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峪惨案的后续发展_日本鬼子为什么火烧潘家峪
屠村策划者被复仇小分队击毙
惨案发生的第二天,冀东军分区党政领导率领十二团的官兵来到潘家峪,带来大批粮食、衣服、药品,挨家挨户地慰问、安抚,当时就有12名幸存的潘家峪青年参加了八路军,跨入复仇的行列。
周围22个村庄的乡亲挥泪赶来,捐献出大批苇席和其他物资,帮助潘家峪人埋葬死去的同胞。
唐山市的铁路工人和开滦煤矿的工人也纷纷捐钱捐物,救济受难同胞。
2月5日,抗日**政府组织四邻村庄的乡亲去清理尸首,由丰滦迁联合县政府主持公葬。从潘家大院扒出的尸体无法辨别姓名年龄,只能在辨认出的男尸身上写个“男”字,女尸身上写个“女”字,童尸身上写个“童”字。其中有的男女也无法辨认。只能把那些尸骨集中起来,一堆四肢焦肉、肚肠,一堆骨殖,一堆人头。以炕席为棺木,一领席里包一至两个尸体。
公葬是在初春的寒夜里进行的,送葬的队伍由街里走上山麓,把尸体安葬在松柏常青的南山脚下。没有挽歌,没有鲜花和供果,有的是悲愤的长风,沸腾的热血。血债必须用血来偿还,幸存的潘家峪人庄严宣誓:“一定要向敌人讨还血债,为死难亲人报仇。”
惨案后,日本侵略者把潘家峪周围50里划为“无人区”,拆毁房屋,填平水井,驱散居民,多次“清乡”、“扫荡”,潘家峪一带笼罩着白色恐怖。但是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抗日的烽火扑不灭。潘家峪人民更加斗志昂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坚持了“无人区”的斗争。
3月初,潘树平、潘树成、潘树堂等20多名青年带头成立了3个“抗日复仇小分队”,积极配合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附近村庄的子弟纷纷参加,迅速发展到120多人,后成立“潘家峪复仇团”。
5月9日,冀东抗日斗争领导人李运昌、周文彬、刘诚光、高敬之来到潘家峪,为了悼念死难亲人,在火石营村召开了由各村群众参加的追悼大会。在大会上,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庄严宣布潘家峪抗日复仇小分队正式合并组织起来,成立“潘家峪复仇团”。
1942年7月18日,复仇团与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十二团战士在迁安县甘河槽设伏,与敌激战5个小时,全歼150名日本侵略者,俘虏100余名伪军,潘家峪惨案的直接策划者——驻丰润日军指挥官佐佐木郎也被潘家峪复仇团的战士亲手击毙。
73年过去了,潘家峪村民始终无法忘记那段历史。他们把死难者陵园修在了村口路边,陵园并排着四座坟茔,竖立着四块墓碑,入口处建有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陵园旁边建有一座祠堂。当年的西大坑和潘家大院等遗址被保留了下来。
1941年 1月 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潘家谷惨案 潘家谷当年抗日根据地位于哪里 惨案中 敌人屠杀了村民多少
潘家峪惨案
潘家峪是河北省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的一个山村,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我八路军挺进敌后,奔赴华北战场,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潘家峪成为抗日堡垒村,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
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极大地激怒了日本侵略者,面对潘家峪这座打不垮、攻不进的抗日堡垒,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必欲除之而后快,丧心病狂地要把潘家峪人民斩尽杀绝。
中文名
潘家峪惨案
类型
惨案
地点
河北省
时间
1941年
发动、策划者
侵华日军
伤亡情况
1230人死亡,96人受伤
案发背景
潘家峪是冀东抗日根据地之一。正因为这样,潘家峪也就成了日军“扫荡”的重点地区。从1938年夏季到1940年底,敌人围攻潘家峪就有130多次。
1941年1月,日本驻唐山部队指挥官,召集丰润日本顾问佐佐木二郎以及遵化、玉田、滦县、迁安、卢龙、抚宁等县日本军官和伪丰润县公署、警备大队、警察所等日伪人员,勾结地方**地主,策划了血洗潘家峪的阴谋。
伤亡状况
