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扬州大明寺的诗句-大明寺是哪里啊
1.关于大明寺泉的诗句
关于大明寺泉的诗句1.天下十大名泉的大明寺泉
扬州大明寺“天下第五泉”
扬州大明寺,在北郊蜀冈中峰。寺内有平山堂,传为宋庆历八年(1048)二月,欧阳修构筑,取“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之意。平山堂之后为谷林堂,系苏东坡为纪念恩师欧阳修而建。谷林堂后为“欧阳祠”,还有建于1973年的鉴真纪念堂。大明寺西侧,就是历来为人称颂的西园,建于乾隆元年(1736),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一称平山堂御苑。园内凿池数十丈,瀹瀑突泉,庋宛转折。由山亭入舫屋,池中建覆井亭,上置辘轳,仿效古之美泉亭。亭前建荷花厅。缘石磴而南,石隙中又有井。明僧智沧溟于此掘地得泉,即是此井。泉井侧勒“第五泉”石刻三字,为明御史徐九皋所书。旁为观瀑亭,亭后筑有梅花厅。以奇石为壁,两壁夹涧,壁中有泉淙淙。昔时剖竹相接,钉以竹钉,引五泉水贮以僧厨,有古诗句云“引泉竹溜穿厨入”。西园之右,有芳圃。
平山堂西园的第五泉,即是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所列的天下第五泉。对此欧阳修表示过异议。欧阳修被贬官后,由滁洲再迁扬州,做了江都太守。因仕途坎坷,怀志不遇,故常常出门寄情山水,饮酒赋诗。一天,他来到大明寺,寺中老僧见来了个州官,一面施礼,一面打发小和尚去泡香茶。老僧虽知来者身分,却态度冷淡,他认为欧阳修不过是一个被贬降职的官员,也许徙负虚名,胸中不一定有大学问。
不一会儿,小和尚把茶端了上来。欧阳修呷了一口,就向老僧打听泡茶之水来自何处?老僧脸上顿时显出得意的神色,答道:“这水汲自本寺里面的一泉,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五泉’。”欧阳修听了,不以为然地问了一句:“请问师父,说它是‘天下第五泉’,不知有何依据?”
“这是唐人张又新说的。”老僧答道,并找来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捧给欧阳修。
“张又新没有走遍天下,自然没有尝遍各地泉水,只凭想当然就把泉水分七等,这种做法并不足取。”欧阳修不客气地将了老僧一军。
老僧又搬出了茶圣陆羽,说张又新是根据陆羽所说而写的。济南趵突泉为第一,无锡惠山石泉为第二,苏州虎丘石泉为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为第四,扬州大明寺泉水为第五,松江水为第六,淮水为第七。茶圣之论,岂能有错。老僧语气坚定,颇为自信。没想到欧阳修穷追不舍,紧紧追问:“师父,诚然张又新的话出自陆羽,那么,陆羽又是根据谁说的呢?”老僧无言以对。
欧阳修十分认真地对僧人说:“唐代的天下,滔滔长江在南,滚滚黄河在北。河、湖、泉、井不可计数。陆羽、张又新没有走过几州几府,他们所评七泉只限于东南一隅,谁能保证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天府四川、苍茫楚地,再没有好水?陆、张两位并未品遍天下之水,就轻率地下此结论,这又如何可信。”他又说,凡事要调查实察,寻根求源,不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一看法说得入情入理,让老和尚心悦诚服,甚为钦佩。
欧阳修从大明寺告别僧人回到府里,当天就写了《大明寺泉小记》一文。文中赞美了大明寺泉水“为水之美者也”,既未冠之“天下”。也没有说属于何等。文章写好,派人送给大明寺老僧人,请他指正。老僧人阅罢佩服不已,从此和欧阳修结成好友,来往甚密。大明寺的泉水,的确是清澈甘冽的宜茶好水,老僧虽然还是常向人们介绍,但不再说是天下第五泉了。这一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但人们仍沿用天下第五泉称赞大明寺泉。
现在,大明寺西园新建了五泉茶社。人们在游览了蜀冈胜景坐在茶社内小憩,品尝用五泉水沏泡的新茶,清香留颊,实在是一种怡人的享受。
2.关于泉的诗句有那些
1、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唐·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2、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穷极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都找不见。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宋·杨万里《小池》
释义: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释义: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扩展资料
泉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指含水层或含水通道与地面相交处产生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现象。多分布于山谷和山麓,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排泄方式;第二种是指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集中地表出露,是地下含水层或含水通道呈点状出露地表的地下水涌出现象,为地下水集中排泄形式。它是在一定的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结合下产生的。适宜的地形、地质条件下,潜水和承压水集中排出地面成泉。
泉往往是以一个点状泉口出现,有时是一条线或是一个小范围。泉水多出露在山区与丘陵的沟谷和坡角、山前地带、河流两岸、洪积扇的边缘和断层带附近,而在平原区很少见。泉水常常是河流的水源。在山区如沟谷深切,排泄地下水,许多清泉汇合成为溪流。
在石灰岩地区,许多岩溶大泉本身就是河流的源头。中国山东淄博的珠龙泉、秋谷泉和良庄泉是孝妇河的水源。泉水常年不断地汇入河流,是河流补给的重要部分。
泉水流量主要与泉水补给区的面积和降水量的大小有关。补给区越大、降水越多,则泉水流量越大。泉水的流量随时间而变,一般在1年内某一时刻达到最大值,以后流量逐渐减小。许多大泉流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与雨季并不一致,常晚于雨季。
