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征》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情节_红军长征是怎么开始的
电影全名《长征之路》,具体内容如下:
土地**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
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开机拍摄
2015年12月15日,《长征之路》4d电影在枣园广场正式开机。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振东,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陕西省作家协会副**高建群,《长征之路》电影主创人员及延安文投主要负责人出席了开机仪式。
《长征之路》4d电影特别邀请曾执导过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玄奘》和大型文化史诗电影《圆明园》《大明宫》的著名导演金铁木担任影片导演。迪士尼团队美国ao&a公司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多方力量共同进行影片创作。
影片主创人员将亲赴当年红军长征途经路线进行实地拍摄,力求通过对当年艰难**生活的观照,充分挖掘出延安红色文化的现代精神和时代价值,着力打造一个集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文化创意、红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重要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同时,影片以红军长征为观影内容,引进目前全球最顶尖的设备与技术,打造“视觉3d+动感体验”的“长征之路”4d影像实景秀,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亲历”战火洗礼、艰难跋涉,体验红军在绝境中所激发出的超凡勇气。
该电影将于2016年5月1日在枣园广场“长征4d体验馆”与观众见面,同时也会成为枣园广场继“延安1938”文化街区及“文化艺术广场”之后的又一个亮点。
延安枣园文化广场“长征4d体验馆”将在2016年正式开馆,以动静结合的方式真实还原长征这段伟大的征程。其中,静态展区将陈列出长征路上工农红军的历史资料以及所用物品;动态展区放映《长征》影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红军长征是怎么开始的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徐占权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如果继续采取***为红军制订的战略战术原则,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是有可能的。”徐占权解释说,一方面,***虽然调集了50万兵力、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略,但同时也面临着财政拮据、抗日反蒋运动日益兴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在华利益不同与蒋的冲突不断加剧等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的人民群众经过多次反“围剿”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以***为首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苏区得到巩固和扩大,经济迅速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迅速壮大,为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然而,“左”倾冒险主义断送了这样的有利局面。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一味命令红军和地方武装“以**的进攻来粉碎反**的进攻”,竭力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进攻路线。
完全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进攻路线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徐占权认为,这种完全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进攻路线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反对实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博古、**等人无视敌强我弱的现实,照搬外国经验,反对人民战争,主张纯粹依靠主力兵团的所谓“正规”战争。黎川战斗中,红军防守兵力薄弱,***认为应放弃黎川、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要部队死守黎川、不能丧失苏区的一寸土地,命令红军主力在敌军主力和堡垒之间连续寻战近两个月,结果不但未能收复黎川,反而使部队遭受很大损失。
第二,反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主张实行“左”倾关门主义。正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陷入被动之时,***第19路军将领联合***等***内反蒋力量,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公开与***政府决裂。“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拒绝了***向敌人后方进攻的建议,并坚持“福建****”不是**的而拒绝支援19路军。
第三,反对运动战,主张实行阵地战。**提出的堡垒对堡垒和“短促突击”理论,限制了红军的机动性,使得红军不能积极、主动地调动敌人,而只能守株待兔式地等敌人出碉堡而实行“短促突击”。在历时18天的广昌保卫战中,红军毙伤俘敌2000余人,自身却伤亡5000余人,约占参战人数的五分之一。***曾批评说:“这种主观主义,是图上作业的战术家。”
第四,没有适时举行战略转移,而是继续主张同强敌拼消耗。广昌保卫战失败后,中央**军事委员会虽然讨论过战略转移问题,但由于意见不一致,特别是**国际模棱两可的表态,致使军委未能果断作出决策,红军奉命展开分兵作战、全线抵御,结果为敌所制,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
第五,仓促举行战略转移,致使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在中央苏区难以继续支撑红军抗敌的情况下,“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才被迫放弃在苏区内抵御敌人的原计划,决定于1934年10月底或11月初,沿红6军团前进的路线实行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北与红3军和红6军团会合,而后从外部实行反攻、恢复中央苏区。然而,在敌人于9月底向苏区中心区发起总攻时,他们既没有胆略利用敌人暂时不敢长驱直入的间隙让红军进行休整和补充,也没有采纳***让红军主力牵制敌军至湖南的建议,而是被敌人的气势吓倒,仓促决定放弃中央苏区,提前一个月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0日,**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两个军委纵队共8.6万余人,开始战略转移。至此,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2、红6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苏区,踏上了长征之路。
请采纳
红军为什么要两万五千里长征?
因为对***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所以**党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人博古和**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扩展资料:
长征名称的由来:
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
10月19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1月13日,**中央在《中国*****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有何历史意义
一、进行军事上的战略大转移,实现开辟中国**新局面的历史性转折。
红军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红军长征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避免了党和红军覆亡的危险,保存了**的火种,扩大了党的影响,锻炼了党的队伍,使党和红军由重压下的战略退却成功转变为开辟中国**新局面的伟大进军,推动实现了中国**由低谷向高潮、由被动向主动的历史转折。
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就不会有人民军队后来的发展壮大,也不会有中国**的重新兴起和最终胜利,更不会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长征,无可置疑成为中国**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
二、形成中国**成熟坚强的*****核心,迈出走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决定性一步。
红军长征的历史功绩,不仅仅在于实现了战略转移、建立了新的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经过长征的艰苦探索,中国**党形成了自己坚强成熟的领导核心。
正如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党终于在土地**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
这是中国**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党在以***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迈出走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决定性一步,为最终取得中国**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奠定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坚实基础。
红军长征,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沿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壮大人民**力量,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开辟了光明前景。
四、铸就彪炳千秋的长征精神,树立永恒的人类精神丰碑。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长征精神,生动反映了中国**党和人民军队的**风范,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长征精神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五、长征铸就的**精神,已深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直到今天,长征精神依然震撼、净化着人们的灵魂,许多人自发踏上红军当年的长征之路,体验长征精神的巨大魅力。
在中国**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大渡河”“腊子口”需要征服。
我们要始终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夺取新的伟大斗争胜利,把**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书写强国强军的时代篇章。
扩展资料:
1、红军长征的历史功绩,不仅仅在于实现了战略转移、建立了新的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经过长征的艰苦探索,中国**党形成了自己坚强成熟的领导核心。
2、红军长征,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沿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壮大人民**力量,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开辟了光明前景。
3、长征精神,生动反映了中国**党和人民军队的**风范,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4、在中国**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大渡河”“腊子口”需要征服。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红军长征在中国**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