1941年1月25日晚(农历1940年腊月28日),驻唐山、丰润、滦县等16个据点的3000多名日军、1000多名伪军,在日指挥官佐佐木的率领下,从四面八方悄悄地开到潘家峪。他们进村后便逼着全村1500多人先到村边西大坑集中,逼问八路军的去向。敌人又把群众驱赶到村中的潘家大院(地主潘会林的住宅),把大院封锁起来,用步枪、机枪向赤手空拳的群众疯狂扫射,并放起了大火。
大屠杀一直延续到次日下午7点钟。全村有1230人被杀害,1941年1月25日,3000多名侵华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日军仅在潘家峪惨案中就屠杀了1298名无辜的中国人,放火烧毁房屋1235间,其中有儿童妇女658名,有23户人家被杀绝。
证人回忆
潘家峪村地处燕山山脉深处的,有着“小吐鲁番”的美誉。86岁高龄的潘守利,是“潘家峪惨案”的幸存者之一。当年他躲在角落里被人压在下面,才得以幸免于难。
1941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潘家峪的村民们正在筹备过年,不料日军从四面八方将潘家峪围堵,3000多日军和2000多伪军挨家挨户用枪托、刺刀将村民全部驱赶到位于村中心的西大坑。众多村民逃跑,日军随后又将大家逼进了潘家大院内。
惨案的另一名幸存者潘善增,当年6岁。他记得,村民们进入大院后,门就关了,日本兵开始往院里开枪,扔手榴弹,屠杀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日本侵略者走了,留下了一片焦土的潘家峪,全村1700多口人被杀掉1230人,33户被杀绝,96人受伤,全部财物被抢劫一空,1235间房屋全被烧毁。大院里面,穿堂跨院,房前房后,屋里屋外,有许多亲人立着卧着被烧死。许多亲人被烧成骨灰,有的被烧成一堆焦炭。在安葬亲人时,就有800多人被烧得无法辨认。全村幸存者只有300多人。
后续发展
屠村策划者被复仇小分队击毙
惨案发生的第二天,冀东军分区党政领导率领十二团的官兵来到潘家峪,带来大批粮食、衣服、药品,挨家挨户地慰问、安抚,当时就有12名幸存的潘家峪青年参加了八路军,跨入复仇的行列。
周围22个村庄的乡亲挥泪赶来,捐献出大批苇席和其他物资,帮助潘家峪人埋葬死去的同胞。
唐山市的铁路工人和开滦煤矿的工人也纷纷捐钱捐物,救济受难同胞。
2月5日,抗日**政府组织四邻村庄的乡亲去清理尸首,由丰滦迁联合县政府主持公葬。从潘家大院扒出的尸体无法辨别姓名年龄,只能在辨认出的男尸身上写个“男”字,女尸身上写个“女”字,童尸身上写个“童”字。其中有的男女也无法辨认。只能把那些尸骨集中起来,一堆四肢焦肉、肚肠,一堆骨殖,一堆人头。以炕席为棺木,一领席里包一至两个尸体。
公葬是在初春的寒夜里进行的,送葬的队伍由街里走上山麓,把尸体安葬在松柏常青的南山脚下。没有挽歌,没有鲜花和供果,有的是悲愤的长风,沸腾的热血。血债必须用血来偿还,幸存的潘家峪人庄严宣誓:“一定要向敌人讨还血债,为死难亲人报仇。”
惨案后,日本侵略者把潘家峪周围50里划为“无人区”,拆毁房屋,填平水井,驱散居民,多次“清乡”、“扫荡”,潘家峪一带笼罩着白色恐怖。但是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抗日的烽火扑不灭。潘家峪人民更加斗志昂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坚持了“无人区”的斗争。
3月初,潘树平、潘树成、潘树堂等20多名青年带头成立了3个“抗日复仇小分队”,积极配合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附近村庄的子弟纷纷参加,迅速发展到120多人,后成立“潘家峪复仇团”。
5月9日,冀东抗日斗争领导人李运昌、周文彬、刘诚光、高敬之来到潘家峪,为了悼念死难亲人,在火石营村召开了由各村群众参加的追悼大会。在大会上,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庄严宣布潘家峪抗日复仇小分队正式合并组织起来,成立“潘家峪复仇团”。
1942年7月18日,复仇团与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十二团战士在迁安县甘河槽设伏,与敌激战5个小时,全歼150名日本侵略者,俘虏100余名伪军,潘家峪惨案的直接策划者——驻丰润日军指挥官佐佐木郎也被潘家峪复仇团的战士亲手击毙。
73年过去了,潘家峪村民始终无法忘记那段历史。他们把死难者陵园修在了村口路边,陵园并排着四座坟茔,竖立着四块墓碑,入口处建有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陵园旁边建有一座祠堂。当年的西大坑和潘家大院等遗址被保留了下来。
对日索赔
1992年组成对日索赔团**
为了让后辈们记住先辈们经历的苦难,潘家峪村民用各种方式来纪念先辈们的英勇,他们始终觉得应该向日本政府索赔给1230名无辜死难者讨回一个公道。
1992年,潘家峪村民自发组成对日索赔团。
