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滋的人物生平,国民**军第17军的西北军高桂滋部组成的第17军
说起高桂滋这位国军将领,我想很多人都未听说过这位将军,事实上,高桂滋是一位极为厉害的抗战名将,在抗战历史上立下过赫赫战功。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位将领传奇的人生。
高桂滋
高桂滋,一八九一年出生于陕西定边,一九一三年,他从陕西讲武堂毕业后,加入国军阵营,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北伐战争时期,高桂滋担任独立第八师师长,后一九二八年升任四十七军军长。不久后,***提出裁军,要将四十七军缩编为一个旅,显然这是***对高桂滋的不信任,间接剥夺他的兵权。高桂滋深感不满,蒋冯闫大战爆发后,他毅然举起反蒋大旗,冯、闫失败后,高桂滋不得已接受改编,任正太路护路军第一师师长。一九三一年,高桂滋改任步兵八十四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高桂滋升任十七军军长,在晋东南一带进行抗战活动。一九三八年,在保卫平遥的战役中,歼灭日寇一千余名,十七军也损失惨重。此役高部拨归八路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后来高桂滋还向八路军学习游击战,多次率军侵袭日军据点,至一九三八年年底,一共歼灭不下两千日寇。一年下来,高桂滋打得日寇闻风丧胆,日寇甚至称高桂滋部为“小偷干活的军队”、“神出鬼没的军队”、“铜墙铁壁好打硬仗的军队”!
国军部队
中条山战役中,一九三九年六月十九日,日寇派出四个联队向十七军阵地发起进攻,高桂滋命令部队竭力抵抗,双方一直从早上打到了下午,日寇进攻受阻,损失惨重,不得不停止进攻。时至下午六时,日寇再次对十七军阵地发起冲击,一度打到结山阵地,但在十七军的顽强抵抗下,结山阵地最终守住了。此后,日寇利用飞机,对高部阵地进行轰炸,双方再次激战,但你来我往,战势并未有进展。
此后,日寇多次与十七军激战,至二十二日,将高桂滋的十七军重重包围。后高桂滋以二十一旅守西南峰,日寇久攻不下,不久后全面溃败,高桂滋命令部队奋勇追击,几乎全歼了日寇残部,收复中条山各处阵地。这一战高桂滋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势,鼓舞了抗战士气,也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不过,一九四一年,日寇大部队再次集结在中条山战区,国军全线溃败,第三军军长汤淮源战败自杀,十二师师长寸性奇牺性,九十军三十七师师长王俊战死,堪称悲壮。
惨烈战斗
此战高桂滋移驻河南渑池,开始了中条山游击战,一九四二年,他升任中条山游击总司令,一九四三年,高桂滋被派驻甘肃固原,一九四五年,高桂滋秘密加入中国**联盟,并向中国**党靠拢。抗战胜利后,鉴于高桂滋有“亲共”嫌疑,***剥夺了他的兵权,此后他再也没有掌过兵权,建国后,高桂滋没有前往台湾,而是留在了大陆。
高桂滋此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行政委员会委员,值得一提的是,**战争爆发后,高桂滋主动将其名下所有的房产变卖掉,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晚年高桂滋生活拮据,一贫如洗。然而,高桂滋却毫无怨言,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够为国家出一份力,我深感骄傲”!
