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画的历史发展-东巴文化包括什么

2024-11-24 11:49:41 来源:天气频道

东巴的经卷图画包括东巴图画文字、封面装帧画、经书扉页和题图等。东巴的木牌画是在简制的木牌面上绘制出的图像,它主要用于纳西族的插地祭祀活动,与两汉时期中国西北部古羌人“人面形木牌”有着渊源关系。
东巴画主要取材于东巴经籍,并多为精工彩绘制成,各种神灵鬼魅、鸟兽虫鱼、树木花草、人物形象等跃然画中,栩栩如生。且东巴绘画艺术具有象形文字经典所具有的五个艺术品特性,即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
20世纪80年代,纳西族一些年近古稀的老东巴又提起画笔绘制东巴画,一批中青年画家还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大量的现代东巴画,使这一古老的艺术重又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这些画以其古朴神秘的气息、浓郁的民族特色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热诚关注,不仅多次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展出,而且还应邀远赴美、日、韩等国展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戈阿干等纳西族艺术家还更进一步地将东巴画制成蜡染、扎染、陶瓷、挂毯等艺术品,深受本民族群众和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东巴文化包括什么

东巴文化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它是在纳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与后来传入丽**藏族“苯”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能画、能歌、能舞,具备天文、地理、农牧、医药、礼仪等知识。他们书写经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的古老文字,称“东巴文”。他们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人。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其中东巴象形文字是被誉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作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法国、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挪威、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兰等国家的学者,前来收集、调查、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最早把纳西族东巴文化公诸于世的是法国人太伦.拉科佩伦,他把一本东巴象形文经书抄本收入所编的《西藏附近文字的起源》一书,于1894年在伦敦出版。1913年,法国学者巴克(bocot)教授,把自己收集到的纳西族东巴文及调查见闻编写成《lesmsos》一书出版。在众多的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学者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学者李霖灿和美国的学者洛克。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原来是从事绘画艺术的。当他来到纳西族居住的丽江玉龙大雪山,接触了纳西东巴文化后,便毅然放下画笔,学习和研究起东巴文化,写下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标音文字字典》、《么些研究论文集》等重要著作。美国的学者洛克,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来到中国研究植物,他在纳西族地区居住了二十多年,收集了大量的东巴文化资料,写出了许多研究东巴文化的著作,其中《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上、下册)已成为研究东巴文化的重要著作。洛克被称为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八十年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学者,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逐年递增,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东巴经书是东巴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东巴文化的过程中,也收集了相当数量的东巴经书,作为研究的资料。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约三万册东巴经书。其中一万册左右收藏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有两万册收藏在台湾、南京、北京、昆明、丽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国以外,国际上收藏东巴经书最多的是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册。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翻译东巴经典的这项工程。在东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工程,译稿已陆续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它的出版,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神秘的东巴文化,也将对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形成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宇,[1]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种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甸、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东巴经》比较完整地记载着反映纳西族远古时期生活的神话,其数量质量都很惊人。他不仅对后来纳西族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丰富了祖国各民族的神话宝库。许多神话的篇幅都比较大,如已整理发表的《创世纪》、《黑白之战》等[2],都长达二千多行。从这些神话里,我们看到了古代纳西族独特的各种各样的神,如天神、地神、太阳神、月亮神、星宿神、善神、恶神、男神、女神、雷神、风神、云神、山神、水神、土神、石神、铁神、智慧神、灵巧神、善良神、丰盛神、测量神、度数神、胜利神、五谷神、畜牧神等等。当然,也还有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在这个神的世界里,不仅各种神的形象迥然不同,就是神的行事也具有不同的风趣,说明神话的绚丽多采。
东巴文化简介:东巴画
古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纳西族东在做仪式时,要绘画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东巴绘画艺术具有象形文字经典所具有的五个艺术品特性,即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东巴画是东巴文化重要内容之一,有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类。东巴画的内容主要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东巴画中,以布卷画《神路图》最为有名。《神路图》一般长达十四米多,宽二十六厘米左右。分为地狱、人类世界、自然天国、天国四个部分,画面色彩鲜明、艳丽,人物造形生动、个鲜明,既受藏传绘画艺术影响,又具有纳西族传统风格和特色,是东巴绘画艺术中的珍品。《神路图》主要用于丧葬时超度死者亡灵仪式中,描述了死者亡灵要经过的地狱、人间、自然界、天堂等各阶段的具体场面,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东巴文化简介:东巴舞蹈
