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国内旅游收入258-今年的端午旅游收入恢复至疫情前比同期超6成水平

2024-10-20 20:56:28 来源:天气频道

如果我们将该项数据与2019年的旅游业收入进行对比,同时对比的是端午节期间的旅游收入,258.2亿元相当于三年以前端午节收入的86.8%。其实,部分网友还会与2021年端午节旅游收入进行对比,结果可想而知,下降幅度为10.7%。

事实上,旅游业的收入状况与多项因素有关,虽然端午节为法定节假日,但是部分城市会选择以一种更为严格的方式防控疫情传播。部分居民获得的三天小长假,时间十分有限,极有可能产生取消日程的选择。

端午旅游收入44.7亿(1)

出行人数达到了7961万人,端午节旅游总收入相对下降

或许,一部分网友只关注每个阶段的旅游业总收入,但是我们还需要参考旅游总人数。疫情未发生之前,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国内旅客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了国内旅游总收入。疫情开始后,我国制定了防控疫情的方案,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旅游业收入有所下降。

端午旅游收入44.7亿(2)

其实,今年的旅游出行人数并不少,反而突破了7900万大关。从出行人数来看,部分居民仍然在遵守各大城市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安全快乐出行。我们可以再等一等,疫情结束后,出入各大城市旅游相对较为简单。到那时,我们可以欣赏北京故宫的落叶,云南昆明的鲜花,泉城济南的泉水,哈尔滨的大雪纷飞,三亚的浪漫与海滩。

端午旅游收入44.7亿(3)

虽然今年的端午节旅游收入有所下降,但是我们更应该对中国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产生良好的信心。只有严格防控疫情,我们才能够确定好良好的旅游方案,既不会受疫情的影响,也会让我们体验多座城市的风景。当我们不得已出差或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携带酒精消毒液。

今年的端午旅游收入恢复至疫情前比同期超6成水平,什么时候可以恢复正常?

根据旅游部门的相关报告显示假期的收入恢复至疫情前比同期超了大约6成水平,但是想要恢复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经济恢复需要很长时间,端午旅游收入自然恢复要很长时间。旅游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一定适合国内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当国内的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是旅游的年收入总额自然会提高,而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恢复比较慢,也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经济水平,因此想要恢复旅游收入,一定要首先发展经济,让经济迅速提高,让人们的工作生活稳定之后才可以。

端午旅游收入44.7亿(4)

受到疫情的影响,即使经济发展正常,想要恢复旅游收入仍然需要三五年时间,相关的医学专家介绍,疫情在短期内不会结束,人们要做好长期的思想斗争准备,正因为如此疫情把人们限制住了,即使在节假日有时间有资金出门之前,也会要提前了解一下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正是因为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导致了很多人没有办法去跨省旅游,只能选择周边游或者公园踏青等。

端午旅游收入44.7亿(5)

外出旅游的时间和程序变得繁琐,也是导致旅游收入恢复正常的阻碍之一。之前出去旅游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即可,而现在出去旅游特别是跨省旅游,不仅需要个人的健康码行程卡等重要材料,还需要48小时的核酸检测证明,在抵达目的地之后还需要进行二次的核酸检测,如此繁琐的程序,也打消了很多人外出旅游的念头。万一回到家乡之后出现了疫情,自己很可能会变成密接人员或者中风险等级区域的管控人员,会对自己的工作生活造成非常多的麻烦。

端午旅游收入44.7亿(6)

因此想要恢复端午旅游的收入仍然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景区要优惠,人们想去旅游,疫情防控政策要灵活等。

文昌市2021年端午节游客接待人数

文昌湖区累计接待游客约1.5万人。
旅游收入约40余万元。受夏日高温影响,各景区早中晚时段接待差异明显。假日期间,全区旅游交通路况稳定,防疫措施严格落实,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和旅游投诉,旅游市场整体稳定有序。
端午假日期间,各景区景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措施,针对假日旅游市场特点,从严从实做好游客入园管控,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可溯”要求,严格落实入园扫码测温、检验入园游客健康信息等措施,引导游客执行好“一米线”安全距离和错峰游览,科学调节景区游客流量,避免人员集聚拥挤。同时,坚守安全红线,强化隐患排查,坚决防止疫情输入传播和安全事故发生,营造全区稳定、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统计数据解读

作者:文旅

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总统计师马仪亮就有关数据进行了专业化解读。

一、国内旅游数据是如何生产的?

