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哪些三坊七巷的由来和历史文化是什么-三坊七巷哪三坊哪七巷
三坊七巷的由来和历史文化是:
1、在福州古城的中心,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它占地约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
2、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为数不多的“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3、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
4、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5、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
三坊七巷哪三坊哪七巷
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为数不多的“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
扩展资料:
在三坊七巷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三坊七巷是福州著名景区,老福州的缩影,周边有什么好吃的?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著名旅游景区,也是福州的历史之源,自晋、唐时期开始形成,清至民国走向辉煌。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其古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瑰宝。到了福州,想感受一下岁月中的福州,那一定要游一下三坊七巷。
除了欣赏这些古建筑群,感受一下历史的变迁之外,到了福州,当地比较有名的很多小吃也是不容错过的,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到了福州有哪些好吃的可以品尝到。
1、鼎边糊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是福州的著名风味小吃,一般与海蛎饼、虾酥、芋粿、油条、生煎包等配着吃,是福州人特别喜欢的一种早点。福州鼎边糊是用蚬子汁为汤,在锅里烧开取其鲜味,再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汤里,加芹菜、葱、虾米、熟鱼干、小肠、花蛤、香菇、白菜等作佐料,烧开后起锅即可。
2、捞化
捞化也是福州的一种经典小吃,在福州是相当受欢迎。福州捞化滋味鲜美,老少皆宜,虽然看似一碗简简单单的汤面,里面的内容却相当的丰富。每次去福州,我都会吃上几次捞化,特别喜欢这种清淡中的丰富味道。
3、福州肉燕
肉燕又称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传统小吃,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的寓意。肉燕的皮是用淀粉加精肉锤成的,所以吃起来很Q弹滑糯,包上馅料煮熟,皮薄馅鲜,再来一口浓汤,那是相当的满足!
4、福州鱼丸
鱼丸也是福州的著名小吃之一,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福州鱼丸是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味道鲜美,具有特殊的海鲜风味,汤汁荤香不腻,营养丰富。
5、蛎饼
蛎饼,又叫海蛎饼,是福州传统风味小吃,在福州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卖蛎饼的摊子。选用大米、黄豆浸泡后磨桨作皮,以海蛎肉、猪瘦肉、芹菜等调成馅,用特制的长柄瓢勺将浆饼放入滚开的油锅炸制而成,色泽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可单独食用,也可搭配鼎边糊一起吃,味道更佳!
6、福州拌面
拌面是福州的经典传统小吃,因为制作简单,经济实惠,所以很多福州人都喜欢吃。福州拌面有分为两种:一种是油拌,也就是用猪油来拌的,不加酱油的,里面加的是鱼露;另外一种是酱拌,也就是用酱油和花生油一起拌的。两种面各有其不同的味道,喜欢吃面的朋友可以两种都尝尝。
以上6种小吃是福州最常见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喜欢的小吃,价格不贵,非常亲民,当然味道也很不错,非常适合第一次到福州的朋友品尝。当然,福州的大菜也有,比如佛跳墙,用多种名贵食材精制而成,味道也相当的棒,但是不是一般人都能消费起的,所以就不拿来讲了。福州还有哪些小吃,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不断更新的动力!
三坊七巷的意义及影响
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福州市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城西北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福州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同时也是福建省一直以来的中心省会城市,因此从古至今汇聚了大批当地的大家族、名流。如今著名的“三坊七巷”里就曾先后走出过如严复、陈宝琛、林觉民和林长民等中国近代史上众多名人。
历史文化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
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