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纪念馆的建设背景 《岭南故事》读后感

2024-11-24 22:07:40 来源:天气频道

中华的儒家文化倡导“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天骄伟人,留下的是他们铁弓悍马指点江山的壮举,是浩瀚无比的封疆国土的留传万世的传说,毕竟是凤毛麟角,一个人死后能得到后人建祠造庙拜祭,也算是留芳百世吧。“岭学儒宗”陈白沙先生以“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昭在当时,垂于后世”而得世人尊崇敬仰,留芳后世。
我早几天刚刚过去,我想北国早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岭南江门市区却依然风和日丽,紫荆花正开,我在暖暖的阳光陪伴下来到陈白沙纪念馆,拜谒大儒。
历史上岭南地区被称为南蛮之地,陈白沙是岭南地区唯一获准进入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孔庙)**的文人,故称作为“岭南第一人”。
陈白沙(1428—1500年),明代著名的自然主义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生命科学家,岭南古琴第一人。他开启明儒心学先河,创立了“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学贵自得,学贵知疑“的”白沙学说”或称“江门学派”。陈白沙原名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新会县(今属江门市新会区)都会村。是处士陈乐芸的遗腹子,其母是节妇林氏。
宣德三年九月,陈乐芸病逝,享年二十七岁,殁后约一月,陈献章才出世,兄陈献文,时五岁,母林氏,时二十四岁。陈献章十岁时,其母林氏效孟母择邻而居的典故,举家从都会村迁至白沙村,后陈献章在白沙村讲学并扬名于世,学界咸称取为白沙先生。
陈献章自幼聪颖好学,得贤母林氏的悉心教育抚养,能诗善文,且志存高远,弱冠便充色庠生,二十岁时参加乡试,中第九名举人。二十一岁参加戊辰会试,中副榜进士。告入国子监读书。景泰二年再次参加会试,落第。二十七岁时,陈献章尽弃举子业,另觅蹊径,寻求做作圣之道,前往江西拜著名学者吴与弼为师,探究伊洛渊源。得吴与弼(康斋先生)鞭策,发奋向上。二十八岁时,便回到白沙村,修筑春阳台,足不出户,遍览古今典籍,并令家人每天从窗外端进饭菜,草草用餐,谓之“穴壁馈餐”,困极,则以清水洗脸濯足,如是者过了一两年,学问上仍无头绪,而由于日夕苦读其中,身体也差不多累垮了。他这种死读书的方法,当然是仍未有所得,也就是此心与此理并未吻合。所幸的是,白沙先生觉醒到迷途未远,于是乎舍繁取约,唯在静坐,从静坐中养成端倪。“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间种种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历,如水之有源委也”。遂“洗之以长风,荡之以大波”,于是尽扫夙习,“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或弄艇投竿于溪涯海曲”,最终创立“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学贵知疑,学贵自得”的江门学派,以道德显天下。
白沙先生倡行教育兴国,他说:“世间美恶存乎人,人之贤否存乎教。”“自古有国有家者,未始不以兴学育才为务。”设小庐山书院,传授学业。奉行孔圣的“有教无类”思想,“是学业,贫富贵贱,才不才共之,无此择于其人。”“出其门者,多以清苦自立,不以富贵为意。其高风所激远也。历任明朝礼部、吏部、兵部尚书的湛若水,便是师承白沙先生,更因他在白沙先生“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的学说上,更进一步提出“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的主张,深得白沙先生的赞赏。白沙先生临终前将其讲学之所钓鱼台,交与湛若水收执,以示衣钵相传。
白沙先生善于写诗,讲学时亦往往寓教于诗,称为“诗教”。白沙诗善于抒发自然之心胸,绝无矫揉造作或无病**之弊端,时与翰院派诗人庄定山齐名,称南陈北庄。白沙先生在三十九岁那年,曾游太学,祭酒官邢让为试其才,命白沙先生和诗一首,白沙先生遂作“和杨龟山今日不再得诗”,邢让大为赞赏,连呼“龟山不如也”。白沙先生扬名于朝,一时间朝中争相与之同游。
