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镇在苏州哪里-木渎古镇旅游最佳季节

2024-11-24 14:45:48 来源:天气频道

在吴中区。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木渎,其中有乾隆亲题的御码头,乾隆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木渎古镇旅游最佳季节

木渎古镇游览的最佳季节:

木渎一年四季皆宜旅游,其中3月-11月最佳。春天的木渎充满朝气,秋天又有雅韵,都很美,值得去住上一晚。所以春、秋季是最佳旅游时间,除了天气适合之外,在领略完木渎的江南古镇风景之外还可以去天平山赏天平红枫。

木渎古镇有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灵岩山、天平山等著名文物景点,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乡。

前往木渎古镇的公交路线:

1、502路,在木渎古镇站下车,步行30米,到达苏州木渎古镇。

2、游4路长线空调(或38路),在木渎站下车,步行40米,到达苏州木渎古镇。

3、312路(或662路,315路,511路),在木渎古镇站下车,步行20米,到达苏州木渎古镇。

前往木渎古镇的交通方式有多种,游客可根据自身方便进行选择。

木渎古镇,容易“错过”的桥和庙

文图/应志刚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古城西部,太湖之畔,灵岩山下,一条香溪横贯东西,严家花园、虹吸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江南古典园林贯穿其间。
地铁5号线贯通后,去古镇的次数更多了,家门口坐车,到灵岩山站下,步行不过五百米。
昨天又去逛了一趟,遇见一位导游带了个小团队,一路侃侃而谈。
听了一路,忽觉有些不对劲,这导游光的讲解,委实有些偷工减料。
比如这古镇最古老的桥,这古镇唯一的寺庙。
回来后,心里暗自思量,来过古镇的很多游客,会不会因为导游的“不走流程”,而错过了一些典故?
由此便当做了一件事,觉得有必要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景点做些介绍。
先说说永安桥吧。
站在严家花园门前,面朝香溪,左边有座缀满藤蔓的石桥,即为永安桥。
永安桥建于明代,由水利河道工部郎中傅潮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今已有五百多个春秋,是木渎古镇留存至今最为古老的桥。
这是一座由花岗岩垒砌而成的单孔石拱桥。4根青石桥柱和8根贯桥宫的长绞石联结酷似矩形的栏箍,从而加强了拱券的强度。
桥头上均刻有阳文“一把莲”,图案工整,雕刻精细。
石级踏步,西坡16级,东坡19级,桥面顶板刻有图案,由于常年经过往行人踏损,内容已难以辨认。
拱圈内“奉宪,放生官河,禁止采捕”的字样至今清晰可见。
永安桥桥姿古朴,桥身缀满葛萝,倒影如环,像一个弯背的长胡子老爷爷,站在香溪上,向过往的游客讲述着古镇千百年的传奇。
自古以来,江南的桥起名都富含寓意。
永安桥自然也是如此。据说,当地的新婚男女或小儿满月,都要在永安桥上走一走,取“走永安,祈福保平安”之意,日久便成为了一种习俗。
更有道光年间辽阳州少牧王柘,为此桥撰诗曰:“永安桥上祝长安,人自扬镳各往还。折柳应歌三叠曲,烟波浩渺忆乡关”。
说完桥,再来说说明月寺。
明月寺位于木渎古镇山塘街上,严家花园以东百米远。
这是木渎古镇上历史上最早寺庙,建于后唐清泰二年,由明智和尚创建。
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
清李果佳句,赞曰:“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一时广为传颂。
明月寺旧址,原位于木渎山塘街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寺院全毁。
1993年,在原址进行修复,并利用原吴县工艺服装厂的废弃厂房,将明月寺扩建延伸到山塘街。
值得一提的是,灵岩山脚下的明月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的布局结构,与山上的灵岩山寺几为一致。
进入山门和天王殿,大肚弥勒一团和气,端坐正中。
四大天王分列两旁,一个个横眉竖目,威武猛厉。
大雄宝殿是明月寺建筑群的中心,正殿五间,二层翘角飞檐,庄严肃穆,富丽堂皇。
大殿中央供奉如来佛,两侧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合称“三世佛”。
大佛背面供奉观音菩萨,脚踏莲花,手持净瓶杨柳枝,神态矜持娴静。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因为疫情的缘故,昨天去古镇的时候,明月寺关着门,门上挂着些红色塑料袋包裹的香烛。
这是惯例。古镇周边的香客,每逢佛教里的重大日子,都会入寺院礼佛烧香,遇到特殊情况寺院不开门,则把香烛挂置门上,由寺院里的和尚代为祈福。
江南的寺院,其实是相当世俗化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在这里轧闹猛。
在与神佛进行一番“沟通”闲淡地在院子里逛逛,看看风景,与人说些家长里短。
只在转身出门时,赫然望见迎面而来的照壁上,大大的一个“佛”字,顿又谦恭起来,思量方才是否“漏嘴”了些什么,唯恐亵渎了一番虔诚。

