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走红的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2024-11-24 12:51:39 来源:天气频道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原诗诗句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么,因《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走红的寒山寺,现在怎么样了?

一、走红后很多名人纷至沓来

唐**贞观初名僧寒山子,来此缚茆起居,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在此创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郇国公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班师回朝途中,经过寒山寺,受到寺内僧人热情款待。岳飞在寒山寺留宿一晚,并书写了一幅行书碑联相赠:“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和文征明多次到寒山寺游玩,文征明还书写了《枫桥夜泊》诗碑,后来由于时间原因,整体斑驳不清。光绪32年,江苏巡抚陈夔龙出钱重修寒山寺,并邀请书法家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诗碑。这块诗碑,已成为寒山寺的镇寺之宝。

二、辛亥**后至1949年人烟稀少

辛亥**后至1949年,寒山寺亦处危境,香烟稀少,门庭冷落,住僧星散。日军侵占苏州时期,寒山寺殿堂房舍曾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

三、新中国成立后,为首批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苏州市文管会代管。1980年,寒山寺被批准为首批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1981年,新建心净楼、钟房。2001年,先后完成翻建弘法堂、整修上客房与斋堂、大修藏经楼等工程,立性空法师书《枫桥夜泊》诗碑于钟房南侧。

寒山寺以钟声闻名。现在,每年除夕之夜,寒山寺都会举行敲钟仪式,用108次钟声来终结旧的一年,有除旧迎新之意。以上就是关于“因《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走红的寒山寺,现在怎么样了?”的相关回答,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期待你的分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我和我一起进行中华文史苦旅。本文引用图片出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笔者,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还是一个人的名字?

“姑苏城外寒山寺”出自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便有一个“寒山寺”。

《枫桥夜泊》是唐朝大诗人张继的七绝。这是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体现的是诗人的忧虑孤寂。

回溯到唐朝的一个深秋之夜,科举考试屡次不中的张继又一次落榜,返乡途中经过苏州寒山寺并夜宿。想想身边好友一个个都,而自己却屡试不第,积郁难消而一夜无眠。

在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的寒气满天的秋夜里,看着清冷秋夜里那点点渔火,听站寒山寺那悠远的划破寂静夜空的钟声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年的《枫桥夜泊》。

现在来说说,寒山是一座山名还是一个人名?

唐朝,有一位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寒岩洞的僧人叫寒山,又叫寒山子,他才华横溢、文才斐然,但脾气古怪,行为举止怪诞,还时常与孩童等嬉笑无状,寺里和尚们都当他是个疯子,他却嬉笑着离去。

但就在和尚们对他羞辱嘲笑时,国清寺的一个做饭的拾得和尚,却与他一见如故,可能是有相同的情怀,感同身受吧。拾得,顾名思议就是捡来的意思,不错,拾得就是身世不幸的一个孤儿,被僧人捡来就在国清寺做了烧饭的和尚。

拾得常把国清寺一些剩饭剩菜汇集起来接济寒山,一来二去,两人更加情同手足不离不分了,主持看二人如此要好,就索性把二人一同收入寺中做了烧饭和尚。

从此以后,两人便一同潜心钻研佛法,吟诗作词,因而他们两人佛学和文学方面造诣都很深。

后来寒山和拾得主持寒山寺,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拾得后来远渡日本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而妙利普明塔院最终改名为寒山寺,寒山被世人尊称为诗僧。

“寒山”自然是一个人的名字,而非一座山的名字。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苏州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

苏州旅游推荐的景点有:苏州博物馆、寒山寺、平江路、甪直古镇、城墙博物馆等。

苏州博物馆

这是一座洋溢着江南风韵的博物馆,水墨画的菱形外观,出自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之手,馆藏文物4万余件,以明清书画、各种工艺品闻名,在这里开启梦幻般的苏州之旅。

寒山寺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平江路

比起山塘街,平江路是更安静、更有生活气息的街道。这里没有酒吧,只有一些特色手工艺店,街巷之间藏着名人故居,比如赛金花居住的地方。平江路上有座昆曲博物馆,免费开放,里面珍藏着一些昆曲名段,可以点播试听。

甪直古镇

到苏州除了去同里,甪直古镇更值得一去。甪直位于苏州吴中区,坐公交便可到,这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古镇,基本保持着原有面貌,民风淳朴,节奏缓慢,有长长的临水廊棚,河道纵横、石桥众多,适合在此小住。

