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大师侯瑞轩揭秘:乌鱼蛋汤这样做,河南历史悠久

2024-10-21 05:41:47 来源:天气频道

食材千千万,但总有那么几种会让男士们特别喜欢。乌鱼蛋就是其中一种,它不仅是海味珍品,传统鲁菜离不开它,而且滋味出众,制成的汤鲜味十足,据说还有滋补壮阳的功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种特色食材吧~(每日更新专业菜谱,助力厨师成长!欢迎关注“红厨”)

顾名思义,乌鱼蛋产自乌鱼(乌贼)。不过有很多朋友有所误解,认为乌鱼蛋是产自雄乌鱼,实际上它是由雌墨鱼的缠卵腺加工制成的。每年春夏时节,乌鱼洄游产卵,此时渔民会捕捞乌鱼并加工成乌鱼蛋。加工时,渔民会将鲜墨鱼的缠卵腺割下来,用明矾和食盐混合液腌制,使之完全脱水,待蛋白质凝固后即成。

成品乌鱼蛋又名月蛋、墨鱼蛋(浙江),外观为略扁的卵圆形,呈乳白色,外面裹着一层半透明的薄皮(即脂皮),大的乌鱼蛋有鸡蛋大小,小的则与鸽蛋差不多。

由于乌鱼的品种较多,有针乌贼、金乌贼、白斑乌贼、虎斑乌贼等,各自的体型都不一样,加工成的乌鱼蛋也有大小、优劣之分。其中,以山东最常见的金乌贼最为出众,加工而成的乌鱼蛋又以饱满坚实、体表光洁、呈乳白色、蛋层揭片完整者为上品。

乌鱼在我国多地均有出产,而乌鱼蛋产于我国山东青岛、烟台等地,并一向被视为海味珍品。=以其为主料制成的鲁菜名菜“乌鱼蛋汤”,早在清代初期就在山东盛行,清代中期在北京的山东菜馆亦非常盛行,特别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欢迎。

清代王士禄《忆菜子四首》中有一首写道:“饱饭鱼蛋,请点蟹胥,波人产腹鱼,此事会怜渠。”他将乌鱼蛋与腹鱼、蟹胥两珍相并列;而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曾多次品尝过该菜,并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该菜的制法:“乌鱼蛋最鲜,最难服事,须河水滚透,撤沙去臊,再加鸡汤蘑菇煨烂。”

可见,乌鱼蛋汤是一道历史悠久的名菜。时至今日,此菜依然是北京、山东的高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汤菜,曾多次上过国宴,还被誉为“钓鱼台台汤”。

乌鱼蛋之所以名贵,系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冬食去寒夏食解热之功效,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食材,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强的降低胆固醇、抑制肝癌、胃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而从现代中医的角度看,乌鱼蛋味甘、咸、性平;入肝、肾、肺经。具有养阴补血、益肾填精、止血之功效,“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可以调和阴阳平衡,采阴补阳。

传统乌鱼蛋汤品相不俗,成菜汤汁清亮,呈微黄色,酸、辣、咸、鲜俱备,乳白的乌鱼钱漂浮其间,格调清晰别致,滋味清鲜中微带酸辣,食之开胃解腻。

高端宴席上,所取的清汤并非是普通的鸡汤,而是运用鲁菜“吊汤”技艺制成的高汤,汤色清亮,看起来如水般清澈见底,喝起来却鲜醇无比。

不过,鲁菜大师侯瑞轩曾发现,传统做法清汤加醋后,乌鱼蛋会发硬、发涩。

在尝试了国内各类米醋、陈醋、香醋效果均不佳后,侯大师取用了俄罗斯天然的酸黄瓜拧的汁,替代醋后既保留了酸与乌鱼蛋细软,又清雅爽口,真正达到了“酸不见醋、辣不见椒”的制汤最高境界。此法大家均可参考学习。

制作乌鱼蛋汤还有几点注意事项:

1、发好的乌鱼蛋薄片,行话名“乌鱼钱”,如果当天不用,必须用清水浸泡起来,每天要换一次水;

