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古镇游记-景德镇瑶里导游词

2024-11-24 18:40:27 来源:天气频道

   说起古镇,很多人都会说,浙江乌镇,上海七宝,等等其他的。还有非常著名的婺源,婺源可能称得上中国最美古镇,没有之一了吧,紧挨着婺源的还有一个景德镇,也是上千年文化的古镇,不过经过了千年的洗礼,属于一个适宜当地人居住的普通城市了,城市内看不到古镇的气息了。真正探寻古镇的还得去远郊,去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保存的相对完好的小镇,瑶里。
从景德镇市中心出发,驱车需近80分钟,即可到达,可看到瑶里古镇的外观。毕竟属于一个游览景点,外观倒是花了价钱建造了很多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处,想必是需大力发展旅游业了。
走进古镇里面去,两边整齐的修着不高的当地特色小楼,如其他地区所有的古镇一样,小楼里面各种商户林立,饭店,住宿,特产以及玩具等,不过因为属于景德镇,所以还卖一样,瓷器。走过了大门口,是一大片空地,修建的时候可能也不知道此空地何用,或者也是怕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路,也就只是修缮了地,其他没做大的改变,所以可以看见有当地居民散养的鸡们奔跑的身影。羡慕啊,习惯了城市中的喧闹,忙碌,繁华,此情此景倒是难得一见。
   走过了这么多,确发现没有一个售票点,难道此地游览是不需要门票的?带着疑问继续往里走吧,正好这个时候也赶上饭点了,想着吃些本地的食物,本地有两种特色小吃,碱水粑和苦植豆腐。这两种食物的制作方法类似,不过味道和口感是不尽相同的。碱水粑是一种大米粉磨制成的从军粮食,这个是抗战时期行军打仗粮食不好保存,把大米磨粉再经过碱水发酵,再高温加热脱水处理后,食物利于保存,也方便携带,不过这样处理后,食物会特别重,吃的时候,水煮即可。额,这个我估摸着是抗战年代的吃法,那个年代条件艰苦,炊具也少,油盐也缺乏,这个是大米制作的,煮一下吃起来全当主食补充体力了。现代的人类已经不会这么吃了,当地是把成块的碱水粑用特制的木制刮刀刮成小片,也不用太整齐,随便刮,凌乱的也无所谓,加青菜鸡蛋,油盐,大火翻炒即可,味道清淡,香甜,碱水粑的口感非常柔软,但不黏牙,吃过这一盘,主食和蔬菜都吃上了,方便轻松。
   便是想尝尝这些个当地美食,便寻了一家环境特别清幽的小店,老板是一家四口,80后,家中院子真是让我们这些住城市的人好生羡慕,可种菜,可养鱼,可放摇椅。跟老板闲谈得知,他们家的院儿是本地所有人家最大的,也是很厉害的了。主楼建筑风格,很有徽式建筑的风格,2层多高的小阁楼。总体来看,一个家怕是得有500平米了。
额,羡慕的不行啊。老板家的素炒碱水粑还是本地餐馆中价格最实惠的,10元一盘,然后又来一个当地的另外的一个特色菜,苦植豆腐,普通的豆腐是豆子磨粉加水发酵制作的了,这个苦植豆腐,是苦植这个植物的种子磨粉用豆腐的同样工艺制作的,成品比老豆腐坚韧,不容易断裂,口感很爽滑,有些布丁的感觉,再加上老板的手艺很棒,这道菜口感,味道都是绝佳的。饭中与老板闲谈得知,此地只是看古镇风景是不需要门票的,只有三处特别景观需要分别另购门票单独进入。这算是最接地气的古镇了,看看其他的名古镇门票动辄上百元啊,进去里面均是各种商业气息,吃的,喝的,买的,晚间就成了酒吧街。逛了这么多的古镇就觉得这可能是中国古镇商业一体化了,也没有古镇该有的样子。此瑶里古镇是古镇中的一把清流了,单纯美好,没有很多的商业气息,只是淡淡的想外地人展示着自己的美和自己的文化。
因为是山区内,山区内是可以喝到山泉水的,政府修建了一个大蓄水池,专门接上从山上引流下来的山泉水,每家每户自行取用,蓄水池是居民自发修养维护,自给自足,自得其乐。此水也是有限,则居民只用来喝水和做饭,洗碗等生活用水就还是使用的普通自来水。这对于我们城市中还必须花钱买上一桶农夫山泉的人来说,着实是羡慕的紧啊!大自然的山泉水,大自然的馈赠。
据说此处有一条小木桥是《闪闪的红星》的拍摄地点,这部电影是我儿童时期看过的,具体内容已然记不清了,但是细数这部电影的历史,恐怕比我想象的还要早,是父母辈少年时的唯一的乐趣了。怕是一九七几年间拍摄的,想象一下那个年代在此处拍电影,怎么不是抗战年间真实场景还原呢?可以想象一下,小小的潘冬子在这座独木桥上奔跑的身影,感受他那种内心充满希望的喜悦。
虽说这个小独木桥看宽敞,可是真正走在上面,还有些发怵,河流水也不深,小木桥也很坚固,为何就是会有这种感觉呢。
这里还有一家上过电视的农家碱水粑制作基地,有幸进去看了一下农家大婶如何做粑。因同行有小朋友,请求拿一小块在手中捏玩,被大婶拒绝了,他们的米团已经按份量称好,并且是吃食,怎么可以拿去玩。一席话说得我们甚是惭愧。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虽不说是多么大富大贵,也算得上是衣食无忧,浪费粮食的情况常有发生,平时习惯浪费了,如今看见农家人严谨的生活态度,惭愧不已。当地农家人家中大院多,靠着制作此粑谋生,2元一块的碱水粑做一箱子需辛苦一天,自给自足,生活过的简单满足吧。人嘛,知足常乐!
小雨淅淅,偶有太阳,青石板路,小桥流水。山泉水养育农家人,小河水泡着农家衣。本地人为了生活都开起了饭店,旅馆,再不然就只能外出打工了,这便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方式。一年挣来的钱也只辛苦家用了,也过不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是,小镇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生活的微笑。城市人的足迹到此,虽然内心羡慕其生活方式,却还是选择回到城市去,回到压抑的生活中去,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努力生活的态度却是一样的吧。
瑶里古镇,独特的山间小镇。

