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100这部漫画主要内容是什么|嘉善漫画家丁聪的资料
主要内容:
这幅漫画画的是在一个夜晚,一位年纪与我们相仿的小学生在写作业.他一手紧握着书,一手夹着笔.瞧!它正皱着眉头思考书上的难题呢!
在他书桌的正中央,摆着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作业本.左上角还摆着一本砖头般厚的字典.哎,整天都在写作业,难怪会带上一副这么厚的眼镜.嘿,真巧!他手上夹着的那支笔和鼻梁上的眼镜正好组成一个“100分”.再看看,这位学生的头发和手指甲都很长了,可能是没时间剪吧.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才让孩子们终日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让孩子们透气,使得他们都快窒息了。就是为了好成绩,许多人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睡不好,不开心。。
扩展资料:
成绩100是漫画家丁聪所做。
丁聪(1916-2009),1916年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作品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
参考资料:丁聪--百度百科
嘉善漫画家丁聪的资料
布衣漫画家丁聪
信息来源:嘉善政协
1993年3月,《中国文史资料》第26辑刊登了丁聪的自传。他在文章开头说:“我的祖籍浙江嘉善(枫泾),祖父是个读书人,家中没有田产。父亲(丁悚[1891-1972]漫画界的元老。《嘉善县志》第1058页有传)从小跟祖父读过《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12岁时,父亲独身一个‘小包袱’离家到上海,在一个当铺里‘学生意’干了10年。在10年间,他晚上通过函授自学绘画,22岁时成了画家,在报刊上发表漫画,做过石印画报编辑,1912年在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第一任教务长。”
小丁名字由来
凡报刊上漫画署“小丁”的,就是老漫画家丁聪。他今年88岁了,属龙,别人称他“丁老”,他却一直用“小丁”的署名。1992年,他的《丁聪漫画集》出版时,夏衍为此作了序,题目就是《小丁今年七十五》,可见在同辈和同行人中,把“小丁”作为对丁聪的昵称了。
丁聪的父亲丁悚,出生在嘉善的枫泾镇,是清末民初驰誉江南的画家。在上海,他与许多漫画家一起创立了“漫画会”,牌子挂在他家的大门上。当时有许多画家,如叶浅予、黄文龙、张光宇、鲁少飞等人常来聚会切磋画艺,文艺界人士,如聂耳、周璇、金焰也经常到他家聚会。丁聪后来回忆说,他家和张光宇、叶浅予的家都在贝勒路(今黄陂南路),所以他常到他们家去看绘画。丁聪说,在家中他是老大,下面有许多弟妹,父亲不让他学画,所以他常到张光宇家学绘画。读初三时,丁聪就向报刊投稿,并署上“小丁”的笔名,不料被上海的《新闻报》刊用了,后来《时代漫画》、《上海漫画》、《独立漫画》上也刊登了他的漫画。就这样,上海滩就多了一位叫“小丁”的画漫画的人,“小丁”的署名就沿用至今,已有70余年。
初中毕业后,丁聪因兄妹多,不想升学,想以画谋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他就到父亲任教的上海美专去听课,常常是上午学画素描石膏像,下午学画人体速写。19岁那年,丁聪当上了上海《小晨报》记者,每天为副刊画一、二幅插图。这是他生平谋得的第一个职业。
1936年下半年,黄苗子介绍丁聪到《良友》画报当编辑。当时,编辑部里有许多外国画报资料,让丁聪大开眼界。他从英、美和前苏联的大型画报中,学到许多知识和绘画技巧。在编辑之余,丁聪热衷于参加《时代漫画》、《上海漫画》组织的活动,这年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其中有一件漫画作品还被外国人买去。第二年,丁聪应聘到上海晏摩女子中学担任国画教员。他除了在《良友》画报社上班外,每周两个下午要去学校上课。这种平静的生活,被1937年的“八·一三”事件打破了。整个上海的风气顿时被“抗日救亡”的号角振奋起来,“小丁”也携着画笔,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斗争的民族运动中去了。
