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墙恋徽州的曲目简介 徽派建筑特点白墙青瓦

2024-11-24 22:13:09 来源:天气频道

悠远的乐声从历史深处传来
走在寂廖的雨巷
仿佛可以看到
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结着醉人的愁怨
让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地方,正是徽州。这个位于位于皖南山区的小城,被连绵的群峰环抱,自成一片风景独好的天地。城内古街、古巷、古楼、古桥、古坊、古塔、古井......交织出古朴的风采。那种从宋词中飘出的清丽婉转、那些氤氲在黑白分明的建筑和月塘波影里的古意,正是徽州独有的韵味。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徽州的乡土建筑是音乐曲风中最原始的一章,古朴而直率。延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掩映与山林之间。那一幢幢因势而就、鳞次栉比的古民居,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的马头墙,玲珑精致的“水口园林”,将建筑精华与徽州地理环境紧密有机的结合,铸就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象。木、石、砖三雕皆巧夺天工,自然大方而又不失古朴典雅,呈现着民间建筑少有的厚重和大气,从中不难体会出徽州人笃守古制、推崇儒学的思想,也不难想象当初徽商的辉煌。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文治教化,他们象所有的古村落那样,很注意风水的因素,山为骨架,水为血脉,山水相依,营造出一种“文房四宝”皆备的人杰地灵的宝地,显示着徽商“贾儒结合”的特性。
徽州文化丰富的内涵在徽派建筑、徽商的“贾儒结合”、新安画派、徽州雕刻、茶叶、文房四宝等各个层面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值的一提的还有徽剧,它是徽州艺人经过吸收和衍变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在清代中期风靡全国。四大徽班进京,把徽剧推向了高潮,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文化深厚的内涵。
秀丽的山水和古朴的建筑完美交融,形成徽州风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徽州的街巷里行走,是令人心醉的。看似冷漠的青瓦白墙夹杂着多少人生的热望,在似水流年中渐渐斑驳的,还有残缺的梦境。
“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静坐在月塘的水边,相看俨然,相对无言。谁家的灯还亮着?温暖的灯光仿佛已经存在了许多许多年。

徽派建筑特点白墙青瓦

徽派建筑特点白墙青瓦,指的是雪白的墙壁,青黑色瓦,是一种及其淡雅的建筑特色。构造多为瓦顶、空斗墙、观音兜山脊或马头墙,形成高低错落、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
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并非特指安徽建筑。

茶馆音乐

1、林海的音乐,尤其是《琵琶语》、《长相忆》和“琵琶相”里的部分,如《欢沁》、《踏古》等等
2、神思者,喜多郎、姬神(推荐《雪谱》、《千年静》的音乐,他们的音乐大多是电视剧背景音乐,除了动听还有血脉里的熟悉,还有久石让的音乐,他是宫崎骏的御用乐师,很不错的。另外推荐曲子《王都炎上》和《百鬼夜行抄》。
3、吕秀龄的琵琶曲,比如《情咒》,《独舞》,《逆伦》,听听看,很多都是非常熟悉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背景原声。
4、一些经典的古乐专辑,如《三弄丝竹》,《谛听中国》等等,推荐曲目《三弄丝竹》中的《蓬莱游》,《春山泉涌》,《春去春又回》和《谛听中国》中的《大理雪月觅风花》,《丝路花雨锁泉州》,《青瓦白墙恋徽州》,《水墨丹青凤凰城》等。
5、、《仙剑奇侠传》游戏音乐,每一部都有经典的,如《少年行》,《水柔声》,《苗乡清露》,《水龙吟》,《回梦游仙》,《织梦行云》等
6、贾鹏芳的二胡,比如《杨柳》、《旅愁》、《十二幻梦曲》、《树影婆娑》、《睡莲》
7、范宗沛的音乐,比如《奇遇》、《青石街道》
8、大唐豪侠的游戏音乐,比如《不夜城》、《天上人间》、《纵横天下》
