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宝应之外的“宝应 请问一下滁州琅琊寺怎么样

2024-10-21 09:16:15 来源:天气频道

趣谈宝应之外的“宝应”
文/王荣华
“宝应”二字对于生活在宝应县的人来说可谓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知道“宝应”是闻名中外的“荷藕之乡”,是唐朝**的年号赐名。但是离开“宝应”的地盘,徜徉祖国大地,翻翻古书典籍,发现宝应之外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宝应”。
一、观音菩萨母亲名字叫“宝应”。自佛教传入中国后,观音菩萨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被演化为温柔慈爱的女性菩萨形象,出现了大量观音生世来历和菩萨显圣救难的传说。在众多的传说之中,我们发现:观音菩萨的母亲名字叫“宝应”。据《隋书》、《北史》和明代的《汝州志》等众多典籍记载:传说很久以前西域有个劫国,国王叫庄严,夫人叫宝应。后来他们南迁梁州,庄严改名为妙庄,生下妙颜、妙音、妙善三位公主,三公主妙善决心到香山出家修行被贬为庶民,后来妙善公主剜出双眼、剁下双手给父王服用愈治了父王的重病。上天为妙善善举所感动,使妙善公主长出千手千眼,修行圆满,成为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妙善成为观音菩萨后,她的母亲“宝应”也名传千古。
二、明初朱元璋曾封“宝应国”和“宝应王”。
明初朱元璋**后,对父亲和兄弟及侄儿侄女进行了追封或加封,封堂长兄朱重一儿子朱铁哥为“宝应王”,虚设了一个诸侯国“宝应国”。可惜朱铁哥没有子嗣,国遂废。
三、大唐“宝应通宝”是钱中珍品。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帝国,币制虽多次**而乱象不止。肃宗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先后铸乾元重宝、乾元重宝重轮钱,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史思明占据洛阳后铸得壹元宝、顺天元宝。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玄宗驾崩,肃宗病危,政府因钱荒而恢复铸造开元通宝。拥立代宗继位的太监李辅国直接升为宰相,发行新币——“宝应通宝”,与“乾元重宝”、“开元通宝”并用。当年李辅国势力被代宗翦灭后,“宝应通宝”亦同时被废。“宝应通宝”虽不为史书记载,但钱文结构严谨规矩,很有唐风遗韵,仍不失为传世之珍品!
四、宝应象棋享誉东瀛千余年。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六博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至唐代初期象棋整体形制基本成型,形式为八乘八的黑白棋盘,棋子为立体造型。到唐代宝应年间象棋兵种及走法上已与现代象棋非常相似,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工具,改年号为“宝应”、赐名“宝应县”的唐肃宗还是历史上有名的“象棋**”。唐宝应年间的日本遣唐使把中国象棋带回日本并加以推广传承,一直称其为“宝应象棋”到如今。
五、以“宝应”命名的地方应有尽有。
除了宝应县之外,全国各地还有不少以“宝应”命名的地方。山、峰、路、街、小区等等应有尽有。
“宝应山”。位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西部礼义镇沙河村北,又称“秦岭”,因山半有金代建筑宝应寺得名。
“宝应峰”、“宝应塔”。“宝应峰”座落在江西余干县黄金埠镇境内,海拔256米,险峻陡峭,巍峨壮观。山顶建有“宝应塔”和观景台,可观看黄金埠镇全景。
“宝应村”。一是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有一个行政村叫“宝应村”。二是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西路雁北路附近住有数万江苏宝应打工者,被当地人习惯叫做“宝应村”,其中雁西路739号就是一家“宝应村菜馆”。三**苏省昆山市阳澄湖畔的蔡泾村,因住有大量解放前的宝应移民被称为“宝应村”,此地宝应移民同时使用“宝应方言”和“昆山方言”。四**苏省太仓市有个“水上宝应村”。全村40多户200多人,住在长江太仓浏河镇汤泾水闸、浮桥镇杨林港和璜泾镇钱泾港,村民都是早年迁入太仓的宝应人,现在拥有太仓户籍,说着一口“宝应方言”,靠在长江捕鱼为生。
宝应路和宝应路小区。一是解放前的上海有条“宝应路”,抗战时期上海伪考试院长陈群的大公馆就坐落在这条宝应路上。二是现在的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有条“宝应路”,路右侧的小区叫做“宝应路小区”,小区内共有638户居民。
宝应街。位于南京市六合区。
六、以“宝应”命名的宗教遗存遍布东西南北。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国有不少地方建有“宝应寺”、“宝应殿”、“宝应宫”、“宝应庵”、“宝应庙”、“宝应堂”、“宝应池”,这些宗教建筑物大多数建于唐朝宝应年间,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数量较多。其中以“宝应寺”最为突出:
福建三明市宝应寺。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后又多次重建。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陆续扩建,改称“宝应寺”。
山西陵川宝应寺。座落在陵川、高平、长治三县交界的秦岭关岭山。北和长治相接,西与高平毗邻,自古有“寺内雄鸡一唱,寺外三县相闻”之传说。
河南洛阳宝应寺。位于汝阳县杜康村和常渠村之间,建于唐代唐肃宗宝应元年,故名宝应寺。寺中山门,钟楼,大佛殿,水陆殿,观音殿和东西厢房尚存。寺内有清泉数眼,与杜康酒泉同泉。
安徽滁州琅琊寺唐朝也叫宝应寺。琅琊寺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代宗李豫用自己的第一个年号“宝应”赐名该寺为“宝应寺”。宋朝时几次重修扩建,因寺建在琅琊山上,又称琅琊寺。
北京市宣武区宝应寺。位于北京市宣武区莱登胡同29号,唐代古刹。原有明万历重修宝应寺碑及铜钟1口,四大殿及偏院仍在,现为宣武区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江西抚州曾有宝应寺。建于唐朝宝应年间,位于今抚州市临川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临川内史时写过《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和《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今寺已不存,仅留“宋代江西抚州宝应寺岭上曾家铜镜”等遗物于世。
七、魏紫熙写生国画《宝应街市》永远定格1956年宝应街景。
1956年画家魏紫熙沿运河写生创作,来到宝应时被古老的宝应街景所吸引,写生了大量的宝应街景,创作了立轴、设色纸本国画《宝应街市》,为人们永远记录了当时宝应古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街景。
八、台湾过去的“宝应号军舰”和当今的“宝应公司”。
退守台湾的***海军“宝应号”炮舰,为前美制usspgm━13号,原名“宝应号”,1954年4月1日改“鄞江号”,为火力配备较弱、航速慢的老旧舰船。1955年1月***,在大陈以东海战中,“宝应号”遭重创沉没在大陈港内。台湾当今有一家以宝应命名的公司叫“台湾宝应企业有限公司”(简称“宝应公司”),成立于1986年,总公司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店区中正路,是东野企业集团中的电子事业公司,专职从事电源仪器设备专业制造,在台湾及大陆的东莞、昆山等地均设有工厂。