白沙先生在五十六岁那年,受荐入京,京城传为圣人复出。白沙先生因母病,向成化**乞疏终养,恩准,朝廷并授以翰林院检讨之职,亲终疾愈仍未来供职。白沙先生谢恩南归。至弘治十三年,给事中吴世忠再荐尚书王某、侍郎刘某、祭酒谢某及白沙先生等八人入朝供职,任命书将到,白沙先生已于是年二月初十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陈白沙先生在江门的遗迹很多,除“楚云台”、“春阳台”、“庐山书院”、“嘉会楼”等早已湮没外,尚存有“白沙祠”、“碧玉楼”、“贞节碑坊”等,均为明代建筑。其中贞节牌坊且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钓台故址”、“白沙公园”等纪念建筑物。
陈白沙纪念馆坐落在江门市区白沙乡仁贤里(西区大道44号),正门是高大的石头牌楼,翘角飞檐,门楼顶部正中有栩栩如生的“二龙戏珠”。门楼上方镌刻着六个大字“陈白沙纪念馆”,大门左右两边镌刻着一副对联:“哲理绍程朱,紫水黄云兴邑里;真如传孔孟,光风霁月耀江门”。整个牌楼用花岗岩建成,气势巍然。
一进大门,广场中央“千秋仰止”的陈白沙先生铜像映入眼帘,只见他身材矫健,头戴方巾,一身儒者衣冠,右手理须,左手拿书,面目和善,风度翩翩,仿佛正穿越时光的烟尘,向世人走来。铜像前是一块花岗岩横匾,上面刻有先生的大弟子湛若水书写的“千秋仰止”四字。对陈白沙先生的尊崇,不可谓不高。
其后便是气势不凡的木石牌坊,贞节二字闪闪发光。
关于“贞节”的观念,从电影或文学作品中看过不少,但作为一个儒家圣人的纪念馆里面有一座“贞节”牌坊,必然是充满故事的。原来白沙先生是遗腹子,父亲病逝后一个月才出生。当时生母林氏只有24岁,夫君死后始终都没有改嫁,一生勤勤恳恳,含辛茹苦将陈白沙和五岁的哥哥抚养成人,还让两人读书成才。白沙先生56岁那年受荐入京,不料老母得病,他以“乞终养疏”上疏给**明宪宗,详细叙述母亲不平常的业绩,请求回老家侍候老母。宪宗**看了非常感动(我现在了解到这些也非常感动,伟大的母亲),遂授与翰林院检讨之职,准其归乡,并下诏为林氏立贞节牌坊。我们看牌坊“贞节”二字上面有“圣旨”两字,牌坊后面有“母节子贤”四字,道理就在这里。
贞节牌坊立于公元1477年,是广东省现存的两座明朝牌坊之一,已被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这座三维立体感超强的木石牌楼外观瑰丽,结构严谨,配以绿琉璃瓦剪边及如意斗拱,整个牌坊更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实为中华古建筑艺术一绝。
“贞节牌坊”的背后,便是陈白沙祠。白沙祠最先是家祠,始建于1584年,由南京礼部尚书**柏和新会知县袁奎等人为纪念陈白沙而倡议捐资兴建。白沙祠的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式,坐北向南,共四进深。由春阳堂(门厅),贞节堂,崇正堂和碧玉楼组成,前后之间的建筑均以左右对称的庑廊相连接。
第一进的春阳堂也叫门厅,春阳堂是为纪念陈白沙先生生前读书和讲学的处所“春阳台”而命名,“春阳台”也是陈白沙先生静坐悟道的地方。
春阳堂上最吸引眼球的除了屋梁上精细人物、花果、龙凤等各种形态逼真的木雕外,就是春阳堂的正中悬挂着的三块牌匾,第一块“圣代真儒”,祠堂主人在儒家思想中的显赫地位,一表无遗;第二块“先贤陈白沙先生祠”,表明了陈白沙纪念馆的前世今生,第三块“江门正派”,陈白沙先生的学说被人称为“江门学派”,这里就**门学派的发源地。春阳堂的两旁,还竖立着两组高脚牌,分别刻有“文庙从祀”,“乡贤崇祀”,“忠孝祀”等字样。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为表彰陈白沙先生开启明儒心学先河的贡献,朝廷批准其入祀山东曲阜的“文庙”(即孔庙,入祀孔庙是文人的最高待遇),与历代王朝圣贤同受祭祀。历史上岭南地区被称为南蛮之地,陈白沙先生是自古以来岭南地区名贤中唯一一个能够在孔庙接受**祭祀的儒家人物,所以白沙先生又被誉为“岭南一人”。这些匾额高脚牌,充分显示出陈白沙先生在理学界的显赫地位。
春阳堂的右侧耳房内模拟陈白沙先生读书的场景:
第二进建筑是贞节堂,贞节堂是以纪念陈白沙先生母亲的贞节事迹而命名的,为祭祀陈献章父母之所。
门楣木匾上“贞节堂”三个字据说是陈白沙的老师吴与弼(吴康斋)所书。传说吴老先生博学多才,通晓古代圣贤之书。陈白沙先生早期曾跟随他学习了半年时间,未能入门。后来回到江门闭门苦思十年,终于悟道。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圣贤其实也没有“特异功能”,同样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说有什么超人之处,恐怕只有一样,就是毅力超常。而匮额“脉接鹅湖”这四字意谓陈白沙先生的学术思想上承朱熹。两侧墙上还有复原的陈白沙先生手迹,皆为自书本人作品:
过了贞节堂,就到了第三进的崇正堂,崇正堂的总体结构与贞节堂基本相同。
