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中野四野啥意思 华野四大兵团司令

2024-11-25 14:26:55 来源:天气频道

华野、中野、四野指的是:

1、华野:

华野指的是中国人民***华东野战军,后改为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是中国人民***主力部队之一。华东野战军是在1947年1月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及其后成立的中国人民***华中野战军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及其后成立的山东野战军为基础组建的。

2、中野:

中国人民***中原野战军简称中野,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主力部队之一,1949年2月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3、四野:

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主力部队之一。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中野成立的历史意义:

西南解放后,第二野战军遵照*****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党和人民***的任务是在城市和乡村消灭***的**武装力量,建立党的组织,建立政权”的指示。

在**中央西南局的领导下,除以一部兵力进军西藏,完成解放祖国大陆的伟大事业外,将部队实行彻底分散,分区包干,担负参加城市接管、开辟农村工作和剿灭土匪等任务。

各部队在参加城市接管和开辟农村工作中,贯彻执行***的方针、政策和西南局的具体指示,充分运用我军过去的经验,相信和依靠群众,积极努力地工作,至1950年12月,西南地区各主要城市的接收工作即顺利结束;普遍建立了县区政权,并发展地方武装250万人。

在我军集中力量进行城市接管和开辟农村工作的时候,美蒋匪特会合西南**封建势力,纠集旧军官、散兵游勇、惯匪流氓,乘隙到处组织反**武装暴乱,发动土匪游击战争。

据此,**中央西南局于1950年2月初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剿匪斗争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地方党委一元化领导下,参加剿灭土匪的各部队贯彻***制定的“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者相结合”的方针。

执行“首恶者必办,协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歼灭土匪100余万人,从而粉碎了美蒋**派妄图在此建立“大陆游击根据地”的阴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华野四大兵团司令,改编时为何仅有一位留任?**:名单是正确的

1949年1月19日起,华东野战军“前委”在徐州东北的贾汪召开了扩大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淮海战役和部署新一年的任务,这次重要的会议整整开了一周。华野代理前委书记**,在会上做了长篇报告,当然,粟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也在焦急地等待着**的归来。

**调任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未参加豫东战役,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也一直随中野司令部和总前委行动,毕竟“刘陈邓”是总前委的常委,聚在一起办公比较方便。

1948年12月底,淮海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和**已奉命到达西柏坡汇报工作。两位未来的开国元帅,随后参加了中央举行的高级干部会议,开完会已经是1月9日,**随即动身南下。

因为他还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因为中原局的工作已走上正轨,还因为他要和**一起,主持华东野战军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部队整编。

早在淮海战役尚未打响的1948年11月1日,军委已经发出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的规定》的指示电,华东野战军将改编为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只是因为战役进行期间,暂时不具备条件罢了。

一、华野奉命进行整编

**在贾汪会议上,对华野的改编和整编问题,特别传达了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央要求首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制,统一**,野战军各纵队一律改为军,军下为师,三三制,一直到团,团以上全国统一**”。

“中央军委决定,三万人左右一个军(炮兵团除外),但目前全国统一困难,暂时可以按一个野战军为单位统一编制,我们每个军编九个步兵团,另一个炮兵团,共35000人左右,除编制**统一外,内务、装备、纪律等都要统一”。

最后一段讲话很重要:“对部队人员、马匹、武器都要弄清楚,多了要交,缺的要发,按一定手续来处理,一切要求高度的集中,提高正规化程度”!

很显然,这次整编是在华野休整期间,所进行的一次前所未有之****调整,之前由于形势的不允许,从来没有进行过如此彻底的部队整编,这次整编,一切要求“高度的集中,提高正规化”。

其中针对的主要问题,是华野之前一度进行了分兵作战,这是客观现实。我们知道,华东野战军1947年1月成立后,曾以全军集中的形式,连续取得了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大捷。

然而全军集中作战的时间,仅仅不到半年,到1947年7月1日,华野便因为形势的变化和军委的要求,比较仓促地实施了“七月分兵”。

也就是说,到济南战役全军再次集中作战时,华野各兵团、各纵队分兵作战和发展的时间,已经长达一年零两个月(按1948年9月计),分兵的时间甚至超过了集中的时间。

关于华野分兵的过程和细节,笔者之前有专文记叙,不重复了。总之在这样的情况下,华野事实上形成了四大兵团:陈粟兵团、许谭兵团、陈唐兵团、韦吉兵团,分别活动在中原、山东和苏北地区。

