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开发-描述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024-10-20 15:44:49 来源:天气频道

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的开发,我们都知道资源有限,因此我们要珍惜有限的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旅游资源怎么开发才能够合理的发挥它的价值,下面一起学习一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旅游资源的开发1

旅游资源有哪些?

旅游资源主要分成两种类型: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进一步细分如下:

很多的旅游景点,资源类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只有旅游资源类型众多的景点或区域才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因为大家的心理都是一样的,到一个地方,想用更少的花费看到更多的景观,想让最少的支出获得取大的收益,想要视、听、嗅等各种感官都得到充实。简单的说一个地方好的旅游资源要有山有水(自然),有人文(山歌、有少数民族风情等)。如各种类型都具备,还要看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游客去看,说白了也就是游客钱花了是不是值得。如果一个区域具备上面这些再加上政府支持的话,旅游业就会兴旺发达了么?那也不一定,因为旅游资源充其量只能是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了,我们需要把“她”嫁出去,要掀起她的红盖头,还需要考虑其它因素。

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我们刚刚说了,你的旅游资源类型多且质量好、旅游价值高,组合条件好则开发条件就会较好。旅游资源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即自身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低),还与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有关。

比如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自然景观俱备的一个地方,游客一定就会去那里游玩了么?回答是不一定,因旅客也是想要一个出行更便利的、有吃有玩、玩的开心、吃的顺心、住的舒适且花费更少的地方。所以为了使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我们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包括水、电、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和食、住、购物、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另外也包括环境承载力,即一定空间范围内旅客活动的容纳能力。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当地现有的接待能力,也要修建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位置和交通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要让旅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即让旅客来得方便,在旅游区逗留期间活动方便,旅游结束后离开方便。否则的话也只能是藏在深闺中了。

三、客源市场:旅游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的,所以要对某一景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客源的经济收入水平,否则只能束之高阁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与客源地的距离,距离近的则开发利用价值高。即使酒再香也可能会怕巷子深。

四、其它:挖掘资源价值,打响知名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

旅游开发的背后是什么?

各地都在盲目的堆进旅游业的发展,不管是不是所具有的资源是否符合,不管旅游开发有没有经过规划。究其原因是因为旅游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繁荣,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对于个人而言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对区域环境而言,恰当的旅游开发有利于保护区域内的建筑、古迹及环境。

旅游开发的最终目的,其实真正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各地政府要先深练内功,把旅游的各项基础设施打好、夯实,当地政府应该开发与当地旅相适应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农村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要发展乡村田园旅游,打造好旅游基础设施,扩大媒体宣传,吸引海内外游客,从这些方面入手这样才是真正的为了旅游业发展,而并不是凭空造出一个旅游景点就可以了,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充其量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旅游资源的开发2

乡土性

乡土性是乡村旅游资源有别于城市旅游资源,专属于乡村的本质属性。乡土性主要体现在“乡”、“土”、“农”三个方面:

“乡”就是指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如乡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组成的生态环境。

“土”就是指乡村地区农民生活展现出来的乡土人文气息,如不同民族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节庆、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传统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就是农业生产景观,是指由农民、农田、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及劳动活动所组成的农业生产场景,如梯田耕种、水稻插秧、撒网捕鱼等乡村生产景观。

地域性

中国疆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巨大,使乡村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一方面,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下,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的本底千差万别,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另一方面,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地域性成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特征,如江南水乡、徽派民居等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描述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大部分旅游资源仅依靠原始的内在的质量品质是有一定局限的,或达不到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等级,或使旅游者渴望而不可及,或不能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旅游需求,经过规划建设,点缀补充,创造鲜明的旅游形象;

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挖掘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潜力、创造新的包括劳务在内的旅游产品等。唯此才能提升旅游吸引力从而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旅游资源开发通常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进行的开拓和建设等技术经济活动。

旅游资源开发(1)

扩展资料: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某一单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多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某一旅游点或旅游地的开发。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及其内部交通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二)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指主要为当地居民使用,旅游者也需要依赖的旅游设施。如供水、电、气系统;道路交通、车站、码头、机场等;医院、银行等。

(三)建设旅游上层设施(或服务设施):主要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如饭店、问讯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娱乐场所等。

(四)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包括新景区、景点的开辟,也包括对原有景区、景点的改造和更新。

(五)培训服务人员

什么叫旅游资源开发?

