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京城·普渡寺-普渡寺的建国后
从皇城根遗址公园出来过马路往回走一点点进入瓷器库胡同。
普渡寺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大街普渡寺前巷,临近紫禁城东华门,是故宫外八庙之一,北京皇城内重要的皇家藏传佛教寺庙。其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初为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进京后的住所,称为旧睿亲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成玛哈噶喇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另还有一处睿亲王府在外交部街,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
普渡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龄。永乐皇帝朱棣非常喜欢皇孙朱瞻基,特意在这里为朱瞻基建了皇太孙宫——洪庆宫。朱瞻基当上皇帝以后,对东苑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改称“南内”。“土木之变”之后朱祁钰便把英宗囚禁在"南内",后来的"夺门之变"也发生在此,石亨等人拥戴朱祁镇复辟,从朱祁钰手里抢回了皇位。
1644年清军入关,统领数十万清军铁骑的是年仅32岁的多尔衮。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迅速迎顺治帝来京并定都北京。此时顺治帝年幼,军国大权均由多尔衮一人独揽,称摄政王。多尔衮入京后,就居住于在明代南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睿亲王府邸中,也就是今天普渡寺的所在地。由于多尔衮特殊的政治地位,其府邸"金碧辉煌,雕镂奇异",规制之高远非其他王府可比。府门前终日车水马龙,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国家的实际政治权力中心。后多尔衮被追罪,曾不可一世的睿亲王府也难逃查封废弃的命运。
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庙宇改为小学,原称国民三小,后称普渡寺小学,后又改称南池子小学。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普渡寺地区自然形成一个高密度居民区,普渡寺大殿变成了学校的教室和仓库,普渡寺破损严重,四周的配殿更是不复存在。
2001年9月,普渡寺的修缮和复建工作启动,寺院原有的范围和规模基本得到恢复。2005年,全国首家省级税务博物馆——北京税务博物馆在普渡寺内筹建,2007年05月16日正式对外开馆(2009年9月因普渡寺保护暂停展览,后于2015年9月迁往太阳宫)。
普渡寺前、西、后巷都走过一圈儿,最后重新经由东巷回瓷器库胡同,再到南河沿大街上,准备去往下一个地儿啦。
游走京城·皇城根遗址公园-
普渡寺的建国后
普渡寺1984年即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普渡寺地区自然形成一个高密度居民区,普渡寺大殿变成了学校的教室和仓库,普渡寺破损严重,四周的配殿更是不复存在。普渡寺的修缮引起了许多部门和人士的关注,被列入北京市3年“3.3亿元文物抢险修缮工程”项目,东城区财政投资4000多万元,搬迁了普渡寺台上的186户居民,撤并了占用普渡寺大殿的南池子小学,拆除普渡寺周边破旧民房和违法建筑近5000平方米,彻底腾退文物,进行修缮。
腾退后,普渡寺的修缮完全按照古建传统工艺及文物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殿内的彩画穹顶看起来半新半旧,这是因为在维修时要首先使用旧建筑构件,只有当旧件缺损、数量不够时才用仿制的新件代替。
2007年05月16日,全国首家省级税务博物馆——北京税务博物馆正式宣布对外开馆,今后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税务博物馆设在曾为清代亲王多尔衮宅邸的普渡寺内,馆内设有明、清税收票据展和印花税票展两个专题陈列。展陈从表现税收历史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包括了奏折、税则等文物,体现皇城税收文化的特点。
展馆内还采用了高科技手段,再现了昔日崇文门税关在商业街征税的虚拟场景。展厅还以上世纪50年代的“马甸税务所”与本世纪的税务所的场景对比,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税务的成长历程。
临清哪个景点值得去
。到临清,感受运河遗风,以下几处景点不得不去。
第一站:鳌头矶
明清时期,为了调节水位便于航运,在临清城内的很多运河段都建有闸或桥,因而两支运河上靠近“中州”的两处河闸便列其左右,就像是鳌的两只足,另有一座广济桥在“鳌头”之后很像其尾,使整个中洲古城区形状似鳌。