9、赵聪、秦万民的琵琶,比如《琵琶吟》、《深情的吻》,《夜雨双唱》,《江南印象》等
10、蜀山online的游戏音乐,比如《峨眉金顶》,《望月之城》
11、轩辕剑的游戏音乐,比如《如忆玉儿曲》、《昔影》、《月河雪》
12、最后推荐单曲,orchid的《兰》、陈悦的萧曲《乱红》等

盘点徽州古村落——那些高墙里的爱与自由

在众多的精美徽派古建筑中,我想通过自己的旅行感知,来为大家盘点和区分一下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徽州古村落:
01永远的世外桃源——画里宏村
02人文荟萃——繁华西递
03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精致呈坎
04清新自由——文艺唐模
05集权下的热闹——孤独潜口
06《金瓶梅》的起源——被遗忘的西溪南
………………………………………………
每年七八月份,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宏村。
大理、乌镇和宏村,是全中国我会主动反复去往的地方,恰好分别代表了古城、古镇和古村。但唯有宏村时常从我的记忆里跳脱出来,让我在高楼林立的北京,仍能嗅到村旁稻田里绿苗的芬芳。
初闻宏村,是大一暑假,色彩课的老师带艺术系的孩子去那写生。所以,当你夏天来到宏村的南湖旁,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满眼的风景满眼的“画”,满眼的艺术系师生,满心欢喜的游客误入“画”。
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是明朝万历年间建成的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依据山形地势,建造出绝妙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着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
宏村灿烂的徽派古建筑,与周围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形成了是一幅灵动的山水画。
许多人还未去过宏村,但却并非“素未谋面”,其实它的“月沼”一直出现在邮票上。
而这座南湖上的小桥,就是《卧虎藏龙》电影一开场,
周润发牵着马走过的那座白石桥。
2000年,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喜爱宏村,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
更多是因为它的情——温暖的人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悠然景象,就是宏村最真实的写照。
我喜欢宏村,就因为它是一个真正的村,一个村民正常生活,正常劳作的古村。一个被统一管理,但并未被统一商业化的村。一个人畜家禽自由自在不受制于游客的村。
我去宏村时,村口有一条不太“商业化”的街,有简单的餐饮、小超市、特产店、早餐店,除整个村子里,只有民居。对,只有安安静静的民居和正常的村民!没有人声鼎沸,喧嚣异常的商业推销和叫卖!
住的很多客栈也多是村民自己家的房子。很多都是老板住一楼,游客住二楼,但都是相当精致整洁的小院。有“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感觉。
吃饭也是在小院里,想吃什么菜了,跟老板说一声,往庭院里树下荫凉的石桌石凳上一坐,就等着老板给你端上各种时令的农家美味吧!特别悠哉惬意!
出去逛累了回到院里,还经常会被老板喊住,热情地给你端上一些切好洗净的刚摘下来的新鲜瓜果。
在宏村,你可以舒服地“体会当地生活”。你可以与村民同吃同住同聊天,可以了解他们一天生活的日常。白天,可以跟他们早起去村外放牛,去果园菜地采摘新鲜的瓜果,与稚气未脱的孩童追逐嬉戏,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娴熟地纳着鞋底,夜晚,可以跟村民纳凉,聊天,数星星……
宏村的夜晚是淳朴自然的,没有酒吧和卡拉ok,没有浮躁的音乐和电视的喧嚣,只有——人声、犬吠和美好的宁静!宏村的夜晚可以找回所有童真的记忆。
不过提醒一下,怕黑的朋友最好带好手电,夜晚别出客栈四处转悠。还记得没有经验的我,黄昏时在村口吃晚饭,吃完天已经全黑了,我摸黑往村子里面的客栈走。
走到村子的巷陌里,天啊!伸手不见五指!手机也没电了。更神奇的是,路旁明明全是坐在屋门口扇着蒲扇乘凉的人,我能清晰地听到耳边村民们聊天说笑的声音,可就是看不到人!!!心里害怕极了!只好自言自语:还有多远啊!好黑啊!好吓人!
