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庄战役的战役介绍_碾庄战役的介绍
全歼黄百韬兵团的碾庄战役
碾庄战役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1948年l1月6日,人民***发起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由山东省南部地区向徐州和陇海路东段推进,中原野战军由河南省郑州、开封沿陇海路向徐州推进,造成围攻徐州的声势,而实际目标则是捕捉第7兵团(司令黄百韬,故也称黄百韬兵团)。
当时第7兵团在陇海路东端布防,位置比较突出,便于分割。***军徐州“剿总”发现人民***围攻徐州,急令其所属第2、第7、第13、第16兵团向徐州靠拢,第7兵团赶紧西撤。8日,***军第3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均为**地下党员)率第59、策77军在徐州东北的贾汪**,使徐州防御出现缺口,华东野战军一部乘机插向徐州以东的陇海路两侧,既切断了第7兵团退路,又可阻止徐州守军出援。ll日,当第7兵团率第25、第64、第44、第100军西撤至徐州以东约50千米的碾庄时,被华东野战军第4、第8、第l、第6、第9纵队合围,双方展开激战。随后,华东野战军调整部署,以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围攻第7兵团,以第7、第10、第ll纵队阻击徐州援军。从l1月2日起,徐州第2、第13两个兵团5个军12个师,在飞机、坦克掩护下,拼命向东进攻,企图打开通路,接应第7兵团,但遭到第7、第10、第11纵队顽强阻击,每天只能前进一二千米。16日晚,围攻碾庄的各纵队发起总攻,近迫作业,逐点争夺,艰苦激烈,十几个村庄竟打了12天(从l1日算起),到l1月22日,终将第7兵团及所属4个军全部歼灭,击毙兵团司令黄百韬。中原野战军从西南方向威胁徐州,攻占徐州以南的宿县,切断徐州至蚌埠交通,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作战。
碾庄战役的战役介绍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尚未结束,**便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他的战役计划分为两步:先夺取淮安、淮阴,而后进占海州、连云港。第二天,中央军委就批准了他的建议,但提出修正意见,要求“第一个作战目标,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然后再去攻占淮安、淮阴、海州、连云港等地区,这就是淮海战役最初的构想。
根据中央军委的意见,华东野战军于10月5日至24日在山东曲阜召开了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案。在这个方案和11月4日下达的《淮海战役攻击命令》中所确定的攻击目标中是找不到碾庄字样的。华野的锋芒所指只有一个,那就是新安镇一带的黄百韬兵团。
淮海战役开始之前,***一直在营造要攻打徐州的假象,以掩蔽真正的作战目的。这让***方面确实感到了紧张。11月5日,***委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徐州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各部队立即向徐州及徐蚌线上收缩,以防***攻打徐州及南下。
黄百韬是**的老对手,他的兵团下辖第二十五、六十三、六十四和一百军,分驻在新安镇、阿湖、瓦窑与高流一带。他最早向“剿总”提出向徐州收缩要求。徐州会议的部署当然正合他的心思。会议结束的当天,他即赶回新安镇部署西撤。可就在这时,事情开始发生了转折。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第1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地区的***军第7兵团即黄百韬兵团的指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决心集中10个纵队的兵力,对黄百韬兵团,实施主要突击,以山东兵团3个纵队向贾汪、曹八集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割裂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并准备抗击由徐州东援的***军。11月4日顾祝同、**于是决定缩短战线,放弃次要城市,集中兵力于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区,作攻势防御,准备进行大决战。具体调整部署如下:撤销第九(李延年)绥靖区,其所属第44军由海州西撤新安镇,归第七兵团指挥;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由新安镇撤至运河以西地区,确保运河西岸,同一、二“绥区”密切联系,正在东开海州的第100军归入黄百韬兵团,这样,在战役发起前63军驻瓦窑,100军驻新安镇,互换了防地。
黄百韬正忙于部署西撤,突然收到了上面的指令:海州原定从海上撤退的第四十四军,改为从地面向徐州撤退,并划归他的兵团管辖,命令他推迟西撤。于是,他不得不在新安镇坐等四十四军的到来。高兴的是他可以抓一个军,规模能与嫡系重兵集团相媲美。悲的是,他必须等到海州的四十四军抵达才能撤退。兵团原有3个军,数日之内就增加了2个军,兵员差不多增加了一倍,成为徐州“剿总”序列中最大的兵团。
但兵增多了,行动也迟缓了。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40万人马,实施对陇海铁路徐海段的中央突破,分头疾进,直扑黄百韬兵团所在地新安镇。同时海州的44军由于还要帮**带私盐相关生意,以及大批民众达2万余人,从海州到新安镇用了整整2天时间。11月7日,黄百韬第7兵团五个军十一个师共约十万人开始向西撤退。主力第25、44、64、100军经运河大桥撤退(渡河序列:64军,兵团部,44军,25军,100军),第63军则经窑湾渡运河西撤,担任兵团侧翼掩护。当日晚,兵团先头部队已到炮车地区。由于黄百韬在2天等待中并未在运河搭建浮桥,全兵团只能依靠一座铁桥渡河(一说徐州工兵部队未进行浮桥搭设工作)。
