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被截停的金牌,尊重的名人故事

2024-11-25 04:35:38 来源:天气频道

他是巴西体坛历史上可以与罗纳尔多比肩的伟大运动员,他没有获得过奥运冠军,也不是巴西最著名的运动员,但他用一场马拉松比赛征服了全世界。他是德利马,将奥林匹克竞技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运动员,真正的无冕之王。
2004年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已经35岁的运动员德利马第三次站上奥运会的舞台,这也将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在1996年亚特兰大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他的成绩都不理想,他期待在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希腊雅典铸造属于他的辉煌。
作为巴西最好的长跑运动员之一,即将实现他一生的梦想同时也为巴西收获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马拉松金牌。一路领先夺金在望的德利马,在距离终点不足7公里领先优势还有20多秒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名身穿短裙的观众突然闯入赛道将他推到路旁,失去重心的他差点摔倒。所幸旁边的观众紧急阻止,才让德利马成功挣脱这名男子的束缚重回赛道。
尽管重新回到路线上,但由于被耽误的时间,更严重的是之前的节奏被打乱,遥遥领先的优势尽失,先后被意大利及美国的两名选手超越。
距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场外因素导致无缘夺冠,面对如此大的心理落差,他没有向所有人猜想的那样愤怒,没有沮丧也没有抱怨。
进入主会场后,他甚至面带微笑张开双臂送出飞吻,以这样的方式庆祝到达终点,他如沐春风般的笑容震撼了人心。最后他获得巴西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马拉松铜牌。但在很多人心里,他才是比赛真正的冠军。他展现出来的胸襟和宽宏气度,打动了全世界的观众,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体育竞技精神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争取本该属于巴西的荣誉,也为了平息民众愤怒,巴西代表团在比赛结束后立即进行了抗议,要求奥运会组委会向获得第三名的德利马颁发复制金牌,但巴西代表团的请求遭到回绝。此次事件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巴西民众的不满,他们认为奥委会没有为保障运动员安全、维护比赛秩序而采取应有的措施。声称自己遭到了抢劫,在他们看来,一名观众能如此轻易突破防线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如果他手中有武器的话,谁也不能想象会发生些什么。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顾拜旦奖章”,表彰他在面临事故及其后果时所展现出的公平竞争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现。同年他被被巴西评为年度最佳运动员。
雅典奥运会德利马并没有过多埋怨谁,而是说:“我的目标是赢得奥运会奖牌。感谢上帝,我实现了这个目标,获得铜牌的快乐胜过一切可能有的怨恨之情。”
在2016年8月6日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主火炬手点燃奥运圣火,那一刻无上荣光,奥林匹克精神因为他的故事而熠熠生辉。虽败犹荣,或者说,在人们心中,他就是真正的冠军,真正的无冕之王。

尊重的名人故事

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如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尊重的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尊重的名人故事篇1

一次,叶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

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尊重的名人故事篇2

67岁的玛格丽塔·温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临床医学家,住在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松德比贝里。一天早上,温贝里收到邮局送来的一张请柬,邀请她参加政府举办的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

温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跟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被邀请呢?温贝里将请柬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确认上面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后,放下心来:“看上去没什么不对的,我想我应该去。”于是,温贝里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时才穿的套装,高高兴兴地赴宴去了。

赶到现场,温贝里不由得吃了一惊:参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级官员。其中就有环境大臣莱娜·埃克,他们曾经在其他活动中见过面。看到温贝里后,埃克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向她报以最真挚的笑容:“欢迎你,温贝里太太。”接着热情地将温贝里带到相应的座位上。温贝里和政府要员们一起进餐,并聆听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宴会结束后,按惯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请温贝里坐在第一排。就这样,温贝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几天后,温贝里浏览报纸时,看到了自己参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则新闻报道:“政府宴请送错请柬,平民赴约受到款待。”

原来,环境大臣埃克本来邀请的是前任农业大臣玛格丽塔·温贝里,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把请柬错送到和农业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温贝里手中。对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谁,只要来参加宴会,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礼遇。”

看到这里,温贝里不由得心头一热,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个“冒牌货”,非但没有当场揭穿,反而给予了她大臣一样规格的礼遇,这样不动声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尊重的最高境界不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之中。有时候,越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越是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越发见得尊重的可贵。

尊重的名人故事篇3

顾颉刚(注: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闷,率先找人说话。

顾颉刚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

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室友见状,便不再理这个只会点头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转过身和顾颉刚聊起来。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冯友兰的尊重就在于“不说话”,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架的时候,不经意间踩到了***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尊重的名人故事篇4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最后一块金牌,将在男子马拉松比赛中产生。巴西选手德利马已经35岁,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奥运舞台,他为此做了充分准备。离终点只剩下最后6公里,他步伐稳健,呼吸匀称,只要再坚持20分钟,他的梦想就能实现。