这时,路边突然很多人安慰我:“姑娘,别怕,我们都坐在门口呢!”“你一直往前走在左拐就到了!”“不要怕!需要我们送你过去吗?”“来,我这里有亮,我给你照一下”“我也给你照一下”,“姑娘,你走得热吗?我给你扇扇风吧!”……
就这样,村民温暖的话语,像“击鼓传花”游戏一样,我每走到一家门口,他们就跟我说话,减轻我对于黑暗的恐惧。而但凡有手电筒的,都会一家一家,随着我的脚步,有节奏地依次为我打开照亮,为我铺就了一条光明大道!
我就这样延续着他们挨家挨户给予的温暖和光亮,平安地回到了客栈。多年来,每每想起那天晚上,心里就漾起无限的温暖和感激。
在宏村,我睡得格外香甜,每天早上都是被鸡叫、鸟叫声吵醒。
而如果你也与我一样幸运,能在某天遇到隔夜的绵绵细雨,请在天蒙蒙亮的时候,一定爬起来,去村子里走走,去用心感悟宏村的清晨。请相信我——那种静谧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
在宏村,我特别喜欢一到饭点,就满脸幸福地观赏着全村里升起的袅袅炊烟。我觉得炊烟是有香气的。那就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所以,宏村的魅力跟大理一样,不在于“游”,而在于“静静地呆”。若有牧童吹笛,骑着老牛淌过河堤,我愿呆坐在这里,忘了年纪。
宏村的爱,是陌生人之间平等而自由的“大爱”,是春风和煦般的“关爱”,是人与人的信赖。宏村没有让人感受到徽州高墙里的束缚和不自在,相反,她是温和的、淳朴的、亲切的、闲适的,让你忍不住想去靠近,去了解。
相比较而言,西递就要冰冷很多,但是,却热闹得多。
………………………………………………………
西递离宏村不远。也是明清徽派古建艺术的代表和人文宝库。
不仅有着精美的牌楼,砖雕木雕石雕,还有成片的深宅大院,单论那些古宅上的无数幅对联,就篇篇锦绣,让人叹为观止。
西递的牌楼、走马楼、桃李园和西园,天井和绣楼……自然是要看的。任何一座宅子都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建筑教科书。只可惜,如此精致的豪宅,基本都无人居住,只供游客参观,以及商户贩卖一些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
宏村有很多很多的村民,西递有很多很多的商户。
还好,幸亏,万幸,这里没有酒吧!
我看着森严的大祠堂,沉重肃穆的牌坊,又暗又高的绣楼,感受到了一种稍有距离感的,“官场的冷漠”和“商人的无情”。
这让我常想起高墙里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人们。也让我在西递总觉得繁华背后有一种沉重和压抑。所以我逛了不到三个小时,就匆匆地逃离。
在西递,我本想虔诚地来做一个“学生”,顶礼膜拜那些建起精致宅院的能工巧匠。最后却发现我只是沦为一个“观光客”,嗅了一遍官商衰败的暮气,换了一场视觉上看起来浮华实则压抑的刺激。
于是,我再也没有回到过西递。
如果一定要拟人的话,我觉的宏村像一个乡绅人家的温婉千金,西递像一个正襟危坐的中年知府。
我去了呈坎,试图找寻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
呈坎,位于黄山南麓,东邻歙县,南接潜口,西连西溪南,北依富溪乡,被誉为“江南第一村”,“中国古建筑艺术宝库”,但熟悉她的人并不多。
前两个月,用别出心裁的“晒秋”形式为g20峰会祝福,使得呈坎村在网上火了一把,林青霞、赵丽颖、汪涵等众多明星也曾到此参加过这一传承千年的“晒秋”活动。
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
我知道呈坎,算来已有10余年了。但是却在今年才有机会和她“亲密接触”。
如果说宏村像一个乡绅人家的温婉千金,西递像一个正襟危坐的中年知府。那呈坎呢?我觉得她像一位穿着旗袍,撑着油纸伞来走亲戚的上海女子。
呈坎”之名取自《易经》。整个村子按照“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别名“八卦村”,“龙溪”,依山傍水,二圳五街九十九巷,精巧雅致,宛若迷宫。村里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历史古建筑,其中2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呈坎的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