高桂滋
一九五九年,高桂滋病逝于北京,享年六十八岁。
高桂滋的人物生平
高桂滋,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毕业于陕西讲武堂。曾任陕北镇守使署连长,后加入胡景翼陕西陆军第一师,后改为国民**军第2军任营长,1924年任团长,1926年升任旅长。北伐时任独8师长,1928年升任方振武第四军团47军长。中原大战后,高部缩编为正太护路第1师,后为84师长。1933年任商震部32军副军长兼84师师长。参加长城抗战。1934年84师调赴陕北参与围剿陕北红军,屡受红军打击后,改弦更张,赞同**,1936年支持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升任17军军长兼84师师长,参加了多次战役,先后歼灭日军两个团两千多人,声名大振。在平型关战役中,率残兵4281人防守团城口主阵地五夜四天,屡次击退日军进攻,伤亡过半,弹尽援绝,阵地遂被日军突破。高部残兵各守据点,各自为战。1938年,高部拨归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在晋南同日军开展游击战,后任36集团军副总司令,同时参与建立了太岳山区根据地。1939年派机要秘书赴延安会见***,表明誓死抗日、不打内战的决心。后参加中条山战役。1945年毕业于陆大将官班,并当选为***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抗战胜利后,被蒋削去兵权。***大举进攻延安前,拟任高为前线总指挥,被高婉言谢绝。1945年加入中国**同盟。1947年任西安绥署副主任,曾为**中央军委提供过重要军事情报。1949年避入重庆一家外国医院,得免逃台。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西北农林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参事室主任,陕西省第一届政协副**。还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一架。195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病逝,安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国民**军第17军的西北军高桂滋部组成的第17军
该军前身是原西北军一部,1937年8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原西北军所属陕军高桂滋部改编为国民**军第17军,高桂滋任军长。下辖:第21师,李仙洲任师长;第84师,高桂滋兼任师长。该军编成后隶属于国民**军第七集团军,随即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忻口战役。同年12月,忻口防御作战结束后,该**隶国民**军第十四集团军。1938年至1939年上半年,该军先后隶属国民**军第五集团军、国民**军第三十六集团军。在此期间,第21师奉命转隶国民**军第92军,该军仅辖第84师。1939年10月,高桂滋升任第36集团军副总司令兼该军军长和第84师师长,率部参加了1939年的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该军隶属第二战区直接指挥时,将原属***晋军的新编第2师(金**任师长),拨归该军代管。1941年,该**隶抗日战争第一战区指挥,参加了晋南中条山战役。中条山失守后,高桂滋免兼第84师师长职,由该师第251旅旅长高建白继任师长。同年5月,该军参加了晋南会战。此次会战中,第84师部队被打散,部队损失惨重。其中军参谋长金醒吾、副官长王秀泉、新编第2师师长赵奎阁等人被日军俘虏。1943年2月第84师师长高建白升任该军副军长。此时,该军隶属抗日战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1945年1月,第36集团军被裁减后,该军位于宁夏固原地区,改属第1战区。同年8月下旬,国民**军第3军奉命紧急开赴华北接受日军投降。因任务紧急,第12师远驻兰州来不及归建,滞留于大西北后暂归第17军建制。
抗日战争结束后,该军原辖新编第2师改编为第48师;另将配属该军的第3军第12师正式改隶该军。1946年,国民**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高桂滋兼该军军长,率部驻防甘肃定西,隶属西北行营。此时,该军下辖:第12师,陈子干任师长;第48师,高增级任师长;第84师,何奇任师长。1946年5月,***军进行整编,该**编为整编第17师,高桂滋任师长,率部驻防陕西洛南,隶属整编第29军(原第37集团军),原辖第12、第48、第84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12旅、整编第48和整编第84旅。不久,高桂滋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原国民**军第67军军长何文鼎继任整编第17师师长。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该师在西北战场与***作战,先后参加了中原围追战役中的堵截作战、关中囊形地带争夺战、甘肃庆阳西华池战役、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攻取延安战役、陕北战役等作战。其中,在西华池战斗中,第48旅被人民***歼灭大部,旅长何奇被击毙。其后,在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间,该师先后参加了沙家店战役、岔口战斗、延清战役等。***军从延安撤退后,该师改隶裴昌会第5兵团,参加了澄合战役。1948年8月,***为扩大兵力,抽出该师第84旅为骨干组建整编第13师。与此同时,师长何文鼎调离,该师第48旅旅长康庄继任师长,
1948年10月,该整编师恢复第17军**,隶属第5兵团。康庄任军长。原整编第12旅恢复第12师**,陈子干(后李继唐)任师长;原整编第48旅恢复第48师**,康庄兼(后由万又麟、梁钟)任师长。随后在1948年秋至1949年上半年间,该军先后参加了荔北战役、陕中战役、扶郿战役、陇陕战役、西南战役等作战。其中,在荔北战役中第12师、第48师被人民***大部歼灭,第48师少将师长万又麟被俘;在扶郿战役中,第12师师部及所辖1个团被人民***歼灭。同年底,该军在西南战役中,被人民***全歼与川西的新津、邛崃地区。
平型关战役是谁指挥的?
