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报恩寺有什么传说吗|2022年南京大报恩寺祈福
报恩寺的来历和传说是:
1、报恩寺的来历:
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东吴赤乌年间,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有“江南第一寺”之称,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首座寺庙。
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笮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
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东吴赤乌十年东吴大帝孙权为康居国僧人会在长干里修建建初寺和阿育王塔,成为江南塔寺之始。
2、报恩寺的传说:
明武宗时期南京大报恩寺方丈为西林大师。正德十五年,明武宗朱厚照驾临大报恩寺,他进入琉璃塔底层大殿时,突然发现地下留着一个长方形的小孔。
他向司值的僧人询问,僧人惊慌之中说这是“金井”。朱厚照听了面带怒容,大报恩寺方丈西林大师不得已道出舍利的秘密,并称这叫“气眼”,留此气眼是为了让佛祖舍利接触生气,保持灵性。
建筑价值:
南京大报恩寺作为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典范,是中国经过考古发掘揭露面积最大的寺院遗址,为研究明代皇家寺院的规制、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塔基中发现了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以佛顶真骨为核心、以七宝阿育王塔为代表的一大批佛教珍贵文物,引起了海内外的极大轰动。
这些重大发现对于研究宋代佛塔地宫的建造、舍利瘗藏制度,中西佛教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发掘还首次在塔基周围发现搭建“鹰架”的线索,揭示了明代宝塔的建筑方法,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022年南京大报恩寺祈福
2022年农历正月初一,一家人来南京大报恩寺祈福,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
大报恩寺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高1.1米、宽40厘米,总重50公斤,是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最大规格的阿育王塔,堪称世界阿育王塔之王。
塔身镶嵌宝石并雕刻佛像、经文,瘗藏千年仍精美绝伦。根据碑文记载推测与x射线探测双重验证,塔身内供奉有两套金棺银椁,其内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等稀世佛教圣物。
2008年8月12日上午8时,珍藏有佛顶骨舍利的金棺银椁由南京博物馆迎请至栖霞寺。上午9时许,在海内外108位高僧大德见证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等从一套金棺银椁中恭请出佛顶骨舍利,供奉于两个特制的7层楠木刻金莲花须弥座上。
大报恩寺地宫是中国发现最深的地宫,出土的铁函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瘗藏舍利铁函,铁函中七宝阿育王塔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实物塔。更重要的是,铁函中的佛顶真骨更是在国内外绝无仅有。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先生曾称南京是“佛教学术的中心”,如今南京成为南方佛教中心的地位无可非议。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
祈愿新的一年:福慧双增,海众安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2022-02-02
南京,阳光聚宝山庄
阿育王塔的简介
五代吴越国时,明州境内寺院众多,佛塔遍布,梵音不绝,但随着岁月的变迁,至今尚存的仅是两座造形相似,当时盛行于我国东南各地的特殊形式的塔——宝箧印经塔(因其形状似一只宝箧,内藏印经而得名),又称阿育王塔,据传是吴越王钱弘俶仿照印度阿育王建造840000座宝塔的故事,曾制作8400小塔以作藏经之用。其中一座系现位于鄞县阿育王寺舍利殿内的木雕舍利小塔。该塔高1.4尺,宽7寸,塔上有露盘五重,四周雕刻精细绝伦,塔内铜钟悬挂,钟内有悬舍利一颗,佛光闪耀,璀璨辉煌,成为全国著名开放寺院阿育王寺参拜朝圣之佳处。另一座则是1957年在天封塔塔顶上发现的青铜舍利塔。该塔现珍藏于宁波博物馆内,呈四方形,高虽只十几厘米,但其四周镌刻的众多菩萨像和佛传故事中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线条柔美,颇具质感,大有印度古典主义美学风范和神韵。这种充满对佛教崇尚的塔在五代时还远传日本,一度成为日本古塔中的一种主要类型。阿育王寺有上塔、下塔和东塔。明代御史王应鹏写有《登育王寺上塔》诗:“病眼多年慵未开,强持筋力上高台。野花正在林间发,海鹤初从何处回?天际千峰飞白日,云中万壑起晴雷。无端一霎冥冥雨,疑是双龙听法来。”下塔,位于寺西侧,故称“西塔”,它与上塔俯仰相映,称为姐妹塔。同为元代重建,通体用砖砌叠,为楼阁式砖木结构。从塔内盘旋而上,直通顶层。浙江现存的元塔不多,惟此二塔独存。新建的东塔,背靠鄮峰,面对玉几山,塔高53米,八面七层,每层有腰檐,檐上筑有望台,周围设有栏杆。登塔眺望,满目青山簇拥中的阿育王寺兀立其间。据考证,明代时日本画圣雪舟所绘的《育王山图》,曾画有此塔。1995年建成此塔。塔左为玉佛殿,右为**世界,塔居其中,鼎足而立,形成以东塔为主体的又一阿育王寺景区。
明朝南京大报恩寺塔是灯塔,古代灯塔是有什么作用?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大报恩寺塔立于南朝寺庙发祥地和江南佛教中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
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有“江南第一寺”之称,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首座寺庙。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194─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
东吴赤乌十年(247年)东吴大帝孙权为康居国僧人会在长干里修建建初寺和阿育王塔,成为江南塔寺之始。
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复建,名长干寺;南朝陈为报恩寺,宋改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
建德六年(578年),齐地佛门遭劫。闻率僧众四十余循海路奔建康。辄遇大风波,楫折船沉。忽现巨龟,负众僧出水,须臾抵建康。闻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龟对曰:师父曾记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龟也。闻恍然大悟。奏闻宣帝,帝大悦,敕建报恩寺,香火祀之。
唐朝年间,“慧闻者,齐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论》、《中论》,树“一心三观”,启天台之源。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悯寺所得榇施,买海曲溪石梁为放生池,佛法广播于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