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巴东是现在的哪儿_古代的巴东指哪里
在湖北省巴东县,土地面积3219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因在古巴东郡的东部而得名,位于大巴山东南部,长江三峡中段,自治州首府恩施市东北部。南北朝置县,隋初定名为巴东县。1932年同宜昌府划入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境内“万山雄峙,二江奔流,锁住荆襄,咽喉巴蜀”,有八百里江山之说。由于北有大巴山,中有巫山,南有武陵山三山磐踞,长江和清江两水分割,地势西高东低,南北三起两伏呈w型。巴东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古有“古亭晓月”、“无源仙泉”、“巴楚栈道”、“杜甫草堂”等著名景观,自明代以来就列为“巴东八景”。其中“古亭晓月”的秋风亭乃北宋名相寇准于太平与国年间任巴东知县时督建。杜甫、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苏轼、欧阳修、陆游等都在此留下过诸多瑰丽的诗篇。考古发现境内有恐龙、大象等古脊动物化石和南方古猿的臼齿化石,有战国、东汉、晋、宋、元等时代的古墓葬,多处发现有崖墓葬点。
古诗中巴东是现在的哪儿
【巴】《广韵》伯加切《集韵》《正韵》邦加切,音芭。《广韵》巴蜀。《书·牧誓疏》巴在蜀之东偏。《三巴记》阆苑白水东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故名三巴。又《玉篇》国名。《左传·桓九年》巴子使韩服告于楚。《注》巴国,在巴郡江州县。又郡名。《前汉·地理志》巴郡,秦置,属益州。《谯周巴记》初平六年,赵颖分巴为二郡,巴郡以垫江为治,安汉以下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绰分巴,以永宁为巴东郡,垫江为巴西郡。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又县名。《唐书·地理志》归州有巴东,壁州有东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又《说文》虫也。
【东】《唐韵》《正韵》德红切《集韵》《韵会》都笼切,音蝀。《说文》动也。阳气动,于时为春。《书·尧典》平秩东作。《孔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记·历书》日起於东,月起於西。《郑樵·通志》日在木中曰东,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诗·大雅》东有启明。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又姓。《圣贤羣辅录》舜友东不訾。又叶当经切,音丁。《诗·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又叶都郞切,音当。《杨泉·蚕赋》粤召仆夫,筑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东。
巴东,古名为“巴”,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相传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廪君为著名首领,后向川东扩展。周武**殷,封为子国,称巴子国。
春秋时与楚、邓等国交往频繁,对鄂西、川东的开发有重要贡献。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并于秦,以其地为巴郡。族人在川境的,部分称板楯蛮;南移到今湘西的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先后移到今鄂东的,东汉时称为江夏蛮,两晋、南北朝时称五水蛮。
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固陵郡置。治所在鱼复(复)(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三国蜀汉改永安,晋复名鱼复)。辖境相当于今四川开县、万县以东,巫山西部以西的长江南北和大宁河中上游一带。刘璋分巴郡置巴东属国。治所在涪陵(今四川彭水)。辖境相当今四川东南部的黔江、彭水、武隆、酉阳等县地。建安末刘备改其为涪陵郡。
隋开皇初废郡,隋大业时又曾改信州为巴东郡。地控三峡之险,三国时为蜀汉东部门户,有重兵屯守于此,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巴东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归州,辖秭归、巴东二县,治所在秭归。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置巴东郡、治秭归。乾元年(公元758年)复置归州。
宋代仍名归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归州路,隶湖广行中书省,十六年(1380年)降为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归州置秭归县,此时巴东县隶夷陵州(治所在夷陵,即宜昌)。十三年(1380年)复置归州,辖兴山、巴东二县。
清顺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七年(1729年)升归州为直隶州,辖长阳、兴山、巴东、恩施四县及容美、龙潭19个土司。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归州降为县级州,此时巴东县隶宜昌府。
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巴东县属荆南道。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创建湘鄂西苏区湘鄂边根据地、归(秭归)兴(山)巴(东)根据地、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洪湖根据地等,巴东县是**老区。1932年,巴东县从宜昌行政督察区划入恩施行政督察区,恩施地区始为8县之治。
1949年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治所在恩施)。1985年筹备建立三峡省,巴东县是三峡省(筹)的行政区划范围。1986年放弃三峡省筹备,仍属湖北省鄂西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新中国建国后,巴东县辖:信陵镇、东壤口镇、平阳坝镇、沿渡河镇、官渡口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坪镇、杨柳池镇、溪丘湾乡、堆子场乡、罗溪坝乡、火峰乡、楠木园乡、安居乡、税家乡、枣子坪乡、马眠塘乡、鼓楼乡、白沙坪乡、长岭乡、泗淌乡、金果坪乡、泗井水乡。
1996年初,巴东县面积3219平方千米,人口约48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约占37%。辖11个镇、15个乡:信陵镇、东壤口镇、平阳坝镇、沿渡河镇、官渡口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坪镇、杨柳池镇、溪丘湾乡、堆子场乡、罗溪坝乡、火峰乡、楠木园乡、安居乡、税家乡、枣子坪乡、马眠塘乡、鼓楼乡、白沙坪乡、长岭乡、泗淌乡、金果坪乡、泗井水乡。县政府驻信陵镇。
1996年下半年,撤销火峰乡、楠木园乡,并入官渡口镇;撤销安居乡,并入茶店子镇;撤销堆子场乡,并入沿渡河镇;撤销枣子坪乡,并入绿葱坡镇;撤销马眠塘乡,并入野三关镇;撤销长岭乡、泗淌乡,设立水布垭镇;撤销白沙坪乡,并入清太坪镇;撤销泗井水乡,并入金果坪乡。调整后,全县辖12个镇、5个乡
古代的巴东指哪里
巴东,古名为“巴”,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相传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廪君为著名首领,后向川东扩展。周武**殷,封为子国,称巴子国。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巴东在哪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经110°04′-110°32′,北纬30°13′-31°28′,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东连宜昌兴山、秭归县、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郊建始、重庆的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