东巴舞蹈是指东巴教的进行宗教仪式过程中,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东巴舞来源于古代纳西言辞的社会生活,不少动作都是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的,形象十分生动。东巴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教经典中有专门记述东巴舞蹈的舞谱《舞蹈教材》和《舞蹈来历》,这两部教程称为“蹉姆”,意为舞蹈的规范或舞蹈的调式。详细记录了60多人舞蹈的跳法。《东巴舞蹈》具体记述了舞蹈的起源、种类、步伐、手势、动作和功能等等,是世界上唯一的用象形文字书写的古代舞谱。《东巴舞蹈》是研究人类原始舞蹈的起源和早期舞谱形成的极难得的经典。在东巴教八大类的神坛祭祀道场中,除了“祭天类”的祭祀道场外,其它的七大类神坛祭祀道场里,皆要跳东巴舞蹈。远古纳西先民祭祀时,东巴祭司为病者招魂,模拟一些驯服的动物的动作,背着彩羽、白灰篮子,在祈求的神像面前狂舞,跳得彩羽、白灰满天飞扬。在那时先民的观念里,通过这些舞蹈奉承和献媚于术神,认为术神也会像人一样能够被舞蹈激发得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取悦于神,使神感激人的祭祀,达到佑人的目的。东巴舞蹈,除了向术神祈求的舞蹈以外,还有驱斥术神的舞蹈。东巴祭司在神坛对术神跳镇慑驱斥的舞蹈时,头戴“老鹰毛帽”,插着鹰翎,模拟老鹰的动作舞蹈。在纳西族《鹏术之争》的故事里,老鹰是能够制伏术神的精灵,它搭救人类出困境,是纳西先民的守护神,是先民崇拜的真象。东巴舞蹈在表现悦神和斥神的舞蹈时,也承传了民间传统的以歌唱伴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数东巴舞刚健柔婉、明快舒放、变化灵活,保持着淳厚而典雅有致的特色。东巴舞浓郁的原始气息和严格的动作规范构成的风格特色,在丽江地区的舞蹈中独树一帜,在省内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也是十分特殊的。东巴舞蹈是纳西族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及形式上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神舞;二是鸟兽虫舞;三是器物舞;四是战争舞;五是踢脚舞。东巴舞反映的是纳西族历史上随畜迁徙,以鸟兽为邻的原始生活,是纳西族精神文化的一种反映。纳西族的东巴舞蹈,有老鹰舞、大鹏舞、孔雀舞、白鹇舞、大象舞、青龙舞、白马舞、牦牛舞、白额黑犏牛舞、大脚赤虎舞、飞龙舞、马鹿舞、豪猪舞、刺猬舞、山羊舞、金色巨蛙舞、等多种模拟动物的舞蹈,还有鹰翅舞、鹰爪舞、降魔舞、灯舞、荷花枝舞、火把舞等法器舞蹈。
东巴文化简介:东巴艺术品
东巴艺术品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造型独特,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东巴雕塑艺术集中反映在木偶、面偶、泥偶和木雕的制作上。用树木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制作所用神鬼泥面偶时参考的模型,已收集到三十多件。东巴们都有一双具有艺术灵性的巧手,个个能雕会塑,所雕出的各种神木偶,有的似凝神沉思,有的像举手远眺,有的张口欲鸣,形貌古怪。东巴木偶则头戴法帽、胸挂神珠,端坐自如,轮廓粗犷,线条刚劲。在东巴教的三十多种仪式中,都要使用神、鬼及动物的面偶,它用青稞面或大麦面捏,总计约有两百个之多。
面偶一般须在举行宗教仪式的头天晚上捏制完成,一个东巴一夜能捏出上百个。每个面偶都有固定形象,神态各异。在仪式活动中,神面偶置于上方神坛上,鬼面偶放于下方鬼寨中。同一类型的鬼面偶,其形状也互有差异,如生有蛇头、鸡头、牛头、马头、羊头等等。此外还有用泥捏塑的泥偶。这些泥面偶都是东巴信手捏制,一气呵成的,有单纯明快的审美特点。东巴面偶、泥偶和木偶作品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并不注重去刻画形象外部的逼真酷似,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如眼睛就似随意凹陷的两个洞,嘴巴的轮廓也只似微张的一条缝,从局部看显得十分简单,但如果从整体看,整个造型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神态,从并不维妙维肖的外形中透出一种内在的生命精神。这些神灵偶像的造型自然浑朴,神态天真憨稚、普通平和,使人到亲切,全无神灵那种道貌岸然、威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敬畏感,有的还显现出一种滑稽的意味,其人情味、世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造型也完全是山民村夫那种纯朴的气质格调。在东巴文化艺苑中,还出现了东巴文字和神灵鬼怪形象的木刻雕板。东巴制作木刻雕板的目的主要是想用来拓印,这为广泛传播东巴文化艺术作品创造了一个条件。
纳西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个支系,主要生活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处(云南丽江地区为主),为母系社会。按最近统计人口为约30.8万人(2000年)。纳西族这个名字是一个比较新的名字,但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中国古代羌的一支,在汉朝时也被称为牦牛夷或摩沙夷。语言文字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族的语言是纳西语,它有两种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其中东巴文创造于一千多年前,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仍被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宗教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东巴教,这是一种多神的宗教,主要的经典是《东巴经》。也有部分信仰藏传佛教。姓氏纳西族以前没有姓氏,后贵族赐姓木,平民多姓和。现在纳西族约有90多个姓氏。特色饮食吹肝、粑粑、米灌肠服饰纳西族妇女一般穿着宽大布衣、戴圆帽(现在很多妇女直接戴蓝色的圆形红军帽)、披羊皮披肩,羊皮批上有两根白色背带在胸前交叉,一般有7个白色圆形装饰,俗称“披星戴月”。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奇异彩(图)
刻有象形文的石墙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个被世人称之为“象形文古国”的纳西人生活区域内,纳西人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象形文字不但创造了一种辉煌的古文明,而且丰富了纳西族乃至中国的古文化。7月28日,生活报踏访56个民族的记者在对纳西族进行采访时深深感到,纳西人始终在为拥有这一独特的文字而骄傲。有资料显示,纳西族是现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象形文的民族。
80%的居民使用纳西语纳西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在纳西人当中,约有80%的居民使用纳西语,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先民,生活在汉、白、藏、彝等民族之间,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渗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字。
相传,古时有一天,突然发大水,只有一个叫崇忍利恩的人劫后余生,与天神知劳阿普的女儿衬红裹白一见钟情。衬红裹白带领崇忍利恩上了天堂,但知劳阿普坚决反对这门婚事,而且想出了杀害崇忍利恩的主意。知劳阿普让崇忍利恩赤脚过刀梯,让他在一昼夜砍伐完99片森林,一昼夜烧光所砍伐的树木,一昼夜在被砍伐的99片森林的地上撒下种子,一昼夜把撒下的种子再如数收回等。但知劳阿普没有想到崇忍利恩是9位开天男神、7位辟地女神的族系,他是连翻99座山不知道疲倦、连涉77条深谷不需要歇息的族系后代,任何人打不死也不会被征服。当知劳阿普所有的伎俩都用完后,只好将女儿嫁给崇忍利恩。于是,崇忍利恩夫妻二人来到地上过着耕牧的生活。不久,他们就有了恩恒三兄弟。这三兄弟长大后,却不会说话。后来,经过祭拜天父天母后,三兄弟才会说话,但他们的话语却各不相同,大哥说的是藏语,后来发展成如今的藏族;老二说的是纳西语,并逐渐发展成纳西族;而老三则讲白语,而后发展成为白族。传说虽然过于浪漫,但说明纳西语与白、藏等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有了语言才会形成文字,纳西族特有的文字叫人称奇。当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时,眼前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会让您目不暇接。不过在欣赏之余,记者发现,许多工艺品上面都刻画着类似于甲骨文的图案,小到风铃、首饰,大到运动鞋、t恤衫上面都能找到这种图案,甚至在丽江古城的城墙上同样能够看到类似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像漫画中的人物,有的像古朴的房屋,有的像耕牛,有的像刀具。纳西人告诉记者,这就是纳西族的文字——象形文,也有人将其称为东巴文或东巴象形文。东巴象形文字究竟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定论。纳西族的传统宗教是东巴教,东巴教信徒的名字叫东巴。在东巴教的发展过程中,东巴先后刻制了象形文字和音节文字,并用这些字书写了东巴教的经书。因此这些文字被称之为东巴文,这些经书被称之为东巴经。在古老的纳西人心目中,东巴能知晓天地,能测祸福,能降鬼驱邪,能求吉祥祛除灾难。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传教士走进了纳西族生活的区域时,发现了这个古老的民族竟然在使用象形文字,于是将纳西族的生活区域称为“象形文古国”。当这个发现被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纳西语中,他们将这种象形文称之为“森究鲁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迹”或“木与石的记录”。木与石是纳西东巴教中寓有深奥宗教含义的两种神秘的象征物,木是女性创世创物的神——沈的象征,而石则是男性创世创物的神——董的象征。古老的纳西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规矩和知识都是由这两个神创造出来的,并将他们认定是智慧和世界本原的开启者。所以,直到现在,这种东巴文字仍在木制品或石制品上最为常见。