用漫画记录了历史
抗日战争爆发后,丁聪参加了良友公司的《战士画刊》和《战士画报》的工作,同时又参加了上海漫画界同仁创办的《救亡漫画》(5日刊)。那时,他们日夜赶画,为的是用漫画唤起民众。这样的紧张生活,一直延续到上海沦陷。1937年底,丁聪与张光宇兄弟一起撤往香港。在船上,他们碰到《良友》画报总编辑马国亮,马也是去香港筹备出版画报的。于是,他们在船上就商量起到港后办报情况。所以到香港的第3天,“小丁”就去画报社上班,投入到了抗日的宣传工作之中。那时的香港,各种人都有。他们白天到各地去采风、画速写,晚上在画报社当编辑,将白天采集的素材,构思创作成一幅幅富有战斗性的漫画,以此来激发、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1938年,画家叶浅予由武汉来到香港,他是受***、***领导的抗日宣传队队长。由于“小丁”从小跟着他学画,而且两家又住在一起,叶浅予在香港的活动他自然也跟着去。这时,“小丁”漫画的抗战主题更为突出,叶浅予他们搞的两次较大的漫画展中,他都有作品参加。尤其是第一次漫画展中,他画的那幅大型《流亡图》,反映由于***对日不抵抗政策,使无数人民在流亡中生活。作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女士来参观画展时,当场提出要买下这幅画。后来,叶浅予在主编《今日中国》时,还将此做了画报的封面。丁聪在香港的4年中,曾为金仲华主编的《星岛晚报》画过近100套的连载漫画《小朱从军记》;在**党领导的《华商报》上,发表了在仰光画的20幅《公路依然伸展着》,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东南亚人民团结一致抗击侵略者的事实。他还参与了香港电影戏剧界旅港人剧协的舞台设计等工作,一直到香港沦陷。
1939年,丁聪流亡到了重庆,后又转到成都。其间,他的作品参加了“香港的受难画展”和叶浅予、张光宇、廖冰兄等10人组成的“漫画联展”。那时光靠画画维持生计有些困难,丁聪就转业到话剧团去搞舞台美术设计。当时演出的《雾重庆》、《祖国在呼唤》、《北京人》和《家》等舞台布景都出于他之手。在成都的两年中,丁聪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期。他曾与吴祖光一起探访成都最下等的妓女之所,画出《花街》等作品,又应《华西晚报》副刊陈白尘之约,画出24幅《鲁迅·阿q正传》木刻漫画,画了反映“大后方”抗战悲惨现实的《现象图》,还应聘四川省立艺专去教素描课,曾为演出《牛郎织女》伴奏、吹笛子,其才艺使当时在“中华剧艺社”的田汉大为吃惊。
1945年10月,丁聪回到上海。他一边为老朋友主编的刊物做美编、画画,一边为《升官图》等话剧做舞台设计。后来,又进了文化电影公司担任电影广告设计,才算有了固定的工作,好养家糊口。不久,他与陈秋草、吴作人等成立了“上海美术家协会”,在大新公司举办过两次联展,与***御用美术组织唱对台戏。在纪念李公朴、闻一多时,那些大幅人物像就是“上海美术家协会”组织进步画家画的。在纪念鲁迅、高尔基逝世10周年时,他们用大白布绘成巨幅画像,悬挂在**台当中。这些活动中,丁聪都是以“自由职业者”面目出现的,所以“美协”和“漫协”的图章就放在他家。当时,乔冠华、陈家康住在思南路的周公馆,丁与他们常来往。1947年秋,***在沪举行中秋“游园会”,丁担任了联络工作,来往在**党和**人士之间,引起了*****派的注意。当时,上海的地下党组织让叶以群、戈宝权通知丁,要他迅速离沪,并安排与茅盾一起走,于是丁聪再次到了香港。
在香港盼解放
