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的“后世博时代-什么是后世博时代啊
随着上海世博会井然有序地走过100多天的日程,世博会的运行越来越常态化人们已经开始在思考“后世博时代”,对于上海和中国来说,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到底会给这个城市、这个国家以及这里的人们留下些什么?
说起上海的地标,让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可能有外滩、东方明珠、新天地等等,到世博会结束以后,世博会“一轴四馆”的5个永久性建筑:世博轴(网上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会主题馆(网上主题馆)、世博中心(网上世博中心)和世博会文化中心(网上文化中心)或将成为上海新的地标。一轴四馆或成上海新地标
实际上,在世博会159年的历史上,给不少举办城市留下了地标性建筑,鼎鼎有名的有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馆等。
而在今年的10月31日世博会结束后,上海世博会这“一轴四馆”的功能也将华丽转身。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总规划师吴志强表示,在对世博会场地进行规划时,是先有该地区的城市规划然后才有世博园的规划,它对城市的服务不仅仅是世博会这184天,而是要到2020年,届时,中国馆(网上中国馆)将成为“中国文化博物馆”,世博村将成为上海100个领事馆的聚集地,中华美食街将变身亚洲最大规模的会展中心,世博园内的道路将成为城市道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也表示,主题馆将转变为展览活动场馆;世博中心将建成国际会议中心;文化中心将用做大型综合演艺场馆;世博轴的浦东部分将整体予以保留。可以预见,世博园的“后世”将不仅是上海的一个新商业中心、会展中心,还将是一个文化艺术的集中地,它成为新地标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从建筑的可观性角度而言,中国馆的红色“粮仓”和文化中心的“天外飞碟”造型,也具备了成为上海旅游新地标的基因。
国民文明素质加速提升
“排队需要8个小时、7个小时、6个小时……”在上海世博会台湾馆旁边高架步道下的柱子上贴着一排排标签,这是参观预计等候的时间。“现在大家排队似乎已经形成了默契,插队、吵架现象少多了,大多数人都比较文明,有耐心。”在法国馆门口排队的南京导游钱小姐说。而在公布的六次“文明观博旅游团队”测评报告中显示,游客文明观博的“指数”正不断上升。
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巡视员陈振民看来,世博会如同一所“文明大学”,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不仅可以看到最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接受科学技术洗礼,也将得到一次文明素质的大训练。“学会排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学会不乱扔垃圾,这些已经超越了观博本身的意义。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场进程中的意义更为重要。”
后世博机遇辐射整个长三角
上海在世博会之后会迎来怎样的机遇呢?戴德梁行中国行政总裁张国正认为,最明显的是,上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提高了。张国正到澳大利亚考察,发现澳大利亚人对上海世博的了解程度相当高。由此,他更进一步联想到,在“后世博时代”,上海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迎世博这几年的市政投入,不仅强化了上海本地的城建系统,更重要的是,它将会辐射整个长三角,并一直延伸到中西部地区,甚至可能成为上海外围某些地域经济起飞的基础。
中新网11月4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4日刊出评论说,世博成功举办,看得见的效应是在主办城市的市政建设和市民视野和素质提升上。从对主办城市实力的持续要求等方面看,奥运、世博和亚运实际上都涉及到城市内在转型问题,这种内在转型显然较之前者更难,因而在“后世博时代”也就更有必要提出来引起关注。
后世博来临中国城市转型更要注重内在
上海世博会日前闭幕。与奥运一样,世博会成为中国上升期国家实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成为国家公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过后,一个问题提到人们面前:如何延续世博效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恐怕首先要弄清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世博的效应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自然是多层面的,因而也就有了提出来加以讨论的必要。
世博成功举办,比较看得见的效应是在主办城市的市政建设和市民视野和素质的提升上。以上海为例,通过举办世博而带动的潜在基建和经济效应,以及上海市民视野的扩大和文明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相对比较可以观察到的指标。
但效应若仅止于此,那势必是比较肤浅的,而且也将很快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所覆盖和超越。世博会与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和即将开始的广州亚运会一样,是一个由上升期的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活动;从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涉及国家之多和之深,以及对主办城市实力的持续要求等方面看,奥运、世博和亚运实际上都涉及到城市的内在转型问题。
所谓内在转型,即指不仅是基建、市容、空气质素或市民文明举止等外在特征上的改变,而是对城市在涉及观念、行为模式和心灵开放程度等一系列方面的转型;这种转型显然较之前者更难,因而在“后世博时代”也就更有必要提出来引起关注。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中。这一转型又可分为:一、从工业化程度上讲,是从传统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型;二、从经济形态讲,是从计划经济向完全市场经济的转型。
转型虽然各自的进程与速度有所不同,但却环环相扣,而且都与中国国力的上升同步发生。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这一方面十分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因为没有国力上升的大背景,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不但不可能成功,而且恐怕就连主办的资格都不会获得。