景德镇瑶里导游词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景德镇瑶里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景德镇瑶里导游词1

水碓主要由水轮、传动轴、扳头、碓杆、碓头和碓坑等部分组成。水轮下面是排水沟,设闸板来控制水流,水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到同步运动的扳头,扳头与碓杆的一头相搭,依靠其下压力量将碓杆扳起。扳头随水轮轴转动,将碓杆扳至一定高度后与之脱离,碓杆前端则自由下落,顶端的碓嘴落入碓坑,靠由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冲击力将碓坑内的瓷石击碎。碓杆和碓头均为木制,碓嘴是套在碓头下端的,由河石制成,重约10公斤。碓臼四壁的外面三方都用石块垂直砌成,而里面一方用的是栗木板斜打入土中。木材比石材容易发生振动,碓嘴上下运动成弧线形总是向碓臼里面一方拨动石块,每舂下一次,里面一方的石块受到了反作用力,向碓臼中心推一下,就这样使石块上下翻动,最后全部被舂细。将瓷石舂成粉状大约需要12小时,陶工们称之为“熟土”。通常一天可以出两次熟土。我们还可以看到传动轴非常长,于是陶工们只要在传动轴的中间用木架控制,可是木架和传动轴长期摩擦会摩擦生火,于是在用上面的竹子从水轮处引水长期滴在木架和传动轴接触的地方,一为了降温,二为了加强润滑度。这整个工序溶合了水利动力学、机械学、力学、液体力学和陶瓷工艺学等诸多学科巧妙结合的产物,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陶工们的聪明智慧。

工人们把“熟土”挑至对面的釉里作坊,经过淘洗池、沉淀池、稠化池和泥床制作成釉不子。说的这么简单,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老师傅是怎么做的吧。瓷石舂细后,陶工用闸板截住水流,使水碓停止工作,然后用铲子将舂细后的瓷石粉铲入淘洗池中搅拌淘洗。由于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大颗粒如石英颗粒等很快沉到池底,而瓷石细颗粒则水化为乳白色的悬浊液,这里要提到的是,为有利于瓷粉沉淀,在舂碎瓷石时陶工们已在碓臼中加入了0.05%的石膏。淘洗后,用木桶舀入排砂沟,其中较粗的颗粒再次沉降在排砂沟底。悬浊液流入沉淀池,经过一定时间沉淀以后,上部清液放回淘洗池淘洗,然后把沉淀池中的浆体舀入稠化池进一步沉淀浓缩,上面的清液放回沉淀池。再将稠化池中浓缩的稠浆舀到泥床上,待水分挥发至一定程度后,再用脚踩踏,这样做是为了排除泥料中的空气,同时进一步使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匀。踩完泥,用铁铲将其铲切成块状,再将瓷石泥分别放入预制好的一定规格的具有砖形内壁的木制模具内,制成形似砖状的泥块,俗称“不子”,又叫“白不”。然后放在通风架上阴干,一般至五成干就可以了。每块不子约重2公斤,六面光滑,棱角分明。在这样的作坊里每天大约可以做出80个不子,即160公斤釉果。