崇正堂是祭祀陈白沙先生的地方,正门悬挂御赐的“崇正堂”匾额,堂正中的神龛内供奉有白沙先生的塑像,塑像前有先生的灵牌“明徵授翰林院检讨理学名臣从祀文庙讳献章谥文恭石斋陈公位”,两旁是先生两个夫人的灵牌。堂内木刻对联“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据说是万历二年朝廷所赐,再加上“人在蓬莱第一峰”“圣道南宗”等等这些匾额,无不说明和见证白沙学说在明代理学界和朝野上下的崇高地位。
崇正堂两边庑廊里存放着“圣谕碑”,“敬义碑”等,都是陈白沙先生的“茅龙书法”作品。
白沙祠的最后一进就是碧玉楼。碧玉楼两层结构,是陈白沙先生奉养母亲之所。母亲去世后,这里就成了他晚年休息的居室。传陈白沙先生有碧玉一方,失而复得,持建此楼藏之,并名此楼为“碧玉楼”,据传“碧玉楼”牌匾为陈白沙先生的衣钵传人湛若水所书。
白沙祠的周围,还有“小卢山书院”、“白沙故里”等多处古迹建筑。
“小卢山书院”位于白沙祠的东侧,现设为“陈白沙先生事迹陈列馆”,陈列展示陈白沙先生的生平资料及墨宝拓片。
白沙祠的西侧是旧民居,称为“白沙故里”。
这是一片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民居老宅,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和地方特色。
看这两个美女,正想透过门缝偷窥历史。
在白沙故里的北端,是“白沙耕读园”,陈白沙一生安贫乐道,“二五八日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浅白的诗文,表露了一代大儒的心迹。而在下图镜头远处的亭子就是“小庐山碑亭”,碑亭连着的长廊,叫“观景走廊”。
碑亭后是土坡,沿小路往东北方向走可以看到陈白沙父母的合葬墓,合葬墓呈园形,大理石砌成,四周翠绿柏树掩映,碑石上的文字由白沙先生用茅龙笔亲自书写。我在墓前瞻视片刻,顿生敬仰。
陈白沙先生继承了孔孟的儒家思想,最终创立“以自然为宗,以道为本,学贵自得,学贵知疑”的哲学思想,开创了“江门学派”,以道德显天下。其学术成就更是“昭在当时”、“垂于后世”,上承程朱理学,下启明儒心学,促进了明至清初学术思想的繁荣。
陈白沙先生倡行教育兴国,他说:“世间美恶存乎人,人之贤否存乎教。自古有国有家者,未始不以兴学育才为务。”所设小庐山书院,传授学业,奉行孔圣的“有教无类”思想。而陈白沙先生作为明代杰出的教育家,其门下也出了众多杰出学生,如曾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重臣湛若水,官拜文华阁大学士卒赠太师的名臣梁储,都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又据说受老的虽学识渊博,却能远庙堂,淡名利的高风亮节影响,出其门者,多以清苦自立,不以富贵为意。善哉。
白沙先生同时也是明代岭南最著名的书法家,他创制的茅龙笔及茅龙书法,在广东书坛独创一派,在中国书法史上亦占有重要位置。白沙先生现留下来的书法书迹很多,如岭南第一碑《慈元庙碑》、《"忍"字赞》、《圣谕碑”》、《敬义碑》等。白沙茅龙笔,蜚声海内外,经过世代相传,“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已在2008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白沙先生在江门的遗迹很多,除上述的“白沙祠”、“碧玉楼”、“贞节碑坊”外,还有“钓台故址”、“白沙公园”等纪念建筑物。但“楚云台”、“春阳台”、“庐山书院”、“嘉会楼”等却不幸湮没在历史烟尘中。
在江门长堤“骑楼”风貌街的堤中路与钓台路交界处,有一座古香古色的与骑楼建筑完全不沾边的院落,它就**门钓台旧址,原为陈白沙先生所建,为讲学及余暇垂钓之所,故名钓鱼台。
钓鱼台原为三进深院落式建筑,直达江边,后因年久失修而毁。清乾隆三年,钓鱼台复修。1927年,沿江修筑长堤开辟马路,钓台及前二进建筑被拆掉,仅存后座建筑(第三进建筑),即为现在的钓台故址。
据《新会县志》记载,最初的钓鱼台,相传为陈白沙先生当年闲暇垂钓、与朋友请客饮酒、传经论道之处,台为半月形,垒石为基,围以铁栅栏,登台可览尽蓬江河风光。故址内正中有陈白沙先生画像一幅,为民国年间重修旧址时所立。有“岭学儒宗”和“岭南一人”横匾各一块,市文化馆现已将白沙钓鱼台辟为文物游览点,供游人欣赏。
------------------------------------------------------
参观指引
--------------------------------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大道西37号
乘车路线:2路、6路、14路、17路、103路、113路、118路,白沙祠站下车。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
门票:免费
预约讲解:50元/场次,另馆内提供免费语音导览系统机。