然而一个爱尔兰人突然闯入赛道,将德利马强行拉到路边人群。这次意外,彻底打乱了德利马的比赛节奏。他被追赶者超越,只收获一枚铜牌。令人诧异的是,他在进入体育场时已经调整心态,一路微笑冲过终点。在颁奖仪式上,他极有风度,丝毫看不出刚刚经历过一场意外。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目标是赢得奥运会奖牌。感谢上帝,我实现了这个目标。赢得铜牌的快乐,胜过一切可能有的怨恨之情。”那个爱尔兰人,最终被判处12个月缓刑和3000欧元的罚金,并**不得进入体育赛场。然而德利马痛失金牌的结果,却不会因为这次裁决而改变。

国际奥委会高度赞赏德利马的体育精神,向他颁发了一枚以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命名的奖牌,表彰他“公平竞争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现”。他回巴西后,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后来,德利马接受了爱尔兰政府的道歉,并应邀在当年10月访问了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他说:“我知道爱尔兰人民对袭击事件感到痛心,但我不会记恨袭击我的人,更不会记恨爱尔兰人民。”

12年后的今天,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了巴西。就在家乡父老面前,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内,47岁的德利马站在了主火炬旁,点燃了熊熊燃烧的圣火。这是体育赋予他的最高荣誉。

尊重的名人故事篇5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写了许多小说和评论批判当时的富豪权贵,这些著作广为流传。

其中的小说《哈德森》,更是对缅因州的丑恶权贵哈德森进行了彻底的讽刺和批判,在美国引起轰动。因此,哈德森对马克·吐温痛恨万分,想着要找机会好好整治他一番。

马克·吐温除了热爱写作,还非常喜欢打猎和捕鱼。有一年,他去了缅因州一个树林里度假,那儿有一个很大的湖。于是,他买来渔网,捕了许多鱼。马克·吐温结束这次度假的时候,把一大包鱼带到了车站。

哈德森不知从哪儿听说了马克·吐温来到这里的消息,还得知马克·吐温准备带走一些鱼。他想,这真是天赐良机,一定要好好整治马克·吐温一番。

于是,他特意跑到车站,装扮成一名普通旅客,和马克·吐温聊了起来。

他们先是聊着天气,接着再聊缅因州。哈德森说:“缅因州的树林里有个湖,你如果没有去过就太可惜了,因为那里有许多鱼。”

“是的,我去过。”马克·吐温回答,“我刚刚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而且还捕了许多鱼,正放在行李中准备带回家。”

“可是你知道吗?那个湖其实是我的。”哈德森这时露出了真面目,“现在我要让你尝尝写文章批判我的后果。”

哈德森谎称那个湖是他的,并把马克·吐温带到了法庭。他对法官说:“法官阁下,我是哈德森,刚才他亲口承认从我的湖里捕走了许多鱼,我提议法官将他收入监牢。”

马克·吐温这才意识到,这个人就是曾经被自己用来写成小说的丑恶权贵哈德森。他深思了片刻,计上心来。

他故作惊讶地笑着说:“你就是哈德森?就是我小说中的人物?谁都知道那是一个大坏蛋!”

一提到小说,哈德森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忙向大家辩解说:“马克-吐温是美国最大的谎言家,他的话没有一句是可信的。”

马克·吐温听了这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一笑,说:“既然你说我是美国最大的谎言家,我的话没有一句可信,那么,你还能用我说过的话来告我吗?”

接着,马克·吐温又意有所指地对大家说:“为人处世,只要你坐得端,行得正,别人根本不会来讽刺或批判你。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为人不善,心术不正,那么,哪怕你想诬陷和坑害别人,也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听到这一番话,在一边旁听的人都纷纷鼓起了掌,法官也点起了头。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是哈德森想坑害马克·吐温。

哈德森被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掉入了马克·吐温设的陷阱里。他如果改口说马克·吐温的话是可信的,不仅是自己打自己巴掌,而且承认了自己就是他小说里那个可恶的主人公;他如果说马克·吐温的话都是不可信的,那就意味着马克·吐温说的在湖里捕鱼的话不可信,那又如何告他呢?哈德森一阵权衡后,只能无奈地撤回了诉讼。

马克·吐温凭他的智慧和口才,不仅使自己免受处罚,还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伸张了正义,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尊重的名人故事篇6

海伦毕业后,便在华盛顿报社打杂。虽然是打杂,但爱好新闻事业的海伦很珍惜这次机会。

有一次,报社的一名记者按工作计划去采访一位画家,可他的搭档被临时派去采访一个突发事件。就在他着急之时,海伦自告奋勇,表示愿意与他同往。

进入画家的住所,他们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屋子里简直就像一个垃圾场,各种画作扔了一地,颜料画笔,以及脏衣服到处都是。海伦小心翼翼地把地上的画作以及乱扔的衣物略作整理,这才顺利地走到画家前面。

同行的记者开门见山地说道:“您好,我们是华盛顿报社的记者,现在可以开始采访了吗?”没想到脾气古怪的画家只是耸了耸肩膀,并未答言。对于记者的各种提问,画家回答得也极不配合。记者无奈,只好打算下次再来采访。