木渎古镇 | 满园春色留不住,千古繁华一梦中

在苏州,谈及著名的古镇,一定会有人说出木渎的名字。
木渎是一座与苏州城同龄的古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江南古镇里,木渎这个名字并不算好听,但它的来历却很有趣。
春秋末年,吴越相争,越国战败后,将越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夫差对西施极尽宠爱,为她在灵岩山一带修建了馆娃宫和姑苏台。
宫殿耗资巨大,不计成本。“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由此而来。
古镇中有一条古老的小河缓缓流过,名为“香溪”。香溪,不仅是河水的名字,也是木渎的雅称。
传说中,西施和宫女们每日用香料沐浴,浴后之水倾入河中,从灵岩山流淌至木渎镇上,日久脂留不退,满河生香,故名香溪。
如今,古镇的主要景点都分布在香溪沿岸的老街上。
从西北到东南,从严家花园到榜眼府第,斜晖脉脉水悠悠,流淌千年的香溪,见证了古镇的繁华过往,也陪伴她历尽风雨和兴衰。
如果时光倒流至乾隆年间,走在姑苏城的大街上,问一句哪里最美,人们一定会告诉你,当然是木渎。
因为,乾隆爷六次下江南,六次都住在木渎。镇上的虹饮山房,甚至被戏称为皇帝的“民间行宫”。
木渎之所以享受着皇恩浩荡,与她绝佳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这里不仅距城区较近,交通往来便利,附近还有灵岩山、天平山等秀美奇绝的胜景。
而且,乾隆早年极为爱重的苏州名士沈德潜,其寓所就在木渎,乃是严家花园之前身。
我不知道,乾隆对木渎的钟爱是否与沈德潜有几分关联,但木渎古镇的命运却和沈德潜的遭遇颇有些相似之处。
沈德潜是大器晚成的文人,22岁起参加乡试,熬过了康熙雍正两朝,40年间屡试不第,直到67岁才得中进士。
那一年恰是乾隆四年,沈老爷子的命运骤然改变。
从翰林院编修到礼部尚书,常日伴君侧,人称“殿上君臣,诗中僚友”。直到97岁去世,加封太子太师,入祀乡贤祠,一生荣宠达到极致。
谁料君心难测,世事无常。沈德潜死后不到十年,就因卷入一场文字狱而受株连,乾隆盛怒之下亲笔降旨追回全部荣誉,连坟墓都被铲平。
如此戏剧化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再看木渎古镇,明清极盛之时,有私家园林30余所,被誉为“园林之镇”,并享有“吴中第一镇”的美誉。
可惜钟灵毓秀的木渎,依然逃不过“福祸相倚”的发展规律。正因为地处苏州近郊,她比那些偏远的古镇更早遭遇了破坏重建的命运。
老街上的古建筑大多被拆除,保存下来的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游人们现在看到的古镇风貌多是新建或重修后的产物。
更糟糕的是古镇的外围环境,经过多年整治也难改嘈杂混乱的状态,这也是我一直不喜木渎的原因。每次路过,都没有想要深入游览的欲望。
曾经“秀绝冠江南”的木渎,如今在江南六大名镇中都没有一席之地,如此落寞的境遇,令人心中不免伤怀。
然而,我终于还是来了,并且以后也还会再来,因为这里至少还有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以江南名园的绝代风采,凭一己之力,就能撑起木渎古镇的半个春天。
严家花园位于镇上的王家桥畔,面迎香溪,背倚灵岩,奇山秀水的怀抱下,注定了她不平凡的地位。
乾隆年间,严家花园的第一任主人沈德潜重归故里时年事已高,想必没有太多精力用在造园上,只进行了初步的修整。
直至道光年间,沈家后人将此园出让给木渎地区的诗人钱端溪,改名为“端园”。钱氏在园中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并广邀文士吟咏唱酬,题诗作对。一时间,端园声名鹊起,颇具规模。
光绪二十八年,端园易主木渎首富严国馨,更名为“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亦称“严家花园”。
