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诞《笑场》一书中的“两个乘客,西藏的导游词
他们既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也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更想把它看作是一种人的两种结局,一种在体面中死去,一种在“不体面”中“活着”。
《笑场》两个乘客
专门写这个故事,不是因为这个故事有多打动我、多发人深省,而纯粹是因为看不懂。搜了搜也没找到什么人出来解读一下。果然,没有了依靠,迫不得已要独立思考了。有时候并不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出路太多,懒得思考。
首先阿沛,他所做的事情完全不是一般人都会做的事。但他这种想法,确实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的。只是阿沛比我们更加严重一些。在保证体面的条件下,做一些不体面的事。既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也从损伤别人的利益中得到了快感。揭露了我们心中那有些不堪的一面。
然后阿旺,从他的出场就着重写了他那平静的西装,以及好像与西装面料相同的箱子。开头也点出了今天对阿旺是个重要日子。接着是他口中的“老师”频繁出现,和所谓的“退路”。
显然他是受到了“老师”的指导,想通过死来达到一种解脱。他不屑于除“老师”之外的任何人,认为这仅是“没有规律的碰撞”。他怀着所谓的信仰,把自己放在了高台之上。可能在他看来,他还好心的带了一些人逃离这里。
当阿沛打开机关后,红色的数字跳动,倒计时开始了……
随着倒计时开始,就这样,两个人巧妙的碰撞在了一起。
在倒计时30秒时,故事的高潮来了。阿沛体面的前提条件被打破,放弃了去找机长求助。阿旺以为神拿走了盒子,立刻丢弃了他所谓的信仰,变成了本来模样。
有种人死求面子,背地里做一些肮脏的事,只要别人不知道,什么所谓的底线尊严,统统丢掉。或是明明不是真的信服,却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终骗的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等他们幡然醒悟了,世界也该末日了。
对于阿沛来说,通往驾驶舱的路,是一条求生之路。而对于阿旺来说,那是一条重生之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完全相反。他们既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也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更想把它看作是一种人的两种结局,一种在体面中死去,一种在“不体面”中“活着”。
西藏的导游词
导游词是要把一个景点活灵活现的表达给每一位旅客们,让旅客们更好的认识景点的历史由来,下面是西藏的导游词,只供参考,还有更多旅游的请继续浏览本站。
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圣地和天堂,由于生存条件和发展程度的不一,理想中的圣地也就有了不同的超脱现实的方面。例如,藏文化中向往的圣地尽管有雪峰和草原等青藏高原的典型景观,也有高原上罕见的森林、果园甚至小桥流水人家。在藏族学者阿芒班智达的著作中,就这样描述了**心中的极乐园:香巴拉是人类文明的圣地,状如八瓣莲花,中心的边缘及叶子两边环绕着雪山,叶子之间由流水或雪山分开,雪山和秃山、石山和草山、林山和花果山、湖泽、林木及园林等都安排得令人陶醉倾心,中间顶端有国都噶拉洼,中心柔丹王宫,十分美妙。其食物及享用等,天上玉皇也难以相比……长久以来,香巴拉就是**心中的极乐世界、梦境中的家园,但一直宛若天堂般飘渺无踪。既然是**的天堂,香巴拉应该就在西藏,可是,茫茫雪域高原,哪里才是这方圣土?
一、线索何在
西藏,地球上仅见的雪域圣境,纯净的天空下有着纯净的山、纯净的水和纯净的心灵,纯净的心灵中还蕴藏着一个纯净的梦境——香巴拉。有一首藏族民歌这样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人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那里通向神仙居住的地方,啊,香巴拉并不遥远,香巴拉就是我们居住的家乡”。尽管歌中的香巴拉并不遥远,现实中却遥遥无踪,因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并非如此景象。从太空俯瞰青藏高原,视觉的中心是拉萨以北的羌塘高原,环抱高原,**、唐古拉、喜马拉雅,凌霄雪峰、连绵千里,紫色、青色和白色交错,俨然生命的禁区。生命需要水,离这块世界屋脊最近的水就是碧波万顷的印度洋。然而,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印度洋上吹来的绿色止步于北纬30度线。香巴拉应该有雪山,有森林、有溪流、有湖泊,有草原,还要有柔丹王的园林,而这界限分明的白、绿之间,能有这方乐土?
