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国会大厦攻防战有多残酷呢_德国国会大厦的历史
1945年4月16日,苏军三个方面军的250万大军在奥德河西岸400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兵锋直指德国首都柏林。经过18个昼夜的激战,苏维埃的红色巨锤将第三帝国的心脏砸得粉碎。在柏林战役中,苏军经历了地狱般的残酷巷战,为夺取一座座象征纳粹至高权力的建筑物付出了高昂代价,在这些目标中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国会大厦尤其受到重视,包括朱可夫元帅在内的苏军前线将领们希望在5月1日之前夺取国会大厦,作为国际劳动节的特别献礼,围绕国会大厦的殊死战斗就是整个柏林巷战的缩影。
进攻柏林城前苏军听取作战计划
柏林要塞核心
德国国会大厦位于柏林市中心蒂尔加滕区北部,始建于1884年,由建筑师保罗·瓦洛特设计,于1894年建成,融合了古典式、巴洛克式、哥特式、文艺复兴等多种建筑风格,是柏林的著名地标之一,在1894年至1933年间一直是德意志帝国议会和魏玛共和国议会所在地,因此被视为德国政治权力的中心,也被苏军看作纳粹政权的象征。不过,在纳粹党人眼中,国会大厦代表着他们所痛恨的**制度,在1933年的“国会纵火案”发生后,这座建筑物就被废弃,一直没有修复。
1900年时的国会大厦,前方是绿树掩映的国王广场,在广场中央耸立着胜利纪念柱。第二张照片是苏军攻克柏林后在柏林地标建筑胜利纪念柱前合影。
1945年春季,柏林被宣布为要塞,城区划分为8个防区,市中心的政府区设为z区,由出身警卫旗队的党卫军老兵威廉·蒙克准将指挥的党卫军部队防守,他们直接听命于希特勒本人,不受柏林城防司令节制,而国会大厦是z区北部的防御要点。
从进攻的角度看,国会大厦绝不是一个易于攻克的目标。在蒂尔加滕区北面,流经柏林城区的施普雷河呈u形转弯,形成一个向北的“半岛”,国会大厦位于半岛根部东侧,坐东朝西,背靠河岸,其南面不远处就是勃兰登堡门,西面隔着400米宽的国王广场与克罗尔歌剧院相对,国王广场北面是包括瑞士大使馆在内的外交官公寓区,西北面是被称为“希姆莱宫”的内政部大楼,上述建筑群形成了国会大厦的外围屏障,有2座桥梁将半岛与施普雷河北岸城区连通,分别是西北面的毛奇桥和东北面的皇太子桥。
德国国会大厦的历史
德国国会大厦位于柏林市中心,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由于当时威廉二世的反对,建筑上的铭文“为了德意志人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被镶上的。德国国会大厦现不仅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其屋顶的穹形圆顶也是最受欢迎的游览圣地。它不断更新的历史映射着自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的各个侧面。德国统一后,历时十二年的重建计划已经改变了德国首都的面貌。这里一度是欧洲**的象征,现则是大陆东西两侧的效仿聚会之地。在这个历史悠久却又现代化的城市里,玻璃与钢铁掺杂在十九与二十世纪的建筑风格中。
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建于1884年,由德国建筑师保罗·瓦洛特设计,采用古典主义风格,最初为德意志帝国的议会。1918年11月9日,议员菲利普·沙伊德曼通过国会大厦的窗口宣告共和国的成立。1933年*****大厦失火,部分建筑被毁,失火原因不明。“国会纵火案”成为纳粹统治者迫害政界反对派人士的借口。二战中,大厦遭到严重毁坏。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屋顶,宣布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61至1971年间,大厦按保罗·鲍姆加藤的设计方案重建。重建的国会大厦对建筑进行了简化,省去了1945年被炸掉的大厦圆顶部分。这座曾位于柏林墙边界上的大厦内曾办有“德国历史问答”展览。该展览迁至德国大教堂中。两德统一德国联邦议会决定重新迁入国会大厦。