请问一下滁州琅琊寺怎么样?

琅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处,一座被称为陆上蓬莱的琅琊山上。观罢深秀湖的山光水色,继续前行至山腰,只见葱茏玉秀的古树之中,一片楼台殿宇,“廊腰曼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便是古琅琊寺。月洞形山门上书“琅琊胜境”四字。
琅琊寺原名宝应寺,为唐代大历年间淮南路刺史李幼卿与法琛和尚所创建。据说,李幼卿与法琛和尚在造寺之前,曾先绘图呈送唐代宗。
琅琊寺始建于唐大历六年,为著名的佛教胜地,景区内有85处景点和遗址,其中吴道子画观自在菩萨像为稀世至宝,缅甸捐赠千尊玉佛为全国之最,寺庙终年香火缭绕,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
恰巧代宗**头天夜里梦见在一片山林深处有一座寺院,其形状、规模和那张图上画的颇为相似。代宗十分高兴,特赐名“宝应”。后又易名为“开化禅寺”、“开化律寺”,因其坐落在琅琊山中,人们便同称为琅琊寺。
琅琊寺依山傍林,建筑雄伟。寺内最大的建筑是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大雄宝殿高14米,深15.3米,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殿内塑有如来佛、观世音、十八罗汉。
琅琊寺藏经楼建在寺院的最高处,居高临下,相传楼内曾藏有一部贝叶经。琅琊寺的其他建筑有无梁殿、明月馆、念佛楼、祗园、悟经堂等,或前或后,或搞或低,交相辉映,构成一幅雄壮而优美的山寺图。其自然名胜有归云洞、雪鸿洞、石上松等,奇姿巧态,各具特色。
据《琅琊山志》载,琅琊寺的极盛时期是唐宋两代,楼殿规模宏大,和尚最多时达800多人。古寺内外,曾有亭台20与作:无梁殿右侧有清风亭,亭侧又有洗笔亭;殿左有春亭;东面有茶仙亭,悟经台旁有洗心亭;右侧有晓光亭;琅琊山左山头有东峰亭;南天门古碧霞元君殿南有会峰亭;雪鸿洞上有梅亭;念佛楼右侧有琴台,琴台南有寂乐亭等。由于世事的变迁,琅琊寺及其周围建筑几兴几毁,很多亭台早已不复见了。
现在的建筑,大部分是民国初年由达修主持重新修建起来的。建筑保持了古代原有的格局和式样。许多碑刻、石刻、古砖依然可见,所以琅琊寺正门内有一幅对联说:“古寺犹存明季石,山门尚有建康砖。”除了部分明代建筑外,还有唐碑、宋刻,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琅琊古寺正以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人。
大雄宝殿是琅琊寺中的主要建筑,居寺之中央。殿高14米,深15.3米,正殿中间,正中一间略大,以合抱粗的栋木为柱,气势十分雄伟。
大雄宝殿包含大、雄、宝三层意思。大者包含万有;雄则摄伏群魔;宝者,即佛、法、僧三宝。因此,它是一般寺庙的主要建筑。大殿正中塑如来佛,大佛高踞莲花座上,通体涂金,闪闪发光。如来佛两旁有他的两个弟子:伽叶、阿难。伽叶在释迦死后,即为佛教的长老。阿难又继伽叶后为长老。
相传佛教经典就是由他凭着记忆,把佛祖生前所说的话写在贝叶上流传下来的。如来佛的背后塑观音菩萨。观音两旁又有两尊菩萨,一叫善财童子,一叫龙女,都是观音的侍从。大殿左右塑十八罗汉,每边九人,或喜或忧,或怒或笑,神态比现,生动有趣,体现雕塑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琅琊寺大雄宝殿的梁柱、檐口全部雕龙刻花,涂色抹彩,用工十分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前花木扶疏,四季花红叶绿,其中有四株齐殿高的柏松,终年苍翠,生气勃勃。殿后墙壁上嵌有15块石刻,完整无缺。石刻大小相似,但其书写、镌刻的风格各异,各有千秋。
琅琊寺殿后墙壁上还有古代石刻观音像和金刚经塔碑。观间赤脚踏云,面带微笑,"眉目津津,向人欲语",栩栩如生。像旁书"观自在菩萨"五个楷书大字。殿后有一株两人合抱粗的极树,巍峨挺拔,犹如庙中的旗杆。
每年正月初九,琅琊寺有花灯、杂耍等庙会活动。
更多关于滁州琅琊寺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哪里许愿最灵

