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软木画的追溯历史-软木画的制作方法
福州软木画创始于民国初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当时“福州工艺传习所”(创办于1907年)的木刻技师吴启棋先生(福州西园人氏),民间艺人出自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轮船救生圈垫衬用木(又称水松木)色泽土黄、质地柔软、易于用刀,就研试用浮雕、剪纸的手法,把其切片成厚度不等的簿片上刻成写意的亭子、树子和小鸟等零件,再拼贴成一张张简单精犷的风景贺年片,取名软木画(软木雕成的画),首次投放市场即获成功,软木画因此得名,并应运而用。
福州第一幅软木画是民国初年由陈润春创制的。随后,陈润春的得意门生吴启祺及郑立溪先后在总督后(今省府路)开设木画作坊。木画产品品种繁多,有屏风、挂屏、大摆件、小摆设、旅游纪念品等二三百种,花色四五百种,畅销国内各地以及欧洲、亚洲、美洲、港澳等39个国家和地区。1960年,人民大会堂建成,福建厅内壁挂的“福州西湖”、“鹭岛风光”、“泉州东西塔”、“武夷春色”等大型软木画,都是由福州工艺师制作的;厅内还有福州脱胎漆器、福州寿山石雕。这些特艺品不论是工艺和色彩,还是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都堪称一流。它们相互辉映,共同组成和谐美妙的图画,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相传在辛亥**后的1913年,有人从德国带回一帧类似“木画”的作品。当地民间雕刻艺人陈春润、吴启棋、郑立溪等深受启发,遂在福建工艺传习所工读时,用从西班牙、葡萄牙及***进口的栓皮栎树木栓层作主要原料,把这种质地轻松、富有弹性且纹理细润的软木切削成薄片,运用我国各种传统雕刻技法,以刀代笔,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镂,制成纹理纤细的复杂画面,并利用画框内有限的空间,使景物的形象立体化,安排上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各种亭台楼阁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软木画逐步从短小简易的平面卡片发展到多层次的讲究透视的大小不同的半立体挂框。到了六十年代,福州市木画行业陈康、吴学宝、陈庄、赵权、郭木俤、吴传福等老艺人,大胆地运用圆雕、透雕原理,创作出结构严谨、空间感强、前后观赏的立体插屏,开拓了又一个木画艺术新天地,不仅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了脚根,而且为木画事业发展的突飞猛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十年代初,软木画产值仅有十几万元,从业人员不到一百人。到了八十年代,软木画产值已达五千多万元,从业人员高达一万五千多人。由于软木画从诞生起就巧妙地运用了中国画的章法构思和宫庭园林布局造型,雕画结合、画中有诗、以小见大、古朴典雅,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因此深受国内外有识之士的赞赏。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软木画就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瞩目的工艺品之一。
软木画的制作方法
制作软木画的原料,主要是产自欧洲西班牙、葡萄牙及***等地的栓皮栎树。软木有不透气、不透水、不起化学作用等优点,同时又具有质地轻软、不易燃、抗腐蚀、耐磨和富于弹性,有细密的天然纹样、色调纯雅的特点。为了将软木切成不同薄片,近百年来软木画艺人发明、制作了许多因材施艺的工具,**小小算起来有数十种之多。软木画看起来似乎只是轻松的案头工艺,可做起来真不容易,比如一幢楼阁,窗棂、椽子、柱子等都细若发丝,密密的屋瓦也不足一厘米,而松树的松丝更是细超发丝。
你觉得软木画的传承会遇到哪些问题? 如何将工艺品与年轻人的兴趣爱好结合?
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传承人。可以开展一些比赛活动。
通过大赛促进青年手艺人之间的交流,让很多面临失传的手艺有更多接触市场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手艺有兴趣。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中国传统民间雕刻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它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色调纯朴,刻工精细,形象逼真,善于再现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园林景色,使人观后如身临其境。
福建特产有哪些土特产可以带走?
1、寿山石,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寿山石是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角”地带。
2、永泰芙蓉李,又名夫人李、浦李、永泰李,系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属蔷薇科、李属。芙蓉李又名中国李,是福建省特产,有700年的栽培历史。
3、脱胎漆器,以造型新颖、漆面光泽明亮、制作精巧、内壁平滑而著称,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列为“中华三宝”。
4、软木画,福建省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软木画又名“木画”,是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的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的别称。
5、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