城墙博物馆

苏州城墙很早之前就被拆掉了,若想回味苏州城墙的厚重,博物馆是最佳选择。博物馆位于相门之内,建在城墙内部,有丰富的史料记载和图片展示,苏州人用极其文艺的方式,纪念消失的古城墙。

逐渐商业化的寺庙文化——城隍庙,寒山寺

   小夭并不信佛,但无端地对庙宇建筑有所好感,也许是源于对古代文化的崇拜。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寺庙有相当大的联系,对古诗词的热爱,因此也在字里行间有很多憧憬。
   听说上海有个城隍庙,一直对这个有很多幻想。特别是看仙剑之类电视剧时,城隍庙的出镜率并不低,而这个让我有点失望。在这个大都市里,即使是景区也是浓厚的商业色彩。如今的城隍庙,依旧熙熙攘攘。新翻修的建筑很气派,却没有旧时的古朴。城隍庙人很大,外面的步行街商业街却显得庙很小,很挤。行人匆匆而来,拜一拜,捐些许银钱,再携手而去。或许,有人说,寺庙不就是烧香拜佛吗?但是,那种肃穆,庄重,宁静,却永远不在了。只有门口照片,因为觉得拍照是不敬。而且,多数忙于拍照而忘记欣赏。
   在豫园和城隍庙之间,几乎成了商业区,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时候会觉得新奇,但更多的是无趣和嘈杂。这个蟹黄汤包很有名,去了吗,会看到很多人排队,挺好找,走着走着也可以看到(店名忘记了,反正在上海挺出名)。其实,在旅游中,会买很多地方小吃,大多数貌似品尝之后进入垃圾箱的腹中。这个吸了几口,汤还是不错的,可惜这**真的没法吃,手上拿东西,没地方坐。这个壳子太硬,没法弄出来,只能扔掉了。一直觉得买这些浪费,可是还是忍不住买啊,万一好吃呢。事实证明大多数不和胃口,可能没买到正宗吧。比如,这个汤包,还好苏州的桂花糕。
  说到寒山寺,大多数被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所吸引。一直觉得古诗词很美,短短几句,浮想翩翩。
 这是陆游的《宿枫桥》,“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虽然一直想着拍佛像不敬,看到这幅千手观音的石刻时,还是被深深吸引了。有玻璃相框,反光厉害,无法拍出原图的美。但是此时依然可以看到它的美,精细,庄严,复杂。
   这个不在寒山寺,在寒山寺别院里。这个楼阁里有大钟,下面也有它的图片。这个钟真的是太大了,差不多三层楼高,而且声音厚重,余音不绝。这是小夭见过最大最响的钟了,怪不得那么文人墨客都会写它的钟声。可惜,现在欣赏不来古诗里的意境了。补充说,这个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钟。
   现在寺庙有个不好处是,凡是撞钟的地方都要收费。小夭有点羡慕古代了,想李白游历大山名川,好不快活,还可以到庙里蹭吃蹭喝,重要的书——免费免费免费。我们不仅处处收门票,贵不说,到处都是人。小夭想穿越,十分想(只要可以来去自如就行)。这个钟声倒是可以体验下,站在跟前,耳膜都震的一下一下的,那种震动感可以传遍各处,而且**回响。
   蒲牢兽名,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旅游业的发达,让很多东西束之高阁,游客单纯的欣赏,有时候也无法体会。特别寒山寺半夜钟声的悠长,现在再也听不到了。景点被翻修的华丽吸引,同时也无法再现旧时的画面。时间,就是这样无情,一去不复返。一切珍贵的,或者平凡的,都在时光洪流中湮没。任何东西,在时间面前是何等的脆弱。
   市场化的时代,人们奋力挖掘一切具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大自然的清新,美好,纯净,一步步被金钱侵吞。即使在忙碌,多出去走走,看一看这个世界。即使以后看到这些地方被商店包围,也不要本末倒置,忘记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
   寺庙,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寄托。我们不迷信,但这些精巧的手艺让人赞叹,值得欣赏。现在人去寺庙上香,单纯的祈福,依然要为生活奔波。虽然知道商业化必不可少,即使没有越来越多的商店,破旧的建筑依然需要完善,修补。但是,仍然惋惜被大肆改造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