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王府可以参观-孚王府的现状

2024-11-25 10:37:37 来源:天气频道

雍亲王府孚王府淳亲王府睿亲王府僧王府宁郡王府

北京是曾经的紫荆城,这里曾是天子都城,居住在这里的不是皇氏亲族,就是声名显赫的朝廷重臣,更有许多成年的皇子皇宫之外开辟的王府府邸。那么在北京有哪些非常知名的王府之地可供大家参观考察呢?感受一下曾经的历史呢?

雍亲王府

出过两位**的龙潜福地

雍亲王府是康熙**在此建造的府邸,赐予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称雍亲王府。现在为藏传佛教寺庙,称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曾在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均被改为了黄色琉璃瓦。

又因为乾隆**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的规格。

全国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被改作正式的藏传佛教寺庙,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

地址:东城区雍和宫大街28号

孚王府

孚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胤祥、弘晓的怡亲王府。1851年孚郡王奕譓成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孚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雍正最信任兄弟的宅院

1730年,胤祥病重将死,雍正**亲赴王府探视,但未及见到最后一面。雍正为胤祥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怡亲王府改建为贤良寺,以示纪念。俗称九爷府咸。丰**封6岁的九弟奕譓为孚郡王。1864年,改赐孚郡王奕譓,称孚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称“九爷府”。

地址: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淳亲王府

淳亲王府是康熙**第七子允佑的府宅。允佑于雍正元年晋封为淳亲王,此府是受封后建成的。

康熙七子允佑旧居

淳亲王府原来是明朝的鸿胪寺,清代时成为康熙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宅,允佑生有残疾,非常听话,雍正对他很满意,雍正元年允佑受封淳亲王,该府就是他成为亲王后所建。

王府主要殿宇均覆以绿色琉璃瓦,檐下施以斗栱,空间轩敞,很有气势。其格局与东单北极阁的宁郡王府极为相似,代表了清代王府的一种典型布局形式。

地址: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五号院

睿亲王府

睿亲王府共有两处,一处在东华门大街南边的普渡寺一带,一处在***街。前者是睿亲王进北京后的住所,后者则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

***多尔衮府邸

睿亲王即***多尔衮,是清**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皇太极之弟,是清初开国(1636)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园内建筑十分奢华

睿亲王新府规模十分宏大,曾有房五百多间。中路建筑有东西翼楼、银安殿、二道门、神库、安福堂等殿堂,像是小版紫禁城。西路为王府花园,东路为宗祠,大厨房、灯笼库和戏台等,府门外还有马圈和车房。

地址:东华门外小南城(近南池子普度寺)

僧王府

僧王府全府占了几乎炒豆胡同一条街,规模相当可观。

据《京师坊巷志稿》中“炒豆胡同”条记:“博多勒噶台亲王府,在安定门内炒豆胡同。案科尔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齐尚仁宗三女壮敬公主,追封亲王衔。其子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咸丰时以剿贼功,食双亲王俸,谥曰忠,配享太庙。今王伯彦讷谟祜嗣府为忠王所建,非公主赐第。”则王府规模应成于僧格林沁之手,也非一次建成。

清末蒙古王爷与僧王府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

清道光六年(1826年),僧格林沁出银6690两认买了前任杭州织造福德入官的房屋117间。

认买后,进行改建,与西部的原府连在一起,构成由东、中、西三所四进院组成的王府。其中东所除正院四进外,还有东院四进。东所的大门被改建成五脊六兽三开间的府门,以符合亲王府制;王府的正殿仍在中所正院,从而组成了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僧格林沁之孙阿穆尔灵圭

僧格林沁死后,该府由其子孙继承,至民国时主人为僧格林沁之孙阿穆尔灵圭,故又称"阿王府"。阿穆尔灵圭时为第一届国会议员,后王府拍卖。

1954年,原宅西部成为某机关宿舍,东部从炒豆胡同61号至71号成为民居,原貌已非常杂乱,但可约略知其规模。

地址:东城区炒豆胡同77号

宁郡王府

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郡王衔铁帽子王

宁郡王府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71号,是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郡王名弘皎,是康熙**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第四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允祥卒,雍正**念其有功,除令允祥第七子弘晓袭怡亲王外,又封弘皎为宁郡王,建府于此。

宁郡王府的第一任主人是爱新觉罗·弘晈,弘晈的父亲是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

在满清征战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有八位皇室宗亲因为战功卓著获得王位“**罔替”的殊荣。这就清朝开国之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但除了这八位,后来还有四位被恩封为铁帽子王,胤祥便是其中一位。