到香港后,丁聪所接触到的文化同行很多,他一面到“永华电影公司”去画海报,一面继续为报刊、杂志画漫画。这时的香港在英国的管辖下,人民生活虽然平静了,但各种势力仍在较量着,我们党领导的**活动,仍在各种状况下开展着。经历了上海、成都、重庆的颠簸,丁聪对人生、对时局的看法有了比较深的认识,所以漫画创作激情很高。他花了很多时间,创作了一幅反映“解放战争”的彩色长卷漫画《现实图》。展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当时,丁接触的大都是文艺界人士,加上本身好动,每天除了做应做的事外,他就是到处跑动,一是采风速写,二是跑各种书店,寻觅所要的书。那时有正常的收入,还有各种稿费,他的收入除了供吃饭、住宿外,最大的开支就是买书和交朋友,凡是朋友用得着的事,他都立即就去。1948年,香港演出了《白毛女》,由于都是临时凑合的,乐队人员紧张,夏衍就找丁聪,让他去为《白毛女》伴奏,那几场演出,丁都去吹笛子,成了《白毛女》剧组的正式伴奏员。
随着形势的发展,天津解放后,北平的解放在即,***要筹备建国大事,***要香港的地下党负责送一大批文化人士到解放区,名单中就有丁聪,夏衍专程找了他,问:“解放区去不去?”丁毫不犹豫地说:“去!”1949年初,丁聪随阳翰笙、于伶等一批文化名人,乘“宝通号”离开香港,到达已解放了的天津塘沽,再从天津转到北京。对于丁聪来说,解放后的北京是多么的亲切,真是看不够,听不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到饭店来看望他们,给他们讲了要筹建*******,也希望大家积极投入到建国的各种工作中去。不久,他参加了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和文代会。随后,又参加了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和世界青年联欢会,还到前苏联去参观。回到北京后,***找他谈话,说组织上决定让他筹办《人民画报》,丁聪愉快地答应了。因为编画报是他的本行,这样画漫画成了他的业余爱好了。在他主持《人民画报》时,***又委派他协助石少华筹组中国摄影家协会。由于这样,在协会成立时,丁聪又被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对此,丁聪总是谦逊地说:“其实我很少摄影,我是用画笔记录生活的人,摄影家协会的职务是个挂名的。”
到40岁才结婚
丁聪是忙于工作的人,他在主持《人民画报》的时候,从组稿到封面设计都要自己动手,还要抽时间应约为其他一些报刊画漫画。所以,年到40岁还是“光棍一条”。朋友们都笑他:“有些人老婆换了一个又一个,你是一个没找。”夏衍为他着急,曾说过:“小丁要结婚,一切费用由我包了。”事也凑巧,一天他的小妹带了同乡同学沈峻去看哥哥,看到丁聪的房内到处是书,就一起帮助收拾,妹妹一直埋怨他没有找个嫂嫂,想不到沈峻倒是勇敢地接受了他。沈峻知道丁聪搞过一些大型展览,如1950年搞了“五四青年运动史料展览”,1953年搞了“反对美帝细菌战”展览,以及他筹办的“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展览”等等,那时候他总是没日没夜地干,顾不上考虑自己“个人问题”。他的事迹令人感动。沈峻对人家说:“丁聪到现在还没人要,所以我就要了。”于是,两人就在1956年底结了婚。第二年,丁聪被错划为**。不久,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走的时候,儿子刚出生,母子俩还没出院,从此丁聪夫妻很少在一起。1979年底,丁聪“被改正”时,其儿子已经大学快毕业了,一家人才真正过上了“有家”的日子。
丁聪一直称夫人为“家长”,因为落实政策时,他已63岁了,其实已到退休的年龄。对此,丁聪十分感慨,他常说:“当时,我没有实际工作做,只是当了全国政协委员,后来办了离休手续,所以晚年就在家里渡过。在家里,我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画画,家里事什么都不会做,老伴承包了一切。”事实上,也是这样,沈峻退休后,精力充沛,办事也麻利,凡事都要亲手操办,所以“宠坏”了丁聪。家里大小事情都是夫人说了算。朋友们都知道他家的这档事,夫人是“家长”也就习惯成了自然。1996年,丁聪80华诞,中国美术馆给他办了个人画展。那时,丁聪刚好住院动手术,他夫人忙前忙后地做事,连接待观众也都包揽了。