丽江哪儿可以买到东巴文字画?

丽江古城光义街有一家卖东巴文书法和绘画的,我在那买过。老板是纳西族,是东巴文化传承人,叫阿元,他的作品都是原创的。他好像还开了淘宝店。

白沙壁画的简介

白沙壁画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丽江东巴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丽江旅游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白沙壁画位于丽江古城组成部分之一的白沙古镇,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古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为一座古老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1962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的调查报告是这样写的:“丽江壁画分布于漾西之万德宫、大研镇皈依堂、寒潭寺、束河大觉宫、崖脚村木氏故宅、芝山福国寺、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护法堂、大定阁、雪松村之雪松庵等处。”
在这漫长岁月中,丽江经历了十多代土司与流官们的统治。土司与流官中,有开明者,也有昏庸者;有兴盛者,也有衰败者;有信佛者,也有信道者,还有信喇嘛教者。随着统治者的喜好,丽**各种宗教常有此起彼伏的交替发展过程,加上丽**庙宇常有时起时衰,这就直接影响了壁画的兴衰。
”当时,丽江现存的壁画还有十余处之多、200多幅作品。现存的55幅壁画分布在古城周边的宗教建筑群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和束河的大觉宫等四座寺庙里。其中,位于大研古城以北五公里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壁画于1996年被国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白沙村是木氏土司家族的发祥地,也是纳西族进入丽江坝子最早的定居点。明初纳西族人才由白沙村迁移到大研镇。
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经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这些画都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溥历时期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