起身说了告辞后,走在后面的海伦轻声说了句“等一下”,然后她弯下腰,把之前自己整理的画作以及衣物恢复成原样,这才向画家点点头准备离去。

画家突然开口:“你是我见过的最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我接受你们的采访。”海伦兴奋地笑了。凭借这次成功的采访,海伦顺利成为了华盛顿报社的记者,之后又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成为记者团资格最老的成员。

尊重的名人故事篇7

舒尔茨和约瑟夫是美国纽约的两个生意人,他们平时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有空的时候也会拿出一些积蓄,做小规模的投资。

2013年5月的一天,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非常不起眼的广告——郊区有一幢非常古老的别墅以3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舒尔茨和约瑟夫商量,觉得买下来修缮一下再转手卖出去,至少可以赚到20万美元。于是,他们各自拿出一半的钱,共同买下了那幢别墅。

在收拾打扫的时候,舒尔茨和约瑟夫发现这幢别墅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艺术仓库”,里面到处是绘画作品。有些胡乱地丢弃在地上,有些则成捆地塞在大纸箱子里,整理好了,一数,居然多达7万幅。

舒尔茨和约瑟夫都惊呆了,这么多画,怎么处理好?自己购买的只是房子,并不包括这些画,他们决定物归原主,就租了一辆小货车,把这些画送到了原房主那里。没想到原房主连连摆手说:“我不要,我不要,这些简直是垃圾,随你们怎么处理吧!”

原房主是从一个名叫亚瑟·皮那让的亲戚那里继承到这幢别墅的。皮那让是一个毫无名气的画家,出生于1914年,为了绘画,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一辈子没有成家。不过,皮那让的作品却从未得到过别人的认可,以至于他**都没有卖出过自己的任何一幅作品。1999年,85岁的皮那让带着遗憾郁郁而终。原房主从皮那让那里继承过来后,这幢别墅就一直空着,现在因为急着用钱便决定出售,对于里面的画,他也权当是一些没人要的垃圾。

虽然得到了这样的回复,但舒尔茨和约瑟夫还是觉得这些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心血,不应该随随便便地扔掉。尽管皮那让是一个并不出名的画家,他的画也不受人欢迎,但是出于尊重,他们还是主动地另外拿出2500美元,买下了这些画,原房主为这笔意外之财开心不已,表示随他们怎么处置,自己都不会过问。

既然已经花了2500美元,总不能说扔就扔,舒尔茨和约瑟夫把这些画送到了纽约的一个艺术品拍卖行,他们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打算能卖多少算多少。一开始,拍卖行的人听到皮那让这个名字毫无兴趣,后来,当舒尔茨拿出几幅画给他们看了以后,拍卖行的人都惊呆了。这些画的艺术成就高得惊人,画评师一致认为,这是眼下这个时代里最好的抽象派作品,他们甚至认为皮那让突破性地开创了许多新画艺。

此后的一个月里,拍卖行把这些画卖出了一半,舒尔茨和约瑟夫收到了3000万美元的回报。至于另一半作品,拍卖行和舒尔茨、约瑟夫商量,等过几年皮那让的名气更高一些后再拿出来拍卖,相信能拍出更高的价格。

舒尔茨和约瑟夫花了30万美元投资房子,却意外地收获了一笔将会远远超过3000万美元的回报。对于他们的奇遇,拍卖行的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与他们的投资眼光无关,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心血和劳动,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会把这些艺术珍品当成垃圾扔掉。”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随着画作的公开,皮那让的声誉果然日渐提高,许多画评师和收藏家都认为他是一位被长期低估与冷落的优秀画家。对于死去的皮那让来说,或许这才是真正值得欣慰的事情吧!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大全

引导语: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有哪些?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1

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同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不难想象,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很多钱,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剧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2

一个静谧的深夜,窗外有雨在诠释着淅淅沥沥的诗意。这时,我忽然想起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是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冬春换季的时候,母亲把放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该用得着的生活用品拿了出来,进行整理、归类。母亲意外地发现,女儿去年秋天才买的一双鞋子已经穿着不合脚了,但是又没有合适的人可送,怎么办呢?虽然这双鞋子还比较新,也很漂亮,最后也只好决定丢掉。女儿于是自告奋勇地要把鞋子丢进垃圾箱里去。但是母亲却阻止说:“别忙。”一边说着一边接过这双鞋子,拿出鞋油和鞋刷,细细地擦拭、上油。女儿不解地问:“不是要丢掉吗?”