哪里许愿最灵

哪里许愿最灵?许多人心中有所求,就会去寺庙或者是许愿池许愿祈福,希望所求之事能得偿所愿,但一般不管在哪个寺庙,都是有一些禁忌是不能触碰的,那么哪里许愿最灵呢?

哪里许愿最灵1

1、舟山普陀山

浙江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舟山小岛,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观音】菩萨的道场,悲悯众生,救苦救难。

2、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的道场智慧超群,洞悉【般】若。“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中国佛教四大佛山之首,也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和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得佛教道场里,不乏虔诚得佛教徒,他们三步一拜只为完成心中得信仰。

3、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的道场难行能行,不辍不止。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又因层峦叠嶂、气象万千,兼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

4、安徽九华山

地藏菩萨的道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九华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四大佛教圣山供奉的菩萨都是各司其职,求签前的心态和方式不正确会直接影响求签的效果。

5、北京雍和宫

原是康熙赐予雍亲王的府邸,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成了“龙潜福地”,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后改为喇嘛庙。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6、三亚南山寺

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金玉佛像——金玉观音坐落在南山寺内,闻名全海南的“镇岛之宝”。

7、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8、厦门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唐朝称为泗洲寺,宋代改名为普照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与厦门大学仅一墙之隔,却有两种意境:“古朴与摩登并存,小和尚和大学生为邻”。

9、无锡灵山大佛

风水宝地,整个地形尤如一张太师椅,背靠小灵山,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北踏青峰,南望太湖,风水理论上称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地形是大吉之地。灵山大佛是世界最高的【释迦】牟尼大佛,来此许愿的人络绎不绝。

10、安徽琅琊寺

我国东南名刹,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相沿,习称“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楼阁错落有,“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

哪里许愿最灵2

1、三亚——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是著名的爱情角,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

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2、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南著名古刹之一。

3、厦门——鼓浪屿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4、无锡——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5、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6、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l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确定为**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

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

7、苏州——摩天轮

世界最大的水上摩天轮--苏州摩天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岸,文化水廊景观区域,现代休闲广场南侧,包括了一座直径为120米的巨型摩天轮及多种配套游乐设施的主题游乐园,该项目总占地3.768公顷。

8、四川——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

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北海——银滩

北海银滩度假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海银滩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由西区、东区和海域沙滩区组成,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

面积超过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的总和,而平均坡度仅为0.05。

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滩”。

哪里许愿最灵3

白马寺

相传这里是中国第一座古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在很多教徒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而且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伽蓝,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发源地,一直以来都深受大家的喜爱。

而白马寺的许愿井更是有着一些传奇色彩,对于百姓平安如意的愿望都“照收不误”,以至于每逢重要的节日,百姓都会来这扔硬币来祈祷健康与和平。

拉萨大昭寺

这里是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据说是当时松赞干布在和亲时修建的。它成为当地的宗教圣地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地位也颇高,在**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而它也是西藏最全面、最完整、同时也是最早的土木建筑,是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亚南山寺

三亚南山寺是一座模仿唐风建筑的寺庙,同时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寺庙。同时在南山寺,金玉观音是世界上最大的金佛,它也是大家主要的信仰。

当然这里让大家觉得许愿特别灵验的地方还在于其大门,上有两块牌匾,进门的正反面皆题有不二两字。但是就这两字,让人们从此而过时心中竟然有种心灵净化的感觉。真的特别的神奇。

