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老虎与鲶鱼的区别 河老虎是什么鱼

2024-10-20 15:59:58 来源:天气频道

河老虎就是鲶鱼,是鲶鱼的俗称。

鲶鱼又名胡子鱼、塘鲺,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仲春至仲夏为最佳食用季节。

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尤其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河老虎(1)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缝、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中。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春天开始活动、觅食。

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打扰,它一般不游动。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在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约有2400个物种,分为约34科,它们大多为热带淡水生物种,但也有部分分布在温带地区(鲶科和复须鲶科),还有2个科,为海生物种。

河老虎是什么鱼

河老虎是鲇鱼,常被人们称为河老虎。

外形特征:

鲇鱼背鳍条5~6;臀绪条73~86(多数为78~85);胸鳍条1,14~15(个别为16)。脊椎骨59~61。鳃耙外侧13~17。体长为体高的5.3~6.4倍,为头长的4.4~5.3倍。头长为吻长的2.9~3.5倍,为眼径的8.4一16.5倍,为眼间距的1.5~1.8倍。

鲇鱼体延长,头略扁平,体侧扁,体表光滑无鳞。皮肤富于粘液。口宽阔,上位,上颌末端在眼后缘的垂直下方,下颔突出,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毛状细齿。须2对,上颌须长,达到胸鳍基后。幼鱼具须3对,达到一定体长后有一对颐须消失(15厘米左右开始消失)。

鲇鱼眼小,上面覆盖着透明薄膜,眼间距极宽。背鳍短小,呈萎缩状,无硬刺,位于腹鳍之上前方。胸鳍圆,有一硬刺,其前缘锯齿很细弱,在大形个体中仅残存齿痕。腹鳍小,其末端到达或超过臀鳍起点,臀鳍极长,后端与尾鳍相连。

鲇鱼尾鳍短小,边缘略呈截形。卵巢为1对袋形囊,成熟卵粒呈橙黄色。精巢发达,呈叶片状,外缘无叉状分枝。雄鱼胸鳍刺粗短,后缘锯齿十分发达,雌鱼胸鳍刺细长,后缘仅具小刺突。肤色随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体背及体侧在幼鱼多黄绿色,在成鱼多灰褐色。腹部为友白色,各鳍为灰黑色。

河老虎(2)

扩展资料:

鲇鱼的生活习性:

鲇鱼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的中下层,多栖息在水草丛生、水流缓慢的底层。白天多隐蔽,晚间则十分活跃,习惯于游至浅水处觅食。秋后潜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

为肉食性底栖鱼类,经常伏身于水草丛生的水底,等候小鱼接近时张口吞食,也食虾类和水生昆虫。在很脏的水里生存的更好,长的很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鲇鱼

河老虎是什么鱼呢?

河老虎是鲇鱼。

河老虎是俗称,实际上它的学名就是鲇鱼,听名字就知道它的战斗力有锋逗多强,因为鲇鱼属于肉食动物,不仅吃小鱼小虾,还吃贝类,甚至是青蛙,所以人们才将其称为河老虎。

河老虎可以说是河流的霸主,常年生活在河流、湖泊的中下层水域,尤其是到了夜晚,鲇鱼会更加活跃,它们会在水草丛生的水底下等待着小鱼小虾的到来,尤其是亚马逊鲇鱼更是世界上最凶猛的淡水鱼,并且它的腊基桥生存能力也非常强,河流中的水越脏它反而生存的越好,长得越大。

河老虎(3)

河老虎的特征:

河老虎的外形和大部分的淡水鱼都不同,它不仅没有生长鱼鳞,而且嘴巴上还长有四根胡须般的触须,据说上面布满了味蕾,能够帮助它更加准确的在视线不佳的水草中捕捉到猎物,河老虎的全身都遍布着非常滑腻的粘液,并且它的脑袋非常的扁平,但是嘴巴极为宽大,这些都是符合它肉食性特征的。

河老虎长有非常锋利的密集小齿,但是它的身上是没有任何刺棘的,并且河老虎作轮猛为人们心中最美味的鱼类之一,它体内的骨骼也是非常稀少的,除了大型的主骨骼外,它的其他部位几乎很少有小刺的出现,加上肉质鲜嫩,这才使得它深受美食爱好者的喜爱。

河老虎是什么鱼

河老虎是鲇鱼,河老虎的外形和大部分的淡水鱼都不同,它不仅没有生长鱼鳞,而且嘴巴上还长有四根胡须般的触须,据说上面布满了味蕾,能够帮助它更加准确的在视线不佳的水草中捕捉到猎物,河老虎的全身都遍布着非常滑腻的粘液,并且它的脑袋非常的扁平,但是嘴巴极为宽大,这些都是符合它肉食性特征的。

常年生活在河流、湖泊的中下层水域,尤其是到了夜晚,鲇鱼会更加活跃,它们会在水草丛生的水底下等待着小鱼小虾的到来,尤其是亚马逊鲇鱼更是世界上最凶猛的淡水鱼,并且它的生存能力也非常强,河流中的水越脏它反而生存的越好,长得越大。

河老虎(4)

栖息环境

鲇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水温0~35℃,最适生长温度23~28℃,ph值7.0~9.0。主要栖息在江河的中下游和水库、湖泊、泡沼中。生活在水生植物丛生的静水域或缓水流处。

分布于日本(本州、九州、四国)、中国、**、韩国、蒙古、越南、俄罗斯。在中国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吉林、辽宁、山东、浙江,几乎遍布全国各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