丁聪后来在上海、四川等地也办过个人画展,也都是夫人张罗的。丁聪办个人画展有个“规矩”,即不要官员出面“捧场”,也不搞开幕式,不要送花篮,只要在当地报纸上发条消息就可以了。在成都办展览时,主办方对这样的展览心里无底,怕无人来看。但出乎意料的是,画展展出后,引来人山人海的观众。画展办了一个星期还结束不了,最后主办方只好延长展期,以满足观众的要求。所以这次个人画展,主办方一再感谢丁聪夫妇,说:“在成都这还是第一次,你们开了风气之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丁聪还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朋友多、人缘好,尤其与京剧界朋友保持了很好的关系。由于受其父亲丁悚的影响,他从小就爱看京剧。年纪稍长,他又无师自通,学会了拉胡琴,曾在某些场合为程砚秋、周信芳和李万春等京剧名家操过琴。所以,对戏曲人物很熟,他进剧场不仅是“奔戏”,而是“奔人”。因此他画的戏曲人物特别传神。戏迷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人演的什么角色。他的京剧人物画,使人爱不释手。
天生的乐观主义
夏衍曾这样评价过丁聪,说他“是艺术家而不是社会活动家,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双洞察时弊的眼”。漫画如杂文一样,是匕首,是投枪,丁聪就用他手中的笔,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可悲、可叹、可笑的现象,作了无情揭露,辛辣的讽刺。无论是曝光还是调侃,都是以浅入深,小中见大,每一幅画都会使读者得到会心的笑,这也是佛家所说的“一针见血”。丁聪是一位人人尊敬的老漫画家,但他总是那样平淡地对待自己,他说过:“画漫画很辛苦,因为我很笨,稿费也不多,画多少幅漫画还不如人家画两笔的,但我觉得有意思,我总想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用漫画对社会上的坏事坏风气表示点‘不同意’,被批评的人可能不喜欢我,但至少老百姓喜欢,人不是为钱生活的。”
许多访问者,都想请他谈成功的秘诀和捷径。但他总是说:“我很笨,只会老老实实地干,画一张是一张,连自己也不能抄袭自己,不管画什么都要打两次稿,铅笔草稿、铅笔正稿,再勾墨线,越画越难,总不满自己,这个不是窍门的窍门就是‘认真’,不是捷径的捷径就是‘刻苦’,只有认真对待从事的每项事情,又能刻苦去做的人,才能成功。”丁聪能乐观地对待人生,所以不论在抗日的艰苦岁月中,还是在1957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流放到”北大荒“时,他总是笑口常开。他助人为乐,不大考虑自己,所以他的朋友多,所以他的稿约多。这种生活态度,在上海的“丁聪画展”,展出他在“北大荒”劳动时的一组“荒原风情”组画时,人们才对此有所了解。那时丁聪还年轻,只有40多岁。他创作的漫画,却不能在报刊上发表。但在那充满阴霾的日子里,他的画笔并没有真正停下,他的艺术生命还在延续,真如人们所见到的他那副天真的快乐的模样。
曾有人问起:“面对死神你会说什么?”丁聪很干脆地说:“我首先把门关起来,不让他进来,因为我的事没干完,不能走;如果真到了不能动的时候,不能发挥做人的作用了,我就乖乖地跟他走,但现在不走,我还想画几张能称为‘作品’的画。”小丁的快乐人生观就是如此明了。
惟一的嗜好就是买书
从1957年起,丁聪被迫放下了画笔,直到1979年才回到他自己钟爱的园地耕耘。当年那个名副其实的“小丁”,却已是花甲老人了。他虽然早已白发苍然,但在画稿上还是署着“小丁”,他的嗜好只有一个,就是“有了钱就买书”。曾有记者问他:“你平生最得意和最后悔的事是什么?”他说:“没有得意的也没有后悔的。如果一定要说得意的事,那就是买到一本好书;后悔的事是,看见一本好书想买又犹豫了,而下次去买已被卖掉了,所以我现在一见好书只要力所能及的,就先买回来,因为好书放在自己书架上才放心。”这些年,他先后出了10多本画册,如《丁聪漫画选》、《丁聪插图画》、《昨天的事情》、《古趣集》等,还有不少是多次再版的,他又不断地为《读书》、《瞭望》和《方法》等杂志画故事漫画,及连载的漫画,单与《读书》月刊合作20多年,每期都有一、二幅漫画,杂志社每月送他一册,一年就12册,再加上朋友送的书,自然就多了。