2、味精、醋和胡椒宜后下,拌匀即可,开锅易致变质变味;

3、乌鱼蛋要反复多次的煮制,以保证去掉腥味,但撕成片状的乌鱼蛋不能用滚开的水煮,应凉水下锅;

4、如果用醋的话,则要在最后再调入,太早调入会失去醋的香味。

制作乌鱼蛋菜式时,需要先将乌鱼蛋用清水洗净,然后放入开水中浸一下,接着将其捞出入凉水中洗去外皮,用手一片一片地撕开,再将鱼蛋片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下即可烹调。

乌鱼蛋的烹饪方法较多,传统鲁菜多会用来烩食和氽汤,取其鲜爽口感,辅以吊制的清汤,滋味出众;而同样是乌鱼蛋出产地的浙江,烹调方法则更为简单接地气,处理好后先用盐腌制,再用料酒、姜片蒸熟,最后蘸浙醋食用,此法制成的乌鱼蛋滑嫩又富有嚼头,口感出众。

乌鱼蛋还可与肉饼同蒸、与雪菜同炒等,皆成美味。为大家介绍几道乌鱼蛋菜式,以供参考。

主料:

乌鱼蛋100克

配料:

醋1.5克、香菜末1.5克、绍酒7.5克、胡椒粉0.5克、精盐1克、姜汁7.5克、味精3克、酱油1克、湿淀粉75克、鸡汤250克、熟鸡油5克。

做法:

1、先把乌鱼蛋用清水洗一洗,剥去脂皮,放在凉水锅里,在旺火上烧开后,端下锅浸泡6小时。然后把乌鱼蛋一片片地揭开,放进凉水锅里,在旺火上烧到八成开时,换成凉水再烧,如此,反复五六次,以去掉其咸腥味。

2、将汤勺置于旺火上,放入鸡汤、乌鱼蛋、酱油、绍酒、姜汁、精盐和味精。待汤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用水调好的湿淀粉,搅拌均匀,再放入醋和胡椒粉,翻搅两下,淋入熟鸡油,倒在碗内,撒上香菜末即成。

小贴士:

1、发好的乌鱼蛋薄片,行话名“乌鱼钱”,如果当天不用,必须用清水浸泡起来,每天要换一次水。

2、味精、醋和胡椒宜后下,拌匀即可,开锅易致变质变味。

初加工:

1、取公大闸蟹蒸熟,把蟹膏、蟹肉单独拆出。

2、乌鱼蛋片180克用水冲去咸味,放入沸水中,加入黄酒10克焯水,捞出漂洗祛尽腥味。

3、干银丝面20克用开水煮10秒钟。

熟处理:

锅上火,加入清汤1千克、盐5克、白胡椒粉3克、辣木粉4克烧开,用湿淀粉10克勾芡,放入乌鱼蛋,蟹膏、米醋各30克,芝麻油2克烧开,盛入汤盅,放入煮好的银丝面,点缀枸杞1颗即可。

辣木:

原产于印度,又称为鼓槌树,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全世界约有14个品种。辣木含有丰富而惊人的营养,欧美先进国家已将辣木视为新时代健康的食物,以其高蛋白、低脂质、高纤维、高维生素的含量与特殊的降血糖、抗菌消炎、强心的保健效果而成为人们健康食品界的新宠。

与传统的烩乌鱼蛋相比,这道菜有三大特点:酸不见醋,辣不见椒,香不见油。

传统乌鱼蛋汤一般是用醋来调味,但其实乌鱼蛋见醋容易发涩。我们使用的是东北酸黄瓜原汁,酸味纯正柔和,鲜美不刺激。

酸辣汤的辣来自于胡椒,但我们并不是往汤中直接撒胡椒粉,而是淋入胡椒水,成菜微辣适口,又看不见胡椒的影子,非常巧妙。

制作流程:

1、锅下清水500克,放入胡椒粒50克小火煮开,熬制5分钟,滤掉胡椒即得胡椒水。

2、净锅下清鸡汤650克烧开,调入天然酸黄瓜汁50克、胡椒水50克、盐7克,放入乌鱼蛋片50克煮开,起锅分装入六个位盅内,点缀香菜叶即可上桌。

制作关键:

要想做好这道菜,需先吊出清澈透明的鸡汤,而且必须当天用完,这样才能保证新鲜度。

河南历史悠久,为啥豫菜却没什么名气?