陈白沙纪念馆的建设背景

一九九三年十月,江门市****为纪念陈白沙诞辰565周年,加强对白沙祠四周的环境整治美化,决定以白沙祠为主体,扩建陈白沙纪念馆。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六年三月,编制扩建规划并经省内文物专家反复论证、修订,报请江门市规划局审批。一九九六年六月至一九九七年九月,实施陈白沙纪念馆首期建设工程,一九九九年四月至二000年九月,实施陈白沙纪念馆第二期工程,从而达到现在的规模。

《岭南故事》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岭南故事》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岭南故事》读后感1

暑假的前一天,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我是个“小书虫”,一听见“有书可乘”,立马钻进这几本书内,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岭南故事2》,它使我看得如醉如痴,穿越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这本书带我看到了洪秀全、伦文叙、黄飞鸿等一个个岭南故事人物后面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许多我未能了解得岭南英雄和一些事物或建筑的由来。

在文章里,我最敬佩的就是黄飞鸿。他的武功很强,却没有因此瞧不起其他的平民百姓,反而还帮助他们。黄飞鸿生在贫穷的家庭,却闯出这么大的成绩,你说能不让我敬佩吗?

在生活中,我常常出门都会看见许多写着“宝芝林”的`药店,我曾经问过奶奶数多次:“‘宝芝林’到底是谁创的?”奶奶当时只是笑而不语,此后我也没有再追问了。而现在这个谜团终于可以解开了,原来就是他——黄飞鸿!!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代人”,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真恰当啊!这部,《岭南故事2》影响了我很多很多,是这本好书使我的视野广阔了许多。这本书我必定**难忘!

