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4个由镇升格的地级市|佛山有什么历史文化

2024-10-21 07:32:03 来源:天气频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量也在不断增大,2020年我国gdp顺利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行列。根据专家测算,再需10年时间,我国经济总量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再将视线转移到国内,由于受到地理区位、气候环境、交通状况以及政策等因素影响,不同省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存在一定差距。
广东省,位于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的南大门。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2601万,成为我国人口吸引力最强和人口最多的省。2020年全省实现经济总量110761亿元,人均gdp87899元,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1%,是我国经济最强的省。
广东下辖21个地级行政区划,是我国地级区划最多的省份之一。在这些城市之中,gdp超万亿元的有广州、深圳和佛山3个,如今广州和深圳已经成为“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东莞市预计今年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广东第4个“准万亿城市”。
同时,广东也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省份,另有7个地级市常住人口不到300万,gdp2000亿元以下的地级市多达8个,而位于长三角的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突破3000亿元。今天我,不重点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而是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广东4个由镇升格而来的地级市。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部,是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陶艺之乡”“粤剧之乡”和"武术之乡”。全市常住人口950万,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10816.5亿元,人均gdp113858元。佛山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经济综合实力都稳居广东前三强,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佛山市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和活跃,即使在广东省内也是处于领先水平,是国家批复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和珠三角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佛山的近现代历史,晚清时期佛山被誉为“四大名镇”,涌现出了一代宗师黄飞鸿等多位武术大家,龙舟龙狮也是佛山的文化代表。
但从行政区划上看,佛山晚清、民国时期一直是一个镇,即便是解放初期也还是一个镇,归南海县管辖。1951年佛山改镇为市,此后的一段时间佛山的行政级别多次发生变动,直到上世纪90年代,佛山区划大致固定,佛山如今的行政区划是在2002年调整后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佛山由镇改市,但佛山早已经走出镇的“影子”,已成为广东经济实力最强的三大万亿城市之一。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区,是港珠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珠三角西部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广府文化代表城市之一。全市常住人口480万,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3201亿元,人均gdp66688元。经济发展水平在广东属于中游水平。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江门为对外通商口岸,当时叫江门埠。1926年江门设立为省辖市,不过设市时间不长,1932年就被撤销省辖市,改为新会县第十二区辖镇,直到解放前,江门基本维持乡镇的建制。1950年江门升格为县级建制,此后近30年时间,江门一直处于地级和县级市之间来回调整。
1983年江门基本以地级市建制固定下来,此后所辖县市经过多次调整,如今的江门市是在2002年的区划基础上建立起来。随着港珠澳大湾区的规划落实,未来江门市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闵粤赣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城市,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常住人口387万,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1208亿元,人均gdp31214元。从广东省各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梅州处于粤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都不是很高,其中梅州人均gdp更是排名全省倒数第一,未来粤东、粤北地区经济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1979年,梅州市由梅县的梅州镇升格为县级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梅县地区7县1区。2013年梅县撤县设区,使得梅州市区划最终固定下来,目前梅州市辖2区5县,代管一个县级市。根据梅州市“十四五”规划,将加快构建“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嘉应新区与五华组团、兴宁组团融合发展,打造“中国铜箔之都”和“中国电声之都”。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潮汕四市之一和潮汕揭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广东东部门户城市。潮州还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瓷都。全市常住人口257万,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1097亿元,人均gdp42685元。潮州作为粤东地区,总体上与其他粤东城市一样,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潮州历史上曾经是潮阳郡、潮州路、潮州府所在地,可以说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1953年将潮安市改为潮州市(省辖市),1958年撤销潮州市并入潮安县,1979年国家批准潮州镇及5个村设立为潮州市,后又将潮安县并入潮州市,成为县级市。直到1991年,国家调整潮汕地区,潮州升格地级潮州市。根据潮州市“十四五”规划,将突出“一江两城一海湾”引领,推动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到2025年潮州市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
关注我,分享更多精彩,一起去评论区讨论吧!

尚云的介绍

尚云,江苏省宜兴人,1982年生,职业画家。宜兴是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1、教授之乡、陶艺之乡,尚云自幼生活在宜兴的山水人文小镇,喜读古典文学作品、好刻印,小学时期即以张大千、齐白石为偶像,自此步入画道。擅传统中国画,尤喜花鸟画,画风承宋元之高雅格调,师自然之情趣自由。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省美术家协会大奖。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国画院专职画家(吴冠中艺术馆)。主要奖项:2012年《故园鹤鸣声入梦》--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2010年《春晓》--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新人奖”2009年《春篁栖禽图》--入选首届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

陶艺之乡(1)

官窑在哪里

广东省佛山市。官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北部,东与和顺镇、里水镇相连,南与松岗镇、狮山街道及小塘镇相接,西与三水市为邻,北与广州市花都区相依,总面积71.35平方公里。距桂城22公里、佛山市政府27公里。
佛山,简称“禅”,是广东省地级市,***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总面积是3797.72平方千米。
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千米和143千米。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3.2度,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佛山是珠三角经济区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全国流通领域物流示范城市,拥有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物流交易配送中心。佛山还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粤剧的发源地,广府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以及传承地之一。

佛山有什么历史文化?