但街巷却比西递宏村的要窄很多,有些地方如果两人对面相遇,必须侧身才能通过。但是,即使逼仄,青石板路面也有砖雕精致的排水沟,每一面墙的拐角都有美丽的景观给游客小惊喜。
主路两侧还有略低一些的平行小路,这通常是当年仆人和家丁们行走的,以便与主人区分尊卑。有些主路还铺了“人”字形的瓦砖,意语“人上人”,这跟苏州“留园”里的道路设计理念相同。
与狭窄的街巷不同,呈坎的公共活动区域,却又都是大气开阔的。例如,一进村口的荷塘,开阔舒展,远观让人心旷神怡,近看则流连忘返,因为在疏朗辽阔中,融汇了无数精致的小细节,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无处不景,人在画中。
这片借景山形水势、青瓦白墙,一年四季景致各异的荷塘,吸引了无数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他们说每次来看都有不同,每次来都能收获不一样的美。
现在呈坎的居民多变为商家,在古宅里售卖着当地特产,一日三餐,或者是木雕手艺,还有的采集了新鲜的蓝莓榨成果汁卖给游客,纯天然,味道确实极好的。
这使得整个呈坎熙熙攘攘,很是热闹,但又不同于西递游客们附庸风雅的喧嚣。呈坎古朴的店铺里大多是安静的,头顶不时还有清晰的鸟叫声传来。斑驳的古墙在阳光的印衬下,竟然愈发显露出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纹样。
也许是这生机勃勃的人气,混合着空气里弥散出的“江南山水花鸟画”的婉约气韵,让我情不自禁地将呈坎联想成一个穿着旗袍,撑着油纸伞的上海女子,玲珑剔透,凹凸有致,带着远古诗意,融汇现代生机,向你缓缓地走来,优雅秀美,古韵流长。
而之所以又说她是来走亲戚的,是因为这种灵动的气韵,仿佛不仅仅是属于呈坎的,而是“舶来品”,超越了那个程朱理学严格控制的时代,所以她更像是“回家”、“探亲”、“走亲戚”,并且时刻带着闲适、愉快、有点欢欣雀跃的好心情。
呈坎与其它徽派古村落有几点不同:
1、呈坎为三层徽派木结构古建筑,独树一帜,而别的古村落为两层。这使得呈坎在房屋结构设计、空间布局上更为精巧,也体现了当年这里发达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
2、呈坎比别的徽州古村更具“江南水乡”气,并且融入了很多南方园林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外观上更小巧雅致,在花园、荷塘、石桥等公共场所的设计上也有着很明显的苏州园林的风格,荷塘边的古院围墙,甚至能直接看到“拙政园”的影子。
3、明清古建筑种类丰富、风格独特。呈坎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工艺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实至名归。
尤其是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环秀桥水构亭;灵山岭石构亭以及民宅的斜门、铁皮门、楼厅美人靠、窗户遮羞板、木及月梁、梭往、彩绘等,特色显著,在全国独一无二。
而恰恰在这古宅里,我却看到了遏制不住的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三层高的木楼,越往上楼层越低,空间越狭小,采光越不好,住的都是未出阁的大家小姐们和夫人太太们。当年徽商行走天下,聚集了大量财富,回乡建起了这些深宅大院,但是高高的围墙也成了束缚他们的女人们的牢笼,她们就这样像金丝雀一样,一辈子被关在高墙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方寸之间,用生命和爱,辗转腾挪出灵魂自由的空间。
虽说在战火纷乱的年代,有这样一处安身之所,对于柔弱的女人们来说,也许是一大幸事,但我宁愿她们没有裹脚金莲,像男孩子一样自由地在村子里奔跑和歌唱。
而那些男人们呢?他们自然也用另一种手法对“自由平等”呐喊。你看,宝纶阁的建筑规制处处僭越,既仿了山东孔庙的规制,又仿了故宫的太和殿,且前面正厅里那4根缅甸进口的金丝楠木,跟故宫里用材是一模一样的,现在据说一根就价值3亿多人民币。在当时,如果**出来,他们家是要被灭九族的。
我看了真挺赞叹这家主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勇气!