《岭南故事》读后感2

我看完《岭南故事》的时候,我知道在以前冼夫人是抗元英雄。韩愈,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市区韩山,是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纪念韩愈的祠堂。包公,包公祠座落于肇庆市城西,是纪念南宋代端州知州、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赵佗,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山,是西汉时南越国文帝、赵佗孙子赵眜的陵墓。文天祥,方饭亭位于海丰县五坡岭,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率军做饭时被捕而建。屈大均,屈大均墓位于番禺区新造镇,附近有八泉亭、思贤亭等建筑物,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大均而建。陈献章,陈白沙纪念馆位于江门市区白沙乡,为纪念明代理学大师、“岭南第一人”陈献章而建。张九龄,张九龄墓位于韶关北郊。张九龄是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曲江风度”的美称。惠能,南华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区,是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被称为“南粤第一宝刹”。林则徐,林则徐纪念馆位于东莞虎门镇,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此硝烟而建立的历史人物纪念馆。

我非常高兴看了《岭南故事》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以前的英雄。

《岭南故事》读后感3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岭南故事1》,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的岭南英雄人物,每个人都是光明磊落。一心一意地衷心报国。他们的英雄气魄真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英雄众多,但是我最欣赏的是男子大丈夫,以一曲荡气回肠的《男儿当自强》众人皆知。没错他就是许许多多好男儿的偶像“黄飞鸿”。这本书写了他《少年挑战武林高手》、《锄强扶弱成广州狮王》还有《创跌打医馆“宝芝林”》的故事,但情节最生动的是他与“武林高手”单挑的部分:开始,郑大雄见黄飞鸿年少有意让着。黄飞鸿觉察出来了,他用四象标龙的棍法对付郑大雄的左手钓鱼棍法,边打边说:“请前辈使出全部的招数。”郑大雄倒抽一口凉气,心想,好大的口气,今天不给你小子一点颜色瞧瞧,还不知天高地厚。黄飞鸿遇强则强,观众都为他打气,后来大获全胜呀!真是后生可畏呀!

黄飞鸿有一种我们身上没有的英雄气概和英雄气魄,他的人品十分之好,为中华人民锄强扶弱,这真是习武之人应有的道德和修养,古人有云“习武不只是为了切磋武艺而是强身健体扶危济困、创强扶弱。”这本书里面的英雄人物都是我们学**对象,我们应该想他们学习,改掉我们身上的**,树立一理想,就算不伟大也可以,但也有说明你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呀!而且确定了自己的理想目标更应该努力学习用汗水换取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百行以孝为先,在家要尊重父母以及长辈,在校要尊敬老师和团结同学。而且更应该多做好事,学雷锋,就算你没有这个责任但是你有这个义务,所以我们也应该像书中的英雄那样多做好事!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多,我不禁要一个人做好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加油,想书中的英雄们那样!也许我们没有那种好身手但我们做什么都好只要有一颗心就可以啦!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好习惯!

——这本书让我成长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这本书更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珍惜…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吧!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吧!

陈白沙纪念馆

观陈白沙纪念馆有感
在11月19日,我校的六年级学生参观了陈白沙纪念馆。
我们坐车时,有说有笑,虽然有个别同学不舒服,但是都处理好。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知道了陈白沙先生的原名是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齐。属于江门白沙乡,世称“白沙先生”。
陈白沙先生说过:“言行要留好,样兴子孙;心术不好得,罪于天地。”这句话说的很好,告诉我们一举一动都要做好,这样才会造福子孙后代;心术不正,只会让世人谴责,天地难容!
陈白沙纪念馆分开了小院:有楚云台、里俗馆、白沙国学馆等等。陈白沙先生一再强调“兴学育才,改善社会”,推行“学贵知难”的教育方法。也是三千年来广东唯一一位祀孙庙的学者,享有“岭南一人”的美誉。
经过这次参观陈白沙纪念馆,我受益匪浅!我知道做人要做对得起自己的事,不能违背良心。否则,不仅受世人谴责,而且还会让后人感到羞耻,还天地难容!
我还想向大家推荐一首诗:
植竹为垣土作台,野桥分路到溪回。
江门若比翟塘台,何处游人肯上来?
诗的题目是《赠袁晖,用林时嘉韵之三》,是陈献章先生所作。写的**门的美好景色,却用了简洁的语言作了一片“观后感”。
这次去参观陈白沙纪念馆,我对陈白沙先生的了解有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