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遗址是什么,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的介绍
简说「土司遗址」是在201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第48个中国世界遗产。此遗址区域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丶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丶贵州遵义海龙屯等三处。解释「土司遗址」指的是中国於13世纪至至20世纪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中中央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统治当地人民。土司遗址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多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丶因俗而治」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於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处遗址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
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的介绍
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是中国湘西边城,与沱**柔媚水色、古镇王村的绚丽山光相比,大山深处隐藏着的逍遥王城永顺老司别具沧桑和厚重之美。一步步依山而入,时光彷佛也在倒流,亭台楼阁掩映于翠竹碧草之间,雕刻着质朴铭文和美丽花纹的残石干净而纯粹地躺在深山中。当这座曾辉煌了800余年的土家族土司王城终于清晰出现在眼前时,观者无不受到震撼,尽管它一副遗世而独立的姿态。经中国国家考古专家认定,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是当代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司遗址的建筑遗址
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是湖广地区土司体系中的最高职级机构——宣慰司的治所遗址,永顺宣慰司土司为彭氏家族,属民以土家族为主。
核心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分布宫殿区、衙署区、司法区、墓葬区、宗教区、教育区、居民区、作坊区八大功能区;布局合理,建筑精巧,功能完善,祖师殿、玉皇阁、文昌阁、土王祠、子孙永享牌坊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土司墓葬群、古街道、古城墙、遗址排水系统、碧花山庄、德政碑、钓鱼台、观猎台、练兵场等历史遗迹丰富。老司城既是静止的文物,又是活着的文化。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辟3街18巷36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共占地1500余亩。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庙、玄武庙等寺院。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唐崖司。现在土司城遗城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牌坊,是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修建的,正面刻着荆南雄镇,反面刻着楚蜀屏翰,两面镌有土王出巡、渔南耕读、云吞雨雾、哪咤闹海、槐荫送子等浮雕图案。牌楼正面的唐崖河畔,存有石棺、石马各两尊,石人仪态庄重肃穆。400余年雨蚀风化,木质建筑于20世纪70年代失去最后轮廓,但条石铺设的街苍、土石垒砌的城墙仍清晰可见。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
海龙屯遗址位于贵州遵义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始建于1257年,毁于1600年。遗址所在山峰相对高度约350米,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地势险要,如今周长约6公里的环囤城墙尚存,囤东铜柱、铁柱、飞虎、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西后关、西关、万安三关依然屹立。囤顶平阔,囤内遗有“**宫”和“新王宫”两组重要建筑基址,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此外尚有金银库、四角亭、采石场、校场坝、环囤马道和敌楼等遗迹。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将有何重大意义
对于中国土司遗址意义,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是“反映了13至20世纪初期古代中国在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推行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我认为仅仅这样看待中国土司遗址申遗的意义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全面的。应该说,中国土司遗址申遗的意义决不仅在于“土司”政治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变迁及其普遍价值。
不错,“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央政府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土司制度”在客观上确实是维系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历史事实是,历代封建王朝并不是把“土司制度”作为一种****来实施的,而是为了将中央政府很难派官吏直接统治的地区纳入到统治范围,不得不利用当地统治者对该地区的**统治的制度。土司制度既有其作为历史存在的合理性,也有着严重的政治弊端以及同历史发展不合拍的落后性。如果将土司遗址仅仅作为这种政治制度本身来评价它的历史遗产价值,那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事实上,这些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遗存,不仅是古代政府委任、**管理当地族群的首领“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同时也是一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俗的历史遗存,它是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历史变迁的见证。而且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和评价这些土司遗址,反倒更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这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这些“土司”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当做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民族来看待的。历史上,封建王朝把西南少数民族先民都称为“蛮”或“夷”。比如这次申遗的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宋代以前,对这些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都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才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满清雍正年间普遍推行改土归流后,随着**移民的增加,也只是作为“土”、“客”进行区分。直到民国政府,也只是把少数民族看作所谓“国族”的大小宗支,许多少数民族因此不被承认。
作为土司遗址所反映的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世居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区。土家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虽然早已形成,但作为一个单一民族正式被确认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随着党的****落实,一些过去不被承认或被迫隐瞒了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群众,这时纷纷要求中央政府承认他们的民族身份。因此,中央****决定对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共同体进行科学识别,准确地界定**和少数民族,以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河等****县。只有在这样的****之下,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才得以恢复和应有的肯定,土司遗址也只有作为其民族历史的一个侧面,才具有世界遗产继承的最大价值。
因此,我认为中国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最大意义,应该是对中国这一地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肯定和尊重,也是中国现行****普遍价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