【文|毛豆,来源|微信公众号“三匠厨房”(id:sanjiangfood),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川、鲁、粤、淮扬、闽、浙、湘、徽”,这是中国人熟知的八大菜系,也算是中餐的代表。即使是八大菜系之外的地区,提起一些代表菜,很多人往往也能脱口而出,例如东北的锅包肉、贵州的酸汤鱼、西北的手把肉……然而说到河南,不少人都接不下去。

在这个全民自称“吃货”的年代,豫菜几乎很少引人注意,代表菜品更是寥寥无几。前几年《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涉及到河南美食,很多地方都是轻描淡写,除了黄河鲤鱼焙面之外,还讲了一个在上海陪读的河南妈妈学习红烧肉的故事。而那一集播出后,还在网络上引发了红烧肉做法的大争论。

事实上,无论是问外地人还是本地人,河南当地到底有什么代表性美食,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烩面”。可在当地美食家、大厨眼中,这是对豫菜赤裸裸的羞辱,烩面只是一种小吃,怎么能代表河南美食,只有那些大菜、名菜、硬菜才能算。可令人尴尬的是,没什么人能说出几道豫菜名菜。

说起来,豫菜的历史不仅不是一片苍白,还曾风光无限。北宋汴梁自不必说,就在上世纪前半页,豫菜的地位还可以与鲁菜相媲美,并且全中国最早的餐饮连锁店就是豫菜馆厚德福。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豫菜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洛阳水席起源于唐代,全席24道菜,有八道冷下酒菜,四道大菜、八道中菜、四道压桌菜。

牡丹燕菜是铁定会出场的角色,成品如一朵洁白如玉、色泽夺目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

豫菜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烹饪的发展往往与历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豫菜也不例外。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开国王启在今河南禹州摆下国宴,宴请四方诸侯,史称“钓台之亭”。商朝伊尹,提出了“五味调和”、“以汤说美味”,这是与豫菜有关的最早的烹饪理论。

河南历史上的几座都城,也都推动了豫菜的发展,例如史书记载的“周代八珍”以及唐朝武则天定制的“洛阳水席”。及至宋代,国都汴梁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酒楼、饭馆、食店、茶肆,遍布大街小巷;《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七十二正店”,以及市肆铺面所经营的菜肴已达数百种,豫菜达到鼎盛。

后来,宋室南迁,豫菜的势力有所滑落,但仍对江南烹饪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时期,豫菜式微,但在各大菜系的比拼中仍有一席之地。明代《梵天庐丛录》就记载说:“晋、鲁、川、滇、豫、粤、苏、浙等省,食各有味道,菜各有拿手。”

清末民初***上位,豫菜也迎来了辉煌年代

到了清朝末年,那时的北京城,只有鲁菜才最入流,风头完全压住了其他菜系。按照《中国烹饪》的记载:

在鲁菜的包围之下,却有一家河南馆子杀出一条血路,这家饭馆就是厚德福。厚德福的创始人陈莲堂是河南杞县人,父母都是乞丐。陈莲堂十几岁就来到京城,在饭馆打工,后来学了厨艺,精于烹调。1902年,北京大栅栏一家烟馆关门,陈莲堂就在这里创办了主营河南菜的厚德福。

开始几年,厚德福的生意并不好。但是随着帝制崩塌,一个人的崛起改变了厚德福的命运,这就是河南项城人***。

***喜欢吃鱼,也喜欢钓鱼。在洹上村隐居的时候,自称为洹上老人,自己修了鱼池养鱼。***最喜欢的鱼是开封北面黑岗口的黄河鲤鱼,认为其他地方的鱼无法与之相比。而***最喜欢吃软溜鲤鱼焙面,又叫溜鱼焙面,这是现在中外皆知的河南名菜,用糖醋软汁制成,又称糖醋溜鱼焙面或软溜黄河鲤鱼焙面。