一百七十多年过去,严家花园在三代主人的努力下,无论造园艺术还是人文底蕴都达到顶峰,跻身江南名园之列。
严家花园有多美?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称赞其为苏州园林之“翘楚”。这些年游遍苏州园林的我,初见时也觉得惊艳无比。
你可以不喜欢木渎糟糕的环境和混乱的商业氛围,但在你亲自游历过严家花园之前,请不要盲目否定她。
对于严家花园的描写,可以参考木渎古镇官方网站的介绍,我自认为无法写得更好,在此仅对官方内容做一下总结。
严家花园的古建筑保存较好,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进尚贤堂,这是一座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严家作为书香名门,园中设有两处书斋,分别名为“友于”和“海棠”。其中,友于书斋得名于《论语》中的“友于兄弟”之句,寄托了园主对子孙之间和睦相处的愿望。
园中花木造景亦别具一格,可分为“春夏秋冬”四方景致。春景玉兰盈香,夏景荷风四面,秋景登高折桂,冬景疏影寒梅。从视觉到嗅觉,尽享四季变幻之美。
而我最喜园中遍植垂柳,微风轻拂间,婷婷袅袅,江南的千般风韵与万种柔情尽在不言中。
如今的木渎古镇,虹饮山房是位居第二的园林名胜,屈居严家花园之后。但若回到乾隆年间,这虹饮山房才是镇上最有名的园子。
乾隆南巡,每至木渎,必游虹饮山房,看戏品茗赋诗观景,直到夜幕降临才会返回灵岩山的行宫。而他的随臣们,包括宰相刘墉等人,都会留宿园中。刘墉与园主徐士元交好,曾为其题写园中匾额。
乾隆对虹饮山房的喜爱到并非出于他的“农家乐”审美。与当时苏州城中大部分私家园林相比,虹饮山房的“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都被认为是远在其他园林之上。
而且,虹饮山房格局开阔,疏朗大方,在清新秀美的江南风光之外,亦兼具北方皇家园林的气象,受到帝王的青睐也在情理之中。
因这一段皇家前缘,虹饮山房中特设有科举文化和清代圣旨两大展区,均有可堪玩味之处。
科举文化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用于作弊的丝绸“夹带”,也就是小抄。小小一块丝绸,双面书写,共计两万八千余字,笔画细如发丝,字体俊逸。
这样精致的“夹带”在全国亦属罕见,对中国教育史和书法艺术的研究都具有珍贵价值。
清代圣旨展厅中陈列着清朝十位皇帝的二十道圣旨,从字体的风格的变化,能清晰地看出不同的帝王在审美喜好上的差异。尤其是雍正和乾隆两朝的圣旨,清俊与华丽之风对比鲜明。
结合近来网络上流行的对于乾隆审美的调侃,细细想来,十分有趣。
还有一处介绍清代宫廷御膳的展览,列出了乾隆南巡时的详细菜单,适合美食爱好者参观鉴赏。
除了严家花园和虹饮山房,木渎还有古松园、榜眼府第等景点。
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园中有一颗罗汉松,为明代遗物,树龄已高达500多年。榜眼府第则是晚清启蒙思想家、林则徐的弟子冯桂芬的故居。
两座宅邸建筑古朴雅致,各具特色,在文化艺术和古建筑研究保护等领域都有一定价值。有心人可亲自前去探访,或浏览木渎古镇官网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有时候会觉得,虽然木渎古镇已不复往日冠绝江南的风采,甚至要依靠几座私家园林撑起门面,但这样的处境,却也在无意间形成了一种特色——
其他古镇都以整体风貌最为珍贵,唯木渎古镇,独以园林为傲,成就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园林之镇”。
虽然不免叹息,但在往后的漫漫时光里,能守住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