灵隐寺

看过济公系列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寺庙,而它也是杭州最古老的寺庙,一直以来香火一直很旺盛,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而且那么多年以来,这里还渐渐流传起了一个民俗,那就是过腊八节。每逢这个时候,很多百姓都会奔赴此地,希望得到佛祖的加持,能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的健康顺利,平安喜乐。

国清寺

这里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日本佛教的祖庭。其是在隋开皇年间由创始人智顗创建,起初名字叫天台寺,后来才正式更名国清寺。它在南宋时期被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并非最初模样,而是清雍正年间重修的,所以整体风格也比较偏清朝建筑风格一些。

北京寺院有哪些

北京有约50多个寺庙
下面给你介绍部分寺庙
法源寺
法源寺是北京现存最古的巨刹,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占地约6700平方米。始建于唐初。原名悯忠寺,明改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改建后更名为法源寺。
该寺坐北朝南共四进院落。第一进有天王殿,内供奉布袋和尚和铜铸四大天王造像。第二进有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两菩萨,为明初造像。抢厦梁上悬挂乾隆御笔“法海真源”匾。第三进有观音阁(又称悯忠台),陈列历代石刻,阁后为毗卢殿,供奉明代铜制五方佛像,其中层为四方佛,佛面各向四方,上层为毗卢佛。再后是大悲坛,陈列唐和五代人的写经,宋、元、明、清版经文。四进为藏经馆,陈列东汉、东吴、北魏、北齐及隋唐石雕造像,其中以唐感享三年造像最为珍贵。法源寺历经火灾、地震及战乱破坏,多次重修但寺址未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拨专款二次修缮,并于此设置了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文物图书馆,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会议在此召开,1980年鉴真和尚塑像由日本回国在此展出。现该寺是北京地区佛教徒活动的重要场所。
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阜成门内大街东口,历代帝王庙以东,是北京著名的寺院之一,是现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广济寺始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明天顺年间僧人普惠重修。明成化二年(1466)赐名"弘慈广济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整修,增建御制碑文匾额和御临米的"观音",并增塑了释迦牟尼等鎏金佛像。寺中旧有古树一棵,树旁立石碑上刻乾隆帝御制《铁树歌》。后因火灾该寺曾进行过多次重建和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2年和1972年曾进行过两次大的修整,使古刹恢复了往日的风彩,保持了宏伟肃穆的风貌。
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门头沟潭柘山山腰,距市区45公里。潭柘寺始建于晋代(265-420)当时叫嘉福寺,唐代叫龙龙泉寺,金代重修之后称大万寿寺,元、明、清三代都有修建,清康熙重建赐名岫云禅寺。寺名历代更改不一,独潭柘一名,传久不衰。潭柘寺是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而得名。
北京流传着"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说法此寺之古,可想而知。潭柘寺的建筑布局分为三格:居中的一路是佛殿-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在这组建筑内有许多古物和美丽的传说。如元**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的塑像。
据说妙严公主曾削发居此,每天早晚都要礼拜砖都快磨穿了,时间之久,由此可见;还有大雄宝殿东侧有棵古老的银杏树,俗称"帝王树",西侧与其对称的一棵叫"配王树"。中路松树特别粗大,高入云霄,还有婆罗树,玉兰树和其他各种名贵花木。从后殿毗卢阁下望可俯瞰全寺景观。寺中龙王殿的廊子里还还有潭柘寺的一宝——石鱼。它是一条长约1.5米,重达75公斤的石雕大鱼。这鱼远看似铜,击之能发出清脆的乐音。古人说它是南海龙宫的一宝,其实它是一块含铜量较高的陨石,原来的石鱼已被毁掉,现在的石鱼是复制品。
东路是行宫,清代**游山到此休息。此路最为著名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杯亭了。亭内悬挂着乾隆帝亲笔写的"猗亭"横匾。南看象龙首,北看似虎头。引泉水入沟内,经曲折的水槽流出.流杯亭内水槽宽约10厘米,如将酒杯放入水槽,酒杯随水漂流,游人坐在不同位置可取杯引酒。这种流杯亭在北京共有四处,其中以潭柘寺和***的流水音最为有名。
西路是一些散落的径院有圆形,方形的佛殿建筑物,庄严美丽,最高处是观音殿,殿角系以铜铃,微风吹拂发出清脆的声音。
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香山东麓,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之庵。明正德十一年(1516)扩建改庵为寺。清乾隆十三年(1748)在原来的基础上兴建了金刚宝座塔、罗汉堂等。新中国成立之时,该寺殿早已破烂不堪;1954年****大力进行整修并重盖了***纪念堂,使寺内建筑焕然一新。