佛山历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留下了不少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人文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和聚落遗址。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现有国办博物馆6个,以及陶塑、园林、武术、民间艺术等专题博物馆和名人纪念馆14个、私人专题博物馆1个。无论是从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还是从各类文物的种类与质量来看,佛山都可以称得上是广东的文物大市。不仅如此,佛山还是粤剧的发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些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既是佛山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佛山现代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潜在优势。
**开放20多年来,佛山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初步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使相当一部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02年,佛山的旅游总收入为73.31亿元,创汇2.11亿美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文化旅游业已成为佛山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佛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还有待提高,规划欠缺、资源分散、品牌缺乏和包装推广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开发与保护、产业与事业的关系仍未彻底理顺。因此,必须协调好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的路子,下大力气抓规划、抓整合、抓品牌、抓创新,在保持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深化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提升佛山的城市文化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一、整体保护,综合开发。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都应当坚持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第一条就指出:“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历史名城是有机整体,包括城市及其古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原有格局,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历史古迹。佛山的文物保护和开发要改变过去那种局部保护、分散开发的模式,将名城保护和开发纳入现代化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中,统一管理、合理布局。名胜古迹周边的景观环境要与之相协调,尽量恢复历史原貌,努力构建“点”(文物古迹)、“线”(古街巷、古建群落、旧有景观环境)、“面”(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相结合的保护和开发体系,使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建筑风格、景观风貌、功能设置与文物古迹相一致,使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商业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佛山已划定面积达31.5万平方米的祖庙历史文化街区,正吸引民资、外资参与运作,力图在恢复佛山老城区风貌的基础上,建设集旅游观光与购物为一体的文化商贸景区。今后,还应当根据文物古迹的分布特点和城乡规划要求,开发和建设若干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形成有规模、具特色、出效益的名城文化亮点。
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从总体上看,佛山的文物古迹较多,但不少古迹呈散点分布,资源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缺乏主题鲜明、影响大、效益好的旅游文化品牌,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适当的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对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要以历史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主题的发掘和提炼为切入点,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串联整合起来,构建若干条以陶艺文化、粤剧文化、佛教文化、园艺文化、武术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加强包装和推介,打造佛山文化旅游品牌。
三、风物结合,突出特色。佛山不仅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还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从南狮、飘色、粤(剧)曲、武术,到陶塑、雕刻、塑扎、广绣、剪纸等,无论是民俗节庆,还是工艺技术,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相对于静止的、物质形态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技艺是动态的、鲜活的传统文化资源,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神韵,而且能够活跃旅游形式、丰富旅游内容。因此,可以把游览名胜古迹与观赏民俗风情、把参观文化遗址与观赏民间工艺结合起来,开发诸如“秋行飘色”、“古窑-陶艺”、“武馆-武术”、“祖庙万福台-粤剧表演”等风物结合、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一方面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软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游客、开辟商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双赢。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在这方面,佛山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把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的路子,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佛山的文化名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塑造文化佛山建设文化强市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素有武术之乡、粤剧之乡、陶艺之乡之称。今天,在建设佛山的征程中,市委提出要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适应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要求,努力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回望过去,纵观现在,我们对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佛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聚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武术、粤剧等;涌现出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如:陈启沅、***等,这些是佛山得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基础。
**开放以来,市民的文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先后涌现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单位、示范点12个;2001年佛山市还被评为“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文化事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近五年有专业和业余文艺作品97件获国家级奖励,121件获省级奖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市、区级公共图书馆6个,镇(街道)图书馆59个;市、区级文化广场46个。
按佛山文化建设的初步规划,佛山市以后要继续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下功夫。市九次党代会也提出要以现代理念的旅游文化彰现历史文化功能,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之路。市文化部门正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佛山粤剧博物馆的开馆、黄飞鸿纪念馆配套店铺工程的开工就是最好的体现。最近,文化部门还与建设部门联合向市政府呈送报告,要求把禅城150万平方米的核心历史街区保护起来。这片历史文化街区有30多个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60多个富有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它的开发无疑会带动其它街区的发展,将成为整合佛山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一步。
现代教育蓬勃发展
发达的国民教育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针对新形势,目前佛山市将教育发展的眼光放在新的目标上:佛山将在2005年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社会全体成员整体素质。