11月8日,兵团司令部和第44、64军渡过运河,但后续部队在经过运河大桥时,由于数万部队和由海州撤退的数万军民都要从运河上唯一的大桥通过,人员、车辆、马匹连绵百余里,加上有***逼近的消息,在过桥时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秩序大乱,有的部队甚至开枪夺路,导致打死、践踏死、掉入运河溺死者不计其数。担任后为的100军44师,以及25军一部损失较大。
尽管在渡运河时总共损失约一万余人,但至次日,第7兵团大部渡过了运河。就在同一时间里,担任兵团侧翼掩护的63军原计划从窑湾渡河,但军长陈章骄傲轻敌,行动迟缓,到9日还未渡过运河,直到后卫被消灭才惊慌失措起来,率部急向窑湾撤退。到达窑湾已是夜晚,镇中居民逃避一空,找不到粮食充饥。半夜***第1纵队赶到,1纵由于司令**生病由副司令兼参谋长张翼翔指挥,他向**保证由1纵一个纵队单独负责解决63军。
为尽快消灭63军,张翼翔决定以三个师从东、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攻击,扫清外围后不作调整直接发起总攻。9日入夜,1纵就开始外围战斗,63军是仓促转入防御,工事很不坚固,企图逐村抵抗,消耗迟滞***。而***为缩短作战时间,各部从敌防御薄弱地区大胆突破,直插纵深,迫其全线动摇。经一夜战斗,基本肃清外围。随即发起总攻,至12日凌晨,至此63军2个师4个团一万三千余人被全歼。军长陈章在部队失去控制时跳河逃命,结果中弹身亡,152师师长雷秀民被俘,186师师长张泽琛在战斗期间化妆逃离战场,一路逃到广州。1纵结束战斗后于13日渡过运河,向狼山前进,参加阻击徐州方面对黄百韬的增援。黄百韬兵团撤至碾庄一带后,第100军驻扎在碾庄以西,但其44师在掩护兵团渡运河时损失了两个团,仅剩师部直属队和不足一个团的战斗部队,师长刘声鹤认为所部损失太大,无力担负防御,经军长周志道同意就直接撤往徐州休整补充。黄百韬闻讯也未阻拦。该部一路西行于10日下午到达曹八集,同时到达的还有从官湖一带突围出来的李弥兵团第9军3师8团残部。他们分两路向西行进。
此时,华野7纵已自北线穿插到了曹八集以西地区、正与这两支部队遭遇,并迅速将第9军3师8团残部在曹八集西面的大耿庄一带全歼。刘声鹤被迫率44师残部退回曹八集。100军军长周正道得知此情况后,命令刘声鹤就地固守等待救援。100军的44师是被***命名为“荣誉第二师”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且基本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依仗着李弥兵团此前在曹八集构筑的完备工事进行抵抗。
傍晚,华野13纵114团进抵曹八集,并向镇内发起攻击。激战至半夜时分,114团突击队打开突破口冲入村内。但由于急于向纵深发展而未控制好突破口,后续部队无法跟进,结果突破口被封闭,冲入村里的突击队弹尽被围,全部牺牲。次日凌晨,114团再次发动猛攻,又一次打开了突破口,但很快又被封闭。天亮后,华野13纵主力陆续赶到,下午对曹八集守军发起总攻,至傍晚,终于突入村内,全歼***第44师残部约3000人,44师少将师长刘声鹤开枪自杀。正是曹八集战斗后,华野才完全切断了碾庄与徐州之间的联系,将黄百韬兵团与徐州主力分割开。
碾庄战役的介绍
碾庄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与中华民国国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它是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是淮海战役的一个组成部份,从某种意义上讲碾庄战役决定了淮海战役的结局。碾庄战役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此役黄百韬领导的***第七兵团一个兵团部、五个军部、十个整师近十万人被全部吃掉,***军队此次战役伤亡约六万人,可见其激烈程度。**的华东野战军也付出了代价,此次战役共伤亡六万人。
让华野损失很大的碾庄战役两位军长成功突围,后来结局如何?
黄伯涛是国军中为数不多的,能得到***信任的杂牌将领!虽非黄埔弟子、浙江人(其本人是广东人)、第一军(首任军长是***)出身,但作战勇敢,执行上级意图坚决,是杂牌将军中出任兵团司令官的第一人!在淮海战役中,一个杂牌将领能统率5个军,可见受蒋重用的程度!
淮海战役中,***第七兵团黄百韬部5个军大约10万人在碾庄被华野包围,其中大部分被***歼灭或俘虏。
黄百韬兵团5个军长分别是:第25军军长陈士章,第44军军长王泽浚,第63军军长陈章,第64军军长刘镇湘,第100军军长周志道。
淮海战役里,黄百韬兵团的5个军长中,第25军军长陈士章和第100军军长周志道跑出了***的包围。第44军军长王泽浚和第64军军长刘镇湘被俘虏,第63军军长陈章在窑湾镇渡河时被乱枪射死。
25军是黄百韬的老底子,淮海战役被***歼灭,军长陈士章化妆成农民跑出了***的包围圈,后来,他又奉***的命令重新组建了25军,在福建战役中再次被***消灭。这次陈士章没有逃跑成功,被***抓到,直到1975年特赦,他去了美国投奔亲友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淮海战役中,第100军军长周志道也跑出了***的包围圈,逃到了台湾,任***中将参议,一直到1985年去世。
宁愿战死,绝不投降的第七兵团,虽为杂牌军,战斗力强悍,平原地区,四面合围的前提了,坚持那么久的时间,比城市防御战坚持的时间还久,三野在兵力占优的前提下,仍然付出了极大代价,63.64都是粤军,调入淮海,归黄兵团指挥,信仰不同,但是作为军人,他们是有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