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的由来-甲秀楼在贵阳什么位置

2024-10-20 03:52:53 来源:天气频道

1.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历史来历: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
3.天启元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
4.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巡抚田雯重建,并恢复原名甲秀楼。

甲秀楼在贵阳什么位置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地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遗存。

秀楼分上下两层,均以白石为衬,层层收拢,从桥面到屋顶约20米高;何明河从楼前流过,汇入涵碧潭;建筑一侧,石拱“扶余桥”连接两侧,桥上有一座名为“涵碧阁”的小亭;整体柱梁壁瓦,三层金字塔形屋顶,三檐四角。绣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的象征。

2008年3月28日,甲秀楼作为文昌阁和甲秀楼的组成部分,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秀楼的来历

甲秀楼的来历是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连接两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甲秀楼之名由此产生。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五次重修,每次均有变化,其中三次是大修,是时任官员依据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前任官员定下的甲秀楼样式。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地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重建遗存。
甲秀楼分上下三层,均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名涵碧亭,整体朱梁碧瓦,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的作用与用途?

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
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茸。
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楼高约20米,绿瓦红楹,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
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亭的石柱上刻有清代贵阳汪知府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自明清以来,甲秀楼就是贵阳人游宴之所。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蔚;远者为黔灵山,青山一发。栖霞、扶风、相宝、南岳诸峰,罗列左右,大好风光尽览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下视城郊,早午炊烟袅袅,数十万人家饭熟时。
四时朝暮,风景无限,山城气象,历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