另一方面,上述转型环环相扣而又呈现不同进程的情况,则又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不少困惑,并提出不少挑战。正视这些困惑和挑战,对于人们思考“后奥运时代”和“后世博时代”的走向将有所帮助。(邱震海)相关新闻相关新闻相关新闻
什么是后世博时代啊,不太理解,给个定义吧
举个例子,比如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比如你结婚了。
结婚后的生活因为结婚这件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可以把结婚前成为前结婚时期,把结婚后成为后结婚时期。
世博是一件大事,它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影响其实是十分深远的,所以前后的中国其实是不同的,成为前世博时代和后世博时代。
例如:奥运和世博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的前台,让中国人感受到了自己国家力量的崛起,带来的影响就是中国人不是特别在乎自己金牌是不是最多了,所以有人中国的体育应该回归大众化,而非金牌至上。这就是奥运的影响:老子当过第一了,所以无所谓了。
一样的,很多事情因为它长远的历史利益,可以称之为前后时代,世博也是如此。
具体来说,世博之前,中国人憋着劲想要证明自己,现在奥运世博亚运都办了,也就那么回事,也就没那个心了,不用向外人显摆了,就会把眼睛向内看,多关注民生。
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后世博时代的兑现承诺
中国在本届世博会开幕前就曾向世界许诺“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为兑现这个承诺,中国自2002年成功申办世博会起,便一往无前踏上“创纪录”之旅,开创世博历史上多个“之最”,为159岁“高龄”百年盛会注入全新的中国力量。
本届世博会创下“参加规模之最”——中国的盛情诚邀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最终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参展,轻而易举打破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保持的1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纪录,改写了历届世博会国际参展方数量的历史。
本届世博会创下“参观游客之最”——184天的展期吸引海内外超7000万人次参观,刷新了大阪世博会累计入园6421.8770万人次的世界纪录,上海世博会成为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届世博会,将以最广泛的国际参与度载入世博会史册。
本届世博会还创下“举办活动之最”——上海世博会排定的国家馆馆日和国际组织荣誉日的规模均创世博历史新高。本届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突破2万场次,平均每天演出100场,创下历史之最。
上海世博会首度将“城市”作为展品,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堪称世博会历史上两大创举。
世博呈现“科技盛宴”先进理念引领产业升级。
184天飞逝而过,是什么让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会是“科技”。从开幕第一天起,世博会上那些大放异彩的科技亮点就让游客赞叹、回味、憧憬。
从内置“中国芯”的世博门票、到承担着园区交通运营的新能源公交;从装置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备的世博主题馆,到为世博夜景增添异彩的led照明;从足不出户览遍世界的“网上世博会”到为游客消暑降温的“人性化科技”——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给世界的“科技盛宴”,既不是点缀、更非作秀,而是将对今后全球的技术发展产生切实而深远的影响。
世博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光明指出,世博科技的许多成果,一定会在今后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据了解,不少世博科技成果已经在上海、乃至中国“生根发芽”。
诸如系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它们在世博会上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使之更快地走向市民生活。
上海世博书写外交“新局”中国软实力再上新阶。
上海世博会无论在世博史、2010年中国外交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专家表示,它书写了中国外交“新局”,是对外展示最真实生动中国的范例,是一个国家表情的自然流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上海世博书写外交“新局”之“新”,体现在打出“综合牌”——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绿色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全方位外交,几乎所有的外交形式都在世博园有了生动体现。
金灿荣指出,首脑外交非常成功,通过这样一幅色彩纷呈的世博外交画卷,全方位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更令人瞩目的是7000多万观众的深度参与,这是一粒非常重要的砝码。对此,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力也曾表示,中国普通人对世博的热情给中国外交注入最大活力——“每个人都是外交官”。
“最近几年中国gdp增长非常快,与快速增长的物质力量相比,软实力的上升诉求更加明显和急迫,通过举办国际范围内标志性的活动来标志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上升,能寻求进一步的国际尊重。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中国提升国际形象、提高软实力的绝佳机会。”金灿荣表示。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对全体国民的一次绝佳教育投资,取得巨大成功。它大幅提升了中国软实力。”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曾如是点评本届世博会。
“后世博文化”的内涵
据了解,世博会闭幕后,原世博文化中心是最先启动后续利用的永久性场馆之一。中心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更名奔驰文化中心。在短短一年间,该文化中心已举办了流行音乐会、高雅艺术沙龙、中美青年篮球赛、国际冰上演出等众多文艺演出及体育赛事。国际知名的太阳剧团、老鹰乐队,歌唱家卡雷拉斯等都青睐这个位于黄浦江畔的文化新地标。一些乐团、剧团还在此完成了亚洲首演和中国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