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离哪近,平潭岛的历史
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
福建省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建制沿革
福建,远古属百越之闽越部落,《禹贡》属扬州。在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国。秦南平百越,置闽中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认驺无诸为闽越王于此。汉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闽越地,封驺摇为东海王。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驺无诸孙驺丑为闽繇王,复封余善为东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闽越国叛乱,汉**率军平息,并以其地险阻,故迁闽越人于江淮流域,而福建隶属于会稽南部都尉管辖。
平潭岛的历史 听听地图怎么说麻烦告诉我
近日由福建社科院的徐晓望老师撰稿《船政测绘术绘就平潭历史地图》一文,是对平潭在清代的历史版图作了一个珍贵的概说,通过平潭的历史地图让读者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海坛岛的历史脉落,正如徐晓望老师所言,探索平潭历史上地图的演变,有助于理解平潭历史发展,也是对平潭文化一次新的探索。平潭县科技文体局副局长、文史研究者赖民如此认为。“此次徐晓望老师的平潭历史版图概说,是对平潭历史版图一个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对平潭历史的一个新的注解,对于推动岚台两地的文化交流和历史溯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今日本报《百屿风情》予以刊载(标题有改动),以飨读者。明代:王朝末年才瞄准位置平潭县治设于海坛岛上,而海坛岛是福建第一大岛,在唐宋以来的史地著作上,已经可以看到海坛之名。但因明初福州卫所军官的失误被列为边远岛屿,导致明代多数与平潭有关的海图失真。清代的学者注意实用的“经世济用”之学,因而清代的平潭地图较好。但是,一直要马尾船政建立后,培养了一批懂得近代航海术的学生,福建才有了较为精确的海疆图,例如平潭地图。在唐代中叶的《元和郡县志》之上有这样的记载:“长乐县(西至州一百里)本隋闽县地。武德六年分置。……海澶山,县东一百二十里,山在大海中,周回三百里。”其中“海澶山”,应当就是日后的“海坛山”了。《元和郡县志》是《元和郡县图志》的一部分,从其名字中可知,当年除了《元和郡县志》外,还有一部《元和郡县图》传世,其中属于“福州图”的部分,肯定会绘制海坛岛的图,否则,《元和郡县志》中不会有“海澶山”之名。可惜的是,《元和郡县图》失传,今人无法窥其真像。在中国地图史上,不仅唐代的地图失传,宋代的地图留下来的也很少,诸如《长乐图经》、《福清图经》之类的书,本是福州各衙门必必的资料,但现在都无法见到。今人所见涉及海坛岛的地图要从明代开始。明代海防图的绘制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洪武二十年(1366年)四月,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兴入闽整顿海防,“徙福建海洋孤山断屿之民居沿海新城,官给田耕种。”福州沿海各岛屿的迁徙工作由福州守备李彝(或云李彝为福州卫指挥)负责。福州边海岛屿很多,大多未被列入迁岛对象,看来李彝是收了钱,放过这些岛屿。唯独海坛是一个大岛,离大陆很近,岛民以为海坛岛根本不会是迁岛的对象,所以,对李彝的索贿重视不够。《闽书》记载:“皇朝洪武中,遣江夏侯视海防倭,侯以转委福州右卫指挥李彝。彝索贿无厌,而有林扬(或作林杨)者,素任侠,有气。率里人逐彝。彝怒,遂画图贴说本山,画作微小孤屿,外通琉球一昼夜,内接镇东城三昼夜。巡司只画一寨,烟墩悉行抹杀。”于是,海坛岛被列入迁徙对象。某一日,明军突然登上海坛岛,下令居民在三日内迁往内地,否则视为海盗处死!当地人仓卒渡海,死亡过半。