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延安历史介绍
延安属于陕西省,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秦汉时,延安属上郡,三国,延安为羌胡所据,1972年,延安城区改称延安市。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延安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延安是全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有“中国**博物馆城”的美誉。
延安历史介绍 延安历史简介
1、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延安市常住人口为2282581人。
2、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圣地,毛**等老一辈**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被民政部、军委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延安有着“中国**博物馆城”的美誉。
3、截至2016年,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陕北秧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21个民间艺术品种被列入省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4、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是民族圣地、中国**圣地,***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和毛**等老一辈**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博物馆城”的美誉。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遗址445处。
5、截至2019年,延安市下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2020年延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1.48亿元。
延安的特点
延安市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点在吴旗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1、地形特点
延安市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点在吴旗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全区石质山地占总面积9%。西部子午岭,南北走向,构成洛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是高出黄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
2、气候特点
延安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延安市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迅速,气候多变,有大风、扬沙天气。季内降水占年总量的17%,3月平均气温4.5℃,5月平均气温16.9℃,最高可达36.5℃,遇较强冷空气侵袭时,最低气温可降到0℃左右,出现霜冻。夏季炎热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总量的57%,多为阵性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季内月平均气温21.1—22.9℃,7月最热为22.9℃,季内最高气温39.7℃,无酷热期。
3、自然资源特点
延安市境内鸟类有14目28科77种;兽类有5目11科29种;有红脖游蛇、黑脊蛇、黄脊游蛇、白条锦蛇、菜花烙铁蛇、乌梢蛇、黄链蛇、蝮蛇,麻晰、大蟾蜍、花背蟾蜍、无蹼壁虎、黑斑蛙、中国林蛙等;有蝴蝶、蜻蜓、蟋蟀、七星瓢虫、麦蛾、菜蛾、螟蛾、牛虻、斑虻、飞蝗、蝈蝈、蜜蜂、胡蜂等。
延安有多少年历史?
椐史料记载,夏,今延安市属雍州。商,属鬼方。西周,为犬戎与猃狁领土。
春秋时,本境为白翟部族所居。战国初期,中部和北部属魏,南部属秦,后全部为秦。
秦统一六国(前221)后,本境属上郡。
汉仍为上郡。
北魏,在本区南部设北华州和中部、敷城、义州、乐州4郡,北部设东夏州和遍城、定阳、上郡、朔方4郡,以及夏州的金明郡。西魏始设延州、敷州、丹州。
隋开皇三年(583),撤遍城、文安、中部、敷城、丹阳、乐州、金明7郡,仍设延州、敷州、丹州。大业三年(607),废州制,设上郡和延安郡。隋义宁元年(617),增设丹阳郡。
唐、本区属关内道。武德元年(618),撤上郡、延安、丹阳3郡,设鄜州、延州、丹州。武德二年(619),增设坊州。天宝元年(742),废州制,设延安、洛交、中部、咸宁4郡。乾元元年(758),又废郡制,复设延州、丹州、坊州、鄜州。
宋,本区属永兴军路,仍设延州、鄜州、坊州、丹州。宋初,西北部被西夏占据。收复后,设保安、定边2军。庆历元年(1041),设鄜延路。元佑四年(1089)延州升延安府。
金仍设鄜延路,初辖延安府、鄜州、坊州、丹州、绥德州(辖地在今榆林地区)及保安、定边2军。皇统六年(1146),撤定边军。大定十一年(1171),降保安军为保安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保安县为保安州。
元置延安路,领鄜州、葭州、绥德州(后2州在今榆林市区)。
明洪武二年(1369)五月,延安路改设延安府。
清雍正三年(1725年),鄜州升直隶州。本区有两个省辖行政建置延安府和鄜州。
民国2年(1913),撤府、州,属县改隶榆林道。民国9年(1920),道治迁置肤施城。民国17年(1928),废道,诸县由省直辖。
民国23年(1934年)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
1935年11月,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改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6年5月,合为陕甘宁省。西安事变爆发后改称中华民国特区。1937年9月6日,改称陕甘宁边区,11月10日改称陕甘宁特区。1938年1月,复称陕甘宁边区。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
1937年1月**中央进驻延安,9月6日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
1942年7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新建吴旗县,隶属三边分区。11月,设延属分区。
1943年1月,成立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市和延安、子长、延川、延长、固临、甘泉、富县、志丹、安塞9县。
1945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迁往西安市,11月5月,改为陕北行政区。
1948年1月,黄龙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澄城、韩城、合阳、白水、**10县。
建国后,1950年5月改设陕西省延安分区,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称延安专区,设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
1955年5月,改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
1968年8月,成立延安专区**委员会。
1969年9月,改称延安地区**委员会。
1978年6月,延安地区**委员会撤销,成立延安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11月15日经***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1997年1月8日,延安市****正式成立);撤销县级延安市,设县级宝塔区。1996年辖1区12县19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3416个村民委员会,162个居民委员会,463354户,19037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2332人)。
2011年6月24日,省民政厅带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延安市撤乡并镇工作方案的批复》,同意了我市撤乡并镇的方案。延安市辖1区12县、122个乡镇(31乡、91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9万。全市撤并乡镇41个,撤并率达到25.15%。
1945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迁往西安市,11月5月,改为陕北行政区。
1948年1月,黄龙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澄城、韩城、合阳、白水、**10县。
建国后,1950年5月改设陕西省延安分区,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称延安专区,设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
1955年5月,改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
1968年8月,成立延安专区**委员会。
1969年9月,改称延安地区**委员会。
1978年6月,延安地区**委员会撤销,成立延安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11月15日经***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1997年1月8日,延安市****正式成立);撤销县级延安市,设县级宝塔区。1996年辖1区12县19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3416个村民委员会,162个居民委员会,463354户,19037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2332人)。
2011年6月24日,省民政厅带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延安市撤乡并镇工作方案的批复》,同意了我市撤乡并镇的方案。延安市辖1区12县、122个乡镇(31乡、91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9万。全市撤并乡镇41个,撤并率达到25.15%。