“是的,”母亲头也不抬地回答,“但这是一双还能穿的鞋子,捡垃圾的人或者别的人也许会穿的。我们要把鞋子擦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做是对受施者的尊重。”

鞋子擦好了,亮得几乎让人舍不得丢掉。母亲把鞋子递给女儿:“去,现在你可以把鞋放在垃圾桶旁边了。”

“你直接把鞋子送给那个捡垃圾的人不是更好吗?”女儿又问。

“不,”母亲摇摇头,“捡垃圾的人自食其力,他们并不是乞食者。当面给他们东西,会使他们觉得难堪的。放在那里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捡走,才是真正的善行——不让他们有被施舍的感觉。”于是女儿照做了。

后来,母女二人在阳台上,隔着透明的玻璃窗,看到那个捡垃圾的人快乐地、小心翼翼地收起那双鞋子,迈着比以前轻快得多的步子踏上归路。也许,他是等不及要把这双又新又漂亮的礼物送给自己疼爱的女儿?他会不会把拿鞋子的手放在背后让女儿猜自己给她带回了什么好东西,然后绘声绘色地给她讲述自己意外得到这件宝贝的经过?母女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心中充满了欢乐。

丢掉一双已经不能穿的鞋子是一件太细小也太寻常的生活琐事,然而,故事中的母亲却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如许温馨的故事。而这种转变的产生,只是源于母亲拥有一颗对他人的尊重之心。是的,尊重可以创造奇迹,尽管也许它只不过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声轻轻的问候。但是对你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它意味着生活的美好,以及社会的和谐。这样的氛围,才是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目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儒家的推崇,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它所强调的,是典型的以己推人,但是,它同时又是营造和谐社会的不二法门。就好像词里所说的,“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确,只有真正地做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方能真正意识到应该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方能真正地尊重别人,一如爱护自己。所谓“惺惺相惜”,我想,是可以从这个层面来理解的吧。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3

一次,叶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

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4

顾颉刚(注: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闷,率先找人说话。

顾颉刚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

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室友见状,便不再理这个只会点头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转过身和顾颉刚聊起来。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冯友兰的尊重就在于“不说话”,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架的时候,不经意间踩到了***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5

海伦毕业后,便在华盛顿报社打杂。虽然是打杂,但爱好新闻事业的海伦很珍惜这次机会。

有一次,报社的一名记者按工作计划去采访一位画家,可他的搭档被临时派去采访一个突发事件。就在他着急之时,海伦自告奋勇,表示愿意与他同往。

进入画家的住所,他们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屋子里简直就像一个垃圾场,各种画作扔了一地,颜料画笔,以及脏衣服到处都是。海伦小心翼翼地把地上的画作以及乱扔的衣物略作整理,这才顺利地走到画家前面。

同行的记者开门见山地说道:“您好,我们是华盛顿报社的记者,现在可以开始采访了吗?”没想到脾气古怪的画家只是耸了耸肩膀,并未答言。对于记者的各种提问,画家回答得也极不配合。记者无奈,只好打算下次再来采访。

起身说了告辞后,走在后面的海伦轻声说了句“等一下”,然后她弯下腰,把之前自己整理的画作以及衣物恢复成原样,这才向画家点点头准备离去。

画家突然开口:“你是我见过的最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我接受你们的采访。”海伦兴奋地笑了。凭借这次成功的采访,海伦顺利成为了华盛顿报社的记者,之后又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成为记者团资格最老的成员。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6

舒尔茨和约瑟夫是美国纽约的两个生意人,他们平时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有空的时候也会拿出一些积蓄,做小规模的投资。

2013年5月的一天,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非常不起眼的广告——郊区有一幢非常古老的别墅以3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舒尔茨和约瑟夫商量,觉得买下来修缮一下再转手卖出去,至少可以赚到20万美元。于是,他们各自拿出一半的钱,共同买下了那幢别墅。

在收拾打扫的时候,舒尔茨和约瑟夫发现这幢别墅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艺术仓库”,里面到处是绘画作品。有些胡乱地丢弃在地上,有些则成捆地塞在大纸箱子里,整理好了,一数,居然多达7万幅。

舒尔茨和约瑟夫都惊呆了,这么多画,怎么处理好?自己购买的只是房子,并不包括这些画,他们决定物归原主,就租了一辆小货车,把这些画送到了原房主那里。没想到原房主连连摆手说:“我不要,我不要,这些简直是垃圾,随你们怎么处理吧!”

原房主是从一个名叫亚瑟·皮那让的亲戚那里继承到这幢别墅的。皮那让是一个毫无名气的画家,出生于1914年,为了绘画,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一辈子没有成家。不过,皮那让的作品却从未得到过别人的认可,以至于他**都没有卖出过自己的任何一幅作品。1999年,85岁的皮那让带着遗憾郁郁而终。原房主从皮那让那里继承过来后,这幢别墅就一直空着,现在因为急着用钱便决定出售,对于里面的画,他也权当是一些没人要的垃圾。

虽然得到了这样的回复,但舒尔茨和约瑟夫还是觉得这些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心血,不应该随随便便地扔掉。尽管皮那让是一个并不出名的画家,他的画也不受人欢迎,但是出于尊重,他们还是主动地另外拿出2500美元,买下了这些画,原房主为这笔意外之财开心不已,表示随他们怎么处置,自己都不会过问。