走进碧云寺雄立高台的山门后面,共左右各有明代塑造的两尊金刚力士像(俗称哼、哈二将)每个高4.8米。两侧配建钟鼓楼,正面就是天王殿,殿内原有四大天王像,高2.5米。传说他是弥勒的代身,所以后人塑像作为弥勒供奉,这尊铜弥勤佛像为明代制造。由天王殿入内,就是第二进院子,这是全寺的主体。主殿有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的塑像,还有唐玄奘取经的故事的雕塑等,殿是木结构明代建筑,内部的佛像,塑像和藻井都极其精美。
寺的南院主要建筑是罗汉堂,堂顶有五个小白塔(四周四座,中间一座稍大些)。堂内紧紧地排列五百尊木制涂金的罗汉像和七尊佛像及**一尺多高的济公像。关于五百罗汉有两种说法:一是参加第一次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男僧;二是常随释迦牟尼听法传的五百弟子。碧云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依照乾隆帝亲自拟定的名单和顺序排列,每个罗汉前均立有漆金神牌,上面写着罗汉的名字。乾隆帝把自己也封为罗汉,起名为破邪见尊者。对于济公在罗汉堂内没有座位的说法是:他来迟了,五百个座位已占满,只好置身梁上。
五百罗汉堂的北面是普明觉妙殿。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其灵柩曾停放在此。1929年5月灵柩移往南京的紫金山中山陵安葬。他的衣冠封存在金刚座塔正台基的拱门内。1954年对这座殿进行大整修,辟为***生平展览室。殿内有一座***半身像,还存有一具当年苏联政府赠送的玻璃棺,殿内还有***先生的遗嘱等资料。纪念堂两侧有两个展览室第一室陈列着***先生早期从事**活动的资料和照片;第二室陈列着***先生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活动情况的资料和照片。
卧佛寺
卧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距市区约2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此外寺内还种有几株婆罗树,每逢春末夏初之际,白花盛开,花朵如同无数座洁白的小玉塔倒悬枝叶之间,别有情致。
大钟寺
大钟寺位于西郊北三环路。原名觉生寺,因寺内有500多年前的永乐大钟而闻名与世,俗你大钟寺。该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山门上青石匾额四周刻有9条穿云飞龙,正中为雍正御笔"敕建觉生寺"是建庙时的原物。寺坐北朝南依次为影壁(已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藏经楼、大钟楼及东西藏经楼、配殿等。
大钟在寺的后院钟楼上。楼高16.7米,上圆下方,四面有窗,铜钟相传为明代永乐年间姚广孝所铸,是600年前的古物。钟高6.94米,最大直径为4米,深0.7米,总重量为46.5吨,被誉为"中国钟王",钟声洪亮数里可闻,钟体内外铸有《华严经》全部80卷文字共23万之多,全用楷书书写,故又名"华严钟"。
现大钟寺内设中国古钟博物馆,馆内陈列古钟近百口,除永乐大钟外,其中还有最古老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钟。在大钟寺内的几个大殿内布置有《大钟寺历史沿革陈列》、《中国古钟发展简史陈列》、《中国铸造工艺发展简史陈列》、《永乐大钟历史沿革陈列》和《永乐大钟佛经铭文陈列》,两侧开辟为"钟廊",陈列历代古钟。
云居寺与石经山
云居寺位于房山区石经山,距市区75公里,是历史上的佛教胜地。云居寺又称西域寺,始建于隋大正年间。寺门朝东,寺的中路原为六进殿宇,最前面是天王殿,拾级而上是毗卢殿,殿的两侧是鼓楼和钟楼,再往上是释迦殿,旗檀殿,药师蓼和弥勒殿。在这些殿堂的两侧建有僧房、文殊殿和方丈院等附属建筑。云居寺的最高处是大悲殿,它与说法堂、藏经阁浑然一体,构成全寺规模最大的殿宇。
云居寺最为著名的是该寺对面的石经山所藏《房山石经》,是中国唯一的石刻大藏经。经文都刻在石板上,分别藏在九个岩洞内。《房山石经》始刻于隋,成于明,历时千年,堪你世界杰作。解放后,****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
1961年,***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后对辽代北塔进行了加固维修,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经板库,并决定在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将石经重新回归地下,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
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广安门外北滨河路,建于辽代。天宁寺在北魏孝文帝时叫光林寺,隋仁寿二年改名弘业寺,唐代叫天王寺,以后历代都进行改建和修缮,寺的名称也更换了几次,到了明永乐二年(1404),才改名为天宁寺。
天宁寺塔是北京现存古典建筑中最古老的一个;也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据文献记载,这座塔隋代已有。但是,现存的天宁寺塔是辽代所建;个别细部还在明、清时重修过,这个塔经过900多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依旧完整美丽,实为今日北京最珍贵的建筑艺术遗物之一。