这四大兵团无论是兵员数量、装备水平、战斗素养乃至于纪律作风,都不是完全均衡的,必然各有所长也有所短。而彻底实施整编的目的,就是要让第三野战军的每支部队,基本都达到一个标准线上。

1949年1月24日,**司令员风尘仆仆赶到贾汪,华东野战**编为“第三野战军”的工作全面铺开。

二、编制和序列的区别

关于华野各兵团的隶属关系问题,网络上始终争论不休,其实就是没有搞清楚部队“编制”和“序列”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指部队的编成形式、组织制度和使用**,后者则是指部队的战时隶属关系。

一定要注意,两者既可以重叠,也可以出现差异,这是由战争期间形势不断变化所决定的,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所有野战军均归军委直接调度指挥,打破原有序列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如果仅就编制而言,华野先后成立的十二个野战纵队,均为华东野战军所属,否则部队**为什么都是“华野某纵”?这个道理明摆着。

但是在分兵作战且跨地域行动期间,为了统筹后勤供应和实施战场配合,无论哪支部队都可以临时调整“战斗序列”,在一定时期内改变指挥关系,这都是由军委统一部署和下达命令的。

比如陈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前身)第4纵队,编制上当然是刘邓所属,但是一度划给了西北野战兵团指挥。也就是说,在战斗序列上,在特定时间内,该纵队已脱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指挥。

同样,在豫东战役期间,原属中原野战军的第11纵队,也被划归**的华野西兵团指挥,即有名的“中野11纵”,这支部队直到淮海战役打响后,才正式归还中野建制。

就华野的整体情况来说,华东野战军挺进中原的两个外线兵团,也就是“华野西兵团”一分为二的粟张兵团、陈唐兵团,曾经全部纳入到晋冀鲁豫的战斗序列,以方便统一指挥和补给。

而坚持内线作战的山东兵团、苏北兵团,则暂时归华东局指挥,这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中原逐鹿的胜利,到1948年8月济南战役之前,华野再次全军集中已成定局。

三、华东野战军的四大兵团

华野七月分兵九个主力纵队分成两部分各自为战(苏北单独组建了华野11纵、12纵),到华东野战军在胜利结束豫东战役之后、拟以三个纵队直插江南之前,已经形成了四个兵团的格局:

第一兵团:也称**兵团或“粟张兵团”,由华野1纵、4纵、6纵和特种兵纵队组成,准备执行提前过**战略任务,接受野战军司令部的直接指挥。

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由华野副司令员**兼任,副司令员由1纵司令员**兼任,参谋长由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兼任。

第二兵团:也就是山东兵团(许谭兵团),南麻战役失利后,华野7纵、9纵去胶东休整补充,在敌人大举进攻胶东解放区的情况下,遂与原活动在山东解放区的华野2纵临时组成一个兵团。

山东兵团先期仍然属于华野作战序列,也被称为华野东线兵团,后因战场形势变化,军委将其改隶华东局指挥,因为华东局领导机关正随该部行动(华野挺进外线的主力,因此称为西兵团)。

再后来华野2纵南下支援苏北,旋以胶东地方武装升格编组了“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注意这个**,它为什么还有华野的前缀?那就是在编制上,仍然属于华东野战军,但是作战序列发生了变化。

山东兵团正式命名时,下辖华野7纵、9纵和13纵等三个纵队,山东大反攻以后部队发展,又以地方军区部队升格组建了渤海纵队和鲁中南纵队。

因此该兵团巅峰时下辖五个纵队,实力是很强劲的,济南战役前奉命归建。“全军指挥,仍由**负责”,指的就是山东兵团归还华野建制的时间点。

兵团司令员***(原华野9纵司令员),政委***(华野副政委兼),参谋长为刘少卿(开国少将)。

第三兵团,亦即陈唐兵团,也是华野打到外线去的主力部队一部分,由华野3纵、8纵和10纵组成,兵团司令员***(华野参谋长兼)、政委唐亮(华野政治部主任兼)。

该兵团最初属于华野作战序列,后短时间转隶中野指挥,济南战役前归建,看见了吧?也是序列有过变化的例子,因此不要钻牛角尖。

第四兵团,也就是苏北兵团,以山东南下支援的华野2纵,和原在苏北的华野11纵、12纵组成,主要任务是坚持苏北根据地牵制敌人,内线作战期间受华东局指挥,济南战役前该兵团主力归建。