流量大而稳定的泉,往往可成为良好的供水水源,如中国山西朔州的神头泉群,1965~1979年的平均流量为8.0m3/秒,是神头电站的供水水源。山西平定县的娘子关泉群,1959~1977年的平均流量为12.7m3/秒,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泉,是工农业用水的一个重要水源地。
泉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成群出现,泉水的流量相差很大。在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巧妙的配合下,才可能形成成群的大泉。我国济南市是举世闻名的泉城,在市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106个泉,总涌水量最大时达8333m3/h,成为济南市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参考资料:泉-搜狗百科
3.描写虎跑泉的诗句
虎跑梦泉景之三
扬眉诗云:
定慧禅寺少云烟,南岳双虎跑翠岩。
移来纯净童子水,沏出清茶杯中甘;
弘一法师行古道,济公和尚济世癫;
溪流叮咚花间醉,虎跑梦泉水清涟。
苏轼《虎跑泉》诗:
亭亭石榻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趋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玞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袁宏道《虎跑泉》诗:
竹林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
饥鸟共分香积米,枯枝常足道人薪;
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
大明寺是哪里啊?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
大明寺天王殿建于什么时候
大明寺在扬州市西北2公里的蜀岗上,原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所以叫大明寺;隋唐时又叫栖灵寺;乾隆时改称为法静寺。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之前曾经在此驻锡,所以它是中日文化交流及佛教胜地之一。
整个大明寺分三个部分,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西园。按中部-东部-西部的顺序即可游览全大明寺。
沿着舒缓的台阶爬上山——山不高,海拔才28米,即来到大明寺的正门。山路两边有很多出售香火的小贩,不要买,外面的香是不准带入寺内的。请香在寺内,60元起,比较贵,你可以不烧香只拜一拜。
景区中部的主体寺庙建筑沿南北走向分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是牌楼、同时扮演着天王殿角色的山门、大雄宝殿。西路上主要看欧阳修,南边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的平山堂,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欧阳修在平山堂后建造了谷林堂,北边是欧阳祠。东路南边是方丈室平远楼,北边是鉴真纪念堂,鉴真纪念堂东还有藏经楼。
其中鉴真纪念堂是大明寺重要的建筑。鉴真曾六次东渡,为日本带去了中国的佛教与文化,在日本奈良主持建造唐招提寺并圆寂于此寺,鉴真纪念堂于20世纪6、70年代建造时即模仿唐招提寺的样子。纪念堂前碑亭里立着刻有“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汉白玉碑。院子的正当中有一个石灯笼,为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所送,与唐招提寺中的另一个石灯笼是一对。纪念堂内供奉着楠木做的鉴真坐像,仿唐招提寺里鉴真像,是他圆寂时的模样。纪念堂对面原来的晴空阁现为鉴真史料馆,可以从图文介绍中了解到鉴真的事迹。
景区东部的栖灵塔,原是隋朝皇帝杨坚为庆贺生日而建,现在看到的塔是按照隋朝的塔复原重建的。塔高9层,里面供奉着舍利子和一尊楠木佛塔。爬到塔顶则可俯看整个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景色。栖灵塔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塔北的卧佛殿能看到来自缅甸的玉佛。
景区西部的后花园西园,因与乾隆下江南有关,又叫御园,园中和所有江南园林一样,假山、亭台楼阁林立,正中一片湖水是放生池。湖东有乾隆御碑亭,立着三块乾隆御碑。湖中有天下第五泉,这个“第五”是唐代《煎茶水记》的作者张又新评的。乾隆御碑往南走一点,即能看到“第五泉”石碑和一口古井。
大明寺每年的12月31日有热闹的“撞钟迎新盛典”,活动时间跨年,市民在寺庙内,伴随着午夜响起的108下钟声,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如意。每逢各菩萨生日、纪念日,大明寺也会举行法会。
扬州大明寺的由来是什么?
大明寺座落在扬州蜀冈中峰。该寺初建于六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清乾隆年间,因忌用大明二字,改称法净寺。今人为恢复历史旧观,重新更名大明寺。
大明寺历史珍闻盛传。寺前高耸的牌楼上题有栖灵遗址四个大字。栖灵二字的来源是隋文帝曾在此建造九级栖灵塔。李白曾登临此塔,写下登攀览四荒的诗句;刘禹锡曾和白居易携手同登,留下了忽闻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的名句。此塔后来毁于大火。使大明寺名扬海外的重要人物,还是唐高僧鉴真。鉴真是扬州人,少年出家,游学四方。曾在大明寺讲经授律。唐天宝元年(742年),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邀请,从大明寺出发东渡日本。几经挫折,到天宝十二年(753年)第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翌年在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授戒法,为日本佛教登坛受戒之始。759年,鉴真在奈良建唐招提寺,传布律宗,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创始人。除传授佛教外,他还把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鉴真纪念堂有一副对联:山川导域,风月同天。较好地概括了大师的功绩。纪念堂碑亭里,正面有郭沫若的题字,背面有赵朴初撰书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