天宁寺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建于一方形砖砌大平台上,两层八角形基座,基座之上为平座,平座之上用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以上即十三层塔檐,檐下均施仿木结构的砖制双抄斗拱,各层塔檐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每层均系缀风铃,每逢风起,便发出清脆的铃声。塔顶则以宝珠形的"塔刹"而结束,"刹"即佛教的象征(1976年唐山地震时将塔刹震落)。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翠微山南麓。该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正统八年(1443)竣工。这所庙宇规模宏大,以壁画精美闻名于世,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九铺壁画,其中佛龛背壁三铺是壁画中的珍品,绘的是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中间的水月观音画,半身裸露,肩披轻纱,胸佩璎络,屈右膝盘左腿而坐,右手臂轻置脖上,神态文静庄重。大殿两侧壁上是以莲花托体的如来,飞天等为主,并绘以大牡丹、月季、菩提、芭蕉等花卉为衬托,画面祥云缭绕,很象传说中的"梵天佛地"境界。殿后两侧是由帝后,天龙八部和鬼众等36个人物组成的"礼佛护法图",人物最高达1.6米,这些壁画是明代壁画的代表作,寺内除壁画外,还有寺史展览和其他壁画的照片150多幅。
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怀柔县城北7公里的红螺山之阳。寺西500米处曾有一泓泉水,名曰"珍珠泉"。据传泉中有两只大螺蛳,其色殷红,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光焰,红光熠熠,百里可见。红螺山,红螺寺便由此而得名。红螺死后,葬于寺内,并建两座宝塔以志纪念。
红螺寺始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改为"护国资福禅寺"。公元1663年康熙**来此,建山亭,设御座,植果竹,寺庙规模扩大,当时寺庙地产3.65万亩,僧人300多,庙场占地方园4平方公里。解放后,这里曾设师范学校直至80年代初,近年来这里大力修整开辟为一处新的旅游景区,并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正门台阶两侧各有两株古槐,据说这四株古槐已有2000多年的树龄了,然而现在仍然挺拔雄伟,枝繁叶茂,主干大者直径达1.6米。此外寺内还有近千年的银杏树和平顶松、紫藤。每到暮春时节串串紫玛璃似的藤萝花挂满枝头,浓郁的花香溢满全寺,是北京地区绝景之一。红螺寺历代是佛教圣地,高僧频出,传说佛法超凡。据《念诵仪规》中记载13位西天东士历代祖师中第12位"红螺资福醒公大师"即出于此寺。
红螺寺又是为其他寺院培养方丈,住持的重地,因此,该寺远近闻名,香火极盛。红螺寺环境幽雅,群山环抱,这里野生动物也较多,有狐狸、狍子、野兔、野鸡以及多种鸟类,寺南还建有红螺水库,可划船,游泳和垂钓。
大觉寺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花和环境的清幽而著称,寺庙坐西朝东,殿宇依山而建,自东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天量寿殿,大悲坛等四进院落组成。此外还有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龙王堂等建筑,寺内供奉的佛像,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碑,为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贵文物。大觉寺环境优雅,群山环抱,寺前平畴沃野,景界开阔;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一股清泉从寺后石隙注入,绕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时不竭,院内有乾隆年间从四川移来的玉兰树,花繁瓣大,色洁香浓,树龄300年上下,堪为京城玉兰之最。还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银杏树,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围,浓荫可蔽半个院落,据说已傲立千年之久。
古寺兰香,鼠李寄柏,碧韵清池,灵泉泉水
松柏抱塔,老藤寄柏,银杏树王,辽代古碑
号称大觉寺八绝。
雍和宫
雍和宫建于清康熙三十三(1694),是雍亲王胤真的府邸。乾隆九年(1744)将其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成为格鲁派在北京地区最大的喇嘛庙。
雍和宫内供有众多的佛像,造型优美,主动传神。同时还保存有大量的唐卡、字画、服饰、民族生活用品、法物、法器等。尤其是释迦牟尼佛像和41幅《释迦牟尼源流》唐卡等,均为珍贵文物。紫檀木雕刻的罗汉山;白檀木雕刻的弥勒大佛;金丝楠木雕刻而成的旃檀佛龛,被誉为雍和宫内的木雕“三绝”.
妙应寺
妙应寺由寺院和塔院组成,寺院包括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和七佛宝殿以及西侧的配殿、厢房,塔院的红墙围成一个单独的院落,四角各建一座角亭。白塔位于院中央偏北,塔前建有《具六神通殿》。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5年),由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录奉敕主持修建,因塔身通体皆白,俗称白塔。塔体为砖石结构,通高50.9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基底面积810平方米;塔身为复钵体,塔刹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下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在“十三天”之上置一巨大华盖,周沿悬挂着36片带有佛像和佛字的华幔,下面各系一个风铃;刹顶为铜质鎏金空心的小型喇嘛塔。