在呈坎,像这样越制的建筑还有好几处。
再多的冬瓜梁丝瓜柱,再高的马头墙,到底还是挡不住思想自由的翅膀。
为了呼吸更多的自由空气,我来到了唐模。
…………………………………………………
对唐模的第一印象就是:呀,水好多!自然景观好生态!
初见唐模就被惊着了,因为它的整体风格很像苏州的同里水乡,但建筑特色又很像西塘。
一条宽阔的溪水将古村一分为二,两旁数百幢徽派古建筑滨水而立,溪上数座造型别致的石拱桥和水坝将水街两岸连为一体。
不同于呈坎的狭窄紧凑,唐模地势开阔,随意站在石桥上,便可将整条水街尽收眼里,从这头望到那头,连心都跟着一块儿敞亮了起来。
唐模的自然景观保护很好,像宏村一样,有着最真实淳朴的田园风光,亭台水榭也都被艳丽的野花或翠竹做的藩篱点缀着。
唐模的游客很少,大戏台里咿咿呀呀不紧不慢地传出黄梅戏曲声,让整个村落显得更加安静,像夏日午后的小憩。
走在唐模,你的脚步都不由地放缓了,一切都变得那么悠闲那么慢。我都忍不住在一家店里坐下,悠哉地品着茶,翻着画册,安度了一下午的美好时光。
村子的大祠堂里,有一个拓碑的老人,在那,我竟然惊喜地看到了很多名师大家的笔墨真迹,还有我最喜欢的米芾和董其昌的字。于是非常激动地各买了一份他俩的墨宝碑文拓片带回了家。
水街后面的院落里还有宣纸作坊,另有一家传承了好几百年的制笔坊,据说他家的笔沿袭古法传承,中外闻名,我买了一套回来,给懂行的人看了,果然赞不绝口。
唐模就是这样,人文底蕴会不期而遇,在不经意中显现,触动你的心弦。
她,就像一位五四时期的北大女学生,剪着精致的短发,秀外慧中,落落大方,自由奔放,洋溢着青春的快乐,还透着点清新的文艺腔。
在唐模,日子是灵动的,自由的,平和而悠闲的。
而潜口,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
………………………………………………………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在中国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为了便于对古建筑进行统一保护,把那些散落民间、年久失修的古宅,整体搬迁到潜口,突兀地莫名其妙地安置在明、清两个新规划出的园子里!
我相信这个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是好的。
但实际是——整个房屋搬迁过来的极少,顶多是一个石雕牌楼,半面屋墙,半间阁楼,一对石狮,一个大戏台、甚至是一块雕花栏杆,零零散散,孤孤单单。
大概是园子还没有完全修好吧,粗劣的水泥道路、杂乱的自然景观、随意裸露的红土、笔直的松树……使得形单影只的古建筑更显凄凉。
清园还好一点,至少干净规整,还搭配了新修的几幢相连的仿古建筑。
而明园这里每一栋古宅都相隔很远,中间现代景观杂乱,古建筑半面屋墙下面都是景区按时上下班的商贩,兜售着油漆锃亮的各类仿古现代工艺品,然而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游客。
这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洞的人造景区。就像神情呆滞,形如枯槁的祥林嫂,眼睛间或一轮,才知道她是个活物一样,要是没有门楣上那些纷繁复杂的精湛工艺,你真的不会相信这屋子的历史有这么悠长。
我总在想,每当夜深人静,这里的古建筑会不会相顾无言,黯自神伤?它们既不能和故乡的山水相得益彰,又不能吸纳村民起居烟火的灵气,像一个个正在故去的老者,茕茕孑立,却又不能入土为安。
就像明园门口那幢饱经沧桑的石雕大牌坊一样,每个时代留下的痕迹,都像一道道抹不去的伤。
潜口的热闹是孤独的,凄凉的。唯有那座不期而遇的古塔,给了我不少惊喜。
我是在路过潜口时,在街上无意中看见的,它就那么孤单地矗立在繁华的路口,石墙上已经长满了青苔和杂草,但却闪耀着古巴比伦花园一样层层叠叠的精致美丽,留给了后人无限的惊讶和猜疑。
我觉得它比潜口那些园子里集中圈禁的古建筑,多了许多自由和生命的气息。
孤独的潜口,让我情绪低落,陷入了沉思,直到回到西溪南吃完晚饭,心情才略好了起来。
………………………………………………………
西溪南,一个美丽的名字。你们听说过吗?