永乐元年,已经升至福建巡海指挥的李彝犯事入狱。海坛秀才林杨冒死至京城上诉,揭发李彝致死数万海坛人的事件,李彝闻知消息,自杀而死。林杨被关入监狱18年,一直到宣德**上台,才将林杨放免。然而,李彝所绘的福州段海防图作为官方地图,一直影响了明朝地图数百年。例如,在**航海图中,便没有海坛岛。而在其他福建沿海地图中,海坛岛往往被绘成边远海岛。明朝王圻《三才图绘》的“福建沿海全图”,该图所载海坛岛在全图的右下角,位于澎湖岛的东北侧,很小,它离琉球(此图中指台湾)很近,离大陆较远。就图而论,将岛民迁至大陆是“有道理的”。明嘉靖年间,郑若曾及胡宗宪绘制《筹海图编》,其中的“福建沿海山沙图”,绘有“海坛山”,然而,在这幅图中,海坛山远离大陆的万安所,在右上角,面积偏小。还有另一类地图则将海坛岛与福清县连在一起。明万历四十一年刊章潢《图书编》所附福建省名山图,其中的海山镇应为海坛岛,但其地与兴化府连成一片,让人以为它是一个陆地海边的市镇。事实上,明代绘准海坛山地图的仅有明末兵部主事陈祖绶的《皇明职方两京十三省地图表》,此书出版于**九年,其作者陈祖绶时任兵部主事,他所刊刻的地图,应当使用了兵部的大量史料。此图让我想到:尽管明代民间的地图有关海洋的史料往往出错,但兵部还是掌有较为可靠的史料。在这份图表上,长乐梅花所及南日岛之间,有一个名为“大湖山”的地方,众所周知:海坛岛的中部有一个平潭镇,而平潭镇之名的来历,应与岛上有一个大湖有关。所以,这个大湖山应当就是海坛岛,虽然它在图上的面积要比实际面积偏小,但明朝的官员毕竟绘准了海坛岛在台湾海峡中的位置,它离大陆不远。明朝福建省在岛上设有海坛镇,隶属于福清县境内的镇东镇,镇东镇附近是万安所,万安所的海上,有一定距离才是“大湖山”。仔细审阅这幅地图,可商议处随处可见。例如,被称为“宫前”的湄洲岛,应当在南日岛的南侧,而不是比海坛山更接近于万安所,白狗山应在闽江口之南,但这一切都无法深究了。能做到目前的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清代:因驻军有了仔细的绘图明清之际,海坛是郑成功的根据地之一,明郑军队驻扎于此,经常出兵袭击福州,这对清军来说是一大麻烦。而清军出海攻击明郑军队,海坛岛也是首要目标。康熙十九年,万正色率清朝水师与郑经的明郑军队大战,他首先在海坛的海面击败明郑水师,而后一帆风顺地南下闽南海面,很快攻克金门、厦门等重要海岛。因此,清军统一台湾后,将海坛镇作为重要的驻军之地,对海坛岛地图的绘制较为仔细。近代:测绘使地图精确近代福建创办了马尾船政,因而有了较为精确的欧洲测绘技术,马尾船政的学生在官府派遣下,绘制了许多福建地图,其中有关海坛岛的部分相当精确,反映了中国绘图技术的进步。民国元年平潭建县,其后平潭管辖的村镇有很大调整。1941年前后,平潭岛上设置了三个市镇,即苏澳镇、松柏岚镇和崑东镇,其中“松柏岚”和“崑东”在以后的地图中消失,让人不明何地。这张民国时期的地图,明确注明了“松柏岚”和“东崑”的位置。最近网上流行“有图有真相”之语,以上平潭的历史地图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了海坛岛的****。探索平潭历史上地图的演变,有助于理解平潭历史演变的线索,并对平潭特区的出现有较深的理解。
谁有详细的明朝中国各地地图要清晰的大图
明朝中国各地地图如下:
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明朝共设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扩展资料
明初在外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
明朝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华东地区地图
华东地区,简称“华东”。建国初期,华东区曾为中国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于1954年撤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江西省当时属中南区。1961年,华东经济协作区成立,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地,1978年后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