我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项目是经国家统计局审批同意、纳入《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的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电话访谈方式开展抽样调查工作,每季度抽选城镇和农村样本各1万个左右,根据问卷结果和“七人普”人口比例等推算出全国国内旅游人次及旅游总花费等数据。经过多年的实践磨合,该调查方法较为成熟,与国际通行的旅游统计方法接轨,数据结果较为平稳,与交通、商务等相关部门数据匹配度较高,能够基本反映国内旅游市场变化情况。

二、公布数据中对于旅游的定义和概念是什么?

世界上对于旅游的定义多达数十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对旅游活动的定义获得了相对广泛的认可,界定“旅游是人们由于休闲、事务和其他目的而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我国《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将旅游界定为不以谋求职业或获取报酬为目的,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外停留超过6小时,但不足12个月,到其他地方(旅行距离超过10公里)参观、游览、度假、探亲访友、疗养、出差(包括考察、参加会议、商务、销售等)或从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活动。这次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有关数据也均按照该概念进行问卷调查工作。有人说我国的定义中,对于出游动机过于宽泛,实际上这恰恰体现了与国际接轨。加拿大规定旅游是“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与获得报酬无关的目的”,法国规定“以休闲、商务等目的且不在停留地获得报酬”,西班牙认定的旅游动机“包括商务、休闲或其他个人原因”,南非对旅游动机的规定为“以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

三、此次发布数据与各地公布数据在口径范围上有无差别?

我国的旅游统计实践当中,全国层面国内旅游采取出游统计口径,各地则采用接待口径。出游统计口径表示从离开惯常环境到回到惯常环境的一次完整出游过程,无论游憩了多少个省、多少个市或者多少个景区,只计算1人次出游。地方的接待口径统计则不同,是按照行政区域内接待游客数量进行统计。

四、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业呈现哪些特点?

2022年上半年,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我国国内旅游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初平稳开局,二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2月中旬开始,国内多地暴发疫情,打乱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核心数据骤降。二是端午节假期旅游探底回升。进入5月份,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将跨省团队旅游“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区)域,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复苏。三是游客消费偏好和出行方式显著变化。受疫情影响,人们出游时间呈现碎片化、出游距离呈现短途化,出游预算缩减。以本地游、周边游为代表的近距离、短时间、高频次的“微旅游”“微度假”兴起,露营、休闲旅游等方式快速升温,旅游产品结构加速调整、持续转型,国内旅游在困境中萌生新的增长动能。四是疫情发生以来,旅游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致使部分数据季度间存在较大波动。

五、为什么旅游统计数据与个别行业市场主体的感知不一致?

2022年上半年,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全国出游总花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这其实是综合统计,既包含了一些业态的收缩,也包括了一些业态的扩张。旅游统计数据与个别行业主体判断不一致,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受疫情影响,中远程旅游市场大幅下降,居民旅游需求就近释放。根据旅游的定义,只要离开惯常环境10公里6小时,符合旅游动机,比如城郊采摘、吃农家乐、露营、徒步、旅拍,以及都市内逛文化街区、探亲访友等,符合时空条件和具备旅游动机等要素就都是旅游的范畴。二是疫情期间旅游业态之间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旅行社、客运、景区、娱乐等业态景气度下降明显。同时,城郊民宿、露营及其衍生的旅游装备等业态逆势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