兵团司令员***(原华野2纵司令员)、政委***、副政委为吉洛(***)、参谋长覃健,因***并未实际到任,因此第四兵团又被称为韦吉兵团。

四、第三野战军的四大兵团

1949年1月26日起,在陈粟的共同主持下,华东野战军正式对部队进行改编和整编,主要工作是****和高级干部的调整,并报请军委批准。

整编命令于2月9日发出,从此华野正式改称“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

第一副政委:***,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

可以看出,分兵时期的一兵团司令员**、参谋长张震、二兵团政委***、三兵团政委唐亮,仍然回到野司担任重要职务。

因此各兵团主要**的人事调整,成为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也是难点所在,经过反复酝酿和研究,最终确定的兵团**名单是:

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

兵团部以原第二兵团(山东兵团)机关的大部为基础组成,原兵团司令员***调任华东军区所辖的山东军区任职,因以原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接任,也算是顺理成章。

第七兵团政委谭启龙,华野成立时曾担任1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兼),此番直接晋升兵团政委,貌似有些破格。

其实并不尽然,之前在“东南野战军”筹建期间,谭启龙已被任命为渡江先遣纵队政委、**江南工委书记,显然那是准备重用的。

至于许司令调离山东兵团,主要因其济南战役前一直在胶东养病,所以身体原因确是历史事实,济南战役结束后仍回胶东休养。

不过在济南战役打响前,许司令直**委对****提出质疑,以及曲阜会议中华东局书记的讲话所指,也都不是空穴来风,只能说原因很复杂。

第八兵团司令员***,政委袁仲贤。

兵团部以原第三兵团(陈唐兵团)的临时指挥机构为基础组成,也就是原华野“野司”的一部分机关,华野参谋长***由此成为原来四位兵团司令员中,唯一延续兵团司令员职务的将军。

这个过程跟东野参谋长103出任四野的兵团司令员,很有一像。第八兵团以江渭清任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参谋长。

鉴于原兵团政委唐亮调回三野总部工作,第八兵团政委由华东军区副参谋长袁仲贤调任。袁仲贤政委虽然不是那么威名赫赫,却是黄埔一期毕业的老**,之前的文章有过介绍。

第九兵团司令员***,政委郭化若。

兵团部以原第二和第四兵团机关各一部组成(即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关于***由10纵司令员直接晋升为兵团司令员,其实早有征候。

在淮海战役的徐东阻击战中,***曾经奉命统一指挥华野7纵、10纵、11纵,组成了“阻援兵团”,大破邱李兵团的进攻,这已经是按兵团司令的级别使用了。

***黄埔五期毕业,资格是很老的,1938年已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1945年随**到华东工作,在华野尚未成立时,已经是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

华野成立之前***的工作有所变故,后出任10纵司令员,遂有“排炮不动,必是十纵”,晋升第九兵团司令员并不意外。

原苏北兵团司令员***,改任第十兵团政委,所以九兵团政委由原华野4纵政委郭化若升任,黄埔四期生!

第十兵团司令员**、政委***。

兵团部以第四兵团(苏北兵团)机关大部为基础组建,**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陈庆先任参谋长,刘培善任政治部主任。

**之前是华野一兵团的副司令员,华野1纵司令员兼政委,所率领的华野1纵是响当当的王牌主力,在**不兼职的情况下,晋升兵团司令员也属情理之中。

五、第三野战军四大兵团的实力

华东野战军在整编为三野的过程中,采取了兵团部与原辖各纵队“拆开重组”的方式,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为了打破山头主义,进而实现“高度的集中”。所以各兵团所辖的各军,大致是按原华野各纵的数字**排列的。