在西藏,香巴拉是人尽皆知的,人人争说香巴拉就是自己居住的家乡,但符合传说要求的香巴拉到底在哪儿,谁也说不清。要寻找香巴拉,有没有引人入胜的线索呢?没有。只有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想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只能跟着美丽的河流。但河流又在哪儿呢?乐土不应人间造,它只源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在这界限分明似乎不可逾越的白、绿之间,老天派了一个使者——雅鲁藏布。它来自高山之巅,流向**大海,彷佛连起了天上人间。就在它的谷地里,雪峰环抱之间,出现了一线生命的绿色,香巴拉莫非就在其中?
二、顺河而下
青藏高原的文化经济中心在拉萨。辽阔的天,苍茫的山,偶尔青翠的河谷,这是典型的青藏高原。顺着高原动脉——拉萨河一直向东,当翻过海拔近5000米的米拉山口后,雪域风光陡然一变:两山之间的峡谷里,一条迷人的江南溪流旖旎而出,沿着下山的路,两岸百花缤纷,彷佛桃花源,这就是从太空能够俯瞰到的绿线的起点,雅鲁藏布的三大支流之一——尼洋曲。人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真正天上来的应是尼洋的水。尼洋曲的给水源头是雪峰冰川溶水,从遥远的天边冰清玉洁的世界下凡,又有一路花丛护送,因而净到底,柔到心,让人不得不赞叹:尼洋美,美就美在尼洋水。印度洋暖流在春夏季可溯雅鲁藏布河谷而至尼洋河谷,所以尽管海拔仍在3000米以上,但两岸仍是山青水秀,彷佛已置身江南。江南风光本不稀罕,但尼洋风光却稀罕,因为满目秀色间,远处雪峰依然可见,近处白云伸手可至,低天高峰配以青山绿水,难怪**把这儿称为神女的眼泪,见此美景,孰能不动情?
好山好水,应当钟灵毓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迷就出生在尼洋河畔的阿沛庄园。在藏语里,阿沛的意思是命运的安排,是啊,正是命运的安排,才使得尼洋河水哺育的阿沛担当了和平的解放西藏先锋的重任,才使得孤立封闭的西藏早日融入了现代社会。因为这条常绿的尼洋水,荒凉的青藏高原渐渐有了生气、有了人气。因此,尼洋曲越到下游,两岸就越繁华,现代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可是,香巴拉能是这般的现代化,这般的人丁兴旺?太适于人类居住了,香巴拉反而让人感到越来越远……
三、祥云抱城
尼洋曲再往下,就进入了西藏林芝地区。秀美的江南溪流就逐渐长成宽阔深沉的母亲河,母亲河养育了一个新型城镇——八一镇。尽管西藏是离阳光最近的地方,终日阳光灿烂,但云雾却时常缭绕在八一镇周围的山头上,宛若一位刚出阁的仙女的面纱。撩起面纱,可以看见一个青藏高原罕见的新兴的现代化城镇。海拔2900米的八一镇是1951年和平的解放西藏后依托驻军所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毛纺、电力、木材加工、造纸、建材、印刷等行业和大学的林芝地区行政和经济中心。这儿楼房现代,市面繁荣,人民舒心,尽管找不到想像中的柔丹王宫的影子,但这样的生活想必不会差于柔丹王宫吧?到了八一镇,才知道这儿不仅是林芝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中心,也是风景中心。尽管现代化已到了八一镇,但这丝毫没有改变四周的地脉:从依山傍水的八一镇开始,东西南北,步步是景,山水风情,自此样样具备。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香巴拉莫非就藏在这四周的山水中?
