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属于哪个省哪个市_巫山旅游景点大全

2024-11-24 14:45:23 来源:天气频道

巫山属于属四川省万县市,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县,南界湖北建始县,西抵奉节县,北依巫溪县。巫山县位于东经109°33′-110°11′,北纬30°45′-23°28′之间。

巫山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巫山县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蒙古族、**、苗族、彝族、**族、满族等8个,**占总人口的99.89%。

巫山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巫山为楚国巫郡。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郡太守张若取巫郡,改置巫县,隶属南郡。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析巫县置北井县。建安年间,刘备改巫县属宜都郡。

晋**泰始四年(268),改隶巴东郡。咸宁元年(275),改建平都尉为建平郡,仍治巫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郡,置巫山县,隶属信州。隋炀帝大业初年,隶属巴东郡。

唐朝,隶属夔州。自唐朝至明代,巫山县建制基本没有变化。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

*******成立后,1949年12月17日,成立四川省巫山县****。

巫山旅游景点大全

巫山旅游景点有巫山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巫山神女峰、巫山净坛峰、巫山博物馆等。

1、巫山小三峡

巫山小三峡是巫山旅游最大的名片,也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自然也是重庆最早的5a景区),有中华奇观、天下绝景之美誉,1991还与长城、桂林三水等一起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2、马渡河小小三峡

马渡河小小三峡是巫山小三峡的一部分,它位于大宁河支流马渡河的下游,马渡河发源于大巴山深处,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巫山县滴翠峡东岸,于登天峰附近入大宁河。

3、巫山女神峰

这巫山十二峰之中,最出名的自然是神女峰,神女峰又名望霞峰、美人峰、仙女峰、神女天下峰,为巫山十二峰之最。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故名神女峰。

4、巫山净坛峰

净坛峰同样很美,而且各具特色,尤其是其中的净坛峰更是被称为巫山最美的山峰,并不在神女峰之下。

5、巫山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专家学者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系统整理,仅需花上一两个小时参观,就可以对一座城市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所以到巫山旅游,我建议也要去一下巫山博物馆,这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博物馆,但里面的国家级文物却并不少。

巫山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中心,横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省巴东县,南接湖北省建始县,西接奉节县,北接巫溪县。巫山县位于东经109°33′—110°11′和北纬30°45′—23°28′之间。它占地2958平方公里。

巫山县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乾隆褶皱带三大构造体系的交界处。长江自东向西,大宁河、包龙江等7条支流自北向南强烈切割。地形为深谷和中低山。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谷底标高大多在300米以内,岸坡最多在1000米以上。

区内出露地层为沉积地层,均为寒武系至侏罗系出露,第四系零星分布,地层软硬相间,次生褶皱、断层发育,构造地质背景复杂。

由于大巴山、巫山、齐瑶山在巫山县境内交汇,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拔73.1m,最高海拔2,680m。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山麓,全长50公里,由龙门峡、八五峡和崔迪峡组成。

“巫山”在哪里?

古代诗词歌赋中的“巫山”,除地理特定的写实之外,大多只是泛指,纯属写意。例如,李白《宿巫山下》诗,称“(先)宿巫山,(后)下瞿塘”,古代方位以“西为上、东为下”,说明此处“巫山”当在瞿塘峡之西!故可确定是指今奉节白帝城一带的巫山。又如,元稹《离思》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中的“沧海”、“巫山”显然都是文学意义上的喻指,诗人借湖北云梦“巫山云雨”典故表达“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沧桑”,并非是要具体指哪里的巫山。
宋玉《高唐赋》:昔楚怀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从此,后人常以“巫山云雨”诗词歌赋。
这个典故所指“巫山”是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魏晋因地名混同,张冠李戴成了长江三峡传说。《方舆胜览》:“阳台山,在(湖北)汉川县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赋》处,有裴敬碑载其事。”《太平寰宇记·淮南道》:“阳台庙在县南二十五里,有阳台山。山在汉水之阳,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遂有庙焉。今误传在巫峡中县。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
所以说,诗词歌赋中的“巫山”,并不是指“巫山县的山”,更不是指今“巫山县”!但还是有一些文盲喜欢望文生义、张冠李戴,他们甚至把中国的“巫文化”庸俗解读成了今巫山县的“县文化”。
实际上,“巫山文化”源于山西晋南“巫文化”中的“巫(咸)山”,因“楚人好巫”,随楚国势力扩张,才逐渐传播至中国南方各地。中国历史上至少8处有过“巫山”的记载,即“晋南、济北、苏南、浙东、淮北、三峡、湖北、湖南”。一般认为这是早期部落迁徙地名搬家,随“巫文化”的传播而来。例如,汉代乐府曲名《巫山高》,其中的“巫山”是指淮北的“巫山”,而非今三峡地区。
三峡地区流传的巫山传说,其实是魏晋以后,以三峡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为中心的“夔巫文化”,与上古巫文化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点,从巫文化最盛行的汉代,《汉书·地理志》中“河东郡安邑”条:“巫咸山在南。”指巫咸山在今山西夏县,而非长江三峡地区,可见当时长江三峡地区都还没有巫山传说。
参见:“巫山及巫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