走进院子,你可以相院内的道士敬上一柱香,或者花5块钱买一张票登楼观景。院子里现在有甘堂祠、登瀛楼、吕祖堂、观音阁等建筑,从外观上能看出建筑的历史悠久,但是小巧玲珑还是能够看得出明代的砖木结构风格。
第二站:清真寺
距离鳌头矶大约1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座清真寺,临清人也把这座清真寺称为“礼拜寺”。这座寺庙原有东寺、北寺和女寺。其中北寺规模最大,保存也较完整,已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有资料称其为“江北五大寺”之一。
北寺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现存更楼、月台、正殿、传屏、北讲堂等大小房屋80余间。正殿前半部为四阿庑殿顶,正脊两装有鸱尾,后部为重檐,结顶呈山字形。中为八角攒尖顶,后出抱厦,两侧各掩一四角攒尖顶。坡度比较大,森然耸峙,错落有致。
第三站:舍利宝塔
在聊城有这么一句老话“聊城古楼临清塔”,这里的”楼”我们都知道是东昌古城中的光岳楼,塔就是运河东岸的这座“舍利宝塔”。
舍利宝塔始建于1160年,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整个塔身是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一共九层八面。它与通州燃灯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合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
走进塔内,有一条狭窄的只能容下一人通过的石头阶梯,可以迂回地登上塔顶。
在塔的3层、6层和9层都供奉着佛像,甚至在9层还能看到粗大的金丝楠木通天柱,透过小窗户向西南方向看,就能看到绝美的运河风光
第四站:临清运河钞关
运河钞关是一组青砖灰瓦的建筑群,始建于1429年,这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于运河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处运河钞关。
自运河而西依次为河口正关、阅货厅、“国计民生”坊、关堞、仪门、正堂等。南北三进院落,设置着穿厅、船料房、鼓铸坊……4万平方米的地方,有厅、堂、坊、舍、室四百余间。
这里的建筑大都为硬山建筑,青色灰瓦屋面,听附近的人说,现在临清政府也在大兴土木,将把这里改建成中国税务博物馆和运河文化陈列馆。
鹿特丹的旅游资源
(MusemBoynams-vanBeuningen)
馆内的收藏含括了14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欧著名画家的画作,如:鲁本斯的《苏珊娜富曼》、波希的《放汤子》、《地狱》、《加纳的婚礼》等等。主宰19世纪画史的画家像是凡高、莫纳、高更、毕`加索等人的画作也不少,二楼还特别辟室展示二十世纪的作品,收藏相当丰富。
周边景点:
(kinderdijk)
位于鹿特丹南面12公里处。在小孩堤防,19座风车面对面排列成两排。一排圆形砖结构的风车为Nederwaard地区进行排水。而另一排八角形的风车让Overwaard不遭受灭顶之灾。其中有部分风车向公众开放。它们将让游客们对从前风车主及其家庭生活留下逼真的印象。1997年,这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DeltaWork)
三角洲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最为壮观的防潮工程。
由于荷兰地势低洼,河道纵横,上游水量丰盛,在汛期受风暴潮灾害严重。于是,1953年,政府出台了一项防洪计划,命名为“三角洲工程”(也称为“北海大坝工程”),目的就是治理这个富庶的三角洲地区。该工程是一项大型挡潮和海口控制工程,建设地点是荷兰西南部的韦斯特思尔德的新水道口上,主要包括两扇巨大的防潮闸大门、平时存放防潮闸大门用的船坞、水道河床的平整、移动防潮闸大门及其供水排水的电力设施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几个部分。它的建成使位于福克角三角洲以上的鹿特丹地区100多万居民免受风暴潮灾害之苦。鹿特丹有许多博物馆。著名的博物馆有博曼斯博物馆,NAi(荷兰建筑学研究所NetherlandsArchitectureInstitute),鹿特丹历史博物馆(HistorischMuseum),民俗博物馆(VolkenkundigMuseum),Kunsthal(由雷姆·库哈斯设计),当代艺术中心——WittedeWith,海事博物馆(MaritiemMuseum)以及消防队博物馆(Brandweermuseum)。
其他博物馆包括税务博物馆(taxmuseum),自然史博物馆(naturehistoricalmuseum),历史博物馆——DubbeldePalmboom以及Schielandhuis。在历史上的造船厂和博物馆Scheepswerf'DeDelft,重建的战列舰'DeDelft'可供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