1990年10月3日德国人民在国会大厦前庆祝了国家的重新统一,同年12月***,第一届全德联邦议会确定柏林为统一德国的首都,国会大厦则被定为德国联邦议院所在地。1994年至1999年,诺曼·弗斯特爵士以大厦最初的规模为蓝本设计,对国会大厦进行了重新修建,建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议会办公大楼,新建的穹形圆顶供人游览。1994年修复工程开始之前,国会大厦曾成为全欧洲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品。德国联邦议院于1998年底迁入国会大厦,1999年在此选举下一任联邦总统。现曾让人争议一时的穹形圆顶已成为柏林城的新标志。1933年*****国会大厦发生的纵火案的细节至今还是欧洲历史学家们研究的题目之一。纵火者、荷兰失业工人范德卢贝究竟是独自作案,而后被纳粹利用大做文章、借机掀起**浪潮,还是纳粹事先密谋策划的行动?历史学家们还在争论不休。但是,希特勒一伙的**反人民的阴险面目从此暴露无遗,却是历史学家公认的事实。当年9月的审判是通过电台实况转播的,当季米特洛夫气壮山河的发言把戈林逼得无路可走、窘态百出时,纳粹的宣传机构赶紧中断了实况转播。世人所知不多的是,这场审判当时并未全部在莱比锡进行,大约有一半是在国会大厦里进行的,因为纳粹要利用国会大厦这个场所去煽动**歇斯底里。国会大厦这把火烧毁了圆顶,毁坏了议会全体会议大厅。从此开始直到二战结束,议会再也没有在这里举行过全体会议。希特勒后来也只对国会大厦略加修复,因为他要继续利用纵火案的现场进行**宣传。
二战开始后,国会大厦被希特勒当作军事工事,四个角楼中有两座被改建成高射炮掩体。大厦的窗户被砌死,整个变成一座大碉堡,地下室充作战地医院。由于当年的国会纵火案是希特勒罪恶统治开始的象征,因此,苏联红军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也将把红旗插上国会大厦作为最后战胜希特勒的象征。为夺取国会大厦,红军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胜利后的红军将士在国会大厦内的石墙上刻下不少留言,成为一份珍贵的历史见证。德国统一后联邦议院决定把国会大厦重新作为议会所在地时,人们曾对是否保留这些形形色色的留言进行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决定全部保留并拍照作为资料永久保存。二战期间,欧洲战场的最后一个战役是柏林战役。1945年4月***,百万红军兵临柏林城下,苏军发射的炮弹在柏林市区爆炸。4月21日,苏军1万多门火炮开始轰击柏林,苏军各个集团军从不同方向向柏林市区发起攻击。4月22日,苏军攻克了柏林内层防御阵地,冲进了柏林市区。
苏联红军从四面向柏林市区推进,苏军工兵冒着枪林弹雨排除德军布设的障碍物,清除地雷。苏军步兵一幢楼、一条街地向前推进。到1945年4月25日,德军已被压缩至柏林城区一个狭小地域内。4月26日,苏军对柏林发动总攻。4月28日,德军与外界联系中断,苏军的152毫米、203毫米榴弹炮运进柏林市区,对着德国国会大厦进行强攻。德军部署在国会大厦屋顶上的轻型榴弹炮敌不过苏军的大口径榴弹炮,不是被摧毁,就是被打哑。红军战士通过被炮弹轰开的缺口冲进了国会大厦,与德军逐层、逐屋地展开争夺战。
1945年4月30日下午2时半,红军战士把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就在此刻,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手枪结束了罪恶一生。希特勒死后,德军没有马上投降,争夺国会大厦的战斗依然在进行。5月1日,苏军向柏林市中心的德军最后据点发起攻击,先后攻下了德国空军大厦、秘密警察总部大厦。直到5月2日下午3时,德军才完全停止抵抗,柏林市防司令率残部投降。5月8日,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百年沧桑,几经战火,旧国会大厦已是残缺不整,60年代的扩建与维修显得既不实际、又无章法,而传统的布局也无法容纳新的功能。为改变这一状况,德国政府举办国际竞标,最终英国建筑师诺尔曼·福斯特爵士的方案中标。福斯特素以高技派风格著称于世。