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相关文化常识,水浒传中的文化现象及内涵

2024-10-22 11:13:35 来源:天气频道

《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列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六才子书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逼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而罗贯中则做了整理,金圣叹删修为七十回本。
创作基础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小说取材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水浒传中的文化现象及内涵

《水浒》历史地表现了农民**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战争的社会根源。高俅等**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除了李逵、**、鲁智深、阮小七等为数不多的人反对招安之外,以宋江为首的绝大多数人存在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仇恨和反对的只是高俅等**和贪官污吏。因此他们的**尽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却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梁山**的悲剧也正是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农民**这样一种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施耐庵如实地反映了农民**本身这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从而生动地描写了梁山**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的规律性。《水浒》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的伟大作品。

《水浒传》所表现的江湖文化

《水浒传》的核心内容就是写一群江湖好汉,基本精神就是宣扬江湖义气。
南宋时期,朝廷腐败,贪官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水浒传》中许多重要人物都是被官府所迫,逼上梁山。所以说,梁山好汉的大聚义绝非偶然。但要说这是一场农民**,还是十分勉强。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开端。这一“壮举”轰动整个社会。但以晁盖为首的一伙,犯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真正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为了准备**?显然都不是。在黄泥冈上,劫了十万金珠然后分赃,他们各自得了钱财就回家去了,并没“济贫”,也没有扯旗**或曰“**”。
若不是东窗事发,保不住他们拿着这笔不义之财做富翁,一世快活。可他们还理由充分:“此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打劫生辰纲,因为是有“充分理由”,成了“英雄行为”“**行动”,于是乎,这“黑道行动”不黑了,连打劫也不叫“打劫”,叫“智取”了。生辰纲确实是不折不扣的“不义之财”,但从晁盖等人的动机与结果看,“智取生辰纲”仍属盗贼行径。至于事发后逼上梁山,也只是众兄弟找个安身的地方,跟着晁盖哥哥过快活日子了。

水浒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形象,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从中折射出了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精髓:忠与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替**道、吉凶相救和患难相扶。《水浒传》所反映的这些思想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浒文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