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禅院为啥要关门 十方禅院中规模最大的寺庙
因景区管理混乱、基础设施陈旧、服务水平低下
后来“改制”给了个人,因为占了少林寺的土地一直未付租金,与少林寺还有过一场官司。三皇寨禅院位于嵩山景区西南方,属于少林寺的下院。
十方禅院中规模最大的寺庙,是五台山的哪一座?
从碧山寺前的牌坊便可看出,虽然名气算不上大,但寺庙的规模不小。碧山寺位于五台山北台,始建于北魏。或是因为朝代更迭的原因,碧山寺有过北山院、北山寺、石北寺等诸多名字,直到清康熙年间,寺庙再次重建,以寺周''群峰凝碧''故,改称碧山寺,沿用至今。
寺庙布局规矩方正,如大部分平原寺院一样,建筑呈中轴对称分布。走入寺内达到的第一个大殿便是天王殿,殿外悬有“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的横匾,是1927年由赵戴文所题。殿外的墙壁和雕梁画栋都已显出破旧的痕迹,倒是多了几分古寺的意味。
相比于其他寺庙,碧山寺有一个特别之处。许多人都知道,五台山虽然寺庙众多,但大多不提供住宿和饮食,而碧山寺是为数不多的十方禅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所谓十方,是指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到此,都可以免费食宿,如果从这里启程时缺少路费,寺内还会周济一些,所以很多朝山教徒都把这里作为必朝之地。
雷音宝殿前,古柏相伴,身处这一方静谧之地,再浮躁的心灵也会通透起来。
雷音宝殿为寺内第二重大殿,又名毗卢殿。因佛经上讲,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与释迦牟尼佛(应身佛)合称三身佛,毗卢遮那佛声若惊雷,所以此殿名为雷音宝殿。
一行穿着朴素的僧人低头静默前行,不远处游客来来往往。此时无声胜有声,双方通过各自的眼神和动作,表现出对对方行为及共同信仰的尊重。沉默但有力量。
继续前行便到了戒坛殿,面阔五间,门楣上悬“护国戒坛”方匾。若是看得仔细,会发现碧山寺几个大殿和牌坊上的匾额都是方的,而不是常见的长方形,虽然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看起来却极为特别。
一路走来,寺内立有不少碑刻,有字无字不一而足,若是能读懂,想必会对寺庙的历史渊源,以及当朝当代发生的事有个更深的了解。
藏经楼台阶的缝隙种已经长出青草,殿前柱子红漆斑驳,看来年代不会太近。
安静的寺庙中,有人跪在佛前诚心祈愿。山中有些寡淡的阳光打在身上,显得稀薄却也纯粹得多,有一丝清暖的味道,仿佛走在寺中的人,无论在寺外多么风风火火,进入寺内,大多心静如水。
五台山小估计沟有什么寺院
清源寺。
五台山清源寺位于在五台山以南二十公里处的小估计沟,该寺坐北朝南,由山门,文殊殿,大雄宝殿,伽蓝殿,观音殿组成,全部占地面积三十余亩,据历史记载,明清时,外来五台山朝圣的香客信士,将这里作为朝山拜佛歇息饮寝的驿站---居士林。曾经有专门接待高僧及信士的十方禅院。
少林金刚门的渊源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对面有一座十方禅院,院外竖有明朝万历年间俞大猷所作《新建十方禅院碑》一块。
从碑文可知,嘉靖四十年(1562年),俞大猷奉命南征,因经常听说“河南嵩山少林寺有神传击剑之技”,故途经河南时特别造访少林寺。“击剑之技”就是指棍术。当时,寺僧自以为寺传棍术源远流长,手段非凡,组织1000多人为俞大猷展示了寺传棍术。俞大猷发现,少林寺僧的棍术在长期的心传口授过程中“已失古人真诀”,并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僧众。众僧相信他的话,表示要接受指教。俞大猷对僧众说,学习棍术必须掌握“总诀”,也就是刚柔、阴阳、攻守、动静、审势、功力、手足等动作的运用。而这些真诀,非经数年之苦练,是不能领会的。为此,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即选择两名年轻素质优良的僧人少,一个叫宗擎,另一个叫普从,随俞大猷南征,同时学习棍术。俞大猷见少林寺对面的山势雄奇,临行时向小山上人建议顺山势建一座小院,以增少林寺之胜。
宗擎、普从二僧随军南征过期间,俞大猷命他们“出入营阵之间”受到实战的考验,同时传授教给僧人武术真功和《剑经》,“时授以阴阳变化真诀,复教以智慧、觉照之戒。”3年以后,两名僧人掌握了棍术的真谛,便请求回少林寺。临行时,俞大猷要求他们“以所授之教转授寺众,以永其传”,让真正的棍术永久地传承下去。
万历五十五年(1628年),俞大猷在北京神机营提调兵车。一天,僧人宗擎忽来求见。向俞大猷禀报说:“回寺以剑诀、禅戒传之众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传可永也。”俞大猷非常高兴,“复授之剑经,勉以益求其精之意”又教给他更加高深的技艺,以鼓励他精益求精。
不久,嵩山少林寺僧普明到北京拜见俞大猷,禀报小山上人有志创建一小院事,但因“未就而化”,即未完成任务就圆寂了。住持幻休大师“欲踵其事”(接着完成小山未竟事业),命令普明主持这项工作,故普明来京师募集捐款。在俞的帮助下,资金很快筹措到位,不久小院落成,称为“十方禅院”。普明请求俞大猷为其撰写创建碑记。俞大猷认为此举四项意义:是愿天子圣寿万安;二是愿四海民物康阜;三是愿四方游僧有其栖所;四是愿古人棍术真诀经宗擎又传少林寺,“以待忠义之士,有时取卫社稷之用”,不仅仅是为了恢复少林寺过去的名声而已。为此他提写了碑文,并题碑额为“新建十方禅院碑”。
明清之际,河南各地由少林寺传出的拳术日多,形成不少派别,到了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少林拳有孔、洪、俞三大家。其中“俞家”就是因为以俞大猷的“刚柔”理论为指导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