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也是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戒台寺
戒台寺又称戒坛寺,位于北京西郊马鞍山上.距市区35公里,从潭柘寺去约有5公里山路。寺内有中国寺院里最大的戒台。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中的戒台并称中国三大戒台。戒台是佛教寺院向信徒传授戒律的地方,只有大的寺庙才设置。北京西郊的戒台寺始建于唐代(622年),旧称慧聚寺。辽代(916-1125)高僧法钧来寺开坛讲授戒律,在这里营造戒台。当时,准备皈依佛门的人纷纷来寺学习经文和戒律,事后到潭柘寺楞严坛进行考核,合格者准许出家,并能成为游方僧人。从此戒台寺名声大震。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又进行了修整,曾改名万寿寺。清康熙、乾隆年间又进行扩建,当时全国许多游人、僧人都慕名而来听戒。
戒台寺的正殿是大雄宝殿,前面是天王殿,后面是千佛阁。戒台殿在寺的西北院内。殿内巨匾是乾隆亲笔所题"树精进幢"。现在戒台是明代所建,成正方形,每边三丈长,一丈多高,共分三级,用汉白玉砌成,四周雕有莲瓣,浮云等图案,刻工十分精细。
殿堂四周分布着许多庭院,各院内有精美的叠山石,葱郁的古松古柏,加上古塔古碑,山花流泉,显得格外清幽。寺中著名的树木有"自在松"、"卧龙松"、"九龙松"和罕见的"活动松",你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整棵树的枝叶都会跟着摇动,好象一阵狂风正在袭来似的,活动松远在200多年前就已闻名,清乾隆**在此还留下了一座"题活动松诗"的石碑。
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又名卧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寿安山南麓,距市区20公里。唐贞观年间(627—64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妙足”、“知足”。寺内原有唐代塑造的**檀香木卧佛。1320年元代硕德八刺(英宗)继位,在兜率寺的旧址上扩建。名昭孝寺,后改洪庆寺。1321年在寺内铸造了**巨大的释迦牟尼涅˜„铜像和12弟子的泥像。殿门横匾上书有“性月恒明”。意为月亮如佛性,光辉永照。明代重修过5次,英宗、宪宗、武宗、世宗、神宗都到过卧佛寺,**年间,改称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后,改今名,由于寺内供奉有**铜卧佛,故俗称卧佛寺。有人认为卧佛寺就是《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地上原型。寺坐北朝南,由3组并列院落组成。寺前有一座木牌坊额题“智光重明”,四柱三楼灰筒瓦顶。牌坊过后是长百余米的坡道,坡降12米,两侧古柏4行。主要建筑有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经楼等建筑。楼后傍依山岗,由石级登上山顶,建有亭台,可俯览全寺。两侧围以廊庑、配殿、客堂和方丈室,把3座院落联结成一个整体,是中国佛寺早期的一种布局方法,这种平面布局在北京一带较少。寺内还栽有两株娑罗树。近处有樱桃沟景点。琉璃牌坊山门殿前耸立着一座四柱七楼的琉璃牌坊。琉璃牌坊的正面额“同参密藏”。碑坊的背面额“具足精严”,均为清高宗御笔。牌坊后有一半圆水池,水池两侧有钟、鼓楼,上有石桥通山门殿。山门殿殿内有哼哈二将。
四大天王殿按佛经的说法,四大天王,也叫四大金刚,住须弥山。殿内所塑四天王像。四大天王各有一个从者,还各有91子,辅佐四大天王各守一方。四大天王殿还供有韦驮,为佛教守护神之一。居四大天王32将之首。自唐初以来,即被安置于寺院之中。三佛殿卧佛寺内最主要殿堂,因供奉三世佛得名。三世佛有两种说法:一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即燃灯、释迦、弥勒。一谓三个佛世界的佛,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卧佛寺所供奉的就是后面这三世佛。在约1米高的须弥座上,三尊2.5米高的泥塑贴金佛像端坐在莲花座上,殿堂的两傍是彩塑十八罗汉。檀香木雕唐代卧佛像原在三佛殿,明末清初不知去向。三佛殿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像。卧佛殿面阔3间,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单据歇山顶,两侧楹联为慈禧所书,殿中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卧佛。卧佛于元至治元年(1321)铸。佛身长5.d米,用铜25000公斤(25吨),铸铜用工7000个。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殿外左、右各有一碑,居右者是1734年所立,居左者是1749年所立,碑上刻有卧佛寺的简史。配殿原有数十个大橱,皆藏着一卷一卷的经文,平时打封上锁,每年6月24日晾经时,才启封开锁。1966年佛经被毁。东路院原为寺憎起居处所,从前向后依次是大斋堂、大禅堂、霁月轩和清凉馆,均为四合院形式院落。最后有供奉寺内开山祖师的祖师院。西路院原为**避暑行乐兼理政事的三座行宫院。最前边是一行宫,迎面是座假山,穿过假山、石桥、垂花门进入行宫正院。行宫也是采用四合院带回廊的建筑形式。沿廊北行,进入二行宫院,院内叠起纤秀的假山。再北边是以水作景的三行宫院,院内东西是外封内敞的游廊,正面为一背*山崖的敞厅,厅前是一个四方的鱼池。后分别称作“凌霄阁”、“万松亭”、“龙王堂”。
灵岳寺