四、五行俱全
一块宝地,自然应该金木水火土兼备。而林芝人自豪地说:金木水火土,林芝都丰富。林芝有些什么样的金木水火土呢?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林芝的木在西边。当地人的话也许是敝帚自珍,外人怎么看林芝呢?随便翻开一点游客的感受,就会从游客的心中发现林芝的木不仅秀于西藏,说秀于天下之林也不为过:
(摘自一段游客日记)
尽管路很少,谁也说不清八一镇附近哪处森林最美,但听说随便哪处,好像都比外面美。一路颠簸,到了一个叫作鲁朗的林场。尽管事先已经做好了遭遇人间仙境的心理准备,但当雪峰、溪流、草甸、森林、农舍、牛羊突然全部被上苍奉献到眼前时,心里突地一跳:这儿是不是就是香巴拉?说是个林场,其实老天把它安排不像是树木的家园,倒像是梦中的仙境,人们平常渴望的、想像的又总没有的,就近在咫尺。置身期间后,却又发现四周也是美不胜收,彷佛明珠璀璨,就连首饰盒也珠光宝气。这时候,尽管路途遥遥,但感觉到身上最累的不是腿,而是眼睛。
眼睛不够用了,只有靠照相机。可是麻烦又来了,在这个仙境待了不到半小时,大家相机里的胶卷都已耗尽,真该提醒林芝政府立一块警示牌:林芝政府忠告游客,此处风景过美,请节约使用胶卷。可是,同行提醒我们:据说翻过山那边,还有更美的景致。也罢,胶卷没了,就把这秀色刻到心里吧……山那边到底什么最美呢?那是色季拉山的杜鹃。春末夏初,色季拉山从海拔2900米的山脚到5300米的山顶,成为杜鹃的海洋,上千平方公里的花海,黄色、白色、紫色、大红、浅红、粉红,如果不是这儿,另有一个香巴拉,恐怕香巴拉的花园也自愧弗如。
不消说,这林芝的木把林芝的山装点得灵秀非凡。可是山不在高,有水才灵,林芝的水怎么样呢?八一以西100公里,沿着蜿蜒的山道向上,可以发现一个青藏高原的浴缸——错高湖。沿途的征尘,难解的情愫,甚至周边的山林,在一汪圣洁的湖水抚爱中,全都明澈起来。由于是高原冰碛湖,湖水净、深、蓝、柔,春天来时,湖边鲜花成片,红花绿草蓝天碧水雪峰游鱼,难怪被誉为神湖。一湖独秀不是景,千湖竞秀人间奇。溯林芝的每个山间溪流而上,到溪流戛然而止处,都能发现一个未名湖,暂且都叫仙湖吧,要不是神仙,谁能享用这无尽的湖光山色呢?
但是,林芝有火吗?当然,要是满山大火,那就成炼狱了,林芝的火藏在地下。由于处于印度次大陆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热活动频繁,泉水被地火抚热了,再抚慰林芝的'人。到处是温泉,要想评出林芝的温泉哪儿最好,太难。最近的是布如温泉:泉口热汽腾腾,让你一下就感到了林芝地底下蕴藏的能量;温泉口大小彷佛浴池,浴池外,还有一片状巨石作屏风,天造地设,越看越像香巴拉人的沐浴之处。要不是上天的造化,此福孰人可享。神仙的泉应有灵气,林芝真还有一处温泉,如果虔诚地叫上一声,泉水就会戛然而出。如果媚俗地嚷一下呢?至今还没有人敢亵渎神灵。
说到林芝的土,那就太丰富了。土在中国文化中意味着地气,一切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土,真正的风景都有赖土的衬托。由于地灵人杰,这儿老天的造化和人间的奇迹均不乏,有几个世界之最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最之密集仍让人不得不感叹自然的力量:平均谷深千余米的雅鲁藏布在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前猛回头,谷底和雪峰之间落差竟达6000米,构成了世界最深最长的大峡谷;从深切的谷底到雪峰,依次分布着低山热带雨林、低山准热带雨林、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温带松林、亚高山寒温带冷杉林、高山灌丛疏林和高山草甸,这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好最完整的垂直分布的生态系统大成。在森林和雪峰的连接线上,不时有巨大而晶莹的冰川随着沟谷延伸,突破雪线深入森林,长开不败的各色野花散布其间。世界之最、山水之美加上野花点缀,这是谁的园林?