在生产瓷器时为便于瓷器表面施釉,还要将釉果配制成釉浆,其配制方法一般是先将釉灰用水淘细,再配以釉果调和成浆状。釉灰也是一种传统的制釉原料,由石灰石与狼萁草或凤尾草烧炼而成,主要起助熔作用。俗话说:“无灰不成釉”。并且,加多少釉灰也是非常有讲究恶的,适量釉灰的加入可以使釉面透明光滑,但过多则会使釉面发青甚至发灰,有损制品的美观;而用得过少,又会使釉面出现波浪纹等毛病。一般的十盆细泥、一盆灰称为上等釉,而七八盆泥、两三盆灰就称为中等釉了,泥灰各半或灰较多则称为下等釉。瓷石是不是制釉的唯一原料呢?不是的,不同的釉需要不同的物质,有的还需要像长石,石英,高岭土这样的制釉原料。并且,釉果本身也会因环境变化而各有不同,釉果一般为石英岩风化而成,粉碎加水调制后才具有可塑性,它们因产地、种类及风化程度的差异,化学组成便不尽相同,用途也不一样。打个比方,如果一种瓷石中的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含量高,它一般用于制釉,又称釉石;而二者含量低的就会用来

制瓷胎。当然,不只是用单一的瓷石制瓷胎了,它还要加入一定的高岭土,两者混合即可做瓷了。

看完我们的古水碓跟古釉果作坊我将带大家去参观我们的古龙窑遗址,去往龙窑遗址的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座庞大的窑柴垛,远看就象埃及金字塔。之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烧造瓷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想必大家还记得吧。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燃料资源,而现在看到的就是松柴,我国古代烧窑用的燃料,主要是松柴和槎柴,统称窑柴。之所以建成这种形状,是为了使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迅速流走,且不渗入柴垛里面,这样柴不易湿,干燥起来也很快,烧窑时就能提高热效率。

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里窑,十里焦。”意思是说烧一窑瓷器,要耗费十里的树林,由此可见烧窑的不易。据有关文献记载,明代窑小,一窑要用柴180担(约合9吨);清代窑大,一窑烧掉的柴竟达500担(约合25吨)。经过我们的金字塔形柴垛我们可以看见两处未经开发的龙窑遗址,它们都是元代的斜坡式龙窑。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一号龙窑遗址,这座龙窑为了有效保护,还没有发掘。该窑也是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从一侧的护坡和堆积的物表上看说明当时的瓷业是多么的繁荣。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总长19.2米,坡度18.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18.6米,宽1.9米。窑壁厚0.3米,窑壁内面有一层厚0.05米左右的烧结窑汗,窑壁残高平均为1.3米。窑床底部用碎石块铺就而成。烟口为梯形。

龙窑的西侧是一个古窑造型的茶楼——龙脉茶楼,坐在茶楼里,背后是大片的古陶瓷依存,对面是奔腾不息的瑶河,在这里所品尝的不是一般的茶,而是生长在千年窑址上的茶,这茶吸收了陶瓷的精华,饱含着悠久陶瓷文化,品这样的茶,可以充分领会古园、古窑、古风和古韵的意境。

往前走的圆亭子下面就是我们的二号龙窑遗址,它烧窑始于南宋后期,终止于明代中叶,是瑶里境内至今发现的烧造年代最长的瓷窑之一。曾经一度被盗墓分子怀疑成宝藏古墓,因而被挖走部分瓷器,不尽完美。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据了解,它总长11米,坡度20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9.5米,宽2米。窑壁残高平均为1.5米,该窑床不大的原由是龙窑向马蹄窑转型的小型龙窑。

我们可以看到龙窑四周到处都是破损的瓷片,而这些瓷片的内底部都有一个

没有上釉的圈,叫涩圈。它的形成是将器物重叠在一起装烧,其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为了防止器物之间发生粘结,于是陶工们在碗或盘的内心刮去一圈釉,这样碗盘重叠的部位就不会粘在一起。才形成涩圈,涩圈叠烧法即由此得名,其缺点也恰恰在于有一个涩圈。在涩圈的中间还可以看到有“福、禄、寿”之类的字或数字,因这些窑都是几户人家共同烧用的,为知道窑内的瓷器是谁家的,而写上了这些字来区分。