灵岳寺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5公里的白铁山上。灵岳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重建,称“白贴山院”,金称“灵岳寺”。寺院处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南向,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和释迦佛殿。寺南部山门两侧为钟鼓楼遗址。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殿内旧供奉四天王、韦陀、接引佛塑像。释迦佛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面积达100余平方米。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眼壁为彩绘佛像。殿内旧供奉一佛二菩萨像,系柳木雕刻,高近4米。1954年拆毁。寺内现存至元三十年(1293)《重修灵岳寺记》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灵岳禅林碑记》。
万佛堂孔水洞
万佛堂孔水洞位于房山区西北云蒙山南麓、河北镇万佛村西约200米处。万佛堂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创建于唐玄宗时期(713—756),原名龙龙泉寺,后改大历禅寺。现存的万佛堂为3间无梁殿,歇山顶。门循上嵌有四周浮雕莲花瓣石匾。殿内正面和两山墙下端镶嵌的“万菩萨法会图”,长23.8米,高2.4米,由31块长方形汉白玉浮雕而成。是唐代浮雕艺术的代表。孔水洞由人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天然溶洞,洞内有泉,可乘舟驶入。离洞口不远的石壁上有隋唐时代的造像和刻经。造像高1米,宽2.5米,依岩开凿,总计6尊,与云岗、龙门石窟相似。1982年该洞一度干涸,曾出土动物化石、铁器和7条唐代金龙。万佛堂孔水洞的两翼各有一座塔,左翼是小龛密布的花塔,辽代创建,通高约20米。右翼名叫“龄公和尚舍利塔”,创建于元代,为八角形七级密檐式,通高约18米。万佛堂孔水洞是房山石经早期刻经地点之一,在“房山石经学”方面占有重要位置。为北京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宝应寺
宝应寺在宣武区登莱胡同29号。相传是唐刹。原有明万历中编修顾秉谦重修宝应寺碑及万历三十二年铜钟1口。寺旁有明司礼监王安墓。清末改为山东登莱义园。现四大殿及偏院仍在,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灵严寺
灵严寺位于门头沟区齐家庄乡齐家庄村。唐武德年间始建,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永乐年间为尼姑寺。寺北所踞山名金柱山。寺院南向,原有山门殿、钟鼓楼、太子殿、伽蓝祖师堂、大雄宝殿以及两厢配殿十数间,抗战期间被日军焚毁,只余大雄宝殿。殿的整体建筑体现元代手法和工艺。殿顶及山墙等经过清代改建。殿内旧供奉释迦佛像,两侧铜菩萨像4尊,佛前小佛像4排,多达50尊。殿东侧塑刘备、关羽、张飞像,置于龛台内,西侧有如来佛龛,佛像背光上顶金翅鸟。灵严寺内现存成化二十二年(1***)《重修灵严寺记》碑。嘉靖六年(1527)《重修灵严寺碑记》。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顺义县城。又名龙兴寺,俗称东大寺。唐大历五年(770)以前建,寺内有唐代开元寺碑、金枢密副使王晦之碑。据《金史》列传记载:贞佑二年(1214),元兵围顺州城,王晦率兵团守,城破被杀。后人乃于其死节之处,刻石立碑。明清,寺庙内曾经是官府举行重要的礼仪之所。庙宇建置有山门、月台,大殿两进。后殿仍存。
崇效寺藏经阁
崇效寺藏经阁位于白广路西祟效胡同内。唐贞观元年始建,明天顺年间重修,嘉靖时于寺中建藏经阁。崇效寺更以育花著称。清初枣花出名,中叶以丁香后来又育牡丹,以墨牡丹闻名。现仅存一座明代建二层带楼廊的藏经阁。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凤翔寺
凤翔寺位于怀柔县城东南十里的仙台村内。唐朝始建。原名“仙圣传院”,金代时改为“凤翔寺”。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嘉庆年间,现存大殿。殿南向,面阔3间12米,进深7米,高约7米,硬山调大脊,5架梁,大殿建筑80平方米。左右各有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有3间。院内有古柏两株,径近2尺。圭首方座青石的重修凤翔寺碑,立于大殿前面。东厢房北山墙处存有大钟一口,万历年铸成,高约1.3米。大门外有辽代经幛两尊。
万寿寺
万寿寺位于长河广源闸西侧,是京西著名古刹。建于唐朝,称聚瑟寺。明万历五年(1577)重修,改名万寿寺。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万寿寺行宫,在西跨院增修千佛阁和梳妆楼,成最后格局。寺分三路,中路为主体,西为行宫,东为方丈院,共占地31800平方米。中路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寿阁、千佛阁及碑亭。两侧有配殿配房。天王殿东西侧有钟鼓楼,曾放永乐大钟(后移至大钟寺)。光绪时慈禧来往颐和园,都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1934年前后,万寿寺的前部曾辟为东北难民子弟学校。1984年中路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
西峰寺
西峰寺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岢箩坨村西。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永泉寺。寺内有胜泉池。英宗朱祁镇赐额名“西峰寺”。寺现存山门殿、天王殿以及两厢回廊禅房30余间。寺内有银杏一株,为元代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