既然已经花了2500美元,总不能说扔就扔,舒尔茨和约瑟夫把这些画送到了纽约的一个艺术品拍卖行,他们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打算能卖多少算多少。一开始,拍卖行的人听到皮那让这个名字毫无兴趣,后来,当舒尔茨拿出几幅画给他们看了以后,拍卖行的人都惊呆了。这些画的艺术成就高得惊人,画评师一致认为,这是眼下这个时代里最好的抽象派作品,他们甚至认为皮那让突破性地开创了许多新画艺。

此后的一个月里,拍卖行把这些画卖出了一半,舒尔茨和约瑟夫收到了3000万美元的回报。至于另一半作品,拍卖行和舒尔茨、约瑟夫商量,等过几年皮那让的名气更高一些后再拿出来拍卖,相信能拍出更高的价格。

舒尔茨和约瑟夫花了30万美元投资房子,却意外地收获了一笔将会远远超过3000万美元的回报。对于他们的奇遇,拍卖行的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与他们的投资眼光无关,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心血和劳动,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会把这些艺术珍品当成垃圾扔掉。”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随着画作的公开,皮那让的声誉果然日渐提高,许多画评师和收藏家都认为他是一位被长期低估与冷落的优秀画家。对于死去的皮那让来说,或许这才是真正值得欣慰的事情吧!

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投资人,出于“这些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心血”的心生恻隐,让世人发现一位天才画家皮那让的同时,自己也赚取了一大笔金钱。这是件令人振奋的事。很多人艳羡的同时,或许会产生和拍卖行同样的想法——“这与他们的投资眼光、运气无关”,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心血和劳动。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7

67岁的玛格丽塔·温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临床医学家,住在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松德比贝里。一天早上,温贝里收到邮局送来的一张请柬,邀请她参加政府举办的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

温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跟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被邀请呢?温贝里将请柬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确认上面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后,放下心来:“看上去没什么不对的,我想我应该去。”于是,温贝里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时才穿的套装,高高兴兴地赴宴去了。

赶到现场,温贝里不由得吃了一惊:参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级官员。其中就有环境大臣莱娜·埃克,他们曾经在其他活动中见过面。看到温贝里后,埃克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向她报以最真挚的笑容:“欢迎你,温贝里太太。”接着热情地将温贝里带到相应的座位上。温贝里和政府要员们一起进餐,并聆听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宴会结束后,按惯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请温贝里坐在第一排。就这样,温贝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几天后,温贝里浏览报纸时,看到了自己参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则新闻报道:“政府宴请送错请柬,平民赴约受到款待。”

原来,环境大臣埃克本来邀请的是前任农业大臣玛格丽塔·温贝里,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把请柬错送到和农业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温贝里手中。对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谁,只要来参加宴会,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礼遇。”

看到这里,温贝里不由得心头一热,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个“冒牌货”,非但没有当场揭穿,反而给予了她大臣一样规格的礼遇,这样不动声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尊重的最高境界不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之中。有时候,越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越是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越发见得尊重的可贵。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8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最后一块金牌,将在男子马拉松比赛中产生。巴西选手德利马已经35岁,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奥运舞台,他为此做了充分准备。离终点只剩下最后6公里,他步伐稳健,呼吸匀称,只要再坚持20分钟,他的梦想就能实现。

然而一个爱尔兰人突然闯入赛道,将德利马强行拉到路边人群。这次意外,彻底打乱了德利马的比赛节奏。他被追赶者超越,只收获一枚铜牌。令人诧异的是,他在进入体育场时已经调整心态,一路微笑冲过终点。在颁奖仪式上,他极有风度,丝毫看不出刚刚经历过一场意外。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目标是赢得奥运会奖牌。感谢上帝,我实现了这个目标。赢得铜牌的快乐,胜过一切可能有的怨恨之情。”那个爱尔兰人,最终被判处12个月缓刑和3000欧元的罚金,并**不得进入体育赛场。然而德利马痛失金牌的结果,却不会因为这次裁决而改变。

国际奥委会高度赞赏德利马的体育精神,向他颁发了一枚以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命名的奖牌,表彰他“公平竞争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现”。他回巴西后,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后来,德利马接受了爱尔兰政府的道歉,并应邀在当年10月访问了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他说:“我知道爱尔兰人民对袭击事件感到痛心,但我不会记恨袭击我的人,更不会记恨爱尔兰人民。”

12年后的今天,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了巴西。就在家乡父老面前,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内,47岁的德利马站在了主火炬旁,点燃了熊熊燃烧的圣火。这是体育赋予他的最高荣誉。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9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写了许多小说和评论批判当时的富豪权贵,这些著作广为流传。

其中的小说《哈德森》,更是对缅因州的丑恶权贵哈德森进行了彻底的讽刺和批判,在美国引起轰动。因此,哈德森对马克·吐温痛恨万分,想着要找机会好好整治他一番。

马克·吐温除了热爱写作,还非常喜欢打猎和捕鱼。有一年,他去了缅因州一个树林里度假,那儿有一个很大的湖。于是,他买来渔网,捕了许多鱼。马克·吐温结束这次度假的时候,把一大包鱼带到了车站。