早在1983年佛山市就在全省率先普及了小学教育,2000年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去年,全市各类在校生达到93.84万人,在普及基础教育上取得了较大成绩。而在此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发展优质教育更是收到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佛山市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成了一批教育质量较高的等级学校,带动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以高考为例,每年的上线人数、内部结构都在增加和优化。今年佛山高考达到第三批b线的上线率近86%。本科层次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17人。未来,佛山将加快全市初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计划到2005年撤并351所中小学,同时建设12所国家级普通示范性高中。
加快“数字化教育工程”是佛山教育的另一个努力方向。目前,佛山市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66174台,人机比12∶1,建成了市、区两级教育信息网。未来,全面完善全市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将是教育改造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步计划投入21亿,使市与各区的教育信息网络连通,全面实现校校通,中小学校人机比达到10∶1。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过去五年,佛山市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除佛山科技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华师南海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等高校也相继落户佛山。未来佛山计划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大学园区,吸引省内外和境外著名高等院校进园办学,力求201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广电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
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单位担负着佛山市建设现代化、传播现代文明的重任。
目前全市共有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无线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7%。今年5月28日,国家广播电视局又批准“佛山市作为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第一批试点城市,建立有线数字电视示范网。”这是唯一一个地级市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的试点城市。目前该项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2005年佛山有线电视网将全部过渡到数字化。
在广播电视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佛山市新闻出版业的实力也明显增强。全市现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报刊14家,每年向市民提供报纸8000多万份。
在佛山市十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市新闻中心的筹建摆上议程。6月30日,该工程项目的甲乙方单位签订《廉政责任书》,这标志着新闻中心工程的正式启动,也说明佛山市新闻事业正迈步向前发展。记者王丽萍陈颖欣
发展文化产业增强现代化大城市辐射力
**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周建平博士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品性,是群体化、社会化的人格。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文化的发展在同一进程中则具有终极性的意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躯体迅速发达和强健起来,而文化的汇聚和积累尽管要缓慢、沉重得多,但是毕竟要靠它赋予城市以灵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广东文化大省,佛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需要。
文化产业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日益显示出它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急速增长。此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佛山市正处在由小康向宽裕过度的阶段,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黄金时期。2002年,佛山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8.6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636元,折合人均gdp4000多美元,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至40%以下。这说明全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初步富裕的阶段,在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越来越大,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迅速增长,一个非常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佛山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与人民生活水平两个领域跨入了文化消费的门槛。这是佛山市面临的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如果能够按经济规律办事,及时认识和充分利用这个历史机遇,就会在与国内其他众多大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发展先机,分享文化消费这个跨世纪的新型超级市场。佛山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提出,必须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适应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要求,努力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这充分体现了佛山市委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的战略眼光。
从城市文化的发展规律看,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城市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城市文化辐射的功能。也就是说,文化产业通过自身的滚动聚集效应,使城市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凝聚力变得更加积极、突出和有效。通过经济的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而文化和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又反过来为经济中心集聚、扩散、示范、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了重要载体,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一个具有拉动整个城市发展意义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必须紧紧抓住经济与文化加速融合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放开手脚,加快发展佛山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新亮点,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
据统计,2002年,佛山文化产业单位数为3078个,从业人员151196个,营业收入1746510.9万元,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5位。统计一方面表明,佛山市的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较大的潜力。另一方面则表明,佛山的文化产业存在不足。佛山的文化产业的营业收入不但远远低于广州、深圳,也低于东莞、惠州等城市,这种状况与佛山在全省的经济地位不相称。主要存在问题是,佛山的文化产业意识还不够强,文化产业的组织意识滞后,文化产业人才严重不足;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品的产量、产业规模、品牌等方面比起先进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佛山是中国粤剧的发祥地,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有着多处的名胜古迹等资源。但是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产业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拓展。粤剧博物馆、黄飞鸿纪念馆、佛山日报、佛山文艺、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佛山大学园区等,在产业运作上作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在产业规模、科技含量、运作机制、品牌战略上力度不足。
佛山要建成现代化大城市,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从长远看,到2010年,佛山应该建成多门类、上规模、上档次,基础设施和软件先进、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区域性文化产业基地之一。从近期看,佛山要在5年内建成支柱性文化产业和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争取文化生产总量在全省甚至全国文化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并与国际接轨。要确定发展文化产业目标,立足于推动佛山两个文明的建设,着眼于增强现代化大城市的功能。因此,建议佛山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为:凸现佛山历史文化名城时代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高档次、高品位,以及浓郁的岭南特征,形成以现代科技、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增强现代化大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柱和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
转帖参考资料:佛山城市规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