景德镇瑶里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下面我将带大家参观绕南陶瓷主题园区。绕南陶瓷主题园区是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景区,这里保存了多处宋、元、明时期的古窑遗址,以及大量的古矿洞、古水碓等瓷业遗迹。被评为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绕南坐落在绕南村旁,位于瓷茶古镇游览区和梅岭休闲度假区之间,距古镇3公里,离梅岭有7公里。绕南村也同样因为其东河环绕村庄蜿蜒而过,而取名绕南。

绕南人大多姓詹,从宋代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从事着釉果的加工生产,历史已有千年之久,正是这些老一辈人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给后代人研究景德镇古代瓷业的生产状况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中,绕南堆积物就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产断面特征遗址。大家可以在那里看到最古老的陶瓷手工制作工艺和古水碓、古矿洞、古釉果作坊、龙窑遗址等古代陶瓷生产遗迹。

景德镇瑶里导游词3

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陶花源”三个字,制作这三个字的材料均很奇特—“陶”字用的是匣钵片,而匣钵本身就是一种陶器。“花”字是用青花瓷片粘成的,它契合了“花”。而这个“源”字呢,又是用釉石粘合起来的,釉石是制瓷的原料,而这里又是景德镇瓷业的发源地。解释之后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陶瓷青花的原料产区及发源地。也就是咱们现在要参观的瓷之源绕南。

瓷之源牌楼旁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由九块青石组成的九工图,这九块青石中雕刻的是制瓷的九大工序,当时有这么一说“南方有一石,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也就是说制作瓷器是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成为瓷器,但这九大工序是最主要的工序,分别为采石、粉碎、淘洗、拉坯、利胚、装底、画胚施釉、装匣钵烧窑、磨底选瓷。这些工序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绕南瓷之源来了解一直吧。

走进瓷之源牌楼我们就可以看到面前这条河流,此河就叫东河,当时的人们都是利用这条河经水路到达景德镇的,当时到景德镇需要一天半时间,一般船上都装载着茶叶和釉不子,什么叫釉呢?瓷器表面那层透明光泽的物质就叫做釉.釉是由瓷石制作的,右边的路上这堆白色的石头就是瓷石,它们主要出产于瑶里白石塔一带,而旁边这个矿洞也是明代时期开采瓷石的矿洞,现已内部塌方.大家是不是已经听到”咚、咚”的敲打声了,发出这种声音的就是左边的这个古代大机器——水碓。

景德镇瑶里导游词4

各位游客:

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

目前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景区四季气候宜人,森林茂密,覆盖率达94%以上。区内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树、香榧树、金钱豹、娃娃鱼等国家珍稀动植物180多种。境内最高峰五华山海拔1618.4米,是景德镇昌江的东河源头。

瑶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开国元帅陈毅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并领导了新四军改编。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她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是旅游休闲、访古修学、寻幽探奇的。绝佳之地。

景德镇瑶里导游词5

据史书记载,自唐代开始,瑶里人就依山筑窑、伐木为薪,烧制陶器了。瑶里最早兴烧瓷器的年代是南宋末期。在经历了元、明两代从明朝中叶开始衰退,整整跨越了300多年时间,可见当时的繁荣之景。而为什么会在瑶里并且是在绕南这个小村庄炼制瓷器呢?经过研究考证,烧造瓷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丰富的瓷土资源(瑶里山中盛产制瓷原料高岭土,虽经数百年开采,至今仍蕴藏丰富)、充足的水资源(贯穿全境的东河是景德镇母亲河昌江的源头之一,支流布满全境,水流湍急,终年不息,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的燃料资源(瑶里境内崇山峻岭,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82.3%,烧窑用的上等燃料黄山松遍布山间),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瑶里恰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根据调查,现境内遗存的宋、元、明古窑址多达上百处,古矿洞120多条,是目前景德镇市瓷业遗迹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对研究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景德镇瑶里导游词6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景区四季气候宜人,森林茂密,覆盖率达94%以上。区内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树、香榧树、金钱豹、娃娃鱼等国家珍稀动植物180多种。境内最高峰五华山海拔1618.4米,是景德镇昌江的东河源头。

瑶里瑶河流域是景德镇瓷业的发祥地,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就产于瑶里附近的高岭山。在瑶河沿岸的山水之间,既有多处瓷业生产基地??矿坑、窑址和作坊,又有为之服务的交通体系??水运码头、古驿道,还有由瓷业及其贸易支撑起来的聚落体系??商业码头、集镇、村落。瑶里原名窑里,正由窑而得名。近代由于地处山区,又远离任何一条现代交通线??公路、铁路,瑶里进一步衰落,她曾经有过的那一段辉煌历史逐渐被凝固和尘封,被世人所遗忘。但正因为她被遗忘了,她的自然环境和聚落风貌都保存得较为完整,非常具有观赏性。奇岩飞瀑,原始森林,江南古祠,明清建筑,古窑遗址,革命旧居无不让你流连忘返。