哈德森不知从哪儿听说了马克·吐温来到这里的消息,还得知马克·吐温准备带走一些鱼。他想,这真是天赐良机,一定要好好整治马克·吐温一番。

于是,他特意跑到车站,装扮成一名普通旅客,和马克·吐温聊了起来。

他们先是聊着天气,接着再聊缅因州。哈德森说:“缅因州的树林里有个湖,你如果没有去过就太可惜了,因为那里有许多鱼。”

“是的,我去过。”马克·吐温回答,“我刚刚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而且还捕了许多鱼,正放在行李中准备带回家。”

“可是你知道吗?那个湖其实是我的。”哈德森这时露出了真面目,“现在我要让你尝尝写文章批判我的后果。”

哈德森谎称那个湖是他的,并把马克·吐温带到了法庭。他对法官说:“法官阁下,我是哈德森,刚才他亲口承认从我的湖里捕走了许多鱼,我提议法官将他收入监牢。”

马克·吐温这才意识到,这个人就是曾经被自己用来写成小说的丑恶权贵哈德森。他深思了片刻,计上心来。

他故作惊讶地笑着说:“你就是哈德森?就是我小说中的人物?谁都知道那是一个大坏蛋!”

一提到小说,哈德森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忙向大家辩解说:“马克-吐温是美国最大的谎言家,他的话没有一句是可信的。”

马克·吐温听了这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一笑,说:“既然你说我是美国最大的谎言家,我的话没有一句可信,那么,你还能用我说过的话来告我吗?”

接着,马克·吐温又意有所指地对大家说:“为人处世,只要你坐得端,行得正,别人根本不会来讽刺或批判你。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为人不善,心术不正,那么,哪怕你想诬陷和坑害别人,也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听到这一番话,在一边旁听的人都纷纷鼓起了掌,法官也点起了头。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是哈德森想坑害马克·吐温。

哈德森被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掉入了马克·吐温设的陷阱里。他如果改口说马克·吐温的话是可信的,不仅是自己打自己巴掌,而且承认了自己就是他小说里那个可恶的主人公;他如果说马克·吐温的话都是不可信的,那就意味着马克·吐温说的在湖里捕鱼的话不可信,那又如何告他呢?哈德森一阵权衡后,只能无奈地撤回了诉讼。

马克·吐温凭他的智慧和口才,不仅使自己免受处罚,还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伸张了正义,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10

爱迪生曾经说过:“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名人,但我从不败倒在他们的脚下,我渴望用科学来否定他们的谬误。”

既然是名人,就一定在某方面有突出的能力,在芸芸众生之间,鹤立鸡群。它们是圣洁的偶像、是人们心中的“圣人”,它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言谈举止,都被人们看在眼里,并分析出其中那“无人知晓的涵义”,以致于连那位名人都惊讶了。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作家洋洋洒洒地完成了一篇着作,可他并不知道,在这篇着作之中,有一个难以发现的错别字。这个错别字似乎很得意,因为只有它才“与众不同”,竟飘飘然地炫耀起来了,旁边的字不服气了,大声质问他:“你是一个千人嫌、万人恶的错别字,你凭什么炫耀,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大呼小叫!”而那个错别字却不着急,“不急,以后就知道了!”

数年后,这个作家的文章已经名声远扬了,人们开始疯狂地了解他的资料,并从每个细节、每个动作甚至每个字都分析出了他当时的用意以及所体现的精神,当某个崇拜者阅读这篇文章时,发现了这个错别字,大惊:“作者用了通假字!”

看了这个小故事,相信大家不禁有些感触吧!我们的教科书何尝不是如此呢?譬如《木兰诗》中,老师让我们记住花木兰的精神中那条“不慕**厚禄”那句话,我们当时信了、也背了。后听一位作家说,其实木兰当时不当尚书郎,很可能是因为他怕女儿身份暴露被杀才推辞的,而不完全是“不慕**厚禄”。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名人的支持者都会挖空心思去找他们的一个个优点,哪怕是沾点边,也要大肆宣传,可名人再厉害,归根结底,他还是人,不可能像支持者所说的那样“十全十美”,他们也会犯错、也会失误,而这些崇拜者们的言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它们像一台笨重的机器,迷信地倒在了名人的脚下,他们也许会因此而一帆风顺,而更多的,则是头破血流。

早在建国初期,一些人对某些名人迷信地五体投地,终日“老大哥”长、“老大哥”短的,结果弄得无所适从,甚至四处碰壁,不是这样吗?盲目迷信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苦涩的回忆,只有自我解嘲的苦笑。

不要迷信名人——我们是清醒的凡人。

我们在仔细阅读某些定论时,是否有证明过它的行为呢?伽利略不也在比萨斜塔上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个“物体的下坠速度与重量”的观点是错误的吗?而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其实,他们是在笑自己。

百川归海,殊途同归。我们尊重一切名人,但我们有信心,我们绝不迷信。我们有否定的胆识,因为我们有“独立思考”这个强大的武器。我们尊重名人,但绝不迷信他们。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篇11

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崇尚一些得高望重的人,但我不拜倒在他们的脚下,我渴望用科学来否定他们的某些谬误。”一句话:尊重名人而不迷信名人。

之所以我们喜欢名人,把他(她)们当作偶像看待,是因为他们做出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震惊世界,他就是伟人;莱克兄弟发明了飞机,为飞机史上打了良好的基础,他们两个是伟人;因为一个苹果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他也是伟人;我们的祖先——燧,钻木取火,让这个世界有了温暖。如果没有他,那么现在的人们也只能到火神阿波罗面前去讨火种啦!

