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的特点有哪些-新疆地区为什么要修筑坎儿井
坎儿井的特点有:
1、不需要动力。相对于其他井渠,坎儿井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理,因为其他其它井渠大多需要各种能量,而坎儿井并不需要。这是坎儿井独特的设计结构决定的,坎儿井的走向从高到底,自然界的水会顺着坎儿井往低处流,因此并不需要动力作为支持。
这一特点使得新疆地区的人民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耕种和养殖牲畜上,极大促进了新疆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尽管坎儿井这种设计一开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些花费都是值得的,因为坎儿井一旦建成,人们便能够储存和获得大量的水资源,增加农作物的收成。
2、蒸发量极小,水资源利用率极高。除了不需要动力以外,水资源利用率极高也是坎儿井的一大特点。传统的井或是井渠往往是露天的,在下夏季与秋季的时候水体会受到阳光直射,蒸发量极大。坎儿井则位于地下,并不会遭到阳光的直射,地面起到了“隔热”的效果。
即使到了夏季和秋季,地表温度超过四十度,地下水体的温度也能够保持在二十多度左右,水体的蒸发量极小,水资源的利用率极高。坎儿井这一设计也使得新疆人民能够有效地将为数不多的水存储起来,在干旱的季节能够将存储的水灌溉农田以及供牲口饮用。
3、水体不易被污染,水温较低。传统的井或井渠中的水容易受到污染,因为它们的水体暴露在地面,人们往往会将生活垃圾或是废弃物丢进水中,造成水体污染。而坎儿井却不容易受到污染,因为坎儿井的水面位于地下,生活垃圾或是一些污染物难以渗透到其中。
这一特点使得坎儿井的井水能够供人们与牲口饮用,也能够在灌溉农田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得新疆人民能够更加健康的生活与工作。坎儿井的水体温度降低,水质纯净,酿酒也是极佳,新疆人民常常将这些水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与便捷。
新疆地区为什么要修筑坎儿井?
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史载汉代就有挖掘地下窖井的工程,称之井渠法。吐鲁番七克台镇的60多道坎儿井多为清代林则徐兴建的,人称林公井。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首先在地面由高至底打下竖井口,将地下水汇聚。在井底修通暗渠,将地下水引到目的地,才把水引到地面。这样保证了地下水不会因炎热及狂风而被蒸发或污染。涝坝将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坎儿井的分布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国家和地区,如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沙特***、中国的西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西北部、土库曼斯坦、叙利亚、伊拉克、阿曼、利比亚、约旦、也门等。
非洲北部也有少量的坎儿井,如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欧洲和美洲也有极少量的坎儿井,如西班牙南部、意大利、塞浦路斯、墨西哥、美国、智利、秘鲁等。
扩展资料:
历史
据史料记载,新疆坎儿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曾多达1700多条,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的古代三大工程。目前仍然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2006年,“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伊朗将坎儿井申报世界遗产成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坎儿井
坎儿井原理
坎儿井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找水源,在一定间隔处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坎儿井
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新疆的坎儿井,都分布在非常干早的地区,它是当初人们缺乏把各山溪地表径流由戈壁长距离引入灌区的手段以及缺乏提水机械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水文地质的特点,创造出用暗渠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
新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作用?
减少地面水流蒸发,利用地下供水设施灌溉,属原始水利工程。
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变成绿洲。吐鲁番被辟为旅游区后,修建了形式典雅、古朴、富有***建筑艺术风格的园林式宾馆等各种文化游览服务设施,接待海内外游客,向五大洲游人展显出她迷人的容颜。
扩展资料: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
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1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吐鲁番盆地虽然埋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能源,但直到今天尚未大力开采利用。因此不仅对在古代开挖坎儿井的经济技术条件上有着很大的限制,就是在今天,开挖坎儿井中的动力机械设备仍然是十分缺乏。电力供应也很少,钢材水泥也是远地运输而来。
这些条件给修建地面水的水利工程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坎儿井的取水形式,既可节省土方工程,又可长年供水不断,且当地人民在炎热的地区久居生活,素有修窑筑洞的习惯和经验。
另外人们在掏挖泉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现坎儿井形式的地下渠道,不但可以防止风沙侵袭,而且可以减少蒸发损失,工程材料应用不多,操作技术亦颇简易,容易为当地群众所掌握。
这对克服当地经济技术上各种困难有很大方便,因此,远在古代经济技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各族劳动人民群众采用坎儿井方式开采利用地下水,就更加显得经济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