1999年,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建成,潘家峪村也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7月13日,潘家峪村以全村的名义,委托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向日本提起索赔诉讼,索赔金额为60亿元。
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首次回应对日索赔诉讼案,认为根据《中日联合声明》第五条,中国人的个人索赔权已然放弃,在法律层面上,原告没有理由提出诉讼请求。
2007年,当时的中国***新闻发言人也指出:‘日本最高法院就《声明》做出的解释是非法的、无效的’。”
事实上,潘瑞燊曾向当地各级法院提起过诉讼,但始终没有立案。
2014年年3月18日,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及遗属状告日本企业一案已经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这也是中国法院首次受理掳日劳工诉日企案。在童增看来,这是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2014年7月21日,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民间对日索赔团”和“潘家峪村民委员会”在北京签署委托授权书,委托“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全权代理潘家峪惨案受害者全体遗属,在中国法院起诉日本政府。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向受害者谢罪,并索赔60亿元人民币。如果顺利立案,这将是中国的二战大屠杀受害者首次通过国内法院集体控诉日本政府。
纪念展馆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1999年新馆竣工开放。陈列面积630万平方米,通过原始照片、实物和影像资料,向世人展示了惨案发生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惨案留下了西大坑、老槐树、小铁门、南岩子、杀人场潘家大院、殉难同胞的葬墓等遗址,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罪恶的铁证,时刻警示后人“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参考资料:
潘家峪惨案_百度百科
】
日本鬼子为什么火烧潘家峪
应该是战争相持阶段,日本鬼子把潘家峪周围50里划为‘无人区’。
1941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潘家峪的村民们正在筹备过年,不料日军从四面八方将潘家峪围堵,3000多日军和2000多伪军挨家挨户用枪托、刺刀将村民全部驱赶到位于村中心的西大坑。众多村民逃跑,日军随后又将大家逼进了潘家大院内。
“日本鬼子把全村人圈在西大坑,硬把妇女们推下白薯窖,赤身裸体,先遭鬼子奸污,再用刺刀破腹挑肠,全身沾满血污。”潘守利对记者说,在人都死了后,日本鬼子还挨个用刺刀往死了的村民身上刺,“我被压在人下面,腿上也被刺刀刺穿,伤疤现在还在。”
惨案的另一名幸存者潘善增,当年6岁。他记得,村民们进入大院后,门就关了,日本兵开始往院里开枪,扔手榴弹,“大家哭喊着到处跑,找地方躲,有的人冲到门口求情,被日本鬼子砍死。”
“最后我妈把我塞进了茅房坑里,人不断地倒下,把我压在了死人底下才得以保全性命。”潘善增说。
“潘家峪每户人家都与日本鬼子有仇。”潘家峪民间对日索赔团团长潘瑞燊对记者说,他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和两个孩子还有三个姑姑除了他父亲都遇害了,“一家9口人跑到山崖边,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全部挑了,然后用火烧。等我父亲去认人的时候,从奶奶戴耳环的耳朵认出了奶奶,其他都没认出来。”
屠杀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日本侵略者走了,留下了一片焦土的潘家峪,全村1700多口人被杀掉1230人,33户被杀绝,96人受伤,全部财物被抢劫一空,1235间房屋全被烧毁。大院里面,穿堂跨院,房前房后,屋里屋外,有许多亲人立着卧着被烧死。许多亲人被烧成骨灰,有的被烧成一堆焦炭。在安葬亲人时,就有800多人被烧得无法辨认。全村幸存者只有300多人。
制造潘家峪惨案的元凶佐佐木,最后的结局怎样呢?