尊重名人吧,他们会给我们一切!

当然,我想你一定听到过:“盲目地相信别人,盲目地相信一切他一定是一个蠢货。”名人是高尚伟大的,但他们也是从人民中崛起的,他们无非是找到了一些前进的“钥匙”。他们不是神,同样也是人。我们只需要对他们尊重、敬仰,但无需迷信。

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讲了加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大胆的提出了质疑。接着,他反复验证自己的话是对的,(这是私底下的)那时的人们都很信奉亚里士多德,人们都在说他在异想天开,试验结果证明,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错的。

我喜欢故事中的加利略,因为他敢于质疑,对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不盲从。

还是那句话,我们尊重名人而不迷信名人。

;

2020足坛百大球星带国籍

no.1〔巴西〕贝利(pele,1940)
no.2〔阿根廷〕迭戈·马拉多纳(diegomaradona,1960~)
no.3〔阿根廷、西班牙〕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alfredodistefano,1926~)
no.4〔荷兰〕约翰·克鲁伊夫(johancruyff,1947~)
no.5〔德国〕弗朗茨·贝肯鲍尔(franzbeckenbauer,1945~)
no.6〔匈牙利〕弗兰奇·普斯卡什(ferencpuskas,1927~)
no.7〔英格兰〕斯坦利·马修斯(stanleymatthews,1915~2000)
no.8〔法国〕米切尔·普拉蒂尼(miche**latini,1955~)
no.9〔葡萄牙〕弗勒尔·代·斯莫瓦·尤西比奥(eusebio,1943~)
no.10〔苏联〕列夫·雅辛(yashi,1929~1990)
no.11〔巴西〕加林查(garrincha,1933~1983)
no.12〔巴西〕迪迪(valdirpereira-didi,1928~2001)
no.13〔荷兰〕马尔科·范·巴斯腾(marcovanbasten,1964~)
no.14〔英格兰〕博比·查尔顿(bobbycharlton,1937~)
no.15〔巴西〕济科(zico,1953~)
no.16〔巴西〕保罗·罗伯特·法尔考(paolorobertfalco,1954~)
no.17〔法国〕朱斯特·方丹(justfontaine,1933~)
no.18〔北爱尔兰〕乔治·贝斯特(georgebest,1946~)
no.19〔德国〕洛塔尔·马特乌斯(lottharmatthaus,1961~)
no.20〔巴西〕胡奥·阿维兰热(havelange,1916~)
no.21〔法国〕儒勒斯·雷米特(julesrimet,1873~1956)
no.22〔意大利〕保罗·罗西(paolorossie,1956~)
no.23〔乌拉圭〕胡安·阿尔贝托·希亚芬诺(juanalbertoschiaffino,1925~)
no.24〔意大利〕乔塞佩·梅阿查(giuseppemeazza,1910~1979)
no.25〔英格兰〕乔治·班克斯(georgebanks,1937~)]
]no.26〔法国〕罗伯特·格林(robertguerin,1876~1918)
no.27〔西班牙〕路易斯·苏亚雷斯(luissuarez,1935~)
no.28〔奥地利〕马特西亚斯·辛德勒(matthiassindler,1903~1939)
no.29〔德国〕格特·穆勒(gerhardmuller,1945~)
no.30〔英格兰〕凯文·基冈(kevinkeegan,1952~)
no.31〔巴西〕**拉底·布拉济莱罗·奥利维拉(socrates,1954~)
no.32〔德国〕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rummenigue,1955~)
no.33〔意大利〕恩佐·贝阿尔佐特(enzobearzot,1927~)
no.34〔德国〕赫尔穆特·舍恩(helmutschoen,1915~1996)
no.35〔西班牙〕圣地亚哥·贝尔纳贝乌(santiagobernabeu,1895~1978)
no.36〔匈牙利〕桑德·柯奇士(sanderkocsis,1929~1978)
no.37〔巴西〕罗纳尔多·路易斯·德利马(ronaldoluiznazariodelima,1976~)
no.38〔英格兰〕吉奥夫·赫斯特(geoffhurst,1941~)
no.39〔瑞典〕莱纳特·约翰松(johnson)
no.40〔德国〕约瑟夫·赫贝格尔(josephherberger,1897~?)
no.41〔意大利〕迪诺·佐夫(dinozoff,1942~)
no.42〔利比里亚〕乔治·威阿(georgeweah,1966~)
no.43〔匈牙利〕弗洛里安·阿尔贝特(florianalbert,1941~)
