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井的介绍_九龙井的由来

2024-10-21 09:52:45 来源:天气频道

九龙井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天静宫流星园内。诸多史书均有记载老子生地有九井,九井是老子生地的象征。《水经注·阴沟水》:“老子庙东院有九井焉”。括地志》载“老子庙有九井尚存,在亳州真源县地”。台湾版《正统道藏》第30卷记载较为详细在老子出生时,有“万鹤翔空,九龙吐水,以浴圣姿,龙出之处,因成九井”的传说。

九龙井(1)

九龙井的由来

后人为对老子的崇敬,把传说变为现实,在太清宫流星园内修了九眼井。因此,九龙井便成为老子生地的象征。90年以来,通过对太清宫遗址方园1平方公里范围内发掘,九龙井相继出土,经国家及省内外专家鉴定,九龙井所使用的材料分别有春秋、汉、唐、宋、明靖不同时期,井内相继清理出春秋、汉、唐、宋及明清时期的一些器物及残片。特别是春秋时期的瓦套制而成,现存14层,井深5.4米,井底是自然的砂礓地层。该井历史悠久,用材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被《中国报导》称为“中国第一井“。县政府正多方筹资,准备在九井上建亭立碑,井亭之间用曲径小桥流水相连。在无忧园内广植李树。

九龙井(2)

九龙井的传说

自明楚王后,武昌城内便有了“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说。其中有三井一台在原明代藩王府的后花园,现黄鹤楼下九龙井街区内,它们是双眼井、九龙井、八卦井和梳妆台。所谓三台,是指楚望台、梳妆台、望儿台。楚望台在梅亭山,今**门附近。明**朱元璋封其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朱桢就藩武昌后,在此筑台向东方遥望明朝当时的都城南京,以寄托对父母的怀念之情。原台早已不存。清末曾在此建***。辛亥**武昌**后,**士兵以此为总指挥部,楚望台因而知名于世。梳妆台一般指楚王城内寝宫,为楚王嫔妃梳妆处。原有金鱼池、御菜园、长寿寺等建筑,故址在今彭刘杨路水产局后,高台残址尚存。望儿台又称龙床台,在高观山凤凰窝。楚王华奎系恭王妃兄王如言之子,自小被抱养在宫中,袭封为第九代楚王。宗人华越等向朝廷揭发华奎非恭王子,神宗下诏“勘楚”,华奎遂被暂幽于贡院,王母到山顶土堆上望之,故称该处为望儿台。
八井一般指清风井、明月井、九龙井、八卦井、汲水井、蟹马井、白鹤井、金钱井。有的认为八井中无白鹤井、金钱井,而有小井、义井。还有的认为八井中有双眼井、霸王井或五龙井、沙井等等,这些井今多已湮没。只有位于**湖公园门外的霸王井,在修马路时被填没,现在公园内另砌起“霸王井”井台,供人游览
太平天国的时候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援兵抵达武昌鲁家巷,与胡林翼率领的清军激战20余日,未解武昌之围。“水军”便是胡林翼从湖南带过来的一支湘军,屯兵在金沙洲(现白沙洲)。专家们推断,这块砖之所以出现在九龙井,或许是因为有人将“湘军水兵”当年安营扎寨的砖,搬回九龙井一带建了民宅。
武昌城的“三台八井”古时的武昌,山多水多,岗丘起伏,河湖交错,可谓开门见山,出门遇湖,人们习惯将城内的山水概括为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实际上,武昌城内的山水并不止此数,故所指常不一致。

九龙井(3)

九龙井的传说

历史和传说都只能表现人民对于老子的一种尊崇和爱戴,直到相继出土了传说中的九眼“龙”井后,涡阳作为老子故里的事实变得更加无可质疑。有人曾提出在涡阳发现的九眼井是否具有特定的地理特征的问题。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了涡阳天静宫附近九龙井出土的地方,在苏道长以及当地人的引领下,记者如愿地见到了传说中的九龙井。据涡阳县文化局副局长任晓峰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经专家初步鉴定,相继出土九龙井所显示的地理特征符合相关历史的记载,最久远的一眼龙井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根据九龙井的传说,有人推测春秋时作为老子出生地的涡阳可能有一民俗——孩子出生时,乡邻用井水为之沐浴。老子故里有九井,老子出生时,可能由家人及乡邻汲九井之水为之洗礼。以后,正如其他名人一样,随着老子成为一代圣哲,便有很多的传说。据《涡阳览胜》介绍,九龙井每井上原有一小亭,井口之上为石刻蟠龙井圈。九井之间,用曲桥相连,井浮水中。另有一座小亭,亭内立一块大型石碑,记述老子降生之事和九龙井的来历。如今已在春秋瓦圈井上建一六角井亭,亭上书有“华夏第一亭”字样。据了解,其余八井将相继修复。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如今相继面世的九眼“龙”井,排列有续,密集于流星园内,恰如天静宫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为涡阳天静宫作为老子故里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九龙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