潘家峪村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距离唐山市62.5公里,这里四周群山环抱,满山松青柏翠,坡地果木成林,庭院葡萄满架,被称为''小吐鲁番'',是冀东地区一个典型的富饶的山村。
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宁静的村庄,1941年前的1月25日,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惨案,1230人被残暴屠杀,其中妇女儿童650人,几十名妇女被轮奸后虐杀。
惨案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多地日伪军联合统一的一次军事行动,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欠下的有一个血债。
据屠杀参与者之一,丰润县伪县长凌以忠(警备大队长、新民会会长)供认:实际上1940年12月底就已经开始策划屠杀行动,屠杀的目的一是一个是打击八路军,一个是惩罚威慑老百姓。
一、为什么是潘家峪
潘家峪是河北省丰润县(今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潘家峪村人民积极支持八路军打鬼子,反抗日伪统治,敌据点经常向村征粮、征款、要柴,潘家峪拒绝交一粒粮、一分钱、一根柴。同时抵制日伪设立的保甲组织和''五家连坐'',把王官营伪警所发来的''门牌''、''户口册''、''良民证''全部烧掉。
对八路军潘家峪人民则是大力支持,筹措粮食、救助伤员,传递情报、赶做军鞋,成为当地著名的抗日模范堡垒村,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
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极大地激怒了日本侵略者,引起日本侵略者对潘家峪极端仇视。同时也埋下了惨剧的祸根。
二、惨绝人寰的屠杀
1941年1月24日晚,侵华日军驻唐山部队司令部调集丰润、遵化、玉田、迁安、卢龙、滦县、唐山等地3000余日伪军,由日军驻唐山守备队指挥官佐佐木亲自指挥,25日黎明完成了对潘家峪村的包围,而这时候大部分村民都还在睡梦之中。
最早发现日军的是村民潘广顺,正准备去上水路村赶集的他发现村边沟里趴着很多穿黄军装的日军后,掉头就往村里跑,边跑边喊:鬼子来了!可这时鬼子从四面八方钻了出来,把村子围的像铁桶一样,根本跑不出去了。
早上七点多钟,日本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杀气腾腾闯进村来。他们分头行动,逐街逐巷挨门挨户地搜查、抓人。砸门声、叫骂声响成一片,敌人把1400多男女老幼逼向村西大坑。老弱病残不能走路的,就当场杀死:
潘风柱的母亲70多岁走不了路,被日军士兵一棒打得脑浆迸裂。
潘瑞德的老母亲被日军一把刀砍成两段,内脏迸流一地。
潘忠元80多岁的爷爷双目失明,被日本兵把他架到院外,用刺刀扎死。
潘树弟的祖母90多岁,拄着拐杖蹒跚地挪到门边,日本兵嫌她慢,一刀刺透前胸。
......
西大坑是村西一个长约100尺,宽30尺,不足一人深的干枯大水塘,坑里是厚厚一层冰雪。大坑里挤满了全村老百姓,在严冬的晨风里冻得瑟瑟发抖,哭哭闹闹,乱成一团。大坑边架着机枪,四周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乌黑的枪口,雪亮的刺刀,凶恶的军犬构成了一幅恐怖的画面......
