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的前世今生,广东现存南粤古驿道本体有233条吗

2024-10-20 08:29:46 来源:天气频道

一、南粤古驿道的前世
古驿道又称驿路、官道,指古代经由驿站传送公文的交通路线,多设于通衢大道。驿道上每隔若干里设置一个驿站,驿驿相接,纵横网络,以京师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再以地方首府为重点,逐级扩展,星罗棋布,形成网络;沟通了中央与地方及地方之间的联系,使**通达,军报快捷,民情流畅。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的湖广驿道、杭徽驿道、青蒿驿道、梅关古驿道等。
古代南粤拥有众多古驿道,它们或为两省通衢,或为兵家要道,或为通商往来,皆为中原联系岭南的重要纽带。
粤东西北地区山高水长,古道纵横,历史久远,许多条古道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前,伴随着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和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规划,传统村落因其文化独特性及其作为岭南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显著价值日益受到关注。
二、南粤古驿道的足迹
1、千年记忆——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大概是广东人最熟悉的一条古驿道,在韶关南雄县以北的大庾岭,古称“台岭”,是广东与江西两省的分界,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梅岭。
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战国时期,6000个为了逃避战乱的越国人迁徙到此定居。他们在岭上遍植梅树,并将自己的姓氏也改作了“梅”。从此后大庾岭又有了新名字——“梅岭”。他们是有史记载最早的岭南移民。后来,南越王赵佗修筑了一条从梅岭北上江西、南下广东的通道,从此把长江与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这便是“梅关古道”雏形。唐开元年间,古韶关人宰相张九龄辞官返乡,他不忍岭南民众穿越大庾岭之苦,加之考虑南北经济交流需要,便向朝廷状请开拓梅关古道。前后两年时间,宽一丈、长30华里的新道就此建成。
开通后,梅关古道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孔道。而今它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曾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古道”,是广东唯一入选的古道。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元帅著名的《梅岭三章》也是在这个地方写下的。这条由唐朝名相张九龄主持修建的千年古道,现在成为了广东著名的旅游景点,其山顶上那座古老的关楼就是梅关。梅关**西与广东的交汇点,游客每到此处,都要在梅关两侧分别留影,这边拍照是在广东,而另一边拍照就是在江西了。梅关隘口遍植梅树,每至寒冬,梅花盛开,花香袭人。
2、民生干线——梅关古盐道
岭南多山地少平原,产粮能力有限。清朝至民国期间,广东多盐少粮,江西少盐多粮,而两省大山横亘,水路不通,想要通商,便只能走陆路。为了一日三餐,粤赣两地客家人,用自己的脚步和肩膀,踩出一条条盐粮贸易通道,“挑盐上江西”已成为了许多客家人当时的最大副业。挑百斤盐担上江西,再从江西挑米回梅,往返数十日。
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从盐布潭至八尺香田坳一段保还留了近6公里长的古道,印证了那些年贫苦农民为了生计为了一家老小,而经历过的艰难险阻。在诸多村庄、城镇内,梅州玉水村以“盐道古镇”闻名。村子里面,还保留着当年的当铺“松柏楼”。三百年过去,如今这当铺已没了屋顶,只有四面高墙,和一块刻着“松柏楼”的牌匾。村子里古屋错落有致,古亭、古桥比比皆是,青山环抱,绿水环绕。
3、政治遗存——西京古道
比起声名远播的梅关古道,西京古道少了漫山遍野的梅花,少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但多了份静谧,多了份灵性。
西京古道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城“西京”(今陕西西安市)的必经之道,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唐玄宗为博得杨贵妃欢心,穿越西京古道,不惜人力物力、千里迢迢地从岭南运来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诗人韩愈因进谏而被贬潮州,途经西京古道乳源段时风雪弥天。如今,西京古道上还保留了纪念韩愈的“心韩亭”与“仰止亭”,以及韩文公衣冠石冢、韩文公祠等,作为这位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好官吏的纪念。
历经两千年,乳源梯云岭至今仍较完整地保存着约三千米的西京古道遗存,一路上古亭、古碑无数,甚至还依稀存有当年留下的马足印。
三、南粤古驿道的今生
1、南粤古驿道的保护