当然,这样的圣土并非无人知晓。佛经上早就记载:“佛之净土白玛岗,圣地之中最殊胜”。这白玛岗就在林芝的墨脱县境内。
公元8世纪时藏传佛教大师莲花生也对这块圣土早就寄予了厚望:“当世界末日来临之际,墨脱的诸山将向尘世间芸芸众生打开,以帮助他们逃避种种劫难。”它也许是未来我们人类的最后一叶诺亚方舟,亦或是人类再一次轮回的摇篮。地灵了,当然会有人杰。林芝是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的发祥地。在林芝,苯教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苯日山上至今遗有大石崇拜、神鸟崇拜和天梯(传说中的通天之树),还留有摩崖造像及雕刻,记载了赤德松赞和工布地方首领会盟的经过,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而苯教的**地——苯日神山,更加传奇:在这高耸入云,森林密布,鲜花不绝的山上,相传苯教首领阿穷杰博曾在此处与莲花生大师斗法获胜,使林芝地区成为西藏苯教的最后领土。管强大的藏传佛教最终也侵入了林芝,但这个神秘、遥远的地方仍然把苯教的仪式维护得很好。苯教尤其对奇险陡峻的高山崇拜最盛。教徒认为:神山是通天之路,为了死后让灵魂升天,就须在生前熟悉通天之路。这样的深山通往哪儿,莫非是柔丹王的宫殿?
木水火土都全了,最关键的金在哪儿?有这样一支古老的藏族民谣:“美丽的蓝天是松石的宝盆,灿烂的阳光是纯金的装饰。”走遍林芝,总是可以看到祥云环抱的山脚镶着阳光金边,祥云里,富裕的人们丰衣足食,还要金干什么?难怪林芝人就这样介绍林芝:这里四季常青、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没有痛苦、这里没有忧伤,这里通向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不就是香巴拉吗?
五、香巴拉在这里
在雅鲁藏布江把你的心洗清,在南迦巴瓦峰把你的魂唤醒睁眼一看,这儿,就是传说中的香巴拉,现实中的林芝。
有诗人这样写道:人情与土地一样纯朴。生活与奶茶一样浓香。雪峰与岁月一样悠久。道路与天地一样宽广。来林芝,就是来到太阳的心脏,来林芝,就是来到神仙居住的地方。
阿倍•阿旺晋三是谁?干什么的?是不是科学家?
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哦,只有阿贝****。只听过这个,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1910.2—2009.12),藏族,西藏拉萨人。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6—1952年,西藏地方政府昌都粮官、民事法官、孜本(审计官)、昌都总管、噶伦(其间:1951年任西藏地方政府赴北京谈判的首席代表,同中央****代表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
1952—1959年,西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将军衔,西藏自治区筹委会筹备处处长、秘书长、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9—1964年,全国政协副**,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4—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主任。
1965—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革委会副主任。
1979—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1981—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西藏自治区******。
1983—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3—2009年,全国政协副**。
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
2009年12月23日16时5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1][2
中国人民***是什么时候发起昌都战役?