第七兵团:下辖第21军(华野2纵)、第22军(华野3纵)、第23军(华野4纵),以及济南战役**部队和鲁中南纵队合编的第35军。

整个兵团拥有四个军133000余人,兵力数字在四个兵团中排名第二。

第八兵团:下辖第24军(华野6纵)、第25军(华野7纵)、第26军(华野8纵),以及由淮海战役**部队(何基沣部)和江淮军区部队合编的第34军。

整个兵团拥有四个军127000余人,兵力数字在四个兵团中排名第三。

第九兵团:下辖第20军(华野1纵)、第27军(华野9纵)、第30军(华野12纵),以及淮海战役**部队(张克侠部)和渤海纵队合编的第33军。

整个兵团拥有四个军138000余人,兵力数字在四个兵团中排名第一。

第十兵团:下辖第28军(华野10纵)、第29军(华野11纵)、第***(华野13纵),以及由胶东纵队改编的第32军。

整个兵团拥有四个军108000余人,兵力数字在四个兵团中排名第四。

可以准确统计出来,第三野战军四大兵团16个军的兵力数字为506000余人,平均值在31600人左右,各军各师的人数,并非完全相同。

三野另保留特种兵纵队、两广纵队(后划入四野序列)两个纵队建制,加上野司的警卫团和直属、后勤部队等,三野总兵力共计581000余人。

实话实说,历来部队整编的最大难点都是人事安排,所以华野在整编过程中也不例外,尤其是兵团和军级**的名单更是焦点,个别干部对任命不满意,发牢骚闹情绪,甚至有的直接找到陈老总。

为此,**在会议上严厉批评了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提出了四条重要意见,其中第四条也算是

“干部的安排可能是有缺点的,不会百分之百是完满的,但这个名单是正确的,经过反复研究的,是比较妥当和很谨慎的,希望同志们拥护,不准说长道短”。

这也充分说明,在华野整编为三野的过程中,陈老总亲自来坐镇的必要性,毕竟威望在那摆着呢,而在谈到****时,**则要求:

“编制表主要是为了限制人员装备,比较充裕的部队不能超过,凡是人数超过的纵队,一定要老老实实拿出来补充不足的纵队,不得打埋伏;编制表是为了不使部队穷富两极分化,我们要反对本位主义和平均主义”。

陈老总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谁也不能不听了,而制度和原则一旦确定下来,后面的事情就顺利多了,到1949年3月底,第三野战军的整编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大举南下饮马长江了!

六、第三野战军兵团**的军衔

既然成为人民***正式的兵团司令员、政委,这些将领自然就是“正兵团级”,按照1955年的授衔标准:“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

那么兵强马壮的三野八名司令员和政委,理论上都应授予上将军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是这份兵团**名单只是1949年初产生的,在后续的战争期间,各兵团是有一定人事调整的。

比如第八兵团,后以王建安兼代政委,再后第三野战军副政委***兼任政委;第十兵团政委后由***改任等等。另一方面,军队级别的评定过程,是一个综合的考量,职务并非唯一的标准。

最终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第八兵团司令员***、第九兵团司令员***、第十兵团司令员**,而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于1956年补授。

第七兵团政委谭启龙调地方工作,未授衔;第八兵团政委袁仲贤成为首批驻外使节,未授衔;第九兵团政委郭化若,被授予中将军衔;第十兵团政委***,被授予上将军衔,可见,情况还是不太一样的。

华野“四军师”齐聚罗布泊,亲眼目睹核爆,威力远超广岛原子弹

作者:莫孤烟

新中国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国防战略和军事思想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这就需要军队高级干部掌握核武器和导弹等尖端武器的相关知识。不过,尖端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一直是绝对保密的,除了直接参与者,即使是高级干部也知之甚少。这堂课,必须要补。

1966年4月,军队各大单位的一批干部组成“见学团”,集中前往西北核试验基地和导弹试验基地参观学习,同时观摩即将举行的第三次核试验(第二次核试验于1965年举行)。这次活动高度保密,规定不准发文件,不准在普通电话中谈论,见学团成员名单须报高层审定。

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司令或主管作战训练的副司令,以及主要军事院校的**都报了名,最终有30多人审定入选,其中包括***、***和张震。负责带队的副总长张宗逊上将说:“华野的四位参座要在戈壁滩聚会了,此行一定会很热闹。”

张宗逊所说的“华野的四位参座”,除了见学团成员***上将、***上将和张震中将外,还包括协助***元帅具体组织尖端武器研制试验的副总长***上将,他目前就在大西北的试验基地里待着。

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期间,***、***、***、张震都曾在**元帅手下担任过参谋长,在我军高级干部中,雅称他们四人为“华野四参座”或“三野四军师”。他们也担任过战役军团的指挥官,既是运筹帷幄的谋士,也是所向披靡的战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潜心钻研军事科学,在军事院校担任领导职务。陈士渠曾担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曾担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张震曾担任军事学院副院长。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他们也需要补充新的知识,便一同前来当学生。

