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霍次克海简介 鄂霍次克海的介绍
鄂霍次克海(俄语:Охо�0�7тскоемо�0�7ре;罗马化写法:okhotskoyemore;英语:seaofokhotsk)是西北太平洋的一个海,得名于鄂霍次克。旧时日本称为“北海”(hokkai),后来改指位于欧洲的北海,故今改用俄语音译(ohotsukukai,オホーツク海)。
鄂霍次克海东为堪察加半岛,东南为千岛群岛,南为北海道岛,西、北为西伯利亚,西南为库页岛。在鞑靼海峡与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日本海相连。当地最着名的景观为冬季在海面出现的浮冰。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位于千岛群岛和亚洲大陆之间。经宗谷海峡(拉彼鲁兹海峡)通日本海,经千岛群岛各海峡连接太平洋。
鄂霍次克海原称通古斯海或拉穆特海。俄国人于17世纪进至鄂霍次克海,1731年建立鄂霍次克区舰队,基地设在鄂霍次克港。1855年,区舰队基地迁驻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海底地形自北向南倾斜,北部大陆架宽广,东南部有著名的千岛海盆,最深处达3521米。沿岸大部高峻陡峭;堪察加半岛西岸、萨哈林岛和北海道岛北岸低平,多泻湖,岸线较平直。大海湾有舍列霍夫湾、萨哈林湾和捷尔佩尼耶湾。有黑龙江、奥霍塔河等河流注入。沿岸港口有:苏联的马加丹(军港)、鄂霍次克、科尔萨科夫(军港)、北库里尔斯克和日本的网走等。
南北最长2460公里,东西最宽1480公里,面积约152.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38米。北部有宽阔的大陆架,往南水深增加。中部水深1000-1600米,东部最深处达3658米。海岸线较平直,总长10460公里。较大海湾有舍列霍夫湾、乌德湾、太湾、阿卡德米湾等。海水北浅南深,平均深度821米,北浅南深,最深处3521米(千岛海盆)。水容量达136.5万立方公里。盐度32.8—33.8‰。
鄂霍次克海北浅南深,北部近岸是大陆架区,中央是大陆坡区,南部萨哈林岛(库页岛)东侧和千岛群岛内侧是两个深水海盆。海盆边缘的千岛群岛位于地壳活动带,海底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有30个活火山和70个死火山。鄂霍次克海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北部处于高纬度,又伸入亚洲大陆,具有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年降水量400~700毫米;南部受海洋调节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1月北部平均气温-24℃,南部-10℃;8月北部平均气温11℃,南部则为17℃。冬季来自大陆的干冷西北风,不仅可以激起海面大浪,而且引起大范围降温,使大部分海区结冰。北部一般11月开始结冰,冰期持续到来年6月,南部冰期大多不超过3个月。海区结冰或有浮冰,不利于航行。海区表层海流大体是从东北经中部、千岛群岛流向太平洋,与白令海来的海流汇合形成气旋式环流。海区因有寒流和暖流交汇,而有浓雾形成。海水中营养盐类较多,利于海洋生物繁殖,产堪察加蟹、鲑鱼、鲱鱼、鳕鱼、鲽鱼等。重要港口有马加丹、鄂霍次克等。
鄂霍次克海的介绍
鄂霍次克海,东为堪察加半岛,东南为千岛群岛,南为北海道岛,西、北为西伯利亚,西南为库页岛。在鞑靼海峡与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日本海相连。当地最著名的景观为冬季在海面出现的浮冰。海水由大陆排放的水、雨水、从太平洋穿过千岛群岛的无数海峡西流之水,以及从日本海经过拉佩鲁兹海峡北流之水组成。温带季风气候。
鄂霍次克海的地理位置
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大部分为东北亚的不同地形区所围绕。鄂霍次克海西濒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海岸,南起黑龙江河口湾,北至品仁纳(penzhina)河口。东以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kurilislands)为界,南抵日本的北海道,西南至俄罗斯的萨哈林(sakhalin)岛。鄂霍次克海覆盖面积158.3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777米,海水冲刷着日本和俄罗斯两国的海岸。
大陆沿岸大部分为高峻岩岸,其间散布着注入该海的地区性大河的河口。诸如黑龙江、乌第河、鄂霍塔河、吉日加河及品仁纳河等。海底由北向南和西南倾斜。北部和西北部为深达200米的大陆棚,而其余地区(约占总面积的70%)是深200-1500米不等的大陆斜坡。
鄂霍次克海是公海吗
鄂霍次克海是公海。
除俄罗斯领海,专属经济区内的资源归属俄罗斯之外,公海区域的资源则不属于俄罗斯。
这片公海位于鄂霍次克海内部,鄂霍次克海是俄罗斯东部重要的边缘海,南北最长2460公里,东西最宽1480公里,面积约158.3万平方公里。
由于鄂霍次克海面积过于辽阔,从俄罗斯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在俄罗斯专属经济区之外,还有很大面积的海域。这片海域基本位于鄂霍次克海中部,原本就是公海区域。鄂霍次克海资源丰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矿产和渔业资源,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16亿立方米,黄金储量达186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