瑶里古建筑群:瑶里村古建筑群规模庞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其中以一步岭建筑群最具代表性,这里集中了一步岭牌楼、老屋、大夫第、狮冈胜览等。瑶里历史上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之一,又是皖,浙,赣边境大米,木柴,茶叶,茶油的集散地,还是景德镇通往浙江,安徽的古道。村中敬义堂是瑶里新四军留守处1938年陈毅同志在此组织了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在瑶里峡谷有气势磅礴的高际山瀑布。宽30米的瀑布,从60米的峭壁上倾泻直下。银纱飘渺,云雾蒸腾,声憾山谷。水石相搏,珠玉飞溅,景色万千。瑶里还是避暑的佳处。此处所产浮瑶仙芝绿茶为中国十大文化名茶之一,瑶里崖玉绿茶则为:94北京中国国际饮品及技术博览会金奖。

景德镇瑶里的简介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景区四季气候宜人,森林茂密,覆盖率达94%以上。区内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树、香榧树、金钱豹、娃娃鱼等国家珍稀动植物180多种。境内最高峰五华山海拔1618.4米,是景德镇昌江的东河源头。瑶河流域是景德镇瓷业的发祥地,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就产于瑶里附近的高岭山。在瑶河沿岸的山水之间,既有多处瓷业生产基地??矿坑、窑址和作坊,又有为之服务的交通体系??水运码头、古驿道,还有由瓷业及其贸易支撑起来的聚落体系??商业码头、集镇、村落。瑶里原名窑里,正由窑而得名。近代由于地处山区,又远离任何一条现代交通线??公路、铁路,瑶里进一步衰落,她曾经有过的那一段辉煌历史逐渐被凝固和尘封,被世人所遗忘。但正因为她被遗忘了,她的自然环境和聚落风貌都保存得较为完整,非常具有观赏性。奇岩飞瀑,原始森林,江南古祠,明清建筑,古窑遗址,革命旧居无不让你流连忘返。瑶里古建筑群:瑶里村古建筑群规模庞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其中以一步岭建筑群最具代表性,这里集中了一步岭牌楼、老屋、大夫第、狮冈胜览等。瑶里历史上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之一,又是皖,浙,赣边境大米,木柴,茶叶,茶油的集散地,还是景德镇通往浙江,安徽的古道。村中敬义堂是瑶里新四军留守处1938年陈毅同志在此组织了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在瑶里峡谷有气势磅礴的高际山瀑布。宽30米的瀑布,从60米的峭壁上倾泻直下。银纱飘渺,云雾蒸腾,声憾山谷。水石相搏,珠玉飞溅,景色万千。瑶里还是避暑的佳处。此处所产浮瑶仙芝绿茶为中国十大文化名茶之一,瑶里崖玉绿茶则为:94北京中国国际饮品及技术博览会金奖。

瑶里古镇旅游攻略?

谢邀!我来了!!瑶里,古名“窑里”,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玩过两次,印象最深刻的是徽饶古道,它历来是古徽州通往饶州的交通要道,昔日徽商享誉大江南北,徽州古道功不可没。此古道从梅岭村前的河对岸一直通向贯穿虎头山,连接皖赣两省,10公里,宽三尺,进入安徽可到休宁、屯溪,全部由麻石铺砌而成。踏着蜿蜒古朴的山道,观赏着苍劲古木,葱翠竹海,倾听着宁静之中的声声鸟鸣,别有一番情趣。绕南陶瓷主题园区集中反映了景德镇东河流域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这里保存了多处宋、元、明等时期的古窑遗址,以及大量的古矿洞、古水碓等瓷业遗迹,对研究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绕南堆积物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产断面特征遗址。丰富的陶瓷文化体验活动还可以使游客亲身感受到瓷文化悠久而迷人的魅力。旅游路线:汽车方面,景德镇市到瑶里的直达班车7:30,14:30各有一班。或者转乘,景德镇至鹅湖隔半小时一班车(首班7:30,末班17:00),鹅湖至瑶里每隔半小时一班(首班7:30,末班14:30)。周边高速国道方面,九景高速,九江---黄梅----合肥高速,景婺黄高速,206国道。(当然能自驾是最好的,比较方便[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