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临终之际-咸丰**明知道慈禧会夺权为什么还要把同道堂给她

2024-10-21 11:42:09 来源:天气频道

同道堂是西六宫之一咸福宫的后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咸福宫同期建成。清沿明旧,仍名曰同道堂。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去世,慈禧太后6岁的独子载淳嗣位,临终前咸丰任命载垣等八大臣辅政。鉴于康熙初年曾出现辅政大臣鳌拜专权的先例,咸丰帝使用对辅政大臣牵制之策,即把他的“同道堂”、“御赏”玺,分别赐予载淳及皇太后钮祜禄氏,以二玺代替朱笔。辅政大臣所拟上谕,必须加盖这两方印章才能奏效。

咸丰**明知道慈禧会夺权为什么还要把同道堂给她

咸丰**膝下只有同治一个独子,清人历来对后妃干政很是敏感。我认为应该是他认为稚子年幼,容易被他人利用,于是将权力一分为二,既避免群臣篡权,又能防止后宫过分干政,形成一个权力的相互制约体系,直至**亲政,且有史料记载(《东华录》、《清史稿》)在咸丰去世前懿贵妃的才智就已得到咸丰的认可,只是咸丰低估了慈禧,并未料到她会联手奕析发抖辛酉**。从另一方面说这个权力平衡体系本就不平衡,因为同治是慈禧手上最大的王牌,挟天子以令诸侯,慈禧是有充足的政治资本的,因而故名把大臣的实力必然会缩小,而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慈禧哄骗慈安太后将那封咸丰留下的随时可直接要了她的命的遗诏焚毁后开始的,因而咸丰是好心的,但办错了是,让一个后宫女子统治中国30年,又让中国颜面尽输,恐怕也是咸丰所始料未及吧。

清末两宫垂帘听政,如果慈安不满慈禧所做所为,能**她?

咸丰**驾崩同治**以5岁冲龄即位,慈禧联合奕欣发动“辛酉**”,遂有东西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之事。

倘若当时慈安不满于慈禧的所作所为的话,她是否能够**慈禧呢?

从权力的角度去看,慈安可以这么做。

从能力的角度去看,慈安则不能这么做,或者说她做不到。

同道堂(1)

慈禧虽然和慈安同时享有皇太后的尊号,可是别忘了,慈安才是咸丰**的正牌皇后,慈禧是在同治**即位之后才索要的皇太后尊号。

所以,慈禧在身份地位上实际上是矮慈安一截的,这也就意味着她的权力比起慈安来会有所不如。

慈禧的权力不如慈安,这一点从咸丰临死前留下的后手中也能看得出来,因为同治**太小,所以他将**的最终决策权一分为二,也就是由慈安掌管“御赏”印章,由同治**掌管“同道堂”印章,旨意、上谕必须得同时加盖御赏、同道堂二印方能生效。

不过,也正因为同治**年幼,所以同道堂印章实际上由慈禧代为掌管。

是的,慈禧只是代管而已。

倘若慈安真想出手对付慈禧的话,她一来可以依靠自己正牌皇太后的威信,二来也可以同时借慈禧只是代管同道堂印章之事发挥,从而联合朝臣一起剥夺慈禧代管同道堂印章的权力。

毕竟当时的慈禧还没什么威信可言,慈安只要能够趁着慈禧还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势力之前出手的话,慈禧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同道堂(2)

慈安在权力地位上虽然压过慈禧一头,可是在能力上,她却不如慈禧,所以如果从能力的角度去看的话,慈安实际上没有**慈禧的能力。

不是说慈安一点政治能力也没有,一点政治手腕也没有,或许她的政治能力也还过得去,但比起慈禧来确实逊色不少。

从慈禧主导“辛酉**”这件事来看,或多或少也能看得出来,慈安这个人缺少一定的政治主见,或者说没有慈禧那种争强好胜、争权夺利的心,否则的话不会在顾命八大臣欺负到头上来的时候,还要慈禧去劝她应该怎么做。

但凡慈安能够有那么一点主见、野心和魄力的话,那么主导辛酉**的就会是她,而不会是慈禧了。

虽然说慈安活着的时候,慈禧一直有所忌惮,做什么都不敢太出格,生怕惹恼了慈安,可是慈禧的权力却一直在不断地加强。

为什么上有慈安压着,下有恭亲王奕欣挤着,慈禧却还能一步一步地从慈安、奕欣手中争夺权力?说到底还是慈禧能力、手腕高过慈安和奕欣一筹。

所以说,如果是从能力的角度出发的话,慈安显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和慈禧较劲,也就谈不上推不**了。

虽然说慈安的能力不如慈禧,但因为身份地位的关系,慈禧一直对她保持着高度警惕和忌惮,慈禧真正无所顾忌是慈安死了之后的事。

同道堂(3)

拿慈安陵和慈禧陵来说,慈禧陵一开始是和慈安陵同等规制,也没那么富丽堂皇,花的钱也差不多。

慈安活着的时候,慈禧哪敢往地宫里使劲地放金银珠宝等各种各样的宝物?扩建陵寝之事,更是不敢想。

可是慈安死了慈禧才打着年久失修的旗号扩建陵寝,前后花了13年的时间,所花费的财力恐怕不下于10亿。

慈安的死也是扑朔迷离,1881年突然暴毙于钟粹宫,是不是慈禧在背后下的黑手也未可知呢!

论能力,慈安不如慈禧。

论狠辣,慈安仍然不如慈禧。

所以,主宰了清王朝近半个世纪的人才会是慈禧,而不是慈安。

咸丰帝任命的顾命八大臣,有什么作用呢?

其实咸丰的顾命八大臣制度,不过是效仿汉**,没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清王朝到了1861年,封建****已经到了完善的不能再完善的地步,在这个体制里只有**才是主子,其它都是奴才,八个顾命大臣只不过是赞襄政务罢了。

同治帝虽然年纪小,但他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和**最亲近的圣母皇太后和最具法理的母后皇太后就能代替**说话。更不用说,咸丰把“御赏”和“同道堂”给了两宫皇太后就实际上把大清国的玉玺给了她们。这种情况下,那八个人的生死就很容易掌控,说到底只是收拾家奴罢了。

同道堂(4)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五日(1861年8月22日),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以三十一岁的年龄命丧热河。临终加封八位重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理朝政辅佐即将继位的皇太子爱新觉罗·载淳。

同道堂(5)

这八个人都是清文宗的股肱之臣,也是咸丰朝一言九鼎的人物。文宗让他们作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理朝政,就是为了把他的六弟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欣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因为清初有皇父***爱新觉罗·多尔衮擅权揽政之事,文宗担心奕欣是第二个多尔衮。另外也有让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牵制奕欣的用意。

皇太子载淳之生母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文宗**知道此人有极强的权力欲,而且早在咸丰五年(1855年)就已经开始过分热衷朝政。为此,他要让肃顺等人牵制懿贵妃,以防止西汉初年吕太后干政甚至唐初武曌改朝换代的故事重演!皇后钮祜禄氏端庄大气,谨守祖制。而且在宗法上有正统地位,可以制衡懿贵妃,两宫皇太后也可以制衡顾命大臣。所以“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分别由此二人掌管,进行监督。

同道堂(6)

我觉得这一制度最大的漏洞在于让顾命大臣权理朝政。因为在当时真正能够代行**的有两宫皇太后以及**的六叔恭忠亲王奕欣。八大臣除了远支宗室就是**大臣,根本无法与幼帝沾边。所以他们的**完全能够被怀疑是否出于幼帝本意。盖印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开了“后宫干政”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