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的介绍|南京的明城墙是几几年至几几年修建完成

2024-10-22 09:28:10 来源:天气频道

南京明城墙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今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1]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2]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为依、北有后湖为屏、西纳石城入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3]其中京城城墙长达35.3千米,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4],而京城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围合面积逾230平方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5]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筑城技术达到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6]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均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7]

1956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者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8]

南京明城墙(1)

南京明城墙(2)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南京的明城墙是几几年至几几年修建完成,历时多少年?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

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

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内城城墙东傍**,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布局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天授”等思想。由代表朝廷的紫微垣、太微垣以及天市垣规划内城部局,内外城墙又与天体赤道、黄道二十八宿作对应,有朝有廷有市,并非较简单的前朝后市布局。

民间传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研究认为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最新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

由于解放门西端存在一段两百余米废置的城墙,即赘城,讹称为台城。中国学界因此普遍认为内城整体布局有过变更,指内城北部是城墙建筑过程中,因军事或地理原因而进行的扩建。是为将南京城北部的山脉,特别是长江江防制高点——狮子山囊括在内城中,而做出的改动。

亦有学者不认同“内城北扩说”,杨国庆推测,原以金川河为护城河的北部城墙东移,改以玄武湖为护城河,由此形成赘城。他/她推测若以金川河为护城河,内城整体形状还是南斗星与北斗星的聚合。

南京明城墙(3)

扩展资料:

文物价值

南京明城墙在城墙的结构、瓮城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关涵闸及桥梁的设计建造等诸多方面,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

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城垣史上最大的一座砖城,也是世界现存最长、规模最大、真实性最好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其筑城技术也达到了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南京明城墙被誉为“高坚甲于天下”,有着杰出的军事防御功能,也是中国明清时期千余座城市城墙所效仿的对象。

南京明城墙是南京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成以来,对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南京城市特色的塑造以及城市格局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南京皇城与宫城所形成的布局,在继承中国传统的营建皇宫技法的基础上,利用建筑语言体现和强化**思想,并形成明清两代的宫阙制度,对明中都(凤阳)与北京城的皇宫营建,产生很大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明城墙

南京城墙有多高

高度:14-21米;

长度:35.267公里(完整保存25.1公里)

宽度:上宽4-14米;下宽14-19.75米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现完整保存25.1公里。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8年,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4)

扩展资料: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

城墙一周共设13座城门,东有朝阳门,南有聚宝、通济、正阳(即光华门)3门,西有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门5门,北有太平门、神策、金川、钟阜4门。

南京明城墙在砌筑中,对不同地段采取了不同质地墙体的处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材料。有的地段用石灰岩和花岗岩的条石,作为城基、勒脚和部分城墙内外壁的主要材料;有的地段全部用城砖垒砌;还有的地段以条石、城砖砌筑墙面,中间填以片石、城砖、黄土混合夯筑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南京明城墙

南京的明城墙是几几年至几几年修建完成,历时多少年?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

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

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内城城墙东傍**,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布局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天授”等思想。由代表朝廷的紫微垣、太微垣以及天市垣规划内城部局,内外城墙又与天体赤道、黄道二十八宿作对应,有朝有廷有市,并非较简单的前朝后市布局。

民间传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研究认为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最新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

由于解放门西端存在一段两百余米废置的城墙,即赘城,讹称为台城。中国学界因此普遍认为内城整体布局有过变更,指内城北部是城墙建筑过程中,因军事或地理原因而进行的扩建。是为将南京城北部的山脉,特别是长江江防制高点——狮子山囊括在内城中,而做出的改动。

亦有学者不认同“内城北扩说”,杨国庆推测,原以金川河为护城河的北部城墙东移,改以玄武湖为护城河,由此形成赘城。他/她推测若以金川河为护城河,内城整体形状还是南斗星与北斗星的聚合。

南京明城墙(3)

扩展资料:

文物价值

南京明城墙在城墙的结构、瓮城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关涵闸及桥梁的设计建造等诸多方面,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

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城垣史上最大的一座砖城,也是世界现存最长、规模最大、真实性最好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其筑城技术也达到了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南京明城墙被誉为“高坚甲于天下”,有着杰出的军事防御功能,也是中国明清时期千余座城市城墙所效仿的对象。

南京明城墙是南京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成以来,对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南京城市特色的塑造以及城市格局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南京皇城与宫城所形成的布局,在继承中国传统的营建皇宫技法的基础上,利用建筑语言体现和强化**思想,并形成明清两代的宫阙制度,对明中都(凤阳)与北京城的皇宫营建,产生很大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