在这一方案中,他将高技派手法与传统建筑风格巧妙结合:保留建筑的外墙不变,而将室内全部掏空,以钢结构重做内部结构体系。经过福斯特的大手笔处理,国会大厦这一古老庄严的外壳里包裹的将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建筑。建筑底层及两侧的几层空间内安排着联邦议院**团、元老委员会行政管理机构办公室以及议会党团厅和记者大厅,中央为两层高的椭圆形全会厅。全会厅上层三边环绕大量的观众席,普通公民可以在观众席自由地观看联邦议院的辩论。中央穹顶在二次大战中被毁后便未能重建,这次福斯特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玻璃穹顶:其内为两座交错走向的螺旋式通道,裸露的全钢结构支撑,参观者可以通过它到达50米高的瞭望平台,眺望柏林的景色。夜间,穹顶从内部照明,从而为德国首都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标志。古典的穹顶早已荡然无存,现建造肯定不是真古董。既然如此,何必拘泥于瓦洛特当年的设计。福斯特的这一处理既满足了新的功能要求,又赋予这一古老建筑以新的形象。1995年国会大厦又一次成为新闻界和公众注意的焦点,但这一次是喜剧。包装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用银白色的人造纤维织物把国会大厦裹了个严严实实。在6、7月间的阳光下,这件独出心裁的艺术品像一艘宇宙飞船,又像一个巨兽熠熠生辉。20天展出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500万观众兴致勃勃地观赏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露天艺术展览,柏林沉浸在一片盛大节日的气氛中。为了这个惊世骇俗的创作意图,德国联邦议院辩论了足足12小时,才给这对艺术家颁发了许可证。
1999年4月19日德国联邦议院正式迁入修复翻建过的国会大厦,国会大厦重新回到德国政治生活的中心。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先后设计了27个草图,终于给头秃了几十年的国会大厦重新扣上了一个以钢为骨架,以玻璃为幕墙的圆顶。这个被人戏称为“英国鸡蛋”的圆顶造型简洁有力,体现着当代建筑美学的风格,又是一件技术上的杰作。从其顶端悬下一支漏斗状的柱子,下面就是议会全体会议大厅。“漏斗”上镶嵌着360块活动镜面,把阳光折射进议会大厅,从而降低照明能源消耗。同时,又为了不让直射的阳光晃眼,在玻璃圆顶的内侧安装了可移动的铝网,由电子计算机按照太阳的运动自动调控位置,其能源来自于国会大厦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
第一次去德国旅游应该去哪里?
第一次到德国旅游,可以根据你的偏好着重选择前往的大城小镇。如果首选游览首都的话,德国首都柏林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城市:柏林是了解世界近代史的最佳城市,这里浓缩了近代八百年的风云际会;柏林也有着众多博物馆,可以从中了解德国、了解历史、了解艺术等;柏林也有独具魅力的城市生活,街头文化、夜生活等都独树一帜。
如果喜欢发现大都会的魅力,可以在位列德国魅力名城的十个城市(不莱梅、德累斯顿、慕尼黑、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汉堡、法兰克福、科隆、纽伦堡、莱比锡)中选择。这些德国最著名的大都会,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商务人士、文化爱好者、购物狂和夜生活狂热分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乐土。
如果想要在德国小城的街巷之间探索,可以在17个德国历史名城(亚琛、吕贝克、图宾根、埃尔富特、奥斯纳布吕克、奥格斯堡、威斯巴登、弗莱堡、明斯特、波恩、波茨坦、海德堡、特里尔、科布伦茨、维尔茨堡、罗斯托克、雷根斯堡)中寻找。这些历史胜地连接着传统和现代,又各有特色,总能找到符合兴趣的目的地。
除了上面介绍过的这些城市以外,德国还有大量的大城小镇有着自己的特色,甚至对有的游客来说,也可能是“最有意思”的城市。例如历史与文化交织的魏玛、博登湖畔的林道、洋溢着圣诞氛围的古城罗滕堡等等。