孚王府的现状

孚王府主体建筑现有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办公占用
王府院里设篮球架
啤酒瓶、蜂窝煤成堆孚王府内的小平房已经破败不堪,在院落边上,堆放着大量啤酒瓶、蜂窝煤等。院子内的树上,随意绑着一些绳子,晾晒着衣服、床单等物品。在前院的空地上,数十辆车横七竖八停放着。内院则有篮球架、羽毛球场等设施。
孚王府院内没有消防通道,消防水压力不足,消火栓数量未达到标准,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介绍说,文物部门日前曾经对王府做过一次评估,仅腾退搬迁一项,就需要7亿元的资金。
2001年06月25日,孚王府作为清代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0年11月09日,院内大棚深夜突起火。
孚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历史原因,院内有出版社、研究所、图书公司等多个单位,多间平房由职工居住。
2010年11月09日晚11点左右,孚王府西院西配殿后侧的3个大棚突然起火,大棚距西配殿不足一米。院内居民称,起火的3个大棚面积共约20平米,是一名于姓电工自行搭建的简易房,大棚里放有自行车、被褥等杂物。一名目击者称,事发时,他在胡同口看见一股浓烟,走近查看时才发现是简易房失火,“浓烟一直往外冒,还能看到火苗”。
随后,于姓居民邻居发现大棚失火,他们试图用水盆自行灭火,但火势蔓延很快,“根本控制不住”。
消防员持水带进火场
发现着火后,居民们纷纷拍打邻居家门,让邻居赶紧出屋。王府井、故宫、金宝街消防中队赶到现场时,从孚王府西院疏散了十余户居民。
消防员发现,火势不断往外蔓延,大棚顶部的一根电线受殃及起火燃烧,明火不断往西配殿蔓延。
2010年11月10日凌晨记者在孚王府大院门口看到,几名消防员正在打开附近的消防栓连接消防水带,手持水带进入火场扑灭余火。由于院内住户众多、房屋比较密集,且胡同狭窄,消防员无法直接开消防车抵达火场,只得从院门口架设水带,拿着水带冲进火场灭火。数十分钟后,明火被基本扑灭,但由于火场内杂物较多,为排除复燃可能,消防员直到2010年11月10日凌晨3点多才将现场处理完毕。
数根雕花梁柱被殃及
2010年11月109日晚上午,记者再度来到现场时,消防员刚刚撤离,周围已拉起警戒线。东城消防支队在失火大棚外张贴告示称,火场已被封锁,消防部门正在对火灾原因做进一步调查,禁止他人靠近。记者看到,起火的3个大棚已被完全烧塌,里面存放的杂物被烧毁,紧邻大棚的一间房屋的屋顶受损。居民称,紧挨着火场有一个电闸,电线被烧毁导致西院数十户居民停电。
在火场南侧,原本由福晋居住的西配殿也被殃及。虽然墙壁和主体建筑并未被烧毁,但燃起的火苗还是将屋檐下几根雕花梁柱烧焦。
有居民怀疑,是于姓电工私拉电线,才导致火灾。

胤祥的府邸在哪

胤祥府址
胤祥府址即孚王府,有关资料如下记载: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第十三子胤祥,封怡亲王时的府址。
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
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贤良寺塔院,有关资料如下记载:
贤良寺塔院位于虎头山东麓。贤良寺旧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1734)建,寺庙所在地原是雍正的弟弟怡亲王府。怡亲王死后,改建为佛教庙宇。乾隆十二年(1747),迁建贤良寺于冰盏胡同。贤良寺赐地在虎头峰下。塔院原有两处,当地俗称东、西塔院。现存东塔院。东塔院有2塔,民国元年秋落成。东边一塔高约7米,为吕和尚之塔;西边一塔高约8米,塔刹已失,为明公和尚之塔。二塔坐北朝南,东西排列,均为藏式塔。塔院以东,有座完整的四合院。名曰贤良堂。

谁去过孚王府?怎么样?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第十三子允祥,封怡亲王时的府址。怡亲王的爵位,是除清初八大铁帽王之外,又一“**罔替”亲王。怡亲王府址,最初在东单北大街煤渣胡同,后迁朝阳门内大街。清同治初年,怡亲王府改赐孚郡王,成为孚郡王府。
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现为国家机关办公场所。
----------------------------------
怡亲王府、怡亲王新府和新怡亲王府[图]
http:www.beijingren.net发布时间:2006-3-2117:33:18来源:北京人信息港
最早的怡亲王府位于王府井大街路东
始王允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世宗即位时,受封怡亲王。管理户部三库,在财务管理上有所建树。雍正三年(1725年),兴修水利,清世宗为其题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匾额。允祥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谥贤,将其府改为贤良寺,并赐嗣王新府于今日朝阳门内。允祥是雍正唯一礼遇的胞兄弟,屡加赏赐,主要是因允祥于政治无野心,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乾隆京城全图》绘有贤良寺,东起今校尉胡同,西邻王府井大街,北至金鱼胡同,南起帅府园胡同。中路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左右配殿面阔七间,后殿面阔五间。府址现为校尉小学和纸盒厂。
怡亲王新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始王弘晓是怡贤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因府邸改建贤良寺于乾隆年间迁居此地,占地六千平方米。至载垣时两受顾命。慈禧发动宫廷**,载垣作为主要政敌,被革爵赐死,乾隆年间新补的“铁帽子”王爵也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收府第。同治元年(1862年)改以庄恪亲王允禄四世孙镇国公载泰袭辅国公,另居他所。三年复亲王爵,改以宁良郡王弘皎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怡亲王,仍居宁郡王府,为新怡亲王府。该府则赐孚郡王。这样就形成了怡亲王府两度迁移,共有三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