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历史沿革-国家历史年鉴

2024-10-20 07:42:56 来源:天气频道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第17、18两窟,为公元6一7世纪南北朝后期开凿的。第16号窟凿于中唐。第20号窟壁画,绘制有回鹘高昌王和王后的图象。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现佛涅槃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号窟,建于回鹘高昌时期。第69窟,是第20号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号窟,是公元10--11世纪高昌回鹘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本世纪初,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1)

国家历史年鉴——迷幻千佛洞,你知道吗?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北约40余公里的火焰山主峰山腰、木头沟沟谷西岸的陡崖上。“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有“山腰”之意。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2)

火焰山景区牛魔王骑辟(bi)水金睛兽的现代雕塑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麹氏高昌国公元499~640时期,遗址中曾出土高昌建昌五年公元559年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残卷实物唐西州时期公元640~9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伊西庭地区著名的窟寺称宁戎寺窟寺所在的沟谷称宁戎谷,地属西州属下的前庭县。敦煌文书方志类残籍西州图经中记述宁戎窟寺一所,右在前庭县界,山北二十二里,宁戎谷中。宁戎寺是西州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周围树木葱郁环境幽雅,寺内僧人众多,久负盛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3)

对柏孜克里克石窟寺修复的最早记载也见于这一时期,唐贞元二年至六年(公元786~790年)间,唐北庭大都护兼伊西庭节度使杨袭古曾为宁戎寺大规模重修寺院,柏孜克里克石窟寺出土的《杨公重修寺院碑》载文记述了详情:“窟下造厅四所”、“修冬厨一所”、“窟下广栽葡萄”;回鹘高昌国时期(公元9世纪~12世纪),宁戎寺成为王家寺院,香火繁盛,历代高昌王大都在此修建洞窟,同时重绘了大量的原窟寺壁画。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4)

初期回鹘人信仰其在漠北时所信仰的摩尼教,至今窟寺内保存着当时绘制的部分壁画,约在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回鹘高昌王室皈依了当地盛行的佛教,在全面继承高昌原有佛教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创造了窟群壁画艺术中的精华杰作;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柏孜克里克石窟寺衰落为民间寺院;14世纪晚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吐鲁番盆地,15世纪中叶以后,吐鲁番地方王国的统治者改信了伊斯兰教,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异教的冲突中遭到废弃、损毁,沦为无人管理的废墟。19世纪末,柏孜克里克被西方所谓探险家的洗劫,又一次引起世界各地学术界的关注。

柏孜克里克石窟群的洞窟形制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洞窟形制,主要有中。灯柱式、长方形纵券顶式、方形穹庐项中堂带回廊式三种类型,其余大抵是由此派生或演变出来的。大型洞窟主要开凿修建于麴氏高昌和回鹘高昌强盛时期,可见窟形的大小与施主的身份、财力等有关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时代的烙印。
建筑工艺主要有在崖壁内凿出、在崖壁内凿出后加厚土坯、完全使用土坯在崖前券砌三种形式。早期洞窟都是在崖壁内凿出的,后来只用于小型洞窟。这是由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开凿出来的大型洞容易坍塌,故随之产生于使用土坯券砌加固的工艺,有的是整洞券砌,也有利用生坯券砌等形式的局部券砌。完全使用土坯在崖前券砌最早出现于唐西州或稍晚时期,流行于回骼高昌时期。遗址中出土过斗拱等许多木结构建筑物构件,经碳14测定距今约一千五百年,表明中原地区的木结构建筑工艺与当地传统的土建工艺在唐初的吐鲁番盆地融合为一种新建筑工艺而长期普遍使用,同时表明相致克里克千佛洞窟在当时应有着华丽的木结构建筑物。
根据洞窟形制,其用途可分为(1)供人瞻仰的礼拜窟,这种窟所占柏孜克里克洞窟比例很大。(2)供出家增人静坐修行的禅窟。例如10号窟主室是一个在崖壁内凿出的大型长方形券顶窟,窟内一周凿出有八个小禅室,专供出家僧人修行坐禅。(3)供僧侣生活起居的住所称为增房,这种洞窟多有卧塌和烧火的壁炉和烟道等痕迹。(4)为纪念高僧建造的纪念窟。例如82、83号窟是十至十一世纪间为纪念著名高僧而建造的纪念窟,包括前、后二室;前室绘制壁画,后室存放着经火烧后的高僧残余骨烬。佛教称之为‘舍利”。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5)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这里是西域哪个古国的佛教中心

高昌国。千佛洞是西域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