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炮台遗址的历史意义-大沽炮台在哪儿

2024-11-24 16:42:41 来源:天气频道

大沽口炮台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塘沽区政府曾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工作大多停留在基础调研、保存遗址的层面上,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滨海新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高速运转下的传统历史的丧失已经引起了城市规划师和经营者的普遍关注.对传统历史文化保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大沽口炮台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教育后人“勿忘国耻”,牢记“落后挨打,科技兴国”的信条。

值得一去。

主要景点:

大沽口炮台遗址景区的大门位于西侧,在此购票进入后,左前方即可看到博物馆。博物馆建筑的造型很独特,是一个放射状的金属建筑,寓意为爆炸的炸弹,整个建筑的外表是铁锈色。

进入博物馆即可开始参观文物及资料的展示,博物馆分为序厅、京畿海门、沽口御侮、国门沦陷等几个部分,还有3d影院和临时展厅。通过古铁炮、古钟、炮轮、石碑等文物展示了19世纪旧中国屈辱的历史,使人了解当年国人抗击外敌的奋勇和无奈,可以一一参观了解。

大沽炮台在哪儿?

大沽口炮台位于塘沽区东沽,海河入海口处,素有海门古塞之称,即津门海防要隘之意。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地,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一说。大沽炮台始建明朝嘉靖年间,为抗击倭寇开始驻军修堡垒。在中国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现保存较好的是“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两座遗址,其他炮台已荡然无存。台内用木料,外用青砖砌成,白灰灌浆非常坚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后不断增修加固。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清咸丰八年(1858年),僧格林沁作为钦差大臣镇守大沽口,对炮台进行全面整修,共建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近百年来,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见证。1988年,大沽口炮台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又以“津门古塞”之誉被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并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辛丑条约中为什么要求拆掉大沽炮台呢?

大沽炮台始建于明朝,清朝取代明朝之后对大沽炮台进行了增建和加固。无论是在明朝还是清朝大沽炮台都是守卫北京的门户,在明朝时期还不那麽明显,但到了晚清大沽炮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倘若大沽炮台被敌军从海上攻陷那麽北京城就会保不住,从两次鸦片战争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多次进攻大沽口,大沽口守军顽强抵抗给英法联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曾指挥守军重创英法联军而且还击沉了好几艘军舰,英法联军舰队司令赫伯也被炮弹击中受伤,后来英法调来重兵大沽口守军虽然进行顽强的抵抗但是终究武器装备悬殊太大被迫撤出大沽炮台,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大沽炮台,并对炮台进行了损毁。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请政府不得不放下**上国的高傲,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其中的代表当属李鸿章做的最为风生水起,他不但一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同时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分别引进了铁路,兵工厂,造船厂等等重工业设施,他的这一些列举措对后世影响巨大。早期的大沽炮台使用的依旧是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前装火炮,在当时军事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李鸿章奉清政府的命令让人出国考察,准备购买新式火炮加强大沽口的防卫。

经过考察李鸿章等人对各国的岸防火炮经过对比选中了由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210毫米和340毫米克虏伯岸防大炮,这些进口来的岸防大炮被分别安置在大沽口的威字号,镇字号,海字号等重要炮台上。同时聘请了德国的教官对大沽口的炮兵部队进行训练熟悉操作这些巨炮。

1900年慈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八国联军宣战,随后八国联军几十艘军舰在大沽口海外集结,八国联军的军舰分不同的批次向大沽炮台进攻,炮台守军不畏强敌屡屡发炮击中八国联军的军舰,可是毕竟力量悬殊虽然炮台守军英勇抵抗但最终大沽炮台还是沦陷,炮台守军大部分战死。

大沽口炮台陷落之后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先后占领天津和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眼看局势难以收拾慈禧紧急命令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谈判求和,在北京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款就是拆毁大沽炮台,并永远不得在大沽口新建炮台设施和驻扎军队。八国联军之所以要拆毁大沽炮台除了他们在进攻大沽炮台时伤亡惨重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沽炮台是北京重要的海防屏障,失去了大沽口这个海防屏障大清帝国的统治中枢就会时时刻刻在列强的武力威逼之下。

1900大沽口炮台战败原因?

战斗打响后在岸炮的猛烈射击下,联军军舰美国的“莫诺卡西”号和俄国的“高丽芝”号接连受到重创。清军的第一轮炮火战果明显,但是反而是联军打向炮台的炮弹落点精确。清军夜间发射技术低,军舰又是水面上的游动目标,这使命中率**打了折扣。而联军早在两个月前就派侦察兵对大沽炮台进行了详细侦察和勘测,炮台是固定目标,射击诸元早已经过反复计算。
同时整个大沽炮台发生战斗期间,北洋水师舰队一直停靠在一边观战,使得联军的军舰可以毫无顾忌。
战斗中,一发来自法国“狮子”号军舰上的炮弹,意外击中了清军炮台后面的弹药库,成为转折点。联军开始集中火力攻击南炮台,不久,南炮台的弹药库也中弹爆炸,在帝国炮兵弹药已尽的时候,联军从侧后的强攻步步逼近。
罗荣光跪在炮台上,向着帝国都城的方向磕了三个头:“此天命,吾死时至也。”
六时三分,大沽口炮台全部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