见学团全体人员于5月3日上午在北京西郊机场候机厅集合,当***走进候机厅时,***和张震急忙上前握手,口称“宋大哥”。

***生于1907年,时年69岁,比***大2岁,比***大3岁,比张震大8岁,在四参座中他排行老大,且因与梁山好汉宋江同姓,性格又豪爽,故不少人尊称他“宋大哥”。见学团的30多位将军都是老红军,又都是各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大家没有悬殊的职级差别,不必顾忌官衔身份,专机一起飞,机舱里便热闹起来。

经过近5个小时飞行,飞机于傍晚降落到核试验基地。***此时还在在距此300公里外的试验场。张宗逊和***通过电话商定,见学团先住附近一个招待所,听有关专家讲课,而后参观核弹实物。

从第二天起,专家开始讲课,从核裂变、核聚变的基本原理讲起,一直讲到原子弹、氢弹的一般构造、爆炸原理、威力和防护等。将军们听得极为认真,尤其是张震,每次听讲都要刨根问底地发问。***打趣说:“你问那么细干吗,是不是打算改行造原子弹去?”张震则回敬说:“谁能像你宋大哥,一听就都懂啦。”

理论讲解和实物参观结束后,见学团乘飞机进入罗布泊核试验场。***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同***、***和张震相见时,格外亲切。

***在核武器研发战线上已经干了五六年,是大家心中这方面的内行和权威人士,于是都让他好好讲一讲。***觉得专家都讲了,他自己也是在边学边干,实在没什么可讲的。***说:“你扯着胡子爬山,牵(谦)什么须(虚)嘛!”

***拗不过大家,只好说:“硬赶鸭子上架,那我就简要汇报几句。”

话匣子一开,***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了核武器的基本性能,美苏等国家核武器的水平,新中国发展核武器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今后的任务。他满怀豪情地表示:“原子弹我们已经造出来了,氢弹很快也会造出来。”***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在随后的几天里,见学团的将军们跑遍了核试验区域,参观了前两次核试验的遗址,亲眼目睹了核爆对各种物体杀伤后留下的触目惊心的痕迹,心中无比震撼。

经过参试指战员的紧张工作,第三次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这次试验采取飞机投送的空爆方式。

5月9日凌晨,***下达倒计时准备命令。为了保证前来参观的见学团成员的绝对安全,工程兵预先在10公里外的山上构筑了防护工事,架设了观测器材。下午14时,一切准备完毕,***下令飞机立即起飞,一架载着核弹的轰-6轰炸机飞往试验场区上空。

见学团的成员个个身经百战,早就见惯了大场面,但观看核武器爆炸对谁来说都是第一次,一个个又紧张又兴奋,目不转睛地盯着预定爆心的方向。

一枚挂着降落伞的核弹从天而降,不多时,地面上发出一道蓝光,接着看到一个耀眼的火球,火焰向四周翻卷,逐渐升起一个巨大的蘑菇云,酷热的狂风顿时呼啸而来,转眼间天昏地暗,其景象既恢弘壮观,又阴森恐怖,无比震撼。

当大家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来到了见学团中,他如释重负地说:从检测到的数据看,试验很成功,爆炸威力比当年广岛爆炸的那颗大得多。

大家争相上前表示祝贺。***一手握着***的手,一手指了指***和张震说:“我们今晚请你喝两杯,喝个痛快!”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电视剧《亮剑》里面的华野司令员是谁?

《亮剑》里面的华野司令员是**。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党员。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曾任**********副总理、**中央军委副**、**********长,上海市****首任市长。

**期间,**、***等人与四人帮斗争,被对方划为“二月逆流”。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逝世后,*******政府称他为“无产阶级**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扩展资料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

1922年回到四川家乡,通过与***通信,加入****主义青年团。

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并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党。

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党委员会书记。

同年参加南昌**后任国民**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

中国土**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党工农**军第一师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军)第四军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第六军政治委员;中国**党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国*****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军委新4军分会副书记、新4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4军代军长、新4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党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时期**元帅**元帅*******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在上海市任职期间,曾着手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并下令对上海文艺界作出保护。

1954年任***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军事委员会副**和国防委员会副**。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2月起兼任***部长。

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届中国政协副**。

1966年1月**任中国*****军委副**。

并任中国**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九届中央委员。

**期间,**、***等人与四人帮斗争,被对方划为“二月逆流”。

1969年10月,**被以“战备”为名,疏散到石家庄。

中国**党九届二中全会上卷入了所谓“二陈(**、***)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