为对南粤古驿道实施有效保护和利用,真实、完整地保存、修缮、恢复古驿道历史信息及价值,2016年10月26日广东省出台《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和《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
文件明确了古驿道的分类以及保护与修复的原则,还通过制定规范的标识系统,促进古驿道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人文和生态需求。专家指出,要利用古驿道的载体,将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体育健身相结合,构建综合文化体育旅游线路,推动改善古驿道沿线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精准扶贫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保护与修复指引》明确了古驿道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分别是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生态性、可持续性原则。其中,鉴于南粤古驿道是呈线状、链状分布的,线路整体的价值要大于其各部分的价值之和,因此要体现各个要素的完整保护,包括驿道、附属设施、水工设施、赋存环境、相关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允许为了追求完整、华丽而改变文物原状。保护与修复应当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结构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审慎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对文物古迹是无害的,方可使用。已经完全损毁的,不得在原址重建。保持古驿道的原真性。
同时,《保护与修复指引》还将驿道分为山地型驿道、平原型驿道、滨水型驿道、村镇型驿道和古水道五种类型。要求因地制宜,根据分类和现状的不同,提出不同的保护修复策略,并对保护与修复的材质选择、施工技术、安全防护措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摸清广东省的古驿道家底,广东省文物局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中进行筛选,通过名称筛选出88处古驿道,整理出《广东省驿站古道遗址名单》,其中包含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驿道80处。
2、南粤古驿道的传承
因为有了传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为懂得传承,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传承,就在远离世俗的繁杂喧嚣的古镇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城市里,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所了。古道里的“静”是其特有的,虽然没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但是,你会发现古道的“静”是在城市中无法比拟的。在古道上,没有嘈杂的汽车轰鸣声,没有建筑工地的尘土飞扬和机械的吵闹。而这样的一种“静”中不正显示出了我们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谦逊与恭让。的确,安静,是心灵的宁静,是美的本质。安静是理想的状态,是劳动者的安居经验。古道安静,华夏美丽。
“2016·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寻求将体育与古驿道保护利用、古村落保护开发,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体育等老少皆宜的载体去挖掘和弘扬古驿道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场地选定了特色古村落8个,囊括了广府、潮汕、客家、粤北地区,不仅可以感受欣赏美丽的古镇风光,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更好地提高我们对古驿道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下一步,广东省的文化文物部门还将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工作中来,并加大对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文物活化利用先进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在明年推出《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组织优秀南粤古驿道展览、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提高全社会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意识,努力构建起其全社会共同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的良好环境。
可以说,南粤古驿道不止有光辉的前世、更有璀璨的今生、以及源远流长的未来。
责任编辑:**敏

