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_历史书上的秋瑾是真实照片吗
秋瑾:所处年代属于秋瑾是代,清朝末年。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志士。
第一批为**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先驱,为辛亥**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904年,秋瑾积极参与活动,演说**和女权,开展妇女运动团队,结秘密会创《白话报》,为****与妇女解放起到先锋作用。
1905年,秋瑾负责浙***发展,为中国同盟会在浙省**宣传展开道路。
1906年,秋瑾两次大幅度扩充同盟会会员,此后不少成员成为同盟会中坚;承担长江一带**筹备,为同盟会**工作与添砖加瓦。
1907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总负责浙省各处**工作,编复军制,商定完成****大业,为同盟会**工作肩负重大要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瑾
历史书上的秋瑾是真实照片吗?
历史书上的秋瑾是真实的照片。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1]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志士,[2][3]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家。
能告诉我秋瑾穿和服拿短刀拍照的寓意吗,特别是穿和服的意义?
这张照片在辛亥**史上非常有名。秋瑾东渡留学,痛恨清廷丧权辱国,发出“要将乾坤力挽回”的呐喊。同盟会、光复会诸同志因此也讨厌脑后的辫子,身上的满族服饰,于是在日本的**者中流行除辫易服,即剪掉辫子,换上日本式的学生装——中山装实滥觞于此。秋瑾某日穿一身整齐的和服,拿一把短刀,去照相馆郑重留影,以示与满清的决裂。她在此间。写过至今读来血脉贲张的豪迈诗句:“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从服饰史的角度来分析,和服与西装甚至旗袍相比较.和中国传统的**服装更有亲缘关系。日本的和服和韩国的韩服,就是取法中国汉唐以来的传统服装,而有改进。和服和中国清代以前的汉服,其共同的特点是:右衽、大襟、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这和马褂与旗袍区别甚大,所以孔子在夸赞管仲时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胡服是左衽。
汉服、和服的同源,不仅在中国,连日本也承认。同盟会元老冯自由在《**逸史》中记载一件逸事:日本横滨教导华侨子弟的大同学校校长、***的高足徐勤一次身着西服。去拜见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根本通明,根本见之肃然问道:“贵国崇奉孔圣人者,亦效夷狄之服乎?”
中国素重衣冠的符号性作用,衣冠所传达出的是独特的文化信息:甚至包括本人的价值观。但是,这样的判断不能无限地联想。日本军队曾经侵略过中国,国耻不能忘,毋庸讳言。但与汉服同源的和服,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没有任何的“原罪”,它和作为军国主义标志的“二战”时日本军服、军旗完全不一样。就如欧洲人包括德国人在内坚决排斥纳粹徽章和党卫军军服,而不排斥德意志民族的传统服饰。
如何将历史和现实,将政治和生活区分开,在“抵制潮”接连不断的当下,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自信的民族,乃至一个自信的人,其实不会将二者轻易纠缠在一起,不分彼此。“二战”中,美国和中国是同盟者,日本是两个国家共同的敌人。“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栽种了一片樱花林,而今,华盛顿的樱花之盛仅次于东京,为北美之首,每年4月,美国人在日本赠送的樱花林中徜徉留连。我们并不能因此说美国人忘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段历史。
当然,举美国为例,有人会以“国情不同”来反驳我。那么,让话题再回到清末和民国初年那些留日的中国人,他们多数受日本文化影响甚深,包括鲁迅在内的留学生,喜欢日本的器物乃至生活方式。郁达夫在病中怀念日本的酱汤,并盛赞日本社会的秩序井然,而说当时的中国人过着“土拨鼠”一样的生活。现在若让一些“爱国”人士评价,这是不折不扣的**言论。可一个人是否爱自己的祖国和他是否喜欢外国的文化没有必然的联系。一生都酷爱日本文化的两个浙江人中,周作人成了**,郁达夫则成为被日本军人杀害的烈士。
那几位嚷着和服母女“滚出去”的学生,据说是信息学院的。我们知道,日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异常发达。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今天,他们日后若被日本公司录取,会不会拒绝?或者他进了中资公司,而公司要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他们会像对待和服母女那样大声地说“不”吗?(此文作者:十年砍柴作于2009年3月)
****家秋瑾遇难后居然没人敢收尸,究竟是何原因?
因为她当时策划的****,被朝廷看来是谋反大罪,以这个罪名被杀的,没有人会敢为她收尸,所以死后没人给她收尸。
秋瑾是著名的**家。祖籍在今绍兴市,是个典型的官僚家庭。自秋瑾祖父起,时代簪缨。她的母亲是萧山的望族父亲是光绪年间的秋信候,秋瑾幼年就随家中兄长在家塾读书,喜好诗文。
她喜欢穿着男装并且骑马,常常以秦良玉和花木兰自比。1986年秋嫁与王廷钧为妻。因其忧国忧民之心,受到了夫家和当地人民的敬重。照片中是女扮男装的秋瑾。
当年秋瑾正担任大通学堂的督办。徐锡麟在安庆**后遭清廷镇压失败,其弟徐伟将**之事泄露了出去。别人劝她离开绍兴,但她却拒绝了,称“**要有流血才能成功”。
后来秋瑾全身心的投入到事业中,秋瑾之所以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事业之中,与王廷钧以及整个王家的支持有着巨大关联,而秋瑾也为王廷钧生育了一个儿子王沅德与一个女儿王灿芝。
在北京和日本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接受了当时先进的思想潮流,并且结交了一大批**人士,她自己也为**事业而奔波呼号。然而当时清廷未灭,这在当时是“谋反大罪”,由于叛徒告密秋瑾被抓,不久后就在绍兴遇难,年仅32岁
因为是谋反大罪,每个人都怕担上谋反同伙的罪名,都没有人敢为她收尸,最后还是她的朋友悄悄的将她的尸体埋了,也很是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