当***临近金沙江东岸的时,原昌都总管(基巧)拉鲁·才旺多吉任期已满,他上书噶厦请求准予回拉萨。
按照以往的惯例,昌都总管必须由1名现任噶伦出任。但在拉萨的3位噶伦谁也不愿在这种时候赴任昌都。文武官员更是畏缩不前。
于是,摄政达扎决定,突破清朝给西藏设立4名噶伦的定制,提升孜本(人事审计官)*******为增额噶伦,前往昌都接替拉鲁。42岁的阿沛·阿旺晋是临危受命,慷慨赴任,很有点悲壮的意味。
现在由于***挺进到金沙江以东,*******临危受命,被推上噶伦的高位。阿沛记得,在去年年底的一次重要的官员会议上,他作为噶厦孜康的四大孜本之一,是会议的主持人之一。
当时西藏地方政权掌握在以摄政达扎为核心的少数**主义分子手里。他们在帝国主义分子的策划指使下,蓄意要搞西**立,并为此连续召开官员大会,讨论怎样武装阻止***进藏,并决定要向美国、英国、印度、尼泊尔派出所谓的亲善代表团,向这些国家宣布所谓的西**立,乞求这些国家给予支持和军事援助。
在官员大会上,意见基本上是一边倒,当然这中间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官员是迫于形势而表态的。在那样一种形势下,只有阿沛?****是惟一一个站出来表示不同意见的噶厦官员。
阿沛站起来说:大家都知道,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央政权对西藏行使**管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西藏的问题只能同中国政府之间来解决。因此阿沛建议应派一个代表团去北京,同中央政府进行商谈,这样才对得起西**民。
会议主要讨论对**党的***是战是和的问题。一些参加会议的官员危言耸听,说什么**党青面獠牙,绿须红眉,是一群吃人的魔鬼。
对于这些话,阿沛感到很厌烦。他镇静地说:谣言中讲的那些事,我是不信的,我相信**党也是人,而不是魔鬼。反过来讲,如果**党真的如有些人说的那个样子,又假设他们有1亿人,那么在4.5亿的中国人中还有3.5亿人不是**党。我们常说:针能穿过去的,线也能过去。3.5亿人同**党相处,能过得去,我们西藏100多万人也能过得去。
当有的官员提出要同**党较量时,阿沛感到吃惊。他说:要同**党打仗,实在是用鸡蛋往石头上砸。据说***有800万军队,还有美国的精良武器,他们同**党打了十几年,非但没有取胜,反而被**党消灭了。西藏男女老幼齐上阵也不过100万,又没有精良武器,怎么打?我看只有和谈,不能打。
阿沛言之有理,那些主战派听了这席话都沉默了,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他的话。那拉萨市内街谈巷议,主张和谈的人大为增多。
但是,在噶厦内部,还有相当一部分掌权者把希望寄托在金沙**天险和英、美国等国的援助上,结果仍然是主战派占了上风。但是,主战派的大员们都不愿带兵上阵,所以才出现了委任主和派阿沛?****为增额噶伦兼任昌都总管的结局。
阿沛?****面见摄政达扎时说:上司抬举我,委以重任,我愿从命。但是现在***部队已向昌都方面前进,也许马上就要兵临城下。我们迟早要同***接触的,总是要谈判的。请上司给我权力,我去昌都后暂时不接任总管,而是直接去找***谈判。找水源,去雪山。我一路东行,直到找到***为止。
***达扎惊愕得半晌无话,昏花的老眼里三分喜三分忧,二分惊诧二分狐疑。满庭文武大员脸色千差万别,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官员扩大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向噶厦提出意见书,支持阿沛的要求。
但是,官员扩大会议在给噶厦的意见认为,阿沛已是堂堂噶伦,不宜贸然与***谈判。先责成在印度的孜本夏格巴等人同**党接触,待时机成熟后再由阿沛出面谈判。噶厦和达扎批准了意见书,并将其副本交阿沛本人一份,要他先去昌都上任,相机行事。
*******面对着布达拉宫顿足长叹。他完全摸透了噶厦掌权者的心理:他们像是掷骰子的赌徒,幻想着金沙**天险和外国朋友的诺言,根本不把西**民和上万藏军的安危放在心上。如果不把自己的老本输光,他们总是不甘心谈判的。鼠目寸光啊,可叹可悲……
新任总管*******就是在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下去了昌都。
1950年8月28日阿沛到达昌都。他一到昌都,就下令解散民兵,并做出了不再动员民兵的决定。
一周后阿沛致电噶厦:因时世浑浊,民不堪命,这里有的县内仅有七、八户还有糌粑,其余全以萝卜青菜为食,乞丐成群,景象凄凉。
针对噶厦命令他进攻玉树一事,阿沛建议停止进攻,汉藏双方最好和平解决,如果不行,也应先从边境一带撤出所有部队。
可惜,噶厦没有采纳阿沛的建议。
阿沛还想把前线的藏军撤回来,但还没来得及,人民***就已经发起了昌都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