这可不是杭州的西溪湿地,而是黄山南麓的西溪南古镇。说实话,若不是北大俞孔坚教授的团队在这里做生态景观改造项目,我估计这辈子都很难知道这个地方,虽然它离黄山高铁站仅有5分钟车程。
我很欣喜,这是一个古建筑、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底子都极好的古村,即使现在人们都在里面过着正常的现代化生活,也依然民风淳朴,安然闲适,没有对古村造成大的破坏。
大片的湿地、桉树林、竹林、果园、整齐的菜地、干净的街道、别致的古楼,完整的石桥,让西溪南显得热闹亲和而可爱。
她就像一个十三四岁,穿着洋装,扎着小辫的军阀家的小千金,稚气未脱,背着古诗,又弹着钢琴,但是却都显得很和谐。
这么美丽的地方,竟然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给遗忘了。但是人文的底蕴却悄无声息地在这里延续了下来。
神秘的西溪南里藏着中国研究《金瓶梅》文化的民间大儒潘老师。特别感谢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张老师,是他机缘巧合,带我去拜访了潘老师。
在此之前,我对《金瓶梅》的了解很表面,见到潘老师才知道《金瓶梅》是写明朝社会的一部奇书,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受到过这本书的影响。
潘老师说,据他几十年的研究,《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其真人是明朝的官员汪道昆,著有《太函集》,文采斐然,学问超群。
汪道昆就是西溪南人,跟首辅大臣张居正是同科进士,还在湖北襄阳当过知府,但与张居正关系不是特别好,有意思的是,他还在《金瓶梅》里非常委婉地讽刺过张居正“刚愎自用,气量小”。后来汪道真从襄阳调去福建当了巡抚,领导抗击倭寇的运动,那时,戚继光还是他手下的一名将领。
《金瓶梅》其实是作者委婉地在描写明朝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书里主要写了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轰动全国的宫廷内部“五大政治事件”,其中逮捕盐商跟徽州这边最息息相关。
据潘老师介绍,书里“西门庆”的原型是西溪南一个****的盐商,他一生娶了100多个老婆,但是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感叹自己一生“只开花不结果”,后人讽刺他,将他居住的地方命名“果园”。
而在今天的西溪南,还能找到跟《金瓶梅》古本插图上画的一模一样的地点和景致,山洞、溪水、山,都跟古本插图分毫不差。
潘老师说《金瓶梅》是明朝政治经济世态的一部大百科全书,但是很可惜,这部书一般人看不懂,因为里面用到了大量的徽州方言,很容易翻译错误。
举个例子,“江”这个字,在《金瓶梅》里,按照当地的方言,是做动词用。例如,“我江你一碗米饭”,意思是:我把我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你。关于“江”字的这一用法只有在《康熙字典》里才可以查到,《现代汉语辞典》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普通人读《金瓶梅》常常看得云山雾罩,绞尽脑汁也读不明白,最后只是记住了几段风花雪月的故事,慨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悲凉,活生生把一部百科全书读成了言情小说。
那天潘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许多他的研究成果。
我很惊讶,突然感觉到,知识和学问,似乎从来都不曾遗忘谁,即使是在西溪南这样一个被世人遗忘了的角落里,也会有人皓首穷经,刻苦钻研。
即使真正的历史逐渐被人们遗忘,覆盖了几百年的沧桑,也终究湮没不了那一点点思想的光芒,它总会穿透多少个世纪的迷雾,将古人的智慧清晰地带到你的身旁。
我一直觉得徽州古村落那黯淡凋敝的繁华里,有着太多束缚,欠缺了爱和自由。
直到我在西溪南,才瞬间想明白了,唯有思想和灵魂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跟身处何时、何地、何境没有关系。
…………………………………………………………
思想恒久远,智慧永流传。
我想,这才是人们由衷地向往和赞叹这些精美的徽州古村落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