资源(resources)通常是指可供开发利用,并能够为人类服务的各种物质的来源,按照是否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又可将资源划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一次性资源。旅游资源也是一种资源类型。在旅游产业开发和利用的特定条件下,旅游资源不仅包括可更新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各类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没有特色性的旅游资源,就不可能发展旅游产业。由于旅游产业是新兴产业,因而相对于传统的资源概念,旅游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其确切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还难以形成统一的表述,但通常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所谓的狭义旅游资源就是能够有效创造、保持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等。而广义的旅游资源则应包括所有能够促进和产生旅游吸引力的要素。

狭义的旅游资源是单纯从旅游行为的角度考虑。按照传统观点可以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风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现代旅游产业的角度出发则可分为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型旅游资源、特种旅游资源和专项旅游资源等。按照成因或属性,旅游资源又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地形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由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所构成的各类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属性;人文旅游资源则广泛、丰富得多,如各种历史古迹、特色建筑、民族风情、特色传统等,这类资源是特定环境中的人们长期活动所形成的艺术结晶与文化成就。狭义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产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客体,也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因此,某一因素构成旅游资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冲动;第二,具有可利用性,随着旅游者旅游爱好和习惯的改变,该因素的包容范畴可以不断扩大;第三,资源的开发能够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保证该因素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广义的旅游资源则涵盖了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狭义的旅游资源仅仅是旅游行为的发生环节,实际上,在旅游产生之前还有大量的支持性旅游资源,如交通资源、科技资源、市场(客源)资源、资金资源等。旅游首先要解决游客的通达问题,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交通设施,交通不便将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在合肥—黄山高速公路开通前,从合肥到黄山需要7~9个小时,合肥与黄山之间的旅游活动往返一次需要3天时间,如果2天往返的话,则需在前一天下午3~4点之间上山,第二天中午12点左右下山,在山上只能游玩两个小半天,返回合肥已经是晚上10点左右,对于空闲时间只有周末两天的工薪阶层而言,返回后第二天一早就要上班工作,非常疲惫。因此尽管黄山风景区的吸引力巨大,但是由于往返时间过长,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减小。而在合肥—黄山高速公路开通后,从合肥可以3小时直达黄山,一般旅游团队在中午12点左右即可到上山进行观光活动,第二天12点下山,在下午6~7点即可返回合肥,在风景区的有效旅游时间增加40%以上。由于交通便捷,便开发了黄山“一日游”,即一早出发,于9~10点到达风景区,下午5点左右下山,于晚上10点左右返回合肥,在风景区的有效旅游观光时间与二日游基本相当,因而颇受欢迎。市场(客源)资源是旅游产业生存的基础,没有稳定的客源,旅游景点就不能长期维持。合肥郊区三十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其特色种植业在合肥市场取得一定知名度,逐渐有城市居民自发到该地区交友,当地政府部门适时引导,逐步推出了以采摘农家土菜等为主题的特色农家游,并通过交通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将合肥市的公交线路向该地区延伸,以便捷的交通、无公害特色种养业培育了稳定的城市客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变化,旅游资源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扩大,越来越多的领域被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如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保健旅游开始盛行,到一些长寿之乡访问百岁老人、参观中药材博物馆、“森林浴”、“日光浴”等悄然兴起。参与性的旅游活动也已不仅仅局限于滑冰、滑雪、冲浪、游泳等,又出现了滑沙、滑草、放风筝、田园作业等项目。旅游活动也不仅只局限于地面上,已经开始向水下、高空发展:如乘坐飞机或飞艇体验飞行、观赏风景;潜水观看海底世界;甚至邀游太空也已经成为现实;西安的卫星测控中心、酒泉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也局部对游客开放,成为新的旅游景点;集优美的环境、现代高科技、深厚的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城也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某些现在看来不是旅游资源的因素,很可能以后会成为活跃的旅游资源。

在现代旅游产业中,人们一般更注重狭义的旅游资源,将其列为旅游资源,而不将市场(客源)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科技资源、资金资源等列为旅游资源。这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相当的局限性,为不引起歧义,以下在讨论旅游资源时均指狭义的旅游资源,其他的资源则成为辅助性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该如何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的价值通常从美学观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和奇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美学观赏性是指旅游资源能提供给旅游者的美感种类及强度,凡是吸引力较大的旅游资源都必须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性,如桂林山水、张家界的山石、敦煌莫高窟、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历史文化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旅游资源是否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关,其遗留文物古迹的数量和质量;二是指旅游资源是否具有或体现着某种文化特征,是否与某种文化活动有密切关系,或者是否与文学艺术作品、神话传说直接相关。科学性是指旅游资源的某些特性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科研方面具有什么样的地位,能为科学工作者和探索者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和帮助。奇特性即旅游资源的特色、个性,也就是“与众不同”“唯我独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根据市场需求,运用适当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包装和挖掘利用,使之纳入旅游业范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建立各种各样的景区景点,如风景区、文博院、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