼四面临水,悬有“得月楼”匾额及正面两副楹联为***先生亲笔。其中一联是集***诗词而成,曰: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另一联为郭老亲自撰写,曰: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得月楼的历史背景
“得月楼”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苏州虎丘半塘野芳浜口,为盛苹州太守所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代戏曲作家张凤翼赠诗“得月楼”云:“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山公入座参差见,水调行歌断续听,隔岸飞花游骑拥,到门沽酒客船停,我来常作山公醉,一卧垆头未肯醒”。野芳浜,俗称冶坊浜,位于半塘桥和普济桥之间,同虎丘隔河相望,山水交融,景色优美,从张凤翼的诗中,便可以想象早在四百多年前,得月楼就已经盛极一时,蜚声吴中了。沧海桑田,古时的得月楼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改朝换代,或经移址和湮灭,只成为历史上的一笔记载,直至清代乾隆年间,仍有不少文人墨客题诗赞美“得月楼”。当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在得月楼用膳,因其菜味道极为鲜美,赐名“天下第一食府”。
“得月楼”恢复于1982年4月25日,移址观前街道太监弄,整个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楼内装饰均为地罩、漏窗、博古架和落地长窗分隔,一步一景、疏中有密,置身其中可领略苏州古典园林风貌。其建筑特征鲜明,布置更独具匠心。如今的得月楼位于苏州繁华中心,整个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得月楼”三字牌匾为原上海书法协会**宋日昌所书,屋宇两侧各塑一条凌空欲飞的飞龙,加上云纹背面花边檐口,玲珑而洒脱,雍穆而俊逸。前墙建有半亭,半亭檐下倒挂着一对五彩麒麟,店面为水磨细砖八角洞门,朱漆配以铜环,左右为苏州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题赠门联“吴地名厨远来近悦,琼楼玉宇醉月飞觞”。整个建筑在1986年被评为苏州十大建筑之一,并制成《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纪念火花画面。
得月楼的故事梗概
旅游胜地苏州,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可是到了就餐时间,吃饭却成了大问题。商店挂出面包售完的牌子,一张张拉长的脸、顾客们排成长龙的队伍。得月楼饭店的团支部书记毛头看到这种情况,便和乔妹、戆戆、多多等青年服务员一起,向自己的父亲、得月楼饭店经理老杨建议,在旅游点开办个小小得月楼,解决旅游吃饭难的问题。老杨望着这批年轻人:乔妹,一心想当演员,经常迟到早退;戆戆为了博得对象小陆的欢心,每次都把她拿来买六角头炒会锦的大钢精锅过量地装得满满的;而多多做事总是毛手毛脚,有一次,竟然把喜酒席上的甜馒头送到了丧事酒席,还祝人家甜甜蜜蜜!为此,扣过他们的奖金。老杨越想越不放心,断然拒绝了他们的建议。杨毛头坚信伙伴们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在母亲的帮助下,与父亲谈判。他立下了军令状,并约法三章,如不能完成任务,不但要扣奖金,而且要扣工资。小小得月楼终于得以建立。小青年们对杨经理怕得罪人的工作方式很有意见,杨经理接到白科长转来的人民来信,告小小得月楼服务态度粗暴恶劣。杨经理跑到公园去找毛头。毛头怕爸爸破坏了戆戆与女友的约会,忙让乔妹和多多把他引开。在新来的商业局长老傅的亲自过问下,弄清了白科长搞多吃多占的不正之风。小小得月楼抵制白娘娘吃白食,澄清了她写诬告信的全部事实。青年人的进步使杨经理心服口服。他来到小小得月楼,戆戆已经把失传的苏州名菜甫里鸭烧了出来,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天高万尺如登楼出自哪里
出自陶澍的豫园得月楼(一)。
作者: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自称桃花渔者,印心石屋主人,晚岁自称髯樵。湖南安化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身后追封太子太保,谥文毅。
陶澍一生为官四十年,为官清廉,为政勤勉,关心民事,**弊端,政绩斐然。主要政绩体现于吏治、漕运、盐政、水利、赈灾恤民五大事件上。著有《印心石屋诗文集》《秦义》《陶渊明集辑注》《陶文毅公全集》《陶澍集》。
陶澍题上海豫园得月楼:楼高但任鸟飞过;窗小先将月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