敌人从西大坑被围的人群中挑出了30多个年轻姑娘、媳妇去大坑西沿几户人家给日军做饭。饭做熟了,妇女却被推下白薯窖轮奸,尔后日军不顾妇女们的哭喊,往白薯窖里塞满了玉米秸点燃,可怜这些妇女不是被烧死就是被烟活活熏死。
因为大坑四周没有遮挡,而且还有一条沟连接大坑,鬼子担心群众一旦四散奔逃会场面失控,于是杀人场换成了另外一个地方——地主潘家林的宅院。
潘家大院分东、中、西三院,四周有一丈多高的院墙。日伪军和特务把村里秫秸、茅草、松树枝抱进大院,在院子里铺了很厚一层,然后浇上煤油。大院南墙外支起木梯,上面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军。
大约10点钟左右,杀人场安排就绪。日军便驱赶人们进入潘家大院。从西大坑到潘家大院有100公尺距离,沿途日军一个挨一个排成一条刺刀胡同,人们从刺刀林中穿过,这种森严恐怖的气氛,把一个小女孩吓得尿了裤,一边哭喊,一边后退。佐佐木上前一步一刀把孩子斜劈两半。他的爷爷见孙女死得这么惨,猛扑过去,一个手端刺刀的日军跨上一步,又将老汉刺死。
人们再也沉默不住了,1000多人一齐怒吼着,挥舞着拳头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手无寸铁的人们,哪能抵挡住这些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强盗!一部分人当场被害,大部分被赶进潘家大院。
**伪县长凌以忠站到院房顶上说:''你们一贯地通八路,与皇军作对,这是你们自己惹来的祸,可别赖我。''
屠杀开始了,首先日军拎着战刀端着刺刀一窝蜂似地冲进来,照准人们的脑袋就砍,对着胸膛就刺。
40多个小孩被日本兵生生将双腿踩断后砸向墙壁脑浆鲜血顺着墙往下流。一个6岁小女孩生生被两个日本兵一人一条腿劈成两半。
最惨的是死在石槽下边的几个双身子妇女,她们腹部崩裂,胎儿流出体外,这些没出生的孩子,与母亲一起死去了!
人们怒骂着涌向大门,被机关枪疯狂扫射,门洞都被尸体堵严。鬼子往墙外向里扔手榴弹,当院子里只剩下一些**声后,鬼子进院对没有死的人进行补枪,最后放火焚烧,潘家大院一片火海,烈焰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道。
日军撤退之前,在潘家峪村里一方面抢掠,一方面纵火烧房。全庄一片大火,浓烟里窜动着火舌,硝烟和血腥味弥漫着整个山川。美丽富饶的山村,顿时变为一片焦土。
三、***的下场
五天后,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晋察冀日报》特约记者雷烨(1943年牺牲)随同当地政府领导人丁振军、赴尚金、吴玉山等同志来到潘家峪,慰问在惨案中遇难受伤的乡亲。他们被潘家峪惨状震惊了,禁不住齐声痛哭。
雷烨在惨杀现场拍下了许多幅照片,并以笔名朱靖写了一篇《冀东潘家峪大惨案》的通讯报道,登在1942年4月9日的《晋察冀日报》上。
周围七里八村的乡亲们凑了1700片芦席裹尸,大家挖了三道大沟,把尸体放在里面掩埋。受伤的送到八路军后方医院救治。这场血腥大屠杀,潘家峪1230名平民百姓惨遭杀害。被圈进杀人场而得以逃生的(包括受伤者)仅有276人。
1941年农历三月初,幸存下来的潘树平、潘树成、潘树堂、刘贺、潘树太、潘景龙等7名青年带头成立了复仇青年小队。后来,潘家峪村和邻村青年纷纷参加,队伍很快发展到120多人。
五月初五,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来到潘家峪,并在火石营村召开军民大会。会上,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宣布''潘家峪复仇团''成立。任命潘化民为连长。
1942年8月,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复仇团编入了正规部队——冀东军分区12团。这支由潘家峪死难者子弟组成的团队被整体编入2连。他们平时话不多,但训练不怕吃苦,作战异常勇猛,近身肉搏时专挑鬼子下手。从来不留活口。4年多的时间里,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150多次,歼俘日伪军1021人。
1942年7月18日,,在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兼12团团长曾克林的指挥下,八路军在甘河槽全歼日军180人,伪军一个营,潘家峪惨案的制造者,绰号''火神鬼''的杀人魔王佐佐木高桑在这次战斗被复仇团战士击毙后,用刺刀扎成蜂窝,刻着他名字的日本指挥刀现存于唐山冀东抗日纪念馆。
抗日战争胜利后,潘家峪复仇团和节振国工人抗日大队合并被编入冀东军区19旅47团,现为武警128师384团。
潘家峪惨案已经过去79年了,当年的幸存者现在在世的也已经是*耋老人。在抗日战争胜利75年之际,我们应该铭记:牢记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