二战时期把苏联军旗插到柏林国会大楼的战士是谁啊
坎塔里雅和叶戈罗夫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象征,他俩作为首先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屋顶的英雄而名垂青史,并在1946年5月8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可是不久,他们便风光不在,最后竟在无声无息中死去。他们的后人至今仍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
叶戈罗夫:不习惯奢侈
米哈伊尔·叶戈罗夫出生于斯摩棱斯克。战后曾有人不只一次劝他搬到莫斯科住,可他却宁愿到离斯摩棱斯克约70公里远的故乡鲁德尼亚小镇定居下来。直到1966年,这位苏联英雄还栖身在一间破烂不堪、发乌变黑的简陋小农舍里。孩子上幼儿园都得抱着送去,以防他们陷入泥污里不能自拔,因为当时通向他家的那条路还没铺油。
到了60年代末,他才搬进一处集中供暖、有洗澡间和电话的新居,并定期收到退休金。但英雄不习惯过这种奢侈的生活,有钱便随便借给邻居,经常花钱给乡下的孩子买冰激凌吃。邻居们谁有难处都来求他帮忙,这个想盖房子弄不来地基,那个没法搞到汽车配件,有人上不了大学,这些叶戈罗夫都设法帮忙搞定。可他自己却什么也没给家里弄来。胜利日20周年庆典,赫鲁晓夫邀请他和坎塔里雅来到克里姆林宫,问他要什么礼物,他只要了一辆“乌拉尔牌”摩托车。
叶戈罗夫死后,他所做的好事便被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老乡谣传说近些年他开始好酒贪杯,在顶层阁楼里同别的女人睡觉,还有小偷小摸行为。
随着叶戈罗夫的过世,他一家的生活也每况愈下。他的妻子不再享受优惠待遇。到了90年代,他们家便已穷得丁当响,甚至交不起水电费。他妻子曾给总统办公厅写信要求提高退休金,却未得支持。最后还是斯摩棱斯克州州长发了善心,把补助金提高到每月417卢布45个戈比,只可惜她还没能拿到,就去世了。
坎塔里雅:死于另一场战争
梅利通·坎塔里雅比自己的战友多活了近20年,于1993年1*****去世,那是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坎塔里雅死在火车上,他当时正坐火车去莫斯科领取难民身份证。
坎塔里雅是格鲁吉亚人,但家在阿布哈兹,战后他回到了那里。1965年以前他在一家企业做木工班长,还被推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候选人,只是他推辞掉了,说自己好歹还得过一枚金星勋章,这枚可以给别人。
但随后,坎塔里雅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1971年,他在苏呼米分得一套靠着政府大楼地段的3居室住房。很快他又当上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委员,从此经常到各地奔走,帮了不少熟人的忙。直到今日,还有不少人利用坎塔里雅这个姓氏来为自己捞好处,甚至冒充是梅利通的亲戚在招摇撞骗,有人还以其名在莫斯科开了咖啡馆。
坎塔里雅不爱回忆那些战争岁月,他从来不看战争片。当有人不厌其烦地问他是怎样把旗子插到柏林国会大厦上的时,他总是开玩笑说:“我们乘电梯上去的呗,一下子便到了屋顶。”坎塔里雅家的孙辈都是从教科书上才知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
可格鲁吉亚-阿布哈兹战争顷刻间改变了他的生活。阿布哈兹往外轰格鲁吉亚人,即便像坎塔里雅这样的祖国功臣继续留在那里也相当危险。1991年,他举家来到莫斯科,在老战士委员会的斡旋下,才在郊区临时分到一间小小的一居室。可还没等到正式入住,坎塔里雅便死了。随即他的孩子就被剥夺了住房优待,并被打发到梁赞州的一个小镇上去住。全家11口人只分到一套供难民住的小房子,并在那里一住就是10多年。在这10多年里,坎塔里雅的儿孙们想法挣钱糊口,孙子梅拉布和其弟弟不得不在炼油厂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