丁聪买书从不问价钱,只要喜欢就买下,尤其是大型画册,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喜欢买。这样一来,两居室是不行了,进屋就是书,家里能藏书的不仅仅是书架,而是上上下下,只要能放书的都是藏书的地方,家里的桌椅上是书,走廊、过道上也是书,写字台只剩下一尺见方之地。一次***的女儿去看他,见到如此情景,就向有关部门呼吁,文化部知道情况后,分给他一套四居室的房子。但是几年过去了,他的买书、藏书习惯未改。所以四居室的住房,又成了书的海洋。为此,苗子先生为他题了“山海居”的匾。丁聪的晚年就生活在这个书的海洋里。他说,读书人是以书会友,我买书也爱朋友,尽管书籍堆得人都快“靠边站”了,但我依然如故地接纳它,请进它。现在丁聪的案头仍叠满了书和画稿。1979年,上海图书馆邀请他主办《丁聪个人画展》时,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特地画了一幅《小丁藏书票》的漫画送他,以庆贺丁聪四次办个人画展,这也真实地反映了丁聪的个性。
望采纳
丁聪漫画《成绩100分》讽刺了什么?
成绩一百分今天在写试卷时,看到了著名漫画家丁聪的《成绩100分》,我不经为之一振,因为他用这张画,一下子就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这幅画上,一个小学生正皱着眉头,努力思考着书上的难题,他的左手边还摆着一本如砖块般厚的词典,作业本上的字迹密密麻麻,看了都让人头昏脑胀。怪不得这个小学生已戴上了眼镜,而且他拿笔的位置和眼镜的位置正好组成了一个“100分”的字样。这幅画画的十分真实,正是我们小学生当前面临的情况。正常上学的时候作业很多,压力自然不用多说,但到了周末,总该让我们放松一下时,家长们又将我们休息的时间按排的满满的,总让我们去上一些所谓的兴趣班,但无非补的都是一些语、数、外,每当上这些课时,我总是背着书包,皱着眉头,无奈地走进教室,放学后又是抱着一堆作业回家去完成,如此枯燥无聊的课,却声称“兴趣班”,谈何兴趣?虽然我们知道家长们的良苦用心,是啊!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但是功课真就如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的童年并不是快乐的。恳请家长思考一下,好成绩真的是最重要的吗?
dinh cong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个人的名字,请简介一下这个人物!
dingcong
丁聪?著名漫画家
丁聪(1916~),漫画家。笔名小丁。1916年12月6日生于上海。其父丁悚为漫画家。丁聪于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30年代后期~40年代中期从事报刊编辑、舞台美术设计,并一度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其漫画创作转入争**、反内战的政治讽刺画。1947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1949年回到北京,之后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学会副**等职。丁聪的漫画立意深刻,尖锐泼辣,富有战斗性。画中人物形象夸张,讲求线条的流畅和装饰趣味,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丁聪也作色彩漫画,浓重深沉,富有变化。他还以漫画的形式,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插图。有《小朱从军记》、《阿q正传插图》、《丁聪画集》、《昨天的事性》、《古趣集》、《丁聪漫画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