说起鲤鱼焙面这道菜,其实制作也不复杂,主料选用黄河大鲤鱼,因为黄河水急水凉,所以黄河大鲤鱼的肉质“鲜白紧嫩”,再将鱼用糖醋酱料和焙面配合,一道鲤鱼焙面就完成了。而吃这道菜更有讲究,一定要用勺盛鱼和酱汁,筷子夹面,同时送入口中才算完美。

至于生活在北京的***如何吃到新鲜的黄河鲤鱼,史料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河南当地官员用箱子盛满没有凝结的猪油,刚刚捕捞出来的活鱼就被投入这猪油中,随着油的凝结,鱼窒息而死,又与外界的空气完全隔离;第二种说法是,当地官员将泉水装在大桶中,把捞起的鱼放入大桶,用火车运到北京。

另有记载说,***任北洋总统时,曾命人捞起***的鱼,以高价卖出,其中就有***放生的从河南进贡来的鱼。所以,综合起来看,第二种说法的可信度更高。

随着***的崛起,作为河南馆子的厚德福成为了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厚德福的生意也一下子好了起来。1916年*****,厚德福更是借用“河南人”这块招牌制造舆论,一时间,厚德福生意越做越大,资金雄厚,名厨云集,成为当时京城颇有名气的饭庄。

百年豫菜馆厚德福歇业前的店址,位于北京德胜门内大街

在梁实秋笔下,豫菜可以与盛极一时的鲁菜相媲美

*****83天后就宣布取消帝制,随后因病不治而亡,借用***造势而声名大噪的厚德福却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当时厚德福的手艺在京城确实是排得上号的。

梁实秋是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京城的哪条胡同中有什么名吃食、哪家馆子里有什么风味菜,梁实秋几乎都能说得出来。他在《雅舍谈吃》一书中,描写了许多京城美食中的杰作,有全聚德、便宜坊的烤鸭;正阳楼、烤肉宛、烤肉季的烤羊肉;厚德福的铁锅蛋、瓦块鱼、核桃腰;玉华台的水晶虾、汤包、甜汤核桃酪;致美斋的锅烧鸡、煎馄饨、爆双脆、爆肚;东兴楼的芙蓉鸡片、乌鱼线、虾籽烧冬笋、糟蒸鸭肝;忠信堂的油爆虾、盐焗虾等等。

这些馆子里,绝大多数都是鲁菜,这也是当时京城的主流,豫菜馆就只有厚德福一家。在梁实秋的笔下,厚德福足以和那些鲁菜大饭庄相媲美,而厚德福的几道名菜:黄河鲤鱼焙面、炸核桃腰、铁锅蛋、瓦块鱼、两做鱼等,读来至今令人口舌生津。

瓦块鱼选的是肉厚的黄河鲤鱼或鲢鱼,取其中段最好的部分。刀法也有讲究,不仅要把鱼片去皮,切得厚薄适中,还要避免把鱼刺切得过分碎段。片好的鱼片外面裹得也不是面糊,而是蛋白粉芡。温油入锅,炸黄,然后用上好的藕粉加冰糖,做成糖醋汁。趁热加上一勺热油,浇在炸好的鱼块上,最后撒上姜末,即可上桌。

那道著名的炸核桃腰,是选用上好的猪腰切成长方形的小块,表面纵横,用立刀解十字花刀划出纹路,然后下油锅炸之。这时候的油要热而不沸,炸到变黄,腰块缩卷成圆形,刀口绽开,成核桃状,故名核桃腰。炸到金黄的核桃腰趁热蘸花椒盐食用,一时脆嫩利口,不软不硬,椒香满口。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京《晨报》曾这样撰文:

不仅如此,厚德福在民国时期最盛的时候,开了十多家分号。店面拓展到上海、天津、沈阳、哈尔滨、西安、青岛、重庆、南京、长春、成都以及香港、台湾、日本等地。

如今,一提起河南美食,很多人脑袋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河南烩面

最近二三十年,连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也不了解豫菜

还有河南媒体报道说,1949年开国大典的宴会,***亲自决定采用豫菜为国宴菜。不过,三匠并没有发现其它资料对这一事件加以证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街面上的饭馆越开越多,川菜、粤菜、西餐、日料……各式各样的菜式流行了起来,豫菜却始终悄无声息。作为豫菜招牌的厚德福在“**”是曾改名河南饭庄,1988年恢复老字号,并在接下来的20年几易其址。2010年10月,因为经济效益不佳,厚德福关门歇业。

早在1999年,河南省政府就提出“振兴豫菜”,此后,每隔几年就会有相关活动。然而,到今天,就算河南人对豫菜的了解也不多。

道口烧鸡也是河南名吃,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为什么豫菜几成绝响?

豫菜从爆红到冷清,不过是短短百年间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豫菜失宠了?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师长、国宝级烹饪大师侯瑞轩就是河南人,也是一位豫菜大师。他的弟子、中国烹饪大师李志顺,曾在郑州开过一家酒店,经营正宗传统豫菜。李志顺在业内素以坚守豫菜传统技法而出名,他在店里每天坚持吊汤,吊汤是豫菜里不可少的环节,但成本高,费成本费时费人工,又曲高和寡,最终酒店关门,李志顺另寻他处。有人评价说,“大师开不成店,开店就死,自古皆然”。与豫菜类似的就是鲁菜,因为对食材、汤头等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鲁菜馆也不复民国时的荣光。

同时,豫菜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种政治运动不断,经济凋敝,物资供应紧张,对于讲究原料、配料的豫菜是个不小的打击,在当时很多菜都没法做了。中国烹饪大师吕长海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王学泰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中说:

八大菜系中的大部分菜系,都产生于近百年来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川菜虽然诞生于内陆省份,但仍有成都、重庆这样的发达城市作为支撑。反观河南,清末至民国,河南一直饱受战乱困扰,至今也并非经济发达的省份。1949年后,曾经豫菜的核心城市开封地位逐步衰落,新的省会郑州在很长时间里也并非区域中心城市,豫菜的影响力也就逐步衰退了。

最为根本的还是口味,就像是辣椒的流行,有着各种内在、外在原因,但基础是辣椒本身对人的吸引力。而豫菜名师总结豫菜特点时说,豫菜五味调和,质味适中。“中”是指豫菜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于甜咸酸辣之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和”是指融东西南北为一体,为一统,溶甜咸酸辣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

然而,最近二三十年,能吸引人的美食都是有着强烈的地域性或是极致的味道,无论是四川的麻辣,还是海鲜水产的鲜美。而豫菜的口味居中,反而让自己没有了特色,无法给食客留下深刻印象,变成了不尴不尬的存在。

侯瑞轩的烹饪传承

侯瑞轩大师虽技艺精觉,但他胸怀坦荡,从不因身怀绝技而傲人,特别是每年都要利用休假空闲,去家乡长垣传经授艺。经他教授成名的长垣厨师数达百人之多。北京河南大厦总顾问吕大海、北京饭店原厨师长田正斌、郑州颐顺轩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顺等都是他的高徒。侯瑞轩师傅退休以后,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先后在郑州、西安、太原、广州、武汉传授技艺,得到广泛赞誉。
在1993年中直机关为他举办的72岁寿宴上,时任***副总理***挥毫题赠“烹饪一绝”四字;1999年,河南省烹饪协会在郑州召开了“侯瑞轩从艺60年烹饪技艺研讨会”,为他颁发了“豫菜泰斗”匾额,同时设立“侯瑞轩烹饪奖励基金”;2000年,80岁高龄的他被批准退休后,仍被钓鱼台国宾馆聘请为**顾问。侯瑞轩大师平凡的一生,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多次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将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为中国烹饪事业再立新功。

侯瑞轩(1)

侯瑞轩的荣誉**

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顾问、著名中国烹饪大师、国宝级烹饪大师侯瑞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二o一一年一月九日在北京不幸辞世,享年91岁。侯瑞轩大师的遗体告别仪式于二o一一年一月十一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竹厅举行。

侯瑞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