no.44〔意大利〕维多利奥·波佐(vittoriopozzo,1886~?)
no.45〔喀麦隆〕罗杰·米拉(rogermilla,1952~)
no.46〔英格兰〕彼特·希尔顿(petershilton,1949~)
no.47〔法国〕雷诺德·科帕(raymondkopa,1931~)
no.48〔法国〕齐内丁·齐达内(zinedinezidane,1972~)
no.49〔英格兰〕鲍比·摩尔(bobbymoore,1941~1993)
no.50〔保加利亚〕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stoichkov,1966~)
no.51〔荷兰〕路德·古利特(ruudgullit,1962~)
no.52〔意大利〕弗兰科·巴雷西(francobaresi,1960~)
no.53〔德国〕乌维·席勒(uweseeler,1936~)
no.54〔阿根廷〕加布里埃尔·巴蒂斯图塔(batistuta,1969~)
no.55〔英格兰〕约翰·查尔斯(johncharles,1931~)
no.56〔意大利〕西尔维奥·皮奥拉(silverpiola,1913~)
no.57〔匈牙利〕罗兹洛·库巴拉(loszlokubala,1927~)
no.58〔法国〕让·皮埃尔·帕潘(jean-pierepapin,1963~)
no.59〔英格兰〕爱德华兹·邓肯(duncanedwards,1936~1958)
no.60〔英格兰〕丹尼斯·劳(denislaw,1940~)
no.61〔乌拉圭〕胡戈·桑切斯(hugosanches,1958~)
no.62〔英格兰〕加里·温斯顿·莱茵克尔(garylinker,1960~)
no.63〔巴西〕里瓦尔多·维多·博巴·费雷拉(rivaldo,1972~)
no.64〔英格兰〕阿兰·希勒(alanshearer,1970~)
no.65〔阿根廷〕丹尼尔·帕萨雷拉(danie**assarella,1953~)
no.66〔阿根廷〕马里奥·肯佩斯(kempus,1954~)
no.67〔荷兰〕弗兰克·里杰卡尔德(frankrijkaard,1962~)
no.68〔波兰〕齐比尼伍·博涅克(zbigniewboniek,1956~)
no.69〔葡萄牙〕路易斯·菲戈(luisfigo,1972~)
no.70〔捷克〕约瑟夫·马索普斯特(josephmasopust,1931~)
no.71〔意大利〕罗伯特·巴乔(robertobaggio,1967~)
no.72〔德国〕托尼·舒马赫(tonyschumar,1954~)
no.73〔巴西〕索乌萨·罗马里奥(romario,1966~)
no.74〔意大利〕保罗·马尔蒂尼(paolomaldini,1968~)
no.75〔阿根廷〕卡洛斯·比拉尔多(bilardocarlos,1939~)
no.76〔英格兰〕汤姆·芬尼(tomfinney,1922~)
no.77〔意大利〕贾尼·里韦拉(gianniriviera,1943~)
no.78〔意大利〕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berlusconi,1936~)
no.79〔阿根廷〕路易斯·梅诺蒂(luismenotti,)
no.80〔瑞士〕约瑟夫·布拉特(blatterjoseph,1936~)
no.81〔巴西〕马里奥·扎加洛(mariozagalo,1931~)
no.82〔乌拉圭〕恩佐·弗朗西斯科利(fransiccoli,1961~)
no.83〔德国〕尤尔根·克林斯曼(jurgenkinsmann,1964~)
no.84〔英格兰〕阿历克斯·弗格森(alexferguson,1942~)
no.85〔西班牙〕皮埃尔·贝恩(pein)
no.86〔巴拉圭〕何塞·路易斯·奇拉维特(joseluischilavert)
no.87〔匈牙利〕古斯塔夫·西贝斯(1906~)
no.88〔南斯拉夫〕博拉·米卢蒂诺维奇(boramilutinovic,1944~)
no.89〔意大利〕何莱桑德罗·德尔·皮埃罗(de**ierro,1974~)
no.90〔**兰〕肯尼·达格利什(kennydalglish,1951~)
no.91〔英格兰〕迈克尔·欧文(michaelowen,1979~)
no.92〔比利时〕博斯曼(bosman1964~)
no.93〔中国〕李惠堂(lihuitang,1905~1979)
no.94〔沙特〕赛义德·奥维兰(saeedal-owairan,1967~)
no.95〔苏联〕奥列格·布洛欣(olegblokhin,1952~)
no.96〔哥伦比亚〕安德雷斯·埃斯科巴(andresescoba,1965~1994)
no.97〔英格兰〕大卫·贝克汉姆(davidbeckham,1975~)
no.98〔哥伦比亚〕雷涅·伊基塔(renehiguita,1966~)
no.99〔美国〕米切尔·阿克尔斯(michelleakers,1966~)
no.100〔中国〕孙雯(sunwen,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