平型关战役战斗序列表总指挥: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前期),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后期)。第33军:军长孙楚(前期实际总指挥),下辖73师,师长刘奉滨;独立旅3旅,旅长章拯宇;独立旅1旅,旅长孟宪吉。第15军:军长刘茂恩,辖64师,师长吴庭麟;65师,刘茂恩兼。第17军:军长高桂滋,辖21师,师长李仙洲;84师,高桂滋兼。第35军:军长***,辖211旅,旅长孙呈峰;218旅,旅长***。第61军:军长陈长捷,辖208旅,旅长吕瑞英;217旅,旅长梁春溥;新编第4旅,旅长于镇河。第2军:军长郭宗汾,辖71师,师长郭宗汾;202旅,旅长陈光斗;214旅,旅长赵晋;新编独立1旅,旅长陈庆华。第34军:军长杨澄源,辖196旅,旅长姜玉贞;203旅,旅长梁鉴堂(此两旅包括旅长在内几乎全部牺牲)。第19军:军长王靖国,以三个旅兵力守代县,外加炮兵团附归19军序列,骑兵军以三个骑兵师置于集宁一带。第8军:115师,师长**;129师,师长**。分别于平型关、忻口、原平一带展开。另有刘汝明军驻蔚县一带。投入平型关会战(9月3日作战计划称晋北战役及平型关会战)的兵力共11个军、10余万人。****⑴平型关正面。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在大营前指挥孙楚的第33军和高桂滋的第17军及第73师(73师是孙楚指挥的,布防区域与17军连接),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线上,右起五台山东北,排列独立旅3旅、73师、独立旅8旅于平型关正面;北面团城口内并列17军的84师和21师各就已设阵地,掩护雁北各部撤入雁门山、恒山以内,先凭险阻击并消耗敌人,再主动向南转移,分从大营、沙河隐入五台山,为南机动兵,待机出击。⑵雁门关北侧。主战场的北侧依恒山、雁门山为屏障,除置刘茂恩第15军于恒山外,以34军第101师和梁鉴堂旅分守北娄口、茹越口间的已设阵地。重点于繁峙北的茹越口,从太原来的姜玉贞旅到繁峙以北地区归入34军序列。以王靖国19军及方克猷旅到附属山野炮各一团右连接34军扼守五斗山、马兰口、虎峪口至雁门关、阳方口间的已设阵地,保持重点于代县、雁门关间。姜玉贞之独立旅先控制阳明堡,对雁门关重点策应。⑶决战地带。沙河及繁峙城间地区为决战地带。以刘潭馥200独立旅附山炮营置于沙河镇东,占广大正面,东连孙楚兵团,北连刘茂恩军,对从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人以逐次抵抗方式诱至繁峙,使之胶着于繁峙城东的主决战阵地前。以第一、二预备军各附一个山炮营于繁峙城的南北线上,以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为支撑点,构成对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的坚强抵抗阵地。第一预备军在南,保持重点于五台山北麓;第二预备军在北,保持重点在繁峙城,吸引敌人使之胶着于主阵地前,以利于南北机动兵团钳击。⑷机动兵团。***指挥***、15军为北机动兵团,从繁峙展开,孙楚指挥以17军为主力的南机动兵团,从团城口一带出击,以孟宪吉旅及73师抄袭平型关,断敌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