广东现存南粤古驿道本体有233条吗?

据报道,日前广东省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广东省现存南粤古驿道本体共计233条,总长710余公里,将通过文化、体育、旅游等方式推进古驿道的保护与传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南粤古驿道(1)

报道称,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介绍,今年3月,全省文物行政部门汇总调查了现存古驿道及其沿线文物古迹保存状况和新发现情况。其中,秦汉时期古道遗存共32条,总长139公里;隋唐时期古道遗存共7条,总长30余公里。

南粤古驿道(2)

此外还包括宋元时期古道遗存共7条,总长5.3公里;明清时期古道遗存共187条,总长534公里。古驿道沿线现存古道本体、古亭、古桥等文物古迹共906处,其中新发现430处。

南粤古驿道(3)

据了解,广东省自秦代至清末由中央政府主持修造的道路,以及在此期间民间修造的道路,统称为南粤古驿道。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未来对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将采用“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古驿道+产业”等创新模式,真正使遗产“活”起来。

文章来源:央广网

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梅树众多,又故称梅岭,江西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距大余县城10公里,距南雄市区20公里。梅岭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命名的。梅岭的另一说法是梅树众多,故称"梅岭"。现在地图上还有"小梅关"之名。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梅关古驿道历经二千余年沧桑至今依然保留完整。梅关是横跨赣粤两省天然屏障,这里山势险峻,峰峦对峙,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梅关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庚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庚岭,一向以梅花出名。越王勾践的子孙汉将梅娟,曾在此筑城据守,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公元前214年,赵伦率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又称秦关,是梅岭最早的关隘。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命人用两年的时间扩展古道,道宽2-4米,长8公里以青石鹅卵石铺砌而成。
现存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北面门额的"南粤雄关"和南面门额的"岭南第一关"为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刻。关楼北侧,有一高大石碑,上刻"梅岭"两个刚劲有力的楷体大字,为清康熙年南雄知府张凤翔所立。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更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豪刻碑,真可谓"一路梅花一路诗"。开国元帅**也曾在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作《梅岭三章》。
景区看点;接岭桥是古驿道上重要的桥梁。它坐落在地形险峻、溪深水急的梅山水上,为单孔石拱桥。桥长8.5米,宽3.65米,拱高1.3米,麻条石砌成。传说,过去桥上盖有瓦棚,可避风雨。今桥两边的条石上仍有柱洞可见。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弘治年间朱华捐资重建,当时郡守为它作记,并命名为接岭桥口。
梅岭驿馆,驿站:亦称"置邮",是古代官员、驿使往来息宿和供传递军情、信报的机构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的处所。据记载,中国周代就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馆舍,为过往官员和驿使提供食宿,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古代驿站主要起着接待书信使者的作用,快马加鞭,不知多少天才能送完一封信,所以有"家书抵万金"之说。梅岭驿,又称大庾驿。县志载:水城南20公里,峻岭盘蹬,上山云霄,北旧有馆驿,匾曰:"梅花国"。明、清时馆驿移于城内驿使门。称水马驿。"陆睡有车马、水路有红船"。驿馆内还有驴马房,有马夫走递80人,另配有红船数艘,马20匹。今重建的梅岭驿馆,是1991年县****拨款兴建的。位于接岭桥东,梅岭脚下,旧址传说是古代的下马坪。坐东朝西,仿古建筑,为客家转屋式设计,分两部分,前部为曲折走廊,后部为数根立柱组成的半圆形房屋。走廊与房屋间,形成半圆形院落。大门为歇山式顶,黄色琉璃覆盖,红色漆粉柱,楹联云:剪取南安半江水,即是梅城一岭花。
憩云亭,初名半山亭。始建于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南安知府周浩重建时更今名。憩云亭是梅岭景区景点之一,今亭建于1991年,由江西省旅游局拨款兴建。面积27平方米,六角形,边长1.85米,亭高7.44米,周围有栏杆、水泥坐凳供游客休息和观赏风光。亭棚顶及地面均嵌有梅花图案,轻巧秀美。亭柱楹联,照录了清代亭联:过来共饮虔南水,归去咸携岭北云。在今亭的原址上还建过"介梅亭"。那是为纪念1946年***游梅岭而建,但因该亭是搜刮民脂民膏而建,民众对此十分不满,因此,"介梅亭"建后不久就被民众毁掉。
庾将军祠在憩云亭与梅关关口中间,相距古驿道西侧数十米的一个较开阔的山坡上。庾将军祠是纪念汉时俾将庾胜戍守梅岭有功而建造的祀祠。庾将军姓庾,名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他随楼船将军杨朴在乎抚南越后,为巩固**,他和兄弟两人,统兵驻岭北,筑城大余,戍兵梅岭,因他排行老大,所以称大庾。他死后,这里的人民为纪念他的功德,筑祠祭祀。大余县原名大庾,梅岭称庾岭都是为了纪念庾胜将军。
据传,祠址是原来汉朝屯兵扎营的地方,1991年大余县****选择此地建将军祠和朝汉台。祠为仿古庙式砖木结构,三开间,90平方米,正厅塑有庾将军像,祠前廊柱楹联题:
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将军姓氏;从此可通粤海,愿无忘宰相风流。
祠前数步建有水泥平台一座,四厨有石栏杆相围,名朝汉台,传说是汉时驻兵的升旗处。古时升旗与今差不多,升军旗标志着此是戍守的军营地,也是反映士卒忠于朝廷、国家的一种形式。
梅关关楼地处梅岭山巅,以"关隔断南北天"的气势,耸立于梅岭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说。古时这里原没有关,先秦时梅岭为楚之"枥门",又叫"南戒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始设横浦关。旧址在今雄余公路上,人称小梅关。今残存的梅关关楼称大梅关。它**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关始建于宋代嘉祜八年(1063年)。县志载:"江西提刑权知南安军,蔡挺立梅关以分江广之界。"梅关因战争,使关楼累圮累修,现存的残关关楼,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的。原关楼分两层建筑,上层为瓦房,下为城门。**层已倒塌,仅存关门。门洞深5.5米,内宽3.5米,高3.5米,洞门内两侧墙留有闸门逢道和闩门洞眼,说明关门也重叠数层,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城门上,南北二方都有石匾,南面石匾阴刻的是"南粤雄关"四个大字,未注落款。城门二侧有联曰:"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系光绪癸未年闽汀李化题。北面城门上石碑刊刻的是"岭南第一关"五个大字,落款是明万历南雄知府蒋杰书。东侧是登关楼的惟一蹬道。西侧3米,竖立有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刻有"梅岭"两个大字,碑高2.7米,宽1.2米,清康熙年间知府书题,字刚劲有力。
梅关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岭南北自古以来是古战场,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都在这里留有战迹。近代***领导的北伐军二次入赣都是经过梅关,***、**也曾率红四军攻占梅岭,***率红五军团与**在这里相持,后与红一军团汇合,组织厂著名的水口战役,在梅岭一带打败**20个团的围剿。红军主力长征**、**从中央苏区突围,在这里建立了以梅岭为中心区域的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登大庾岭》、《偷渡梅关》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
梅关,古代也是个收税的关卡,这里设过税卡、厘金卡以课取盐税和南北往来货物的印花税。是封建时代府库收人的重要之地。据史载,清嘉庆年间,大庾岭商道课税比同期武昌关1200两税收多两倍。可见梅关税卡在当时国库收人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梅关是人们的寻古觅胜之地,近段时间到梅关参观访问过的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有***、***、张震和社会知名人士李葆华、于光远、赵忠祥等。影视界并以梅岭、梅关为外景拍摄过《梅岭星火》、《从奴隶到将军》、《客家人》和其他一些新闻记录片,梅岭、梅关因此更是名扬海内外。
云封寺,又名挂角寺。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云封寺有联云:驿使暂停花下骑寺门深掩岭头云
今日云封寺已移于岭北山麓下、古驿道旁(山佛家信徒捐建)。挂角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话古代禅宗派有个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余丫山创寺弘法。于是他云游到广东翁源一个财主家化缘,想施讨些银钱,不料那个财主很悭吝,不但未施舍银钱,还出了一个使人气恼的难题。他说:"房子这里已新建有100间,和尚若能连基搬去,就算我奉献佛祖。"正一无奈,只好返回江西,途中碰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见正一垂头丧气而来,本来仙与佛是不搭界的,这次吕洞宾却主动问正一:"为何愁眉不展?"正一如实奉告。吕仙听后便拉着正一,再回财主家施讨。那财主见了他们二人,大笑着说:"不是我不肯施舍,只要你们能连基搬去,就算我的施舍。"吕仙此时迫问:"不是戏言吧?"财主哪里知道神仙的功力,立即回答:"决不悔言。"于是吕仙便作法,把这100间房屋,用根木棍挑起,腾空而飞。将飞越梅岭关口时,恰好又窜出另一个和尚,向吕仙讨房子说:"你也留一间给我在这里修行吧!"因此吕仙便敲下一间放在南坡空坪上,成了挂角寺。其余99间就放在丫山,成为灵岩寺。挂角寺有联日: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像千秋风度;
举头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大庾岭上云封寺(挂角寺)寺门联。
驿使暂停花下骑,寺门深掩岭头云*大庾岭上云封寺(挂角寺)寺门联。
卓锡泉,又称锡杖泉。梅关古道有两处,一在梅岭山巅北山口处,今名六祖泉。一处在南坡,泉水较大,已引入六祖庙,今已作井水,旁置大石块,为"放钵石",供游人观瞻。

近几年举办的南粤古驿道大赛对广东的古驿道有什么积极作用?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以古驿道为载体,充分挖掘各分站传统文化、古港文化、红色文化、体育文化名人等历史文化资源,让古驿